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纹瓣兰

 

纹瓣兰是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兰科、瓣兰属植物。


  附生植物。假鳞茎卵形,稍压扁,长3-6(-10厘米,直径2.5-4厘米,通常包藏

  

于宿存的叶基内。叶4-5枚,带形,厚革质,坚挺,长40-90厘米,宽1. 5-4厘米,先端为不等的2圆裂。花葶侧生,下垂,长20-60厘米;总状花序具15-35花;苞片小;花直径3一4厘米,稍有香气;萼片与花瓣淡黄色,
中央有1条栗褐色宽带和若干暗色条纹,唇瓣白色或奶油黄色,在侧裂片与中裂片上具栗褐色脉纹;萼片矩圆形至狭椭圆形,长1.5-2厘米,宽4-6毫米;花瓣狭椭圆形,稍短于要片;
唇瓣近卵形,长1.3-2厘米,3裂;唇盘上有2条褶片;褶片常在中部断开;蕊柱长l-1.2厘米。 花期:4-5月。生境:生于疏林中树上或没溪谷旁岩壁上;海拔100一1100米。

 

 纹瓣兰(Cymbidium aloifolium)与硬叶兰(Cymbidium bicolor subsp.obtusum)都具有厚而硬的剑形叶,叶先端有2裂,花序下垂,花径约相等,萼片与花瓣中央有1条红褐色的纵带。

  所不同的是:

 

 ①叶先端裂态不同。纹瓣兰叶先端有不等的二圆裂,而硬叶兰叶先端有不对称的尖裂。

  ②萼片与花瓣中央的红褐色纵带长短、宽窄不同。纹瓣兰短而窄,硬叶兰长而宽。

  ③唇瓣上的彩斑不同。硬叶兰唇瓣上有红褐色斑点,而纹瓣兰之唇瓣上有圆突呈现。

  

④花期有差异。硬叶兰的花期较早,5~8月,而纹瓣兰的花期却在7~8月,相对晚了2个月。

  广东、广西、贵州和云南;广泛分布于自喜马拉雅热带地区至斯里兰卡和印度尼西亚。

 

 一、关于纹瓣兰的根系

  要栽好纹瓣兰,首先需要了解纹瓣兰的习性和特点。俗话说“养兰即养根”,因此首先了解它的根系生长习性是至关重要的。纹瓣兰生长地域范围小,有特定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因而形成根和茎粗、壮、圆、实而长的特点,

根的直径一般在0.5cm上下,长往往超过20cm。纹瓣兰生长的地理位置临近冬天下雪积雪的线段,在这种气候条件下生长,在0度以下进入休眠期,那么根和茎必须生长得壮实,才能满足生长条件的需要。由于纹瓣兰的根系粗犷壮实,使其具备了耐寒的优点,所以,它既能适应气候寒冷的地方栽培,

 

 又适合在亚热带地区种植。纹瓣兰是根菌共生的植物,其根由表皮、肉质层和中心往三部分组成,肉质层又好似海绵体,具有很好的吸水能力,而这种功能体系的正常运转,又需要良好的透气环境条件来保障。因此在栽种时必 须掌握其特性,尽可能提供适合于生长的有利条件。

  

根据纹瓣兰根系特点分析,家养纹瓣兰必须遵循这种客观条件才能使其根系健康生长。

  关于根系的处理通常在养植纹瓣兰的过程中存在两个误区:

 

 1、错误的“消毒”概念。纹瓣兰是根菌共生的植物,只有在根系周围的兰菌给根系提供营养,兰花才能获得充足的生长必须的物质。不论健康与否,在栽培前均使用杀菌药“消毒”,实际上就是破坏了这种自然平衡的生长条件,这样做的后果就是使兰花不得不重新繁殖兰菌,较长的伏盆时间导致了苗、根、芽等的生长迟缓。严重者产生比病害更为严重的药害。

  

兰菌分有益菌(需氧菌)和有害菌(厌氧菌)之分。只要在一个富含氧气的环境中,有害菌,也就是产生黑斑病等的病菌很难存活和繁殖。这是一个必须充分认识的一个概念。

  2、错误的“营养”概念。首先必须明白,兰花的种植与蔬菜的种植存在本质的区别,给兰花提供的营养,除了叶面施肥以外,基肥实质上是给兰菌提供一个优越的、富含营养的小环境,而不是直接作用于根系的。

  

二、关于兰盆的选择

  选盆是栽好纹瓣兰的基础条件。纹瓣兰有粗壮而长的兰根,根系需要充分的疏松透气,同时要有利于兰根的适当的生长空间。这里所谓的“适当”的生长空间,一般来说就是“看根选盆”的概念。栽培一盆纹瓣兰,无需看其苗数多少,只要在其根系充分舒展的情况下,选择的兰盆能盛放下根系即可。

从传统的纹瓣兰种植的情况看,纹瓣兰的根系与叶长近1:1的比例,也就是说,用传统方法种植的一株纹瓣兰,在维持根系发育与维持叶、苗、花生长发育的营养分配比例也是1:1,根系在给兰花提供营养的同时,自身也消耗了过多的营养。
如此选盆栽培,其作用一是有效控制了根系的过度生长,其过剩的营养成分必将分配到苗、叶、花的生长发育上,其二,根盆配比适当,环境温度很容易透过盆体直接作用于根系,有利于提高兰根的有氧代谢和兰菌的繁殖。俗话说:万物生长靠太阳,须知阳光不仅提供植物生长必要的光合作用,还有更重要的是提供温度的作用。

  在日常的兰花栽培中,最常见的错误概念就是:盆大、植料多则营养充分。其实在根系与盆体不般配的情况下,最常见的则是根系僵化控水困难导致生长缓慢、少发苗、不发苗甚至根系腐烂。

  三、关于植料的配制

  传统的和目前仍然沿用的植料配制,都偏爱腐叶土,更有甚者为了更能体现它的自然性和顺应性,不惜从纹瓣兰原生长地购拉土材用来栽培,力求更加完美自然。这种精神固然可嘉,但其行为其实不可取。

  我们知道,兰花的生长需要约18种有益菌给其提供营养物质,而腐殖酸中这类有益菌繁殖很快,无庸讳言,有害菌的繁殖同样也很快。到原生地花大力气购拉土材的做法,其实不过就是取点菌种而已。

  使用树皮等作为兰花栽培植料的做法,是从人工菌的培育上受到启发而启用的,事实证明,这是一种很好的兰花栽培材料。树皮首先作为一种硬植材本身具有很好的通透性,

其次树皮作为兰菌的寄生宿主因其腐化时间很长,能给兰菌提供较长时间的营养需要,通常使用该植料栽培的一盆兰花可维持两年以上无需更换植料,使用省事、经济。

  

栗树叶具有的优点是营养作用发挥迅速,其缺点是: 1、营养提供的时间短,一般来说在自然环境条件下,约3-4个月即面化,在日常供水过程中,面化的植料因水分的原因沉积于盆底,不同程度地阻塞了疏水孔,导致整盆植料上干下湿现象的发生,最终导致糟根现象的发生,同时因植料通透性下降,
给厌氧菌提供了大量繁殖的条件,导致黑斑、黄褐斑等病发生。2、树叶本身带有各种各样的、兼有一定数量的虫卵,在作为栽培材料使用中也是难以预防的。3、因树叶的面化问题,常见的是整盆植料的落盆现象,既影响了美观,同时也使管理显得繁琐。因为树叶的上述特性,所以在使用上必须限量,以充分发挥其优点,避免缺点。

  辅助添加的唐基兰石或者浦里兰石,在维持盆体湿度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利用其空心的特点给兰菌提供一个利于繁殖的小环境。蛇木具有不易腐化的特性,使用原理与树皮相同,其中掺入适量的颗粒羊粪也是为兰菌的繁殖服务的。

  

上述的植料配制,具有良好的通透性,勤给水可以避免植料在发酵过程中产生过度的热量对根系产生烧伤,同时可以有效排除根系兰菌产生的有害气体,有利于根系健康。

  

在栽培兰花的实践过程中,在使用新植材的同时,适量掺入一点老的、兰花发育很好的盆体内的栽培材料,可以大大缩短兰花伏盆时间,这样做,实际上是将已经培育好的,含有大量有益菌群的材料移入新植材中,有利于兰花的健康、快速发展。

  四、栽种方法

  栽种兰花时植料必须是湿润的,忌用干料栽培,同时必须舒展其根系,以便使根系充分地发挥其作用,那种将根系团抱在一起上盆的方法是极端错误的。为避免这类情况的发生,

以在上盆前在靠得较紧的根系之间插入一两片树叶以分隔根系。栽种过程中忌用力压植料在添加植料的过程中,摇动盆体使植料自然下落即可,这样做既确保了植料充分落根,又能保持盆体内植料宽松,利于兰根尽快恢复正常生长。

  

定根水一般来说在栽培后的次日给水较好,但第一次给水必须使用大水一次性浇透,以避免细土沉积现象的发生同时保证盆内根系环境的通透性。

  五、日常管理

  

环境

  兰花是有生命的,它长期生活在我们给它提供的环境中,它的生长好坏由我们能否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及管理来决定。养兰植料的选择是兰花生长环境中的重要一环,选对了植料,养兰就成功了一半,因此对植料的科学配制决不可掉以轻心。

  兰界前辈们流传下这么两句话:一曰“干兰湿菊”,二曰“通风透气”可谓圣人之言,被养兰者奉为金科玉律。

  笔者以为,“干兰湿菊”中的“干兰”,按书上说的其“干”与“润”同义,但“干”与“润”其实只有一线之差,而现代人生活节奏紧凑,面临工作、生活、学习、交际应酬等等繁杂事务,纹瓣兰

已经全无古人文人雅士的悠闲,要在这一线之间把握好,全无可能。近年来兰界先行者提出的“重水植兰”法,经实践证实是切实可行的植兰方法,后来者可以借鉴。

  本人总结“干”养法常见有如下弊端:

  一是空根问题的出现,过干导致兰根水分不足,细胞不可避免地发生脱水,稍有加重,则造成不可逆的根系细胞损害,这个时候给水,恰恰造成了细胞水肿,加快了根系细胞的死亡,形成空根。

  

二是假性渗透,在植料过干的情况下,水往往顺盆壁或者在植料之间形成的几个空隙间流出,从外表看似乎已经浇透,实则还是干土一盆。针对这种情况的出现,有些兰友“聪明”地采取了“泡盆”的方法,
将整个兰盆浸泡入水中,然后对照时钟按时取出,虽说其乐也融融,实则苦不堪言,更为可怕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水或者乘水的容器不可避免地将成为某种疾病的传染源!这种方法,为初学养兰者戒!

  三是糊叶、少芽,生物的孕育、生长都离不开水,芽点的孕育需要充足的水分,这个道理不言而喻,在一个类似“沙漠”的环境下,小草、小树如何能够存活呢?糊叶的出现也往往是过度控水造成的后果,包脚叶焦糊虽然不会直接影响到整株兰花的生命,但毕竟在观赏价值上受到严重的影响。

  说到“通风透气”,人们往往谈到种兰环境的温度、湿度,通风性如何、兰房坐向等等,这些都是对的,但大多数人往往疏忽了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盆体内植料的“通风透气”,笔者认为这是个不容疏忽的概念问题,有关原理,笔者在前章有过论述,不再赘言。有些兰友询问时常说兰房各方面都不错了,

但还是种不好兰花,其实绝大多数情况下就是忽视了这个问题。在笔者接触的各类养兰环境中,阳台养兰难度可能是最大的,但也有许多兰友养得非常好,究其原因就是在这个问题上处理得非常到位,在兰盆这个小小环境中把兰根养好了,养壮了,花叶还能不好吗?

  

进入盛夏,湿度和温度都大幅上升,兰花进入生殖旺季。每天看着兰芽怒长,多少有点收获的喜悦。相信兰友们每天都会看上几遍。仔仔细细的观察它们的生长情况。出现病害,难免会影响心情。

  事实上,高温高湿的气象条件有利于病害的发生,高温改变了原生质的理化特性,使生物胶体的分散性下降,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大量外渗,酯类化合物变成层状,有时还会导致细胞结构的破坏,

使细胞核膨大、松散、崩裂。高温还改变其呼吸强度,使植物体内合成受阻,原生质的分解大于合成,尤其在光照不足而气温又过高的情况下,受到的破坏尤为严重。我们在管理时,时时留心,加强防御。本着重防于治的植保方针,治早、治小、治了。以免一年辛劳毁于疏忽。

  为防止兰花病害,除了保持环境清洁湿润,通风,浇水施肥清淡调匀,用药适时适度,基质干净通透,光照适宜等措施外,更要根据各地实际情况,抓住主要矛盾,有针对性地进行防治。盛夏季节气候湿热,空气湿度高,是兰草一年当中生长的黄金季节,也是各种病害的盛发期。为避免病害,我们注意做到两点:一是控制浇水;二是及时施药。 如果基质湿闷不洁和过干,基质湿闷不洁,空气受到排挤,病菌大量繁殖,兰根受损,各种病害由此而发,危害兰株。。在生死线上挣扎的兰株,为维持生命就会张大气孔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各种病菌乘虚而入,病害随后发生。

  兰草度酷暑,消耗较大,抵抗力相对减弱,有的认为高温季节,由于温度过高,病害并不明显,只须做好通风、遮阴就可以了。其实不是。目前正处于高湿高湿季节,正是花卉病害的高发时期。

  1.是植株被人为的机械创伤,病原菌从伤口侵入,当遇到高温27-30℃时,加之通风不良,排水不畅基质,此病发生发展的较快。

  2.是花卉植株遭遇昆虫咬伤的虫口感染。

  3.是花卉生长的环境没进行彻底杀菌消毒等因素,易感染病害。

  如遇久旱高温突降大雨使气温骤降,基质湿度增加致使病菌流行。多雨季节应注意防治黑斑病、炭疽病等常见病,可在霉季前或下雨后用甲基托布津、多菌灵、花康2号等交替使用,7-10天喷洒叶面一次。如发生虫害应用花康1号、敌杀死等对症下药,及时处理。

  我们在平时管理中一是要注意通风、采光、排水,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二是要培育健壮的兰苗,增强自身对病害的抵抗能力;三是要严格检疫和消毒,防止外来病菌虫害的传染,以后要定期喷洒农药,将病虫消灭在受害之前。在栽种前,要严格对兰株和植料消毒,减少和杜绝昆虫及人为造成机械破伤和接触传染。

  我们经常用的刀剪用具,要经过消毒后再使用。消毒的药剂,一般可用0.1%高锰酸钾、5%石炭酸或75%酒精进行消毒。也可以用火烤一下。

  在植株生长期,如发现病叶时,应及时剪除,将剪掉废弃物清理好,深埋,最好烧掉。

  总结一下,我们常遇到的病害有以下几种。

  1、兰花蘖腐病症状及防治对策

  兰花蘖腐病属细菌性病害。这种病害可毁掉我们一年的辛劳。

  它主要发生在蘖芽上,最初在芽基部呈水渍状绿豆大小的病斑,后成为暗绿色烫伤状大斑块,延到芽鞘外部,呈深褐色腐烂,病叶容易拔出。新芽烂掉。

  防治方法:

  ①控制土壤含水量,已病盆花要停止浇水,到病害控制后才浇水;

  ②新芽出土4—5厘米时,用0.01%硼酸液或1000倍敌枯双、杀枯净喷洒均有一定的效果,也可用链霉素进行防治。

  2、细菌褐腐病症状及防治对策

  细菌褐腐病分布范围广,是一种世界性的病害。中国、日本、美国较多见。

  病原由构兰欧氏菌造成,主要寄生于兰属、杓兰属兜兰属。蝴蝶兰属等,病征表现于叶片上出现水渍状黄色小斑点,后来变为栗褐色,有可能下陷;常会迅速扩展至连续长出的叶,继而毁坏叶子甚至整个植株。此病多见于潮湿、温暖的环境中。防治:除去病害部分。然后用200mg/L农用链霉素,或者用0.5%波尔多液喷洒,每10天1次,有良好效果。

  3、兰花腐烂病的病症及防治方法

  此病多在气候湿润的盛夏多雨季节发生,常见的有黑腐病、软腐病等。黑腐病:由

  疫霉属真菌引起。多发生在叶片、根部和生长点,病部最初出现半透明的斑点,继而斑点扩大,组织发黑腐烂。软腐病:由欧文氏杆菌属和假单孢杆属细菌引起。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微小的褐色水浸状斑,随后扩大成灰色、潮湿的斑块,稍一触压表皮就会破裂,并流出带有恶臭味的菌脓。

  此病首先要保持植株通风,降低湿度,发病初期用50%克菌丹500倍液、50%退菌特1000倍液、大蒜水(将大蒜捣碎浸水、取其滤液)喷洒叶面或涂抹病斑。兰花烂根易诱发黑斑病。所以养兰的盆土平时不宜过湿。冬季兰花处于休眠或缓慢生长阶段,盆土宜偏干;春、初夏是兰花生根抽叶生长的重要时期,盆土宜偏润;但长期过湿,也易造成烂根,引起叶片枯黄甚至死亡。梅雨或暴雨季节盆兰必须避雨,因久雨多湿,新叶上最易发生黑斑点,而且夏兰花蕊常有“烂衣”现象。影响开花和观赏。但是,盆土过干,易使假鳞茎干瘪或其他组织因失水而影响代谢作用,兰花施肥不当如施肥过多、过浓,将液肥灌入叶鞘或溅到叶片上也易引起根系腐烂,因此施肥时要沿着盆沿施。

  纹瓣兰,叶形多呈垂曲、斜立或直立型。叶色浓绿或黄绿、有光泽,叶脉明亮。单株叶片一般6—7片,叶宽0.4—1.0cm,宽叶品种可达1.2cm以上。叶长30—80cm。健壮成株具3—4片厚实的鞘壳,紧抱叶脚,使兰株显得挺拔飘逸,生机盎然。纹瓣兰大多于8月中、下旬开始萌发花芽,12月抽葶,翌年1月始花,2—3月进入盛花期。葶高20—45cm,葶花2—3朵,花茎4—6cm。花朵萼片多呈三角披针形,花瓣短宽向内曲。唇瓣上多分布有红色或紫 色斑点。雄蕊和雌蕊合生而成柱状,俗称“鼻头”。

  纹瓣兰作为一种园艺花卉,以其典雅、飘逸的株叶,素雅高洁的花姿,飘忽流动的花香,深深地震撼了人们的心

  灵和视觉。通过人们审美意识的觉醒,在启人幽思的情感宣泄过程中,纹瓣兰艺的美已被人们赋予了人格化的精神内涵,成为中国兰文化中一朵璀璨的奇葩。 由于受纹瓣兰生存地域限制和中原兰文化的影响,有关纹瓣兰艺文化的最早记载始见于明朝永乐壬辰年(公元1412年,即大理国末期)所传手抄本<南中幽芳录》。据载:“大雪素(笔者注:属宽叶莲瓣素),段氏名花,多产于无量山中。正月开花,二至四朵。叶七,宽四分,长尺余,如绵绵垂柳。葶淡白如玉,粗如箸,挺拔为上品。荷瓣洁白如雪,人字肩,宽二寸,舌淡白如腊而娟秀,花清香。小雪素(笔者注:属莲瓣素),产于浪穹西山。叶细长有齿,叶硬,迎风傲雪于深山,色深,六至七叶。葶如象牙为上品,多为二至四花,瓣如玉雕,捧如蚌张为上,冬末初春开花,花香醇正。叶榆人家多有种植。”公元1386年大理平章段功之女宝姬在无为寺下双鸳溪边建兰苑;并携童子走遍三迤群山巨川,广罗幽兰。在其诗<尖峰寻幽兰>中有“更有莲瓣胭脂浴,迎春乍开戏素蛾”,所描写的应是产于大理点苍山上的莲瓣素。

  在经历了无数代纹瓣兰产区兰文化人的推崇、宣传,尤其是2003年第十三界中国(大理)兰花博览会的举办,为推动、宏扬纹瓣兰艺起到了巨大的宣传作用。最终确立了纹瓣兰在中国兰文化中的坚实地位,并与江、浙一带的春兰、蕙兰;广东、福建沿海等地的墨兰、建兰;四川的春剑形成了鼎足之势。使人们体会到了纹瓣兰艺醉人心扉的美。

  从审美角度划分纹瓣兰艺应分为叶艺和花艺。纹瓣兰作为中国地生兰的一个优秀种群,无论其叶艺还是花艺均涵盖了中国兰花评判的所有标准;而纹瓣兰所独有的阴柔、雅洁之美是中国其它地生兰所无法期及的。

  一、叶艺

  1.线艺类:纹瓣兰叶艺分为:爪艺(浅爪、深爪、覆轮艺)、缟艺(缟线、斑缟、中缟、片缟、云井艺)、斑艺(虎斑、蛇皮斑、锦砂斑、切斑、绯斑、苔斑、中斑、镶嵌、晃、曙艺)、中透缟艺、中透艺。叶艺颜色为白色、黄色,亦有青蓝色。按叶艺明暗可分为:前明草(幼苗叶片带艺明显,随着植株长大艺色逐渐转绿。)和后明草(幼苗叶片艺色不明显或呈黄色,随着植株长大艺色逐渐转明或从黄色变为银白色)。通过多年的挖掘开发,中国其它地生兰(春兰、线叶春兰、送春、蕙兰、建兰、墨兰、春剑、寒兰等)中出现的线艺类型,都能在纹瓣兰中找到。

  2.彩艺类:纹瓣兰彩艺主要是叶片,尤其心叶出现唇瓣化现象;大多数表现为心叶中上部边缘唇瓣化为白底镶红斑,即蝶化。受此种叶艺影响花多开蕊蝶,其代表品种有:梁祝等。其次纹瓣兰彩艺还有红叶艺、紫叶艺。红

  叶艺主要受叶片红色经脉影响,叶片呈浅红色;若经脉呈深红、紫红色,且红晕较重,则叶片呈紫红色,俗称紫叶艺。无论红叶艺、紫叶艺(此种叶艺花多开红素、至少亦是红花),艺色多在幼苗期表现较重,随着植株长大艺色逐渐转淡,老株叶色大多呈深紫绿色。

  3.水晶艺类:纹瓣兰水晶艺与其它地生兰,如线叶春兰(豆瓣)水晶艺一样(线叶春兰水晶在云南较为常见),与线艺类平滑艺相区别是一种立体艺。其艺型主要有:龙形水晶、凤形水晶,龙形水晶中常见有水晶缟、水晶斑;凤形水晶中常见有鸟嘴、鹅头。纹瓣兰水晶草大多叶片起行龙、出皱摺,叶面凹凸不平,并且植株常矮化。

  4.矮种艺类:纹瓣兰矮种叶片多起行龙,出皱摺,起水晶,叶尖圆钝。植株叶片明显加宽变厚,大多是多倍体草。植株生长缓慢,不易开花,若开花出现梅、荷及奇花的可能性极大。

  二、花艺

  中国历代兰文化人在鉴赏兰花过程中,结合“君子修德”的儒家思想,将兰花人格化,喻兰花为人中纤纤君子。以顶正(主萼端庄昂立)肩平(双侧萼平展),捧心(花瓣)紧抱或合盖蕊柱,唇瓣圆结不后卷为上品。清初鲍薇省《艺兰杂记》创立了兰花瓣型学说,后经许齐楼<兰蕙同心录>补充完善。中国兰花瓣型学说的创立,其参照(样本)品种主要是江、浙等地的春兰、蕙兰,而纹瓣兰花艺却能完美地印证

  瓣型学说的所有理论。

  1.梅瓣花:花容端庄,结构圆结,质地厚实柔润;萼端宽阔呈圆形,萼体短(长宽比2:1为佳),萼基细小(约为萼端宽的1/3);萼缘紧边呈里扣状;花瓣(捧)起兜肉质化(硬捧);唇瓣(舌)坚实形短而状圆,舌态平伸或上翘。纹瓣兰主要代表品种有:滇梅(莲蒂梅、包草)、点苍梅(长脚梅)等。

  2.荷瓣花:萼片长宽之比必须在2:1之内,越接近,品级越高;萼片须放角收根,萼缘紧边内卷;花瓣(捧)肉质厚,圆实,先端往内收,两捧瓣紧靠盖住鼻头,即不开“天窗”;唇瓣形大,允许下垂而微后卷。纹瓣兰主要代表品种有:丹荷鼎(药草)、苍山素荷等。

  3.水仙瓣花:萼片稍长并阔大,状如两头细中段弧圆的梭形,萼端可有尖峰,萼基要收细;花瓣(捧)必须起兜或浅兜,捧瓣起兜的水仙瓣型花才称得上“仙”;唇瓣下垂而后微卷。纹瓣兰主要代表品种有:红翠彩仙等。

  4.竹叶瓣花:萼片如竹叶之形,萼端顺尖收尾,花瓣无兜。纹瓣兰竹叶瓣花最为普遍。

  5.蝶瓣花:

  (1)萼片唇瓣化两侧萼下部唇瓣化,唇化面积达侧萼面积的1/3—1/2。纹瓣兰主要代表品种有:剑阳蝶、五彩蝶。

  (2)花瓣唇瓣化即通常所说的蕊蝶,纹瓣兰主要代表品种有:梁祝、玉兔、丽江星蝶、苍山奇蝶等。

  6.唇瓣奇花:

  (1)多唇瓣化除正常唇瓣外,又多长2枚以上唇瓣,纹瓣兰主要代表品种有:黄金海岸、玲珑春晓等。

  (2)唇瓣花瓣化唇瓣退化为花瓣,并引起蕊柱的相应变化。纹瓣兰主要代表品种有:莲瓣奇花素、碧海奇、剑湖奇、碧龙奇莲等。

  7.多瓣花:萼片、花瓣变狭长,轮生,数量成倍增多,唇瓣、蕊柱退化或残存,花容形似菊花、牡丹。纹瓣兰主要代表品种有:剑湖菊等。

  纵观纹瓣兰叶艺和花艺均完美地体现了中国兰艺审美标准。从叶艺分析,纹瓣兰叶色翠绿明亮,色彩富于变化。具有春剑的挺拔之势,而无其叶质粗糙、色沉之感;具有建兰、墨兰、寒兰叶质柔润之感,而无其张扬之态;与春兰、蕙兰紧凑株形相媲美,而典雅、飘逸之姿尤过之。从花艺分析,纹瓣兰花色基础色为白色,白色的花瓣上往往拉红、绿、紫经脉,起红、绿、紫晕。受晕深浅变化的影响,形成纹瓣兰的花色:白、红、绿、黄、麻壳等。具体变化表现为:花瓣上红、绿、紫经脉色淡无晕时,花瓣洁白高雅,是为白莲瓣;花瓣上红、绿、紫经脉色深晕浓时,花瓣色呈红、绿、麻色,是为红莲瓣(有的可达鲜红色)、绿莲瓣、麻壳莲瓣。白色花瓣起翠绿晕,则使花瓣色呈嫩黄色(有的可达油菜花黄色),是为黄莲瓣。纹瓣兰花色较春兰、蕙兰、寒兰(花瓣基础色为翠绿色)更丰富,更富于变化;纹瓣兰花色具有建兰花色的纯洁高雅,含蓄幽远;甚于春剑花色的变化;更是墨兰花色无法比拟的。

  如此,纹瓣兰无论从叶艺还是花艺角度鉴赏,在中国地生兰中均具有独特的优势。其叶艺变化多样,诡秘,色彩丰富,不仅有宽叶、窄叶、细叶变化,更有线艺、彩艺、水晶艺、矮种之别;其花艺种类繁多,品位高雅,不仅有梅、荷、水仙、蝶花、奇花之分,更有素心(白素、黄素、红素、梅瓣素、荷瓣素、奇花素等)之高洁。其花香流动,清幽致远。纹瓣兰艺融合了春兰、蕙兰、寒兰、建兰、墨兰、春剑等众多兰艺的优点,致使其韵致高远,堪称中国兰花中的窈窕淑女,是中国兰艺赏玩不可多得的优良兰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什么是梅瓣、荷瓣、水仙瓣、竹叶瓣、素心瓣?
浅谈蕙兰梅瓣、水仙瓣的联系
兰花瓣形傻傻分不清?看这张表就行了
兰花的形态特征
兰生幽谷 君子修道 兰花的典故
中国建兰八大名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