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国务院首次界定全国262个资源型城市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杜鹰在12月3日举行的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中国首部资源型城市国家级专项规划发布,确定了262个资源型城市。

杜鹰表示,规划首次在全国确定了262个资源型城市,这些资源型城市又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资源状况,分成四种类型,即成长型、成熟型、衰退型和再生型。

杜鹰指出,《规划》是利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办法首次确定了资源型城市在全国的分布,主要是包括矿业城市和森工城市这样两类。利用这个指标体系,并赋予不同的权重,在全国众多城市里筛选出了262个城市,把他们认定为资源型城市。

杜鹰还表示,考核不考核GDP,将来可能要根据国家主体功能区的规划,类似禁止开发区这样的地方,确实不应该再考核GDP,这有利于引导地方政府更多地把注意力放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上,而不要不顾条件盲目地招商引资,或者过度开发本地的资源。

主要要点解析

国务院:中国近7000万平米棚户区需改造

为统筹推进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国务院近日印发了《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指出,由于内外部因素叠加,新旧矛盾交织,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十分艰巨。其中,目前中国尚有近7000万平方米棚户区需要改造,约14万公顷沉陷区需要治理,失业矿工人数达60多万,城市低保人数超过180万。

国务院:到2020年累计吸纳500万失地农民等再就业

国务院近日发布《关于印发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的通知》,《通知》要求构建多元化产业体系,积极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产业,到2020年,累计吸纳500万失业矿工、林区失业工人、棚户区改造回迁居民及失地农民再就业。

《通知》要求构建多元化产业体系,依托资源型城市产业基础,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发展接续替代产业,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提升产业竞争力,实现产业多元发展和优化升级。

优化发展资源深加工产业。支持资源优势[1.29%]向经济优势转化,有序推进资源产业向下游延伸,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支持成长型和成熟型城市打造若干产业链完整、特色鲜明、主业突出的资源深加工产业基地。淘汰落后产能,加快技术改造,提升产品档次和质量。推进森工城市发展木材精深加工,实现林木资源的多环节加工增值。

《通知》明确,培育壮大优势替代产业。积极发展传统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培育新的支柱产业。做大做强矿山、冶金等大型成套装备和工程机械等传统优势产业,鼓励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在有条件的城市发展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能等新能源产业。支持发展生物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

积极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产业。大力发展带动就业能力强、市场前景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扶持一批形式多样的小型微型企业,重点解决困难群体就业问题,到2020年,累计吸纳500万失业矿工、林区失业工人、棚户区改造回迁居民及失地农民再就业。支持农牧资源丰富城市发展农牧产品深加工。提高劳动密集型产品附加值。落实金融、税收等优惠政策,完善服务体系,营造促进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政策环境。

《通知》还要求,大力发展特色服务业。结合资源型城市产业基础和发展导向,积极发展类型丰富、特色鲜明的现代服务业。建设一批煤炭、铁矿石、原油、木材等资源产品和钢铁、建材、化工等重要工业产品区域性物流中心。大力发展资源产业托管服务、工程和管理咨询。扶持革命遗址集中的城市发展红色旅游。支持有条件的城市积极发展金融服务、服务外包、文化创意、人力资源、会展等现代服务业。

合理引导产业集聚发展。加强规划统筹,优化产业布局,引导产业向重点园区和集聚区集中,形成集约化、特色化的产业发展格局。制定严格的行业、产业分类用地标准,提高土地利用水平。到2020年,创建10个接续替代产业示范城市,培育50个接续替代产业集群,改造建设100个接续替代产业园区和集聚区。

国务院:到2020年城镇农村居民收入年均增长均高于8%

国务院近日印发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规划目标为,到2020年,资源枯竭城市历史遗留问题基本解决,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转型任务基本完成。

资源富集地区资源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格局基本形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建立健全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规划要求,到2020年,资源性产品附加值大幅提升,接续替代产业成为支柱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6个百分点,服务业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多元化产业体系全面建立,产业竞争力显著增强。国有企业改革任务基本完成,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快速发展,形成多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共同发展的新局面。

城市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综合服务功能不断增强,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升,形成一批山水园林城市、生态宜居城市。

社会和谐进步。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等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住房条件明显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低收入人群的基本生活得到切实保障。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矿区、林区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得到保护传承。

规划明确具体指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采矿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逐年下降,2020年下降到8%。服务业增加值占比从2012年的32%上升到40%。

民生改善方面,到202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297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高于14100元,城镇、农村居民收入年均增长均高于8%;城镇失业率低于5%。

国务院:2015年起停止大小兴安岭等林区主伐

《规划》指出,资源型城市是指以本地区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开采、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城市(包括地级市、地区等地级行政区和县级市、县等县级行政区)。范围包括262个资源型城市,其中地级行政区(包括地级市、地区、自治州、盟等)126个,县级市62个,县(包括自治县、林区等)58个,市辖区(开发区、管理区)16个。规划期为2013—2020年。

《规划》将资源型城市分为四种类型,根据资源保障能力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对资源型城市进行科学分类,将资源型城市划分为成长型、成熟型、衰退型和再生型四种类型,明确不同类型城市的发展方向和重点任务,引导各类城市探索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规范成长型城市有序发展、推动成熟型城市跨越发展、支持衰退型城市转型发展、引导再生型城市创新发展。

总体的规划目标为,到2020年,资源枯竭城市历史遗留问题基本解决,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转型任务基本完成。资源富集地区资源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格局基本形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建立健全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在“有序开发综合利用资源”中,《规划》提到,将用8—10年时间,新建一批石油、天然气、铀、铁、铜、铝、钾盐等重要矿产勘查开发基地,形成一批重要矿产资源战略接续区。优先在成矿条件有利、找矿前景好、市场需求大的资源危机矿山实施接替资源找矿项目,力争发现一批具有较大规模的隐伏矿床,延长矿山服务年限。

在强化森工城市重点林区森林管护与保护方面,《规划》明确,2015年起全面停止大小兴安岭、长白山林区的天然林主伐,建设国家木材战略资源后备基地。

《规划》提到,到2020年,创建10个接续替代产业示范城市,培育50个接续替代产业集群,改造建设100个接续替代产业园区和集聚区。

作为重点的棚户区改造,《规划》也提到,要加快棚户区改造,大力推进城市和国有工矿(煤矿)棚户区以及林区棚户区改造,加大政府投入,落实税收、土地供给和金融等方面的配套支持政策,力争到2015年基本完成资源型城市成片棚户区改造任务。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杜鹰介绍《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有关情况时指出,考核不考核GDP,将来可能要根据国家主体功能区的规划,类似禁止开发区这样的地方,确实不应该再考核GDP,这有利于引导地方政府更多地把注意力放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上,而不要不顾条件盲目地招商引资,或者过度开发本地的资源。

源型城市 - 介绍

资源型城市是指以本地区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开采、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城市(包括地级市、地区等地级行政区和县级市、县等县级行政区)。国务院于2008年批准了首批资源枯竭城市名单,详见资源枯竭城市


资源型城市 - 现状


中国资源型城市数量多
中国资源型城市数量多、分布广,历史贡献巨大、现实地位突出。新中国成立以来,资源型城市累计生产原煤529亿吨、原油55亿吨、铁矿石58亿吨、木材20亿立方米,“一五”时期156个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中有53个布局在资源型城市,占总投资额的近50%。
当前国际政治经济不确定性、不稳定性上升,国内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由于内外部因素叠加,新旧矛盾交织,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十分艰巨。
资源枯竭城市历史遗留问题依然严重,转型发展内生动力不强。尚有近7000万平方米棚户区需要改造,约14万公顷沉陷区需要治理,失业矿工人数达60多万,城市低保人数超过180万。产业发展对资源的依赖性依然较强,采掘业占二次产业的比重超过20%,现代制造业、高技术产业等处于起步阶段。人才、资金等要素集聚能力弱,创新水平低,进一步发展接续替代产业的支撑保障能力严重不足。
资源富集地区新矛盾显现,可持续发展压力较大。部分地区开发强度过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低。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新的地质灾害隐患不断出现。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项目低水平重复建设,接续替代产业发展滞后。资源开发、征地拆迁等引发的利益分配矛盾较多,维稳压力大。资源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之间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突出。
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对于维护国家能源资源安全、推动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和民族团结、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1]


资源型城市 - 规划
2013年12月3日上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杜鹰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中国首部资源型城市国家级专项规划发布,确定了262个资源型城市。
2013年11月12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国发〔2013〕45号)的通知。
《规划》利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办法首次确定了资源型城市在全国的分布,主要是包括矿业城市和森工城市这样两类。利用这个指标体系,并赋予不同的权重,在全国众多城市里筛选出了262个城市,把他们认定为资源型城市。
《规划》明确了四大目标,提出了五大任务,提出要建立五大机制。四大目标是:要求节约集约利用资源的水平要有明显的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提高,环境质量要明显提高,城乡居民收入要明显提高。五大任务是:合理有序地开发资源,构建多元化产业体系,切实保障改善民生,加强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加强支撑保障能力建设。五大机制是:开发秩序约束机制,产品价格形成机制,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利益分配共享机制,接续替代产业扶持机制。
[1]
资源型城市 - 类型

《规划》将资源型城市分为四种类型,根据资源保障能力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对资源型城市进行科学分类,将资源型城市划分为成长型、成熟型、衰退型和再生型四种类型,明确不同类型城市的发展方向和重点任务,引导各类城市探索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规范成长型城市有序发展、推动成熟型城市跨越发展、支持衰退型城市转型发展、引导再生型城市创新发展。

资源型城市综合分类(2013年)


成长型城市(31个)
地级行政区20个:
朔州市呼伦贝尔市鄂尔多斯市松原市贺州市南充市六盘水市毕节市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昭通市楚雄彝族自治州延安市咸阳市榆林市武威市庆阳市陇南市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阿勒泰地区

县级市7个:霍林郭勒市锡林浩特市永城市禹州市灵武市哈密市阜康市

县4个:颍上县东山县昌乐县鄯善县


成熟型城市(141个)
地级行政区66个:
张家口市承德市邢台市邯郸市大同市阳泉市长治市晋城市忻州市晋中市临汾市运城市吕梁市赤峰市本溪市吉林市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黑河市大庆市鸡西市牡丹江市湖州市宿州市亳州市淮南市滁州市池州市宣城市南平市三明市龙岩市赣州市宜春市东营市济宁市泰安市莱芜市三门峡市鹤壁市平顶山市鄂州市衡阳市郴州市邵阳市娄底市云浮市百色市河池市广元市广安市自贡市攀枝花市达州市雅安市凉山彝族自治州安顺市曲靖市保山市普洱市临沧市渭南市宝鸡市金昌市平凉市克拉玛依市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县级市29个:鹿泉市任丘市古交市调兵山市凤城市尚志市巢湖市龙海市瑞昌市贵溪市德兴市招远市平度市登封市新密市巩义市荥阳市应城市宜都市浏阳市临湘市高要市岑溪市东方市绵竹市清镇市安宁市开远市和田市

县(自治县、林区)46个:青龙满族自治县易县涞源县曲阳县宽甸满族自治县义县武义县青田县平潭县星子县万年县保康县神农架林区宁乡县桃江县花垣县连平县隆安县龙胜各族自治县藤县象州县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陵水黎族自治县乐东黎族自治县铜梁县荣昌县垫江县城口县奉节县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兴文县开阳县修文县遵义县松桃苗族自治县晋宁县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马关县曲松县略阳县洛南县玛曲县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中宁县拜城县。



衰退型城市(67个)
地级行政区24个:
乌海市阜新市抚顺市辽源市白山市伊春市鹤岗市双鸭山市七台河市大兴安岭地区淮北市铜陵市景德镇市新余市萍乡市枣庄市焦作市濮阳市黄石市韶关市泸州市铜川市白银市石嘴山市

县级市22个:霍州市阿尔山市北票市九台市舒兰市敦化市五大连池市新泰市灵宝市钟祥市大冶市松滋市潜江市常宁市耒阳市资兴市冷水江市涟源市合山市华蓥市个旧市玉门市

县(自治县)5个:汪清县大余县昌江黎族自治县易门县潼关县

市辖区(开发区、管理区)16个:井陉矿区下花园区鹰手营子矿区石拐区弓长岭区南票区杨家杖子开发区二道江区贾汪区淄川区、平桂管理区、南川区万盛经济开发区万山区东川区红古区


再生型城市(23个)
地级行政区16个:
唐山市包头市鞍山市盘锦市葫芦岛市通化市徐州市宿迁市马鞍山市淄博市临沂市洛阳市南阳市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丽江市张掖市;
县级市4个:
孝义市大石桥市龙口市莱州市;
县3个:
安阳县云阳县香格里拉县


资源型城市 - 数量名单(2013年)

《规划》指出,资源型城市范围包括262个资源型城市,其中地级行政区(包括地级市、地区、自治州、盟等)126个,县级市62个,县(包括自治县、林区等)58个,市辖区(开发区、管理区)16个。规划期为2013—2020年。

所在省(区、市) 地级行政区 县级市 县(自治县、林区) 市辖区(开发区、管理区)
河北(14) 张家口市、承德市、唐山市、邢台市、邯郸市 鹿泉市、任丘市 青龙满族自治县、易县、涞源县、曲阳县 井陉矿区、下花园区、鹰手营子矿区
山西(13) 大同市、朔州市、阳泉市、长治市、晋城市、忻州市、晋中市、临汾市、运城市、吕梁市 古交市、霍州市、孝义市    
内蒙古(9) 包头市、乌海市、赤峰市、呼伦贝尔市、鄂尔多斯市 霍林郭勒市、阿尔山市*、锡林浩特市   石拐区
辽宁(15) 阜新市、抚顺市、本溪市、鞍山市、盘锦市、葫芦岛市 北票市、调兵山市、凤城市、大石桥市 宽甸满族自治县、义县 弓长岭区、南票区、杨家杖子开发区
吉林(11) 松原市、吉林市*、辽源市、通化市、白山市*、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九台市、舒兰市、敦化市* 汪清县* 二道江区
黑龙江(11) 黑河市*、大庆市、伊春市*、鹤岗市、双鸭山市、七台河市、鸡西市、牡丹江市*、大兴安岭地区* 尚志市*、五大连池市*    
江苏(3) 徐州市、宿迁市     贾汪区
浙江(3) 湖州市   武义县、青田县  
安徽(11) 宿州市、淮北市、亳州市、淮南市、滁州市、马鞍山市、铜陵市、池州市、宣城市 巢湖市 颍上县  
福建(6) 南平市、三明市、龙岩市 龙海市 平潭县、东山县  
江西(11) 景德镇市、新余市、萍乡市、赣州市、宜春市 瑞昌市、贵溪市、德兴市 星子县、大余县、万年县  
山东(14) 东营市、淄博市、临沂市、枣庄市、济宁市、泰安市、莱芜市 龙口市、莱州市、招远市、平度市、新泰市 昌乐县 淄川区
河南(15) 三门峡市、洛阳市、焦作市、鹤壁市、濮阳市、平顶山市、南阳市 登封市、新密市、巩义市、荥阳市、灵宝市、永城市、禹州市 安阳县  
湖北(10) 鄂州市、黄石市 钟祥市、应城市、大冶市、松滋市、宜都市、潜江市 保康县、神农架林区*  
湖南(14) 衡阳市、郴州市、邵阳市、娄底市 浏阳市、临湘市、常宁市、耒阳市、资兴市、冷水江市、涟源市 宁乡县、桃江县、花垣县  
广东(4) 韶关市、云浮市 高要市 连平县  
广西(10) 百色市、河池市、贺州市 岑溪市、合山市 隆安县、龙胜各族自治县、藤县、象州县 平桂管理区
海南(5)   东方市 昌江黎族自治县、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陵水黎族自治县*、乐东黎族自治县*  
重庆(9)     铜梁县、荣昌县、垫江县、城口县、奉节县、云阳县、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南川区、万盛经济开发区
四川(13) 广元市、南充市、广安市、自贡市、泸州市、攀枝花市、达州市、雅安市、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 绵竹市、华蓥市 兴文县  
贵州(11) 六盘水市、安顺市、毕节市、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清镇市 开阳县、修文县、遵义县、松桃苗族自治县 万山区
云南(17) 曲靖市、保山市、昭通市、丽江市*、普洱市、临沧市、楚雄彝族自治州 安宁市、个旧市、开远市 晋宁县、易门县、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香格里拉县*、马关县 东川区
西藏(1)     曲松县  
陕西(9) 延安市、铜川市、渭南市、咸阳市、宝鸡市、榆林市   潼关县、略阳县、洛南县  
甘肃(10) 金昌市、白银市、武威市、张掖市、庆阳市、平凉市、陇南市 玉门市 玛曲县 红古区
青海(2)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  
宁夏(3) 石嘴山市 灵武市 中宁县  
新疆(8) 克拉玛依市、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阿勒泰地区 和田市、哈密市、阜康市 拜城县、鄯善县

 注:1.带*的城市表示森工城市。
    2.资源型城市名单将结合资源储量条件、开发利用情况等进行动态评估调整。


资源型城市 - 判定原则
资源型城市
1. 发生学原则。即城市的生产和发展与资源开发有密切关系。具体来讲,根据资源开采与城市形成的先后顺序,资源型城市的形成有两种模式,一种为“先矿后城式”,即城市完全是因为资源开采而出现的,如大庆、金昌、攀枝花、克拉玛依等。另一种为“先城后矿式”,即在资源开发之前已有城市存在,资源的开发加快了城市的发展,如大同、邯郸等。
2. 动态原则。即考察资源型城市必须关注它的全过程,既要看它的过去,更要看它的现在。因为有些城市曾经是资源型城市,但通过若干年的经济转型后,资源性产业在城市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甚至微不足道了,城市经济对资源性产业的依赖度不大或者说很低了,这类城市在过去某个时段可以叫资源型城市,但转型后已不再是资源型城市了,它的本质特征已与资源型城市相距甚远了。
3.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仅从定性角度去确定资源型城市,主观因素太多,难以做到科学、准确;同理,仅从定量角度去确定资源型城市,过于机械,难以将很多不宜用数据表示的复杂因素进行综合考虑,难免偏离现实。因此,科学的方法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为主,定性为辅。
[2]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62个全国资源型城市名单公布
山西10地级市3县级市入列全国资源型城市
河南15个城市列入可持续发展规划 数量居全国第二
【图解】五大规划之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
东营市被国务院列为资源成熟型城市
中国首次确定262个资源型城市 湖南14个上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