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试试这几个原则,让太极拳动作与呼吸协调一致
userphoto

2023.05.13 浙江

关注

文:沈寿

太极拳对于呼吸问题十分重视。人在生活中每时每刻都在呼吸,一旦呼吸停止,人也就死亡了,这说明呼吸对维持生命活动是极为重要的。呼吸有“外呼吸”与“内呼吸”之分。在祖国医学与武术著作中,一般把外呼吸叫作“外气”,把内呼吸叫做“内气”。但其说法与现代医学理论略有不同。祖国医学认为:人体赖以维持生命的重要物质是自然之气和水谷精微。体外自然之气,由肺吸入,体内水谷精微,由脾上输于肺,两气结合,称为“宗气”。宗气积聚于胸口膻中穴,上出咽喉以行呼吸,下贯心脉以遍布全身。由此说明,宗气主要是指“内气”或“经络之气”。 而内气的运行不仅靠肺,也靠心脾,因此才有“气行血亦行”的 说法。上述“心脉”两字不仅指心血管系统,而是泛指整个经络 系统,即认为内气是运行于经络的。《十三势行功心解》说:“能呼吸,然后能灵活。”这是指外气而言的,意思是说,呼吸舒 畅,肢体才能灵活;反之,如呼吸不畅,动作就必然迟滞不灵。至于《太极拳说十要》说“经络不闭则气通”、《十三势歌》说“气遍身躯不少滞”、《十三势行功心解》说“行气如九曲珠,无往不利”等等,都是指内气而说的。那么内气与劲力又有什么关 系呢?俗话说“气力”或“力气”,这就是把气与力联系在一起 了,说明“有气才有力,有力必有气”。现代运动生理科学研究了呼吸与力量的关系,其结论是:吸气时力量较小,呼气时力量较大,闭气时力量最大。这表明外气的呼出,恰好是内气到达四 肢末梢的时候,因此肢体力量较大。我国拳术的呼吸与动作配合 问题,是符合这个原理的。由于拳术是从古代搏斗技艺发展而来 的,所以其呼吸与动作的配合,就必须充分考虑到力量的发挥问 题,其中闭气的力量虽然是最大的,但闭气不慎时容易伤身。因 此,太极拳一般是不主张闭气的。由干吸气时力量最小,重心较高,有利于蓄势和运化:呼气时力量较大,重心较低,有利干发 劲,根据这个原理,于是,“发呼蓄吸”就成了大极拳的呼吸与 动作配合的一条主要原则了,再从不同角度引申和归纳,就产生了下列几条原则:

1.以技击假设的蓄发为例,发呼蓄吸。如“搂膝拗步”,环臂蓄势时为蓄、为吸,推掌击出时为发、为呼。

2.以外形的开合为例,开呼合吸。如“十字手”或“提手 上势”,两手分开时为开,为呼,两手合拢时为合,为吸;再如“野马分鬃”,抱球时为合、为吸,两臂分开为开、为呼。

3.以内在劲路的虚实为例,实呼虚吸。如“搬拦捶”,搬压 至腰拳过程的劲路由实到虚,为虚,为吸,腰拳至打捶过程的劲 路由虚到实,为实、为呼。

4.以身体的升降为例,降呼升吸。如“金鸡独立”,提膝时身法上升,为升、为吸,屈膝换步时,为降、为呼。“白鹤亮翅”两手分时,应属开,但因其身法上升,所以一般仍作为升,为吸来外理,且在身法上升时深深吸气。再如“下势”,身法下 降时为呼,由下势起身时为吸。

5.以身法的进退为例,进呼退吸。如“揽雀尾”之搠式,身法由坐虚步向前变为弓步,为进、为呼,如捋式的身法由弓步后坐,变为坐虚步,为退、为吸。

辩证地遵循以上五条原则,大体上足以使呼吸与动作很好地配合协调一致了。但也还有个别过渡动作,由于其运行的线路较一般动作为长,如一次呼吸感到憋气而不够舒畅的话,可以加个小呼吸,或者分为两次匀速的呼吸。这说明太极拳的呼吸与动作的配合是有一定规律的,但也有灵活的余地,既不是一些人所认为的“太极拳的呼吸是漫无规律的”,也不是另一些人所认为的“练拳时各人的呼吸规律绝对相同,是没有灵活余地的“练习呼吸与动作的配合,都必须循序渐进,才能获益,而不致使身体受到意外的伤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独家深度好文】谈谈太极拳呼吸
三口气增力功
陈氏太极拳内劲精髓之呼吸力/陈颜胜
道教养生功法-导引行气法
陈式太极拳的练习步骤与方法
太极拳之调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