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庞明太极拳系列讲座二(续三)

“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杳是虚无飘渺。推手时对方来了劲,你就不要使劲,要虚。实际练拳也是这样。如搂膝拗步,手打出去了,腿也跟着出去了,上边是实的,你要注意不能全实,否则对方一个顺手牵羊,就把你牵走了。这儿形体是实,意念就要虚,这叫实中有虚。用意念来调节它。所以练拳时也要虚实并用,实不能全实,虚不能全虚。再比如打野马分鬃,一开,当中空了,怎么办?用意念把这个虚弥补上。虚实有形体的虚实、意念的虚实和气机的虚实,这些在《智能气功科学精义》中都讲过。我们以前讲的动功的要求,跟内家拳的要求是一致的。

  “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一般从推手的角度这样解释:他从高处来,你引着他往高处走;他从低处来,你引着他往低处走。这在练拳的时候包括意念和眼睛,因为气随着意念和眼睛走。眼睛集中向上一看,就把气引到高处来了。推手也是一样,搭手发力时,也不用抬头,眼睛往上一看,一发这人就往高处走了。师兄弟之间比划时,一打一撮,往下一压,再往上一送,对方就出去了。若是往下一採,一下把对方打个屁蹲,有时人就受伤了。用拳打也是一样。练形意拳的师兄弟之间比划,是拿平拳打人,打到人身上还挺响,但不伤人。打敌人就不拿平拳打了。拳出去要碰着对方了,这时想往高处打,就突然坐腕,想往低处打,拳就往下斜,对方一挨上里面就受伤了。就相差这一点点,里面就有了很大的变化。眼睛往上一看,力量就往高处去;往下一看,力量就往下去。你平时会这么用了,到时候人家从高处来了,你才能往高处走,从低处来就往低处走,把他的劲引化了,使它没法与你对抗上。

  “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对此,练拳和推手也是一样的。推手时,对方推你,他进,你就往回退,他越来越长够不着你了。一般先神形合,再加上重心往后移,他就够不着你,拿不着你的重心。他一退,你紧跟着他,比他还快,一下子就把他打回去了。一般推手是这样,练拳呢?自己练得很开展,手出去之后还有力气,而且意念直达掌根、手掌、指尖,手要到头了,腰再一长,手还能再出去点。退时只退一点,要从腰那儿退。推手时对上手了,你要回来不是手回来,你手一回来对方就跟进来,吃上劲了。你把腰那儿一放松,就这一点点,他那儿就空了,所谓“引进则空,合即出”。他那儿一空就失中了,他的手要撒开还没撒开时,你才能把他打出去。

  “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用腰带着气去练,才能够慢慢把神和气练得结合起来,神气一结合,人体的动触就敏感了。上次已讲了这个问题,“静中触动动犹静”,你对站庄时自发功的动和练拳时内气的动感觉明显以后,一碰上外面的东西,就能感觉到。再以后不仅外面碰你你能知道,他还没碰上你的时候,空气的压力你就感觉到了。1933年的全国刀术冠军赵振声赵老,4岁时出麻疹得了小罗锅。他因气管炎练智能功,却练好了75年的罗锅,比年轻时还高了三公分。他跟我聊天:“你不知不觉到我旁边,突然砍我,我也会有反应。我那会儿结婚时间不长,就跟我爱人讲:晚上你要给我盖被,先叫我的名,不然,你一盖我就打上你了。你也别摸我,要摸我先叫我名,不然你一摸就打上了。我睡着了,你的手进到半尺之内我会自然打你。”1988年我去长春,一位智能功功友说他的武术老师霍青云因脑出血得了半身不遂,半昏迷了,请我去看看。我就去了。我说:“我给你看看病。”我刚一摸他肚子,他就打上了。(是那只会动的手打上的。)人家也没练松腰。所以不一定练了松腰才行,过去练武术都要练这个敏感度。传说杨建侯把麻雀放在手里,麻雀光是翘膀动,就是飞不了。什么道理呢?因为麻雀往上飞的时候,脚往下使劲,一弹才起得来。他听劲听得非常准,它一使劲,他反应非常灵敏,把劲给消了。

  “人不知我,我独知人。”别人不知道我,我却知道你。练拳术有道理,不讲公理。谁有本事谁赢,没有公理。道理需要用到你身上来,功夫不行,怎么讲也不对。用到你身上对,你一碰上他就不对了。他比你功夫高,他就制你;你比他功夫高,你就制他。

  “英雄所向无敌,盖皆由此而及也。”英雄——功夫非常高的人,都是由这儿来的。

  “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而有为也!” 这种技术旁门很多,虽然各种势子不同,但都是强的打弱的,快的打慢的,有力的打没力的。其实太极拳也是一样,手快的打手慢的,有力的也打无力的。往往都讲:一快降十会,一力降十会。他有五百斤的力气,打你轻而易举。说“四两拨千斤”,可是如果人家有一万斤,你四两还能拨得了吗?所以,拳术家好多话都是辩证的。太极拳以巧劲来破敌,但巧劲也得有劲啊,你没劲打有劲当然不行。现在练太极拳的好多都是病人、老年人,他们本身就没劲,上外边比去,让人一推就摔个跟头。你说自己会化,那就趴到地上“划”地圈去吧!如果你和他功夫一样高,你有招,你可能赢他;你不知道这个招,就麻烦了。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你胳膊这么一立,对方把手往外一压,再这么一别,你就非栽跟头不行,你要不倒胳膊就坏了。过去走江湖的见识多了,姜是老的辣。他刚伸手想这样别,可你拿手这样一弄,他也倒了。所以,都懂招了,就要看功夫了。你光有功夫不会招,一比划,你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呢,就趴在那儿了。你没有力量不行,有力量光用死劲也不行,你还得会巧。太极拳讲巧劲比较多,这个巧都是用圆来化。比如你没多大力气,掤上后,他推你使不上劲,他一放你,你稍稍这么一滚,他就不好使劲了。这不都是圆么?他那个力量就滑走了。你打上个圆东西,力就沿切线跑了。你是个方的,他一打就打上了。太极拳处处讲圆,就不好挨打。但是你这个圆还得有固定点,你要固定不了,别人打你,你不也跑了吗!所以,你这儿气固定好了,你是个圆的,外来力量帮你加大力量,你转动就快了,这就好比推磨一样。如果你自己支不住,一推就倒,你圆管什么事?所以光有巧劲,光会圆、会转还不行,里面还得有个支撑力,还得有力量。练太极拳要练出力量才行。对此拳家都叫劲,其内气和神意以及形相结合的结果。你软软糊糊的,人家手往你身上一放你就瘪了,怎么推你,你怎么失中。你能够撑住,又不僵住,这么转才好转。

  “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能御众之形,快何能为?!”四两拨千斤不是靠力胜,而是靠巧劲。七八十岁的老人虽然窜跳不灵,但也能打好些人,所以这不是个快的问题,里面有技巧。

  “立如平准,活似车轮。”在哪里一立,从百会到会阴一线下垂,比做秤砣(即准,),两臂则为“平”,比平秤杆。静站立时象秤砣一样稳当。秤砣不大,可它能打起千斤。我往这儿一立象秤砣一样,能把你吊起来。“活似车轮”,象转动的车轮一样圆活。车轮一走,它上面的泥都噼哩叭啦地被甩出老远。太极是个球体的圆,圆空法生,有圆有空有法,它才能起变化。

  “偏沉则随,双重则滞。”这个“沉”字有多种讲法。“沉”和“重”怎么区别,后世拳家也解释不一。若是推手,对方来一个偏(即一边有力气),你就随着他。他有力气你就柔,就走。若他用力,你也用力,双方都用力,两个人顶上牛了,就滞住了,叫“双重则滞”。推手这么讲,练拳呢?在练拳的时候,沉和重还不完全一样。沉是姿势偏沉,形体姿势一沉,你要随着它,用意念调整它的虚实。“双重则滞”,你两边都同样使力,自己就不好运动了,就不灵活了。所以一般练拳时不让上下、左右、前后都滞住。有的姿势如弓箭步,一开始往前迈,当中两腿都用力,但很快过渡过去。有人认为两腿(或两手)并在一起叫双重,还有人认为力和气(或力和意念)合在一起叫作双重。这两个讲法是不一样的,后者通过意念调整是能够解决问题的。有好多发力是整劲,全身都得使上劲啊,这就要看意念的灵活度。

  “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练功多年,一推手就被人家制住了。人家用力,他也用力气。他不懂得练虚实变化,没把全身的屈伸进退这个虚实变化悟开。一开始练腰为主宰时,用腰带着身体动。推手时,他就想把你腰劲要到,他才能整了,才能把你打出去。如果推手时你也用腰带着身体动,那正好送给人腰劲了,你还不挨打吗?虽然这是腰为主宰,但也犯了双重的毛病。腰劲是干什么的呢?推手往外发力时,腰劲一整才行。你腰一绷劲就要发人,不发人时腰劲可不能带着,否则比不会练腰的挨打更脆,因为你自己给人送去了腰。咱们96级同学中有个会摔跤的,那年寒假他回来跟我说:“庞老师,我一用腰劲,怎么原来摔不了我的都摔我了?” 我说:“你老带着腰劲还不摔你啊?”对手时就是不能让对方摸着你的腰。一旦摸着你的腰,就摸到你的整体了,就把你打出去了。对手时腰和胸得摘开成两节。肩膀得与腰摘开,上面一动是活的。

  “欲避此病,须知阴阳”,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知道阴阳。阴阳的内容就比较多了。进退、伸缩、虚实、开合、呼吸,包括神和气,这些都是阴阳变化。对方来阳面(形体的面),你用阴面迎。阴阳能够随时转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练习太极拳怎么做到松、虚、空
武贵卿先生的太极推手-沈行佐 沈行佑
太极老人李和生-练习内功的方法
太极拳解读
林墨根老师谈练习杨式太极拳
认识郑曼青之十三?郑曼青之拳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