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②期医案:阵发性头晕、胸闷心慌10年,右侧肢体麻木20天

【初诊】

75岁的张女士,已经退休。

患者:“出现这个头晕、心慌已经10来年了,每次发作都是10分钟左右,不能动,歇会才能缓解。”

患者:“在我们那边的当地医院查过心电图,说的是有心肌缺血、室性早搏,就在当地住院治的,治完还有头晕、心慌,就感觉效果不明显。”

患者:“大概半个月前吧,在家里干了点活,这次不光有头晕、心慌了,不知道是累到了还是咋了,这右边的胳膊腿开始麻木,当时也特别害怕,就去了人民医院又住院。”

患者:“家里的孩子这不是在头条上看到你了,这刚出院就找你来了。”

患者:“还有高血压,50多年了,以前血压最高170、120,平时吃的有降压药,厄贝沙坦、络活喜,但是近几年这血压就控制不住了,现在都会在150、160,还有心律不齐。”

【西医诊断】:

1.冠心病

2.脑梗死

3.高血压病3级

通过四诊合参辩证之后得知:

精神还可以,头晕,胸闷,心慌,四肢乏力,右侧肢体麻木,双侧膝关节及腰部疼痛,颈肩酸困,吃饭还行,睡眠差,大便偏干,小便还可以,血压::182/63mmHg

【舌象】:舌质暗,舌尖红,苔白腻

【脉象】:脉沉弱结代

【诊断】:胸痹、中风(中经络)证型、痰瘀互结

【治法】:化痰祛瘀

【处方】:清半夏12g 、白术10g、天麻12g、陈皮20g、川芎20g、地龙10g、丹参30g、赤芍20g、醋柴胡12g、醋郁金20g、石菖蒲30g、夏枯草30g、绞股蓝15g、虎杖20g、桑寄生30g 、瓜蒌10g、刺五加15g

【用法】:10副,一日一剂,早晚分两次服用。

【二诊】

服药后胸闷、头晕明显减轻,大便已正常,仍然有头晕、右侧肢体麻木,双侧膝关节及腰部疼痛,颈肩酸困,全身乏力,吃饭可以,很难入眠,血压:165/70mmHg。

【舌象】:舌质暗,苔薄白腻

【脉象】:脉沉弱结代

【处方】:清半夏12g、白术10g、天麻12g、陈皮20g、川芎20g、地龙20g、丹参30g、络石藤30g、红景天30g、黄芪50g、石菖蒲30g、夏枯草30g 、绞股蓝15g、虎杖10g、桑寄生30g、瓜蒌10g、刺五加15g、合欢皮30g

【用法】:10副,一日一剂,早晚分两次服用。

(即首诊处方去柴胡、郁金,改虎杖为10g, 加黄芪50g, 红景天30g, 络石藤30g、合欢皮30g )

【三诊】

服药后头晕、胸闷、乏力基本缓解,右侧肢体麻木较前稍有好转,仍感觉偶尔有心悸,每次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睡眠较前好转,夜间易醒,睡眠整体时间为5-6小时/晚,血压:160/70mmHg。

【舌象】:舌质暗红,苔稍厚

【脉象】:脉沉弱结代

【处方】:清半夏12g、白术10g、天麻12g、陈皮20g、川芎20g、地龙20g、丹参30g、络石藤30g、红景天30g.、黄芪50g、石菖蒲30g、夏枯草30g、绞股蓝15g、虎杖10g 、桑寄生30g 、瓜蒌10g、刺五加15g、合欢皮30g、远志10g

【用法】:20副,一日一剂,早晚分两次服用。

(即二诊处方增加远志10g)

【四诊】

服药后头晕、胸闷症状消失,心悸心慌症状明显缓解,右侧肢体麻木及颈肩部酸困症状明显减轻,仍有膝关节疼痛,睡眠可以,身体没有不适,血压: 135/70mmHg。

【舌象】:舌质红,腻薄白,舌体胖大

【脉象】:脉结代

【处方】:清半夏12g、陈皮20g 、桑寄生30g、鸡血藤30g、川芎20g、地龙20g、丹参30g、络石藤30g、红景天30g、黄芪50g、石菖蒲30g、夏枯草30g、绞股蓝l5g、虎杖10g、桑寄生30g 、瓜蒌10g 、刺五加15g、合欢皮20g、远志10g、川牛膝15g

【用法】:30副,一日一剂,早晚分两次服用。

(三诊处方基础上去半夏、陈皮,改合欢皮20g, 加桑寄生30g,鸡血藤30g,川牛膝15g)

【五诊】

服药后唯右侧肢体仍有轻微麻木,其他症状都消失,睡眠可以,血压:140/68mmHg,因病情稳定,患者要求改为丸药继续服用。

【舌象】:舌质淡红,薄白苔

【脉象】:脉结代

【处方】:清半夏12g、陈皮20g、桑寄生30g、鸡血藤30g、川芎20g、地龙20g、丹参30g、络石藤30g、红景天30g 、黄芪50g、石菖蒲30g、夏枯草30g、绞股蓝15g、虎杖10g、桑寄生30g、瓜蒌10g、刺五加15g、合欢皮20g、远志10g、川牛膝15g、三七粉5g、水蛭粉3g

【用法】:20副打粉制丸剂,每次10克,每日3次,温水送服。

(四诊处方去虎杖,加三七粉5g,水蛭粉3g)

后来,患者打电话说症状完全消失,一切都好了。

【治病思路】

患者为老年女性,年老体弱,脾肾亏虚,痰浊中生,胸阳受阻,所以出现胸闷,痰浊淤阻很久了,全身气机不畅。

中医里讲:“气为血之帅”。

气滞则血淤,痰瘀相互交结,上可痹阻脑窍,郁久化生内风,为“中风”。

中可痹阻心脉,心脉淤阻发,为“胸痹”。

舌质暗,苔白腻,脉结代,为痰瘀互结的表现。

四诊处方围绕心脑血管病痰瘀互结展开:

以半夏、陈皮、瓜蒌化痰祛湿,以川芎、地龙、丹参、赤芍活血化瘀共同针对“痰瘀互结”之病理因素,白术健脾、桑寄生补肾以达脾肾双补共调疾病之本。

柴胡郁金疏肝调气机,夏枯草、虎杖清热,天麻平息内风,既可治标又可治本,二诊中患者胸闷、头晕减轻,出现乏力,睡眠欠佳,所以去掉疏肝之柴胡、郁金,增加黄芪、合欢皮、红景天,而加强益气化痰安神之功。

在调理气血津液的同时,更要重视对肝肾阴精的补养。

三诊患者症状大幅度减轻,无明显不适,处方不做大变,这正所谓“治慢性病要有方有守”。

四诊患者症状主证基本消失,剩余兼证,可针对兼证加入桑寄生、川牛膝、鸡血藤达到补肝肾通经络,强腰脚的作用。

针对心脑疾病,需长期治疗,是一场持久战。

服药时间长短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长期疗效的好坏,“丸者,缓也”,将中药处方稍加调整制成丸剂,不但方便服用,而且易于坚持,通过本例患者可以证实,达到了满意的效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琦国医大师强迫症验案
何世英医案
1首诗教你辨别61味名贵中草药(果断为父母收藏)
《柳叶刀》:中风成国人头号死因.3则名中医验案,教你辨治脑卒中.
薛东庆医案
《陈潮祖医案精解》——眩晕(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