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夏季汗出身热口渴,中医经方的解决之道

何为“中暍”?

这一章要解决的是一个小问题,就是如何改善暑热外侵所致的汗出,身热,口渴,脉象虚弱,精神疲惫等现象。

这种现象《金匮要略》称之为:中暍——

“太阳中暍,发热恶寒,身重而疼痛,其脉弦细芤迟。小便已,洒洒然毛耸,手足逆冷,小有劳,身即热,口开,前板齿燥。若发其汗,则其恶寒甚;加温针,则发热甚;数下之,则淋甚。”

暑热外侵,是这种现象的病因“发热恶寒,身重而疼痛”是指这种现象的主症,提示暑邪挟湿犯表。“其脉弦细芤迟”这儿是说,容易患“中暍”的人体质多虚,弦、细、芤、迟四种脉象见一两种脉象即可,无须四脉俱现。

然后条文提到了患者容易兼见的第一种虚象:气虚兼阳虚——

“小便已,洒洒然毛耸,手足逆冷”,洒洒然毛耸,指患者因为寒栗而毫毛竖起,寒冷而哆嗦的模样。

接着条文提到了患者容易兼见的第二种虚象:气阴两虚——

“小有劳,身即热,口开,前板齿燥”,口开,是指暑热内扰所致的气逆而喘,前板齿是门齿的意思。这一句是说,稍微活动一点,患者就会感觉热气内扰,气逆作喘,门齿干燥,这是暑邪伤阴的表现。

治疗“中暍”的三个禁忌

因为患者一方面暑热外侵,一方面乃虚人之象。所以:

1、不可发汗,若发汗,则容易阳气外散,恶寒更甚;

2、不可用温针,若用温针则助暑邪,遂伤阴更甚;

3、不可用下法,误下则津伤,小便则会淋漓涩痛。

解暑热之良药:西瓜翠衣

“中暍”第一阶段的治疗

暑热外侵犯表,最初病在太阳,随之病情的发展,则向阳明传变。

病在太阳,恶寒发热,身重疼痛,此时如何处理,《金匮要略》中没有说,但是李东垣和王孟英,则根据两种不同的虚象,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气虚甚者,可用李东垣的“清暑益气汤”:

黄芪 苍术 升麻各一钱 人参 炒神曲 橘皮 白术 以上各五分 麦门冬 当归 炙甘草 以上各三分

青皮 二分半 黄柏三分 葛根二分 泽泻五分 五味子九枚

李东垣是金人,所以这个方子的剂量用的是宋制。宋代剂量较小,可能是因为用的是“煮散法”的缘故。煮散法就是把中药粉碎之后,再煎熬,可使药力备增。大家实际使用时,剂量可稍大一些。

阴虚甚者,可用王孟英的“清暑益气汤”:

西洋参 5克 石斛15克 麦冬9克 黄连3克 竹叶6克 荷梗15克 知母6克 甘草3克 梗米15克 西瓜翠衣30克

此方原书未著剂量,此剂量是现代习用的剂量[1] 。

白虎汤:米熟汤成

“中暍”第二阶段的治疗

暑热外袭若第一阶段未及时干预、拦截,就会导致病邪向阳明传变,患者出现脉洪大或脉浮,或有大热,大渴欲饮水,或无大热,但口烦渴欲饮水。

此时,暑热传变至胃,胃中有无形之火,胃津受损而生渴,且渴而欲饮

值得注意的是,有时会出现背微恶寒,有学者例如江部洋一郎先生认为,这是由于胃热炽盛,胃火上炎,从而导致胃气给肾的供应减少,出现肾气不足导致的[2] 。

此时当用经方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知母六两 石膏一斤 ,碎 甘草二两 梗米六合 人参三两

上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此方中,知母清热,滋阴,且知母有使胃气与肾相衔之效;石膏清胃热,解肌热;甘草,梗米守护胃气,补益胃津;人参大补元气,复脉固脱。五物共济清热、降火、生津,补气扶正之效。

[1]许济群 王棉之方剂学[M].上海 上海科技出版社,1985:75

[2] 江部洋一郎 经方医学第四卷[M]. 北京 学苑出版社,2010:236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风』风袭胃经型中风
第五章 祛暑剂
四圣医学解丝集·四圣心源解丝·杂病解(下)·暍病根原
暑病论治
暑湿感冒
阳明经病辨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