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问诊捷要

作者/熊广华;编辑/高佳华

导读:上一期为大家介绍了舌诊,这次我们来聊聊问诊。大家可能会有点不以为然,问诊人人都会还需要深入学习吗?其实问诊中的奥妙多着呢!问诊是搜集临床资料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全看医者是否熟悉症状所代表的意义以及是否掌握问诊技巧了。于此仔细思辨,日后临床大有裨益!


一.寒热趋势

问寒热,知人体的阴阳盛衰、阳气周流状态、受邪性质、辨别外感内伤等。

1.整体寒热状态

恶风:体内有风邪。

恶寒怕冷:凡是阳气周流不好、布散不到,就会怕冷。要看是长期的还是短期的,加衣物是否改善。长期的:基础物质不足,如气血不足,尤其是阳气不足,但是加衣物会改善;或者阳气流通不好,如气郁病人,反不喜添加衣物。短期的恶寒怕冷,多为外感寒邪,肌表郁闭。

发热:触之真热——肌表郁闭;透热——热的层次相对偏深或湿热内伏;潮热(阵发热而发作有时,如日浦潮热)——阳明经气不畅;午后发热,伴身热不扬——湿热;午后及夜间发热——病在阴分,阴分有多余能量;长期的低热——内伤热等;烘热(随之伴汗出)——肝胆气机不畅,少阳不和。

怕热:阳气充足或体内有郁热,或阳气偏于浮在上、浮在外(兼有内虚表现)。

常见类型:

恶寒发热并见:有轻重之别,多兼有表邪。

但寒不热

但热不寒:壮热(自觉热甚、扪之烙手),潮热,烘热,低热等。

寒热往来或交作:正气不足,正邪交争的表现。

上热下寒(外张而内虚)

2.局部的寒热状态

局部热:气聚则热。常见的是局部上火表现。

局部恶风怕冷,冒凉气:如头部怕风、胃怕冷、膝盖冒凉气,触之局部温度低。

寒热是患者的主观感受,需要细细询问,同时察其所穿衣物多少,触之以验证,尤其是触手足的寒温状态。手心偏热:气机偏于浮散在外;手足不温:气血不足或周流不畅;脚偏冷:长期的,尤其是冬天,说明下焦阳气不足。

二.出汗情况

有无汗出,汗出多少,部位,出汗时间等。

1.全身辨汗

表证有汗:表虚、风邪侵袭;表证无汗:多为寒闭。

里证辨汗:自汗:动则汗出、汗出后疲乏——表虚不固;汗出多——阳明内热盛;盗汗:阴分有热,阴分有多余能量;素体不易出汗:气机开达不足,是否伴有皮疹、瘙痒感、是否易起疹子。

2.局部辨汗

但头汗多:气机偏于浮散在外、在上,内有郁热。

胸背汗出:心阳不足,常伴后背心发凉。

手汗:心经有热、肠积;敏感易气郁之人;中焦气机郁滞等。

脚汗:气机等下达,伴臭汗出,湿浊下排,但本身能量有不足。

阴汗:下焦湿热,阳陷于阴。

问寒热及出汗情况,要结合触诊,感知肌表皮肤的温度、湿度、松紧度(压力)。

. 睡眠

反映人体能否与天地的阴阳之气同步,人体之气能否正常敛藏与开达。

1.失眠

总的病机为阳不入阴,阳入阴受阻,气机不能很好的敛藏。

细分:入睡难,易醒(时间段),梦多等。

常见原因:热扰,阴血虚,胃中痰浊胃气不降等。

2.嗜睡

总的病机为阳出阴受阻,常见原因为阳气不足、阳气不振,寒湿等阴邪内阻。午饭后困倦:脾运化升清不足。

3.困倦但欲寐:多发生在午后,为阳气不振、阳陷于阴。

四.饮食口味

询问饮、食、口味,可了解体内津液盈亏、水谷精气盛衰、脾胃功能等。

1.口渴与饮水

口干口渴与饮水情况,可反映体内津液盛衰及输布状态。

口不渴:阴证,无明显热象,或有湿邪;

口渴多饮:有燥热;

口渴但不多饮:阴证见于饮停、瘀血证等,阳证见于湿热、虚热证等;

询问平素喜热饮还是凉饮,倘若食凉后有无不适。

2.食欲、食量、知饿感

反映脾胃功能状态:胃气和降,脾气健运则知饥纳正(有食欲、食量可)。

无食欲、不知饥或不易知饥(到饭点):胃失和降;新病暴病见之则可能是正气抗邪起的保护反应。

纳少:胃偏寒,脾偏弱。

知饥能食,但食后痞满不适:胃偏热、胃中有湿气,常伴大便粘滞不爽;知饥能食,食后伴腹胀感——脾虚运化之功不足;

知饥能食,但形体偏消瘦不长肉:脾阴不足。

易饥多食:胃中有邪热。

易饥而不欲多食:胃阴不足?

不能耐饥,饥则心慌手抖不适:胃气虚,需用红参。

总之需要考虑:知饥,不易知饥,不知饥,易饥,纳少,纳正,纳旺——结合起来参考

厌食:伤什么,厌什么。如厌食油腻:内有湿热;伴嗳气酸腐:食积。

问饮食偏嗜:嗜食肥甘——易生痰湿,忌鱼、肉、粘滞之品;

喜食生冷——易伤阳气,生寒邪;

嗜食辛辣——易生燥热,气机偏浮散;

喜食酸味——肝虚;

喜食甜味——脾虚,易生湿。

在慢性病过程中,若食欲恢复,食量渐增,是胃气渐复之象;若食欲渐降,食量渐少,是脾胃功能衰退的表现。

3.问口味

口淡:脾胃虚弱;偏寒证;胃肠之疾。

口苦:胆气上逆。

口粘腻:有湿。

口酸:胃气上逆。

口咸:肾虚,寒邪水饮?

口涩:燥热?

口腥?

口中发麻而感觉减退:肝阳化风之险。

五.问二便

二便排出是人体新陈代谢的必然现象,有进有出,进出自然,机体方能运转正常。询问二便,可知水、谷在体内的新陈代谢情况,与诸多脏腑功能相关。

大便:与肺的肃降、大肠的传导、脾的运化、胃的腐熟和降、肾阳的温煦、肠道津液的润通、肝的疏泄有关,还有水道有关。

小便:与肺的通调、脾的运化、肾之气化、膀胱的开合、三焦的决渎、小肠的秘清别浊等有关。

1.大便

肠道是人体最大的排浊通道,要善于运通肠之法。

便次

便次减少,如数日一行,进一步询问便质,是否便秘;

便次增多,如一日数行,进一步询问便质,是否泄泻。

便质

质干结,乃至如羊矢球一般:燥热、阴津不足、气不顺(如肝肺气机失调);

质稀溏:脾虚有湿;

溏结不调:时干是稀——肝郁脾虚;先干后稀——脾虚,肺热(先头干);

完谷不化:脾肾亏虚,腐熟无权。

排便异常感

肛门灼热:肠道有热;

里急后重:湿热滞留于肠道;

质粘滞不爽,粘池子,冲不干净:湿浊重;

排便无力、努争难下:气虚,推动无力;

大便臭秽:湿浊邪气;

滑泄失禁:脾肾亏虚,关门不利;髓海元神失控;

肛门下坠感:气陷;

肛周湿痒:下焦有湿。

大便的量、色

如长期排便量少、色深,则易有肠积;在治疗过程中,尤其要关注大便等状态的变化。

很多习惯性便秘之人,老坐在办公室空调下,故要询问平素有无汗出。“上窍闭则下窍无以自通,必上窍开而下窍之水出焉。”

长期慢性腹泻:风药+少许炮姜

几味通肠药

胡黄连:燥湿、泻湿,用于导湿热下排非常好。它生长在潮湿环境中,海拔二千米以下,低域下,取其下水道的同气感。古人用之冲面,能使大便次数增加。当湿热重时,用之磨粉,1g Qd冲服,长期喝。

蚕砂:吴鞠通:“蚕砂能化浊中清气,大凡肉体未有死而不腐者也,唯蚕僵而不腐、得清气之纯粹者也,故其粪不臭、不变色,得蚕之清气,虽走浊道而清气独全。”取其同气相求往下降,祛湿热导大便,而兼升清之功。

施老:蚕沙与皂刺相配,此二药,升清降浊,上治头晕,中消胃胀,下通大便。

蚕沙还可配伍槟榔、厚朴之类,加强导浊之力。

全瓜蒌:最善洗涤胸膈中垢腻,从上至下将痰浊导下去,但力偏于柔软,可配伍半夏、黄连、厚朴之类。刚者行其阳气,柔者济其阴用。

二丑:粘滑,泻下力缓和。

火麻仁、鸡矢藤

当归:赵绍琴治疗阴伤血虚、大便燥结或妇女月经量少者,重用一味当归饮50g,浓煎顿服效果好。

生白术

2. 小便

小便为津液所化,可诊查体内津液盛衰及相关脏腑气化功能。

尿量的异常: 要动态去观察,如经方中的待小便利则……

尿量增多:若为清长,则气化不利,多为虚寒证;

尿量减少:热邪伤津、津液代谢失常如水肿痰湿。

尿次异常:

频数:新病见之,伴赤涩者为湿热;久病见之,伴尿色清长者为阳虚、气化不利。有些人饮水不久即欲小便:脾的升清布散之力不足。

癃闭:虚者,脾肾不足,气化失司;实者,膀胱湿热,肺热气壅,瘀血、结石等阻滞。

排尿异常感

小便涩痛:湿热、肺热气壅;

余沥不尽:气化不足、肾气不固、膀胱失约;

小便失禁:虚者,肾气不固;实者,肺热淫浸、清肃之力不及(收敛之力)。

尿色黄,乃至灼热感——内热;尿色清白——虚寒。

夜尿多:肾气不足,邪气干扰。

小便黄,加茵陈;淋涩不利,加萹蓄、冬葵子,严重者加琥珀;火热之象明显而无所苦者,加山栀、木通。

六.问经带

(一)月经

月经的意义:女性特有的一种新陈代谢,阴血的更新及状态的调整。有诸多作用:排卵受孕产子,辞旧(排邪,如热、瘀、浊气、郁气),迎新(更新阴血,保持旺盛的女性特有生命状态),身体调整的一种方式、压力释放口。不能仅盯着月经看,其实都是一个整体。

询问月经要细化,如月经周期、行经时长、经色、经量、经质,行经前后伴随症、初潮时间、绝经状态等。主要与脾、肝、肾、胞宫、冲任二脉有关。

1.月经周期

先期:气虚不摄、热扰(阴血虚虚热内扰、肝郁血热等)

后期:阴血虚、阳气不足,或者痰湿、瘀血、气滞寒凝等。

先后不定期:与肝之疏泄、肾之封藏二者关系失和有关。

2.经量异常

偏多:热扰、气虚不摄、瘀血阻络血不归经。

偏少:虚者,精血少、气血不足;实者,寒凝血瘀气滞、痰湿内阻等。

3.经色、经质

经色淡红质稀——气虚血少;经色深红质稠——血热;经色暗红夹血块,伴少腹冷痛——寒凝血瘀。

4.行经前后诸症

如经前烦躁、乳房胀疼、头晕头疼——气不能很好的下行;

经期腹痛、腰酸痛、大腿根处不适。

5.初潮时间

判断有否有先天肾气不足。

(二)带下

对于女性而言,亦是排邪的一种方式和途径

带下色白、质稀、量多——脾肾阳虚、肝郁、寒湿下注等。

带下色白、质稠如凝乳、气味酸臭,伴阴部瘙痒——湿浊于下。

带下色黄、质稠、臭秽——湿热。

七.精力体力专注力及情绪稳定状态

体力不足:气虚、气周流不畅。

精力专注力记忆力下降:下焦能量不足,尤其是肾的阴精不足;

情绪不稳定:心神不定,肯定也与精、气有关。

问诊内容总结:

1、寒热、汗出情况、二便、饮食口味、睡眠、精力体力专注力及情绪稳定状态、经带,这些是必须问及到的“生理参数”,也是衡量一个人身体是否健康的客观征象,而不仅仅是指西医的检验指标。

2、生活起居、工作等环境状态。

3、治疗过程中关注相应征象的变化(有针对性的问)。

总之,问诊在四诊中收集的临床资料最多、最广,许多信息也只有通过问诊才能得知,所以它是获取病情资料最重要的途径之一,为医者,需要踏实地打好问诊的基础,仔细思辨,于日后临床大有裨益!


善水堂主,熊广华,执业中医师、中医教师。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曾跟随多位老师临床实践并深入研究传统中医思想,终有所悟。临证看病擅长脉诊、舌诊,用药尽求精简,注重三治合一(药物治、环境治、精神治)。曾坐诊于北京万福堂国医馆,现于湖南中医药大学任教。热爱古中医学,立志以传承和推广传统中医理念为己任,愿与志同道合之士相互交流、学习,以期共同进步,为纯正中医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气机升降谈六经病的病机
辨证论治要领系列谈之《辨证的鉴别方法》(症状鉴别诊断部分--伴症鉴别)--刘英锋
《气道中医体检手册》教您自我体检——后天因素|寒热
十二经脉、精 、营卫等中医概念
[卷下] 脾胃虚则九窍不通论
慎柔五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