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粘豆包

                 粘豆包

    三月中旬的哈尔滨早晚时间还是寒气袭人,可是终究还是挡不住春天的脚步。一切都在慢慢地解冻、慢慢地融化,卖粘豆包的也少见了。那一天我闲来无事,一个人在街上闲逛,偶遇一个卖粘豆包的,那豆包是用粘大米面做的,我一下子买了五斤。回来蒸着吃、用油煎着吃,可是不知为什么总是吃不出当年的味道来。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家住在阿城东山里仅有二十几户人家的小山村,东面是绵延起伏清翠的群山,南面、西面是山泉里涌出的潺潺小河,风景秀丽,景色宜人。每当农忙或是过年的时候母亲总是要为家人做粘豆包。农忙时做豆包是为了在田地里干活的人能抗饿,过年吗,做粘豆包那是约定俗成的,也是应了个“年”字,为的是在欢乐的正月里吃起来即好吃又方便。

    粘玉米面或是大黄米面的皮儿,大芸豆的馅儿,蒸熟了是软软的粘粘的。那时的白糖是稀罕物,就蘸着自家用甜菜熬制的糖稀来吃,香甜极了。然而做起豆包来却是又累又麻烦的事。

首先将粘糜子或是粘玉米碾成米粒或玉米碴子,然后用清水洗好,浸泡在水里慢慢发酵,天气热的时候要等上五六天,天气冷的时候要等上十几天,待到有些酸臭味儿时再用清水透洗过后去磨成面桨。(可能是因为东北人吃的酸菜有些酸臭味道、吃的豆汁、粘糜子面食等等也是有些酸臭味道,所以把地道的东北人称作为‘臭糜子’的来历吧)。

磨面桨的活是最辛苦的了,磨盘的上扇儿就有一百多斤重,上面有个入料孔,在入料孔里插上几支筷子(叫作‘插筹’)是用来调节进料量,面桨的浓度由进料孔中进米量和加水量的多少而决定,太浓了推起磨来就更沉重、更费力气。抱着磨杆推着上百斤重的磨盘一圈一圈的在磨道上转,一会儿就汗流浃背了,况且绕上几十圈会迷糊得头昏眼花,几十斤的米要磨上一整天。磨好的面浆还要泚干,“泚干”就是在盛面浆的盆上面盖上一层细布,布的上面放上一层厚厚的烧过的木炭灰,用来把面浆里的水分吸掉。待到木炭灰湿透不能再吸收水分的时候就要换一次,两三天的时间要换几次木炭灰,待到面浆的干稀度适合了,才算是准备好了做豆包的面。

面准备好了就该做豆馅了,要用大铁锅、木柴火把一大锅的芸豆煮烂了,操作的人要站在锅台上趁热用杵子(锥形的粗圆木上面横着装上一个木把手)把豆子捣烂成泥,这也是又热又累的活,十来斤重的杵子提起来捣下去,再提起来,再捣下去,在热气腾腾的锅台上反反复复操作着,千百次才能将豆子捣成泥。捣烂后的豆泥装到大泥盆里待凉,然后,要把这些豆泥攥成大小均匀的圆球。这种活多半时间要在晚上来做,邻里人也会来相互帮忙,大人、孩子许多人围着大盆攥豆馅儿,天晚了,人困了,大人们就轮流着讲瞎话(故事),什么“王恩和石意”、“大黄狗和傻子”等等的故事,即有可怕吓人的情节又有教人诚实感恩的内容。这在我童年的记忆里留下了很深的认象。圆球球的豆馅儿做好了,包豆包的时候也是要很多人来帮忙的。

拿一小块面,放入一个圆圆的豆馅儿,再慢慢地团成圆圆的豆包,再放在冰天雪地里冻结后收入冷仓房,等着细水长流的蒸着吃。夏天农忙时节,包好了就用大铁锅蒸熟了,给劳作的人们和孩子们快乐的饱尝。这圆圆的粘豆包团进了多少母亲的辛苦,团进了多少母亲的爱。这圆圆的粘豆包让我在心底泛起久远的怀恋,让我在记忆的心海里永不释怀。

                             写在春天的回忆

                                 2014年4月9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休哥的粘豆包的做法
做的红豆豆包,暄软美味,豆馅儿甜美可口
夏天多吃这蔬菜,补充钾元素抗疲劳,加点面粉上锅一蒸比肉都好吃
豆包
东北人的过去!太值得看看了!
疫情管控,在家蒸豆包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