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郭文红 | 没有一种爱需要用暴力来表达
今天接待了一对深爱孩子的父母,我们聊了近两个小时。在我看来,这家的大人孩子都很优秀,相貌气质风度谈吐俱佳,然而,本该是幸福和睦的一家人,却因为情绪管理不好这个问题,让孩子的成长受阻,给孩子和家庭都蒙上了一层阴影。

类似这样的事情,其实身边依然很多,大多都是为了孩子的行为习惯、学业表现没有达到父母的期望值所致。即使是在我强烈的“限打令”下,班里还是有孩子成天吓得瑟瑟发抖,因为一点小事就哭到崩溃,背后都有其父母言语或行为的施虐原因,比如说——

“郭老师说不能打,我也没有办法,我肯定不会打你的,但我可以用针扎你……”“下次再考这样,回来就扒掉你的皮……”'再有一次,直接把你从五楼扔下去……'

还有一些干脆对我的劝告不理不睬,不仅照打不误,还威胁孩子不许到学校告诉老师。这些我自然都是知道的,但为了不让孩子为难,只要不是太过分,我也就选择了沉默。

然而,看着孩子们战兢兢、怯生生的表情,对学习、对生活越来越机械麻木的状态,我心里真不是滋味,我丝毫也不会怀疑父母对孩子的爱,但是这种爱真的一定要用这种打骂或者恐吓的方式来表现吗?你知道吗?当你打骂小孩时,小孩子不会停止爱你,但他会停止爱自己。
 
有人可能会说,难得打那么几次,不要紧的,小孩子不记事儿,过阵子就会忘记的。打得少就没关系吗?心理学家告诉你:强烈的刺激一次就够了!一次就足以对孩子造成伤害!甚至连恐怖镜头一次也不该给孩子看!
 
这是我们的生物属性为了更多的生存优势而进化出来的一种本能机制。痛苦作为一种信息,在大脑中拥有极高的优先级,它需要大脑永远记住从而逃避危险。
 
所以,我们对创伤的记忆难以消退,痛苦的感受会一直伴随着儿童长大,孩子弱小无助,为了保护自己,有的会出于恐惧、害怕变得俯首听命(我们会觉得打好了),有的会装出毫无痛苦的样子,装模作样、故作丑态、充当傻瓜(我们觉得他没皮没脸的),也有的会将仇恨和愤怒转移出去,变成一个积极的施暴者。
 
这么年来,见过很多攻击性很强的孩子,很多时候你会觉得他莫名其妙就会发动进攻,情绪瞬间就会到达峰值,继而变得狂躁失控……究其原因,我个人认为,绝大多数可能都是跟在家中被打的经历有关。
 
举个例子来说:当我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有时候很喜欢摸摸他们的头,或者拍拍他们的肩,而每当我扬起手臂的时候,有些孩子会笑眯眯地伸着脑袋迎着我的手;有的孩子则会警觉地睁大眼睛,不自觉地有些惊恐地向后缩去;更有的孩子还会立刻愤怒、紧张且下意识地直接用手把我的手快速又用力地打掉……
 
我以为,第一种情况的孩子应该说在家中是没有挨过打的,所以当他们看见我的手过来时,头脑中根本不会产生危险信号,就会坦然接受;可后面两种情况的孩子应该就是被打过的,因此看见有手伸过来,本能地就激起头脑中的警惕信号,随即产生防、御戒备甚至攻击的动作。
 
这就是我们在学校经常见到的,让我们感到非常头疼的那类孩子,他们总爱打人却又常常来报告说别人总打他的真正原因,正是因为他们在家中被打过,所以痛苦的信息已经被镌刻在记忆深处,遇到事情时又总是被优先唤醒。
 
于是,他们常常会过度解读别人的表情,把微笑解释成冷笑,把善意解释成恶意,把别人不相干的对话解释成对自己的讥讽,因而产生“自卫性”的暴力行为。他们经常惹事伤人,却又真心实意地倍感委屈和伤心,甚至于悲情到自己情绪崩溃。
 
我们以为打骂的结果会让孩子记住所犯的错误,从今往后能够引以为戒。殊不知,孩子获得的却是尊严的丧失和心灵的麻木。且研究表明:即使是打屁股这样的轻微体罚形式,也会像更严重的虐待一样,对儿童的大脑产生影响。
 
这些孩子既让人烦心(无中生有、惹是生非)又让人心疼(恐惧畏缩、木讷冷漠),如果在童年阶段不能很好地给予良好的帮助和引导,长大后极其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甚至有极端行为发生,而且还会恶性轮回。
 

从幼年挨打到成人打孩子

据央视网消息,调查数据显示:受到家庭暴力的孩子,有不良行为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孩子。其中25.7%的孩子表现出“自卑”,22.1%的孩子表现出“冷酷”,56.5%的孩子表现出“暴躁”,这些都是未成年人犯罪的潜在动因。
 


那么,如何才能帮助这样的孩子呢?回想自己在这么多年的教学经历中,帮助他们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劝说其父母戒掉打孩子的教养方式。一般来说,只要父母能够真正想明白并彻底改正这种以大欺小、倚强凌弱的行为模式,孩子(小学生)的问题很快都能得到缓解甚至会有明显改观。
 
尹建莉老师说:人类文明传承到今天,农业不会退回到刀耕火种,军事不会退回到弓箭斧头,医学不会退回到巫神法事,只有家庭教育动辄就退回到野蛮粗暴。生活在同一个时代不同家庭的孩子,由于他们父母教育观的不同,他们的教育生态环境就有着从原始到文明的巨大差异。
 
最后,我想对这对优秀的父母,也对那些还沉迷于用拳头解决问题的父母说:没有一种爱需要用暴力表达,而父母对儿女最愚蠢的爱, 就是以严格要求的名义举起拳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科学证明给你看,父母的语言怎么刺激孩子大脑发育!
哈佛医学博士:语言暴力会改变大脑的结构,你还敢继续吼孩子吗
心理学:总是不开心、不快乐,可能是小时候有过这样的经历
想要养育出一个开心、快乐的孩子,首先要有开心、快乐的父母
据说,你家宝宝有吗?99%的孩子都在忍受这6个痛苦
男子当街暴打女儿引众怒! 炸出一堆被打大的网友…打骂不是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