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重返课堂状态不佳?用这些方法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学习态度 | 干货

民小编说

《培育智慧才能》指出,学习有五大维度,其中“态度与感受”(维度一)是所有学习的基石。和其他四个维度相比,维度一为什么这么重要呢?因为消极的态度与感受会导致学习效率低下,积极的态度与感受能促进学生学习。

作为教师,我们虽然知道一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做法,但往往无法持续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我们对学生态度与感受的关注往往是阶段性的,没有贯穿学生学习的始终。例如,在每节课的导入环节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在后续环节则容易忽略这件事,于是,学生逐渐失去兴趣。

“态度与感受”这一维度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帮助学生发展对课堂气氛的积极态度与感受,二是帮助学生发展对课堂任务的积极态度与感受。课堂任务是学习课堂内容和实现学习目标的重要载体,只有对课堂任务感兴趣,学生才能积极投入、主动地学。

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对课堂任务形成积极的态度与感受呢?书中给出了三条策略。

①感受到任务的价值和旨趣。

②相信学生有能力和资源完成任务。

③理解并明确任务。书中将每条策略又拆

书中将每条策略又拆解成了若干条行之有效的具体方法。这些方法我在课上都在用,只是有待优化和提升。于是,我有意识地将书中的部分策略和方法与自己的通用技术课堂结合起来,进行了一个学期的实践。学生的学习效果及课堂气氛有了很大改观。根据实践经验,我总结了五个具体可行的做法,它们与书中策略的关系如表1-1所示。

一、提供真实且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

通用技术课程以设计学习和操作实践为主要特征,是以解决真实技术问题为目标的学习。为学生布置本学期的大任务前,我会考虑任务的主题是否贴近学生的生活。只有把学习任务与学生间的距离拉近,才容易使学生产生共鸣,才容易获得学生的价值认同,才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一个为期约10课时的大任务,学习目标为综合应用课上所学的知识、技能,解决生活中真实存在的一个技术问题,或满足某类人群的需求。我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注意观察生活,关心他人所需:是否可以为同学设计制作一个减压玩具,是否可以设计制作一个小灯,是否可以为自己的弟弟、妹妹设计制作一款益智玩具,是否可以为其他学科的老师设计制作一个实物教具,等等。这些需求是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感受得到的。同时,还引导学生换位思考,从身边人的角度思考他们遇到的困难,以培养学生主动关心他人的品德。

这样,学生需要完成的任务不仅真实,而且有趣,在任务导入阶段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在完成任务期间始终保持较高的积极性,能够主动地学。教师从之前的“推”着学生学变为“引”着学生学,上课轻松了许多。

二、创造师生共同讨论学习任务的机会

设计任务时,我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制定任务的机会。学生的自主参与,为师生共同讨论学习任务创造了机会。通过师生对话,教师能深入了解学生,摸清学情;学生能深入了解课程,从而建立价值认同。在发布学期的大任务时,在讲解该学段需达到的目标后,我让学生畅所欲言,说出自己想做的项目。然后,再结合任务要求、硬件资源、任务难度、完成时间等与学生共同打磨他们自主提出的项目,使其由“不可能完成”逐渐转变成“很有可能完成”。

例如,有一组学生是数学竞赛选手,他们想设计制作一款用于博弈的棋。我与他们讨论了可行性,提出了明确的任务要求。该组学生开始动手后,连续几节课他们都知道该干什么,没有出现拖沓和走过场的现象。

教师把制定学习任务的权力下放给学生后,学生就能够形成学习的主人翁心态,能够主动思考学习的价值,从而建立起积极的态度与感受。

三、公布构建学习任务的具体要求

与学生共同构建学习任务时,教师要向学生公布构建学习任务的具体要求。该要求应考虑学情、学时、资源等,让学生理解什么样的学习任务是符合要求的(见表1-2)。此外,该要求也应指向任务的终结性评价标准,因为二者都是为了实现学习目标。

清晰、易懂的要求能够让学生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任务,能够帮助学生明确任务的方向,能够让学生在完成任务期间遇到困难时有针对性地寻求帮助。

四、提供制定学习任务的工具和脚手架

为了帮助学生在自主制定学习任务时明确任务的“好坏”,我为学生提供了制定学习任务的工具和脚手架。

例如,为学生提供了任务的评价量规(见表1-3),从任务的承载力、胜任力、挑战性三个维度细化评价指标。

学生提出的任务是否适合本单元的学习,通过量规即可自我校准。承载力是任务能否承载单元学习目标,能否达成学习目标的重要保证。胜任力可解释为任务的难度与工作量的多少,也就是任务是否适合该年龄段的学生去完成。有些学生提出的任务是天马行空的。例如,有学生提出想在课上设计制作一个赛车游戏用的驾驶舱,该任务在课上有限的时间与资源约束下,几乎不可能完成。挑战性是对任务难度的平衡,在学生个人能力与认知基础不一的情况下,任务难度太高,学生够不着,容易产生挫败感,从而失去对学习任务的兴趣;任务难度太低,则达不到提升学生学科素养的目的。只有存在于每个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那些任务才是合适的。因此,对学生个体来说,学习任务要有一定的挑战性。

除了提供制定任务的量规,我还提供了学习表现量规,并从团队协作、操作规范、劳动习惯等维度进行分级细化。

为了保障任务顺利进行,我还为学生提供了学案,将任务逐步分解,由浅入深,让学生更容易上手,同时还能记录学生学习的过程。在学案里,我按照设计制作一个技术课作品的流程逐步呈现学习任务,学生将学案填写完整后,单元学习也就完成了。

一个好的量规能够帮助学生明确当前的学习状态,知道改进的方向,知道教师期望的标准。学生在填写学案的过程中,能够了解完成该学习任务需要运用的知识,从而对学习任务形成积极的感受。

五、针对学生的兴趣点,

与学生共同制定学习任务

学生存在个性化差异,因此兴趣点也千差万别。教师可使学生的兴趣体现在个性化的学习任务中。

例如,我在课上与学生共同讨论任务主题时,了解到有的学生课下喜欢玩指尖陀螺减压玩具,就引导他为同学设计制作了一款,并作为生日礼物送给同学。了解到有的学生对地理课感兴趣,正巧高一年级在学习太阳在地球上直射点变化的内容,教师对此教学难点有教具需求,我就引导学生组成研究小组,使用课上学习到的三维建模与3D打印技术为地理老师设计制作了一款教具。了解到有的学生对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亭子感兴趣,我就引导她以亭子为主题,设计制作了一款亭子小夜灯。了解到有的学生对益智玩具感兴趣,我就引导他在网上查找资料,自主设计制作了一款双人对战的数字华容道。有的学生选修了日语课,正好新建的日语教室需要布置,我就引导该学生为日语教室设计制作了一款日语主题钟表送给老师。

通过搜集学生的兴趣点,一方面,能够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从而形成对课程内容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能够使学生了解学习的价值,更加愿意投入学习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师读书笔记:学习《有效教学方法》读书体会
关注学生发展,以学论教(评好课)
学生一写作业就犯难,老师怎么办?用了这些窍门,果真不一样! | 实操课140
课堂学习活动设计要从有效到高效
课改 | 从“书本人”走向“社会人”,任务驱动式课堂让学生爱上学习
课堂五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