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曾国藩:湖湘文章的源头

原标题:曾国藩:湖湘文章的源头

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

——曾国藩

这篇作于同治十年五月的序文,是曾国藩文章中的代表作。

曾氏好友罗汝怀字研生,一生孜孜不倦于学问诗文,尤其热心文献史料的整理汇编。《湖南文征》即罗汝怀所编的一部影响很大的湖湘文章汇辑。曾氏为之作序,除表彰罗所做的这桩事的本身外,还怀着一份对罗氏之子伯宜的思念之情。就在写序文的前十天,曾氏写了《罗伯宜墓志铭》一文。

从墓志铭中,我们可以知道,罗伯宜是当时湘军的特殊现象——书生领兵的典型人物。罗伯宜颖慧早熟,两岁即能识字,长大后无论书法、诗文,还是科举制艺,样样精通,并有秀才功名。咸丰四年,罗伯宜即投身湘军,随军从岳阳到武汉再进入江西。先是为曾氏充当文字秘书,后来亲领一军,转战江西南北。咸丰七年,曾氏回籍守父丧,罗亦离开军营重操文人旧业。尔后,罗或往来浙江、江西、广东与闻军事,但都为时不久。同治八年正月,应黄润昌之邀来到贵州参与军事。这年三月,战死于黄平。

罗伯宜文武全才,但事功不大,官位亦不高。曾氏认为自己有责任,如果始终让他统率一支军队的话,罗之所成足可以与当世名将相比。正是怀着这种内疚之心,曾氏认真地为罗父作这篇序文。

曾氏晚年,对自己所写的文章均不满意。对这篇序文,他同样不满意。他在完成此文那天的日记中写道:“全无是处,深为愧闷。”但实事求是地说,这是一篇好文章。

曾氏这篇序文绝不是应付,除传递自己与罗氏父子的情感外,他还要借此文发表自己的文章理念。

在曾氏看来,先哲为文,原本无所谓法与不法。正如一副著名的联语中所说的:“世外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四书五经、周秦诸子,彼此不相沿袭,各自成体。到了后来,许多本不是写文章那块料的人,勉强为文,于是只有去摹拟前人。摹仿的结果,自然有摹得像与不像、得法与不得法的区别。于是,文章开始有法度之称了。

假若大家都不去摹拟,纯粹去写存在于自心的那篇文章,其实为文也简单。人心对外部世界的感触和表述,无非就是理与情两个字而已,将心中所明白的道理所存在的爱恨情仇,用文字表现出来,这就是自然而然的文章。凡性情敦厚的人都可以为之,其区别只在或深或浅、或精或粗而已。当然,这中间的差距或十里百里、或千里万里,甚至根本无法相比。

除开五经外,诸子百家的著作,各有偏向。以理取胜的,探索常人不能企及的境地,但其弊病又多在偏激。以情取胜的,以富有感官色彩的文字打动读者,但往往又过于繁缛而少真实。自东汉到隋代,文人为文,大多喜欢用排比句讲究声韵,即便谈论那些庄严郑重的国家大政大礼的文章,也如此写。这种风气到了唐代也没有改变。虽然韩愈、李翱等人立志复古,也不能革掉这种满世界已形成的风气。这种风尚,是看重情韵的积习由来已久的原故。到了宋代,学术界喜好探讨先圣的微言大义,学术文章大多效法韩愈的文风。自元朝明朝直到清朝的康熙、雍正年间,文风都与宋代差不多,认为若不如此为文,则不能列入文化人的行列。文风的转变是由于为文者重视义理的结果。乾隆以来,有学问者大多厌弃这种文风,他们转而精研汉儒的著述。对其中的一字一事,动辄予以数千字的考订,对那些谈论义理的文章,反而以空疏无用视之。这是文坛习俗的又一番改变。

曾氏这一通六百来字的述说,其实勾勒的是一个文章发展演变的粗略轮廓,是他三四十年来对古文孜孜研究后的思考。从这个角度来看,这段话是真正的厚积而薄发。

文章最精彩的当属最后那一段。这一段揭橥湖湘文章的两个源头人物。一是情韵流派的源头屈原及其代表作《离骚》;一是义理流派的源头周敦颐及其代表作《太极图说》《通书》。曾氏指出,这两个人都是具有开创性价值的大师。他们前无师承,自立高文,他们的作品与《诗经》《周易》在同一个档次上,千百年来无人能够超越,对湖湘文学影响巨大而深远。毫无疑问,曾氏的这个观点是对的。他的这个认识,是对湖湘文学研究的有益开启。

这一段话在为文上更是代表湘乡文派的特色:气势宏大,声光炯然,朗朗上口,铿锵有力,如“湖南之为邦,北枕大江,南薄五岭,西接黔蜀,群苗所萃,盖亦山国荒僻之亚”。这二十九个字,一百多年来,不知为多少人所引用,成为对湖南人文地理特色的经典概括。

《湖南文征》序

吾友湘潭罗君研生以所编撰《湖南文征》百九十卷示余,而属为序其端。国藩陋甚,齿又益衰,奚足以语文事?窃闻古之文,初无所谓法也。《易》《书》《诗》《仪礼》《春秋》诸经,其体势声色,曾无一字相袭。即周秦诸子,亦各自成体。持此衡彼,画然若金玉与卉木之不同类,是乌有所谓法者。后人本不能文,强取古人所造而摹拟之,于是有合有离,而法不法名焉。

若其不俟摹拟,人心各具自然之文,约有二端:曰理,曰情。二者人人之所固有。就吾所知之理而笔诸书,而传诸世,称吾爱恶悲愉之情而缀辞以达之,若剖肺肝而陈诸简策,使吾缱绻之怀的然呈露,斯皆自然之文。性情敦厚者,类能为之。而浅深工拙,则相去十百千万而未始有极。自群经而外,百家著述,率有偏胜。以理胜者,多阐幽造极之语,而其弊或激宕失中;以情胜者,多悱恻感人之言,而其弊常丰缛而寡实。自东汉至隋,文人秀士大抵义不孤行,辞多俪语。即议大政,考大礼,亦每缀以排比之句,间以婀娜之声。历唐代而不改。虽韩、李锐志复古,而不能革举世骈体之风。此皆习于情韵者类也。宋兴既久,欧、苏、曾、王之徒崇奉韩公,以为不迁之宗。适会其时,大儒迭起,相与上探邹鲁,研讨微言。群士慕效,类皆法韩氏之气体,以阐明性道。自元、明至圣朝康、雍之间,风会略同,非是不足与于斯文之末。此皆习于义理者类也。

乾隆以来,鸿生硕彦稍厌旧闻,别启途轨,远搜汉儒之学,因有所谓考据之文。一字之音训,一物之制度,辨论动至数千言。曩所称义理之文,淡远简朴者,或屏弃之,以为空疏不足道。此又习俗趋向之一变已。

湖南之为邦,北枕大江,南薄五岭,西接黔蜀,群苗所萃,盖亦山国荒僻之亚。然周之末,屈原出于其间,《离骚》诸篇为后世言情韵者所祖。逮乎宋世,周子复生于斯,作《太极图说》、《通书》,为后世言义理者所祖。两贤者,皆前无师承,创立高文,上与《诗经》、《周易》同风,下而百代逸才举莫能越其范围,而况湖湘后进沾被流风者乎?兹编所录,精于理者盖十之六,善言情者约十之四,而骈体亦颇有甄采,不言法而法未始或紊。惟考据之文搜集极少,前哲之倡导不宏,后世之欣慕亦寡。研生之学,稽《说文》以究达诂,笺《禹贡》以晰地志,固亦深明考据家之说。而论文但崇体要,不尚繁称博引,取其长而不溺其偏,其犹君子慎于择术之道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曾国藩:衡量人才应不拘一格
洞庭湖文化属于什么文化
《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释文:》
清后期的散文
你真的会阅读吗?
引用 黄山情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