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镇西】我对岁月说:只想让教育成为教育本来的样子

教师节前夕,华东师大出版社大夏书系对一批老教师进行了书面采访,这是我的回答。

姓       名:李镇西:

任职岗位:语文教师,班主任

教       龄:在职36年(现在还在做教育)

1.  在你的职业生涯中,你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又是如何面对、如何解决的?

答:最大的困难是,年轻时自己理想的教育与当时的现实发生冲突:我要搞教改,老教师要我“先学走,再学跑”;我把学生带到油菜花地里上语文课,校长说“乱弹琴”;周末我带学生去玩儿,假期带学生去原始森林探险,学校给我处分……当时,提干没有我,入党没有我,评先进没有我,但因为我班带得好,课上得好,学生喜欢,家长拥护,所以我得以始终守着教室,一直屹立于讲台。当时,我想通了,大不了不提干、不入党,不当先进……幸福比优秀更重要!而所谓“幸福”对我来说,就八个字:心灵自由,职业快乐。我就这么“执迷不悟”地坚持着,十几二十年之后,我已经换了学校,但当年的领导请我回去作报告,同事们都说:“你提前了好多年搞素质教育!”

2.最难忘的一节课(或成或败或得或失)?

答:对我来说,最难忘的不是一节课,而是两节课。

1985年9月的一个星期天,我把学生召到学校里,为第二天的公开课《我的老师》作最后的准备。

按说,我已经准备得相当充分了:我在另外一个班已经试讲过一次,讲完后教研组全体老师又帮我进一步雕琢、打磨,现在连每一个环节所需要的时间都已精确到了“秒”并写进了教案;学生早已在两个星期前就做了充分的预习,充分到差不多每一道课后练习的答案都已经烂熟于心了;为了保证课堂气氛的活跃,我事先安排了几个学生重点准备。

为了“万无一失”,我在上课的前一天,仍然把学生叫到学校,进行“有针对性的预习”。我还特意对全班学生说:“明天上课大家不要紧张,大家一定要展示我们学校我们班的风采。老师提问时大家一定要都举手,别怕,反正我要抽谁都已经是确定了的。”

是啊,从教三年多,我第一次在全市“崭露头角”。我感到荣幸,更感到压力:事关面子和荣誉,决不能“砸锅”!

第二天上课时,我走进教室,面对坐得规规矩矩的学生和后面黑压压的听课老师和专家,我稍一定神,便开始以一段背得滚瓜烂熟的“朗诵”导入课文。一切都按“程序”进行:学生朗读之后是教师范读,然后是字词讲解,段落划分……

该学生提问了。学生们果然很“乖”地举起了手。教室里手臂如林,一派“生机勃勃”的喜人景象。然而我很快失望了,因为在林立的手臂中恰恰没有我最盼望的那只手臂 ——我事先安排提问的课代表,竟然没有举手!而我要他提的问题实在太关键了:“作者为何要写蔡老师七件事?能不能少写几件?”如果这个问题提出来,我就可以“顺势”引导学生讨论。

怎么办?我把这个问题提出来吗?不行,那咋叫“以学生为主体”?

突然,我急中生智,对学生们说:“嗬!这么多同学举手啊!可我抽谁呢?”我装出很为难的样子,然后又做出终于下定决心的表情:“这样吧,大家把问题写在纸条上,交上来好不好?”

两分钟之后,我一一展开纸条念了起来。念完后我暗中拿起一张白纸,煞有介事地念道:“作者为何要写蔡老师七件事?能不能少写几件呢?”

我说:“这些问题提得都很好,说明大家很会动脑筋。特别是这最后一个问题直接涉及课文的写法。大家就先围绕这个问题讨论吧!”

终于化险为夷,我为自己的“教学机智”暗暗得意。

接下来的课就上得相当顺利了。最后,这堂公开课在学生们《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的歌声中结束了——那时候的公开课就是这么做作。

随后的评课自然听到不少令我喜滋滋飘飘然的好话:“语言干净而富有感染力”,“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真是一次享受”等等。

后来我读陶行知,他给我“真教育”的叮咛;读叶圣陶,他给我“文当然要作的,但是要紧的在乎做人”的提醒;读苏霍姆林斯基,他给我“教育,这首先是人学”的忠告。

我开始问自己:教师在公开课上——其实,哪里仅仅是公开课?——为了自己教学的“完美”而无视学生的精神自由,让学生成为自己表演的道具,这样的教育难道是我们应该提倡的吗?

在学生的心灵与评委、专家的“评价”之间,我应该选择什么?

后来,我多次在文章中抨击语文教育中教师以“引导”为名而一步步俘虏学生的思想,以“主导”为名充当学生心灵世界的精神专制主宰者,这些实际上都是对自己的教育的反思。

1998年5月,我去天津参加全国性赛课活动,执教《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赛课的头天晚上,我的内心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是上一堂“无懈可击”而受到“广泛好评”的课呢,还是上一堂可能会引起争议但真正尊重学生的课?那年,我满40岁,已经得过省赛课一等奖了;如果能抓住这最后一次机会拿个全国一等奖,岂不“功德圆满”?

但我不甘心放弃个性。我一下想到了十几年前那堂“成功”的公开课:如果仅仅是为了获奖而又上成“表演课”,那这十几年的思考与探索,岂不付诸东流?那个朴素的问题再次涌上心头——

在学生的心灵与评委、专家的“好评”之间,我应该选择什么?

最后我告诫自己:绝不能以束缚学生心灵为代价,换取赛课的奖杯!

在第二天的课堂上,我一开始就对学生说:“听说同学们已经学过这篇文章了,那么,重新学习你们有没有新的发现呢?我建议我们今天以一种新的方式来学习这篇课文,争取有新的发现和新的收获。用什么'新方法’呢?用马克思的精神来学习有关马克思的这篇文章。马克思的什么精神呢?”

我在黑板上写下一句马克思的座右铭:“思考一切。”

这堂课,我完全放开,让学生自由提问,然后组织学生讨论,我也以平等的一员参与其中。一切都不是我预设的,但一切都是学生的心灵所真正需要的。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了思考的王国,不知不觉地燃起了思考的火焰,不知不觉地展开了思想的碰撞。

快下课的时候,有个学生问了这样一个问题:“恩格斯为什么要说'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为什么要用一个'将’字呢?”

我让学生围绕这个问题展开讨论,最后多数学生认为,马克思当时所处的环境是资本主义社会,相对来说,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还比较遥远,因此,恩格斯认为马克思的事业“将”永垂不朽,就是说共产主义事业的胜利可能是将来的事。

但是,这个学生继续追问:“如果'永垂不朽’说的是马克思的共产主义事业,可是,我想,社会主义国家的生命力不是太长,到现在为止,世界上只有几个国家还在坚持高举社会主义大旗。那么,我想问,苏联的解体和东欧剧变,这是不是说明马克思的事业发生了什么问题?这又怎么理解恩格斯所说的'永垂不朽’?”

这个问题显然超出了语文教学的范围,而且是我事先没有想到的。我完全可以圆滑地绕过去,但面对学生的心灵,我不能这样做!

我继续把这个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发表看法,他们讨论得非常热烈。最后我坦然发表了我的看法:从参加马克思葬礼的十几个人到20世纪席卷全球的共产主义运动,从20年前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提出,从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到中国改革开放的蓬勃生机,从《共产党宣言》不朽的生命力到当代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的诞生……最后我说:“苏联的解体并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失败,而是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所谓社会主义模式的终结。而中国的社会主义,正以自己的发展证明着马克思所开创的人类美好事业的永垂不朽。如果说,《共产党宣言》是人类新纪元的宣言,那么,十五大报告则是新世纪宣言。这是马克思主义不朽的一个象征,更是马克思主义蓬勃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如果马克思恩格斯今天能在这世纪之交,亲眼看着自己所创立的科学理论被中国人民的实践注入新的活力而蓬勃发展,那该多好啊!”

最后,我问那位学生:“你觉得我说的有道理吗?”

那位学生真诚地回答道:“您说得有道理。您的话使我想起了邓小平说过的一句话。大意是只要中国人民坚持社会主义,那么世界上就有五分之一的人在坚持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生命力就不会消失。”

……

正如我预料的,这堂课果然遭到了专家评委的批评:“这堂课教师的主导作用何在?”我自然没有评上一等奖,而“荣获”了二等奖——那一次,所有参赛选手至少都是二等奖。

从教以来,我多次上公开课,惟有这两次公开课我印象最深。有意思的是,当年上《我的老师》,评课者一致好评,学生却不买账;十多年后上《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引起专家和老师们的争议,却赢得学生欢迎。不能说学生的感受与专家的评价是绝对对立的;但当二者不太统一的时候,教师的选择便折射出其教育观。这两次公开课都促使我思考语文课堂中的师生关系,并带动了我对整个语文教育的探索。

而思考的核心仍是那个朴素的问题——

在学生的心灵与评委、专家的“好评”之间,我应该选择什么?

3.回想过去,如果有一件事情可以不做,那是什么?

答:当老师时,按校长的吩咐,为迎接“验收”而教学生弄虚作假。

我还是讲一件我亲历的事吧——

很多年前,我任教的学校要迎接上级的一次大规模检查。这次检查决定学校的地位与荣誉,所以,学校上上下下都极为重视。这种“重视”的具体表现便是认认真真地造假。
  检查团还有几天才到学校,但学校已经从提前拿到手中的纷繁复杂的检查项目表中,有一项是检查学校各班是否开设了“健康教育课”。本来,在激烈的应试教育背景下,这种课多半是不会开设的――不光我校,其他学校也是如此;但现在检查项目中居然有这门课!如果检查团发现我校没有开这门课,会扣许多分。怎么办?于是,学校决定马上“开设”健康教育课。
  政教处火速召开班主任会,要求各班主任回到教室里,立刻把教室墙壁上课表中的“自习”改成“健康教育课”(当然,实际上是重新贴出经过修改的课表)。
  可是,这次检查团是非常“认真”的:人家不但看课表,还要随机抽查学生,让学生说说健康教育课的内容。这样一来,简单的改课表是远远不够的!
  于是,教导处又召集班主任开会,要求我们在班上找五名成绩最好(当然,记性也是最好)的学生突击背诵健康教育教材上的内容,主任特别强调:“这几天,这些学生各科的作业都不必做,他们唯一的作业就是背健康教育内容。一定要滚瓜烂熟!”
  但人家是随机抽查呀!如何能保证抽到的学生恰好是有准备的学生呢?
  这好办――指鹿为马!反正检查团也不认识学生,如果抽到没有准备的张三,班主任就叫有准备的李四去。这不就行了?
  我们都齐声称妙!我回到班上,按学校要求指定了五位学生,以“热爱学校”“维护学校荣誉”的神圣理由,要求他们像背唐诗宋词一样背诵“佝偻病的起因”等等。
  然而,正当我们陶醉在“下有对策”的喜悦中时,突然又听说人家这次要来“真格的”――不但抽查学生,而且还要看被抽查者的学生证,对着照片验证学生!


  这下我傻眼了!然而,有人献计:“到时候利用时间差来个调包计!”
  如何“调包”?且看迎接检查那一天我的绝妙表演(当然,每一位班主任都是这样表演的,而导演则是我们英明的领导)――
  检查团成员在学校办公室按各班名单划定抽查对象后,班主任们便拿着抽查学生的名单回教室叫人。回到教室,我按名单叫了五位抽查学生,再叫出已经将健康知识倒背如流的五位学生。十位学生来到教室外面的走廊上,开始拿出学生证并按我的吩咐小心翼翼地撕下照片,贴在另一张学生证上!

  从我拿到名单回到班上,到我领着学生回到学校办公室,前后不过几分钟,但这几分钟,我和学校所有的班主任一样,向检查团表演一个张冠李戴的魔术!

  然而,检查团真的被我们糊弄了吗?我们焉知检查团不是心知肚明呢?说不定他们早就知道大家都在演戏,只是装作不知以表现他们的“认真”呢!
  你骗我,我骗你,大家心照不宣,都自以为得意,同时又维护着冠冕堂皇的“认真”与“诚实”――这才是最令人毛骨悚然的!
  记得检查团走后,我回到班上是这样对学生说的:“同学们已经知道,李老师今天造假了,而且还教同学们造假!我很痛苦,但作为学校的一员,我不可能违背学校的统一指令――我一个人违背也是没有用的!但这也不能怪校长,如果我是校长我也会这样做的,因为在所有迎接检查的学校都在造假的情况下,我们学校诚实,只会意味着学校种种切身利益的损失!据我所知,校长是非常痛苦的,但他也没有办法!那么怪谁呢?我坦率地说:我也不知道该怪谁!但是,我现在只能对大家说:同学们,这就是我们面对的现实,我们面对的社会!我想,作为自认为心灵还比较诚实的人,如果我们不能不被逼迫着造假,我也希望在造假时,我们不是心安理得,而是内疚与痛苦,并在生活中尽量少造假。我还希望大家以后当了局长、厅长、部长,千万不要搞这种自欺欺人的所谓检查!千万不要弄虚作假!”
    后来我当了校长,也遇到类似的事,可我宁肯验收不合格,也坚决不做昧良心的事;再后来我主持名校长工作室,面对考核,我也实事求是,宁肯考核不合格,也决不连夜弄虚作假凑“成果”。

4.师生交往中,如果有一件事情必须做,那是什么?

答:面对学生的批评,真诚认错。

这就是我经常说的“向学生学习”或“学生教我当老师”。

这涉及到对师生关系的理解与认识。我不认为,师生关系只是单方面的教师教育感染学生,相反,民主的师生关系是师生彼此教育、互相感染。

陶行知在谈到“民主的教师”时,把“跟小孩学习”作为民主的教师的必备条件之一。他还说过:“人只晓得先生感化学生锻炼学生,而不知学生彼此感化锻炼和感化锻炼先生力量之大。”我几十年从教的许多经验和教训,为先生这句话提供了丰富的论据。从某种意义上讲,教育是师生心灵的和谐共振,互相感染、互相影响、互相欣赏的精神创造过程。它是心灵对心灵的感受,心灵对心灵的理解,心灵对心灵的耕耘,心灵对心灵的创造。

从来就没有完美无缺的圣人,教师更不是。我们也经常犯错误,但不要紧,接受学生的监督和批评,真诚地改正错误,和学生一起不断进步。这就是最好的师生关系,也是最好的师生互助,更是最好的师生共进。

5在你的经验当中,什么样的家长,可以和教师形成教育合力?

答:这个问题问得不好,因为一般来说,学校是无法选择家长的,尤其是在义务教育阶段,连学生都不能选;即使非义务教育阶段,可以按规则择优选生,却依然不能选择家长。那么,面对无法选择的家长,我们是不是只和“可以和教师形成教育合力”的家长合作呢?当然不是,所以家长都是我们的服务对象,也是我们的工作对象。所以,我们要做的是,尽全力引导、影响、帮助所有家长明白教育、理解学生、配合老师。

怎么去引导、影响和帮助所有家长呢?我当校长时,和老师们是通过六个途径去让家长和学校形成合力的——

第一,通过阅读启迪家长。

我和老师们经常对家长们说:“要培养孩子的书卷气,必须靠家庭的书香气;而家庭的书香气,不仅仅是家里有没有藏书,而是看孩子的家长是否有阅读的习惯。”我们还给家长推荐读物。一开始,并不是每一个学生家长都乐意阅读的,他们往往强调自己工作忙,没有时间。我便对他们说:“你不是说愿意为孩子的成长作出任何牺牲吗?现在就让你每天牺牲一点点时间读书,不算过分吧?”为了保证家长能够坚持阅读,我让他们的孩子作为“监督员”,并定期在班上举行亲子共读分享会。

第二,通过写作改变家长。

让家长写作,就是让家长随时反思自己的教育。所谓“和孩子一起成长”,其实就是一起反思。最开始,许多家长说没有时间,也不会写。我说:“如果你真正对孩子负责,更不可能没有时间写!你只要把想对孩子说的话写下来就行,怎么想就怎么说,这和写作水平的高低没有多大关系。”慢慢地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尝试每天给孩子写几句话了。

第三,通过书信沟通家长。

平时和家长见面时间有限,但通过写信在时间上则比较灵活;而且有些话如果当面给家长说,家长不一定能够接受,而通过书信则可以在语言上更有分寸感,更容易打动家长。老师给家长写信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家校联系本给家长写信,二是以传统的方式直接给家长写信。

第四,通过孩子促动家长。

老师给学生家长提出的要求,往往通过孩子给他们的父母提出来。比如我要求学生家长让孩子在家每天晚饭后洗全家人的碗,但好多家长都骄惯孩子不让孩子洗碗。于是,家长会那天,我便搞一个调查:请每天坚持晚饭后洗碗的同学举手!然后我对举了手的同学说:“我首先要感谢你们的爸爸妈妈,他们是真正优秀的爸爸妈妈!”这以后,全班学生都做到了每天晚饭后洗碗。

 第五,通过家长转化家长。

 家长之间的互相影响,有时候胜过班主任喋喋不休的“教导”。在每次开家长会的时候,班主任都事先安排几位优秀学生的家长谈他们的教子经验,或者请虽然不是特别优秀但进步很大的学生的家长谈他们是如何引导孩子的。这些家长都不是专业的教师,也没系统地学过教育学,但谈起孩子的教育,却朴实而生动,很能引起其他学生家长的共鸣。

第六,通过家访感染家长。

从教几十年,家访一直是我的“保留节目”。在我看来,离开了家访,就不可能有完整的教育。家访显然不是对“差生”一筹莫展后去向家长“告状”或“求助”,而是亲自去感受孩子的生活环境与家教背景,以及家长的综合素质,因此,我的家访就不只是临时性对个别学生的行为,而是按学号轮流走进每一个孩子家庭的关心与调研。这种家访,对孩子父母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他们会被老师的敬业精神所感动,在平等尊重、亲切自然的聊天中,他们最容易接受老师的建议,看到老师牺牲休息时间不辞辛劳来到家里关心孩子,他们自然会更加愿意提升自己的素质,并更好地与学校配合。在武侯实验中学,从我这个校长到每一个老师都坚持家访。

6.过去的教师节,你是怎么过的?今年教师节,你有什么计划?

答:没什么特别的。在职时,上课、备课、批改作业、找学生谈心……该做什么做什么。当然,和平日不同的是,课间会有学生到办公室来送贺卡。退休后,每年教师节都会有学生来看我,或请我吃饭,当然,也不一定是教师节那天,往往是提前几天。

我一直认为,作为政府,除了平时就重视教育尊重教师之外,也应该在教师节那天格外隆重地举行一些庆祝活动,或给老师们一些物质奖励;但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把教师节当成平常的日子来过,不能说只有在教师节我才特别开心——当然,这话也可以反过来说,我们也可以凭着一种心境,把平常的日子都当成自己节日,开心地工作。

7.你想对当年刚入职的自己说点什么?

答:“真心地爱着每一个学生,精心地上好每一堂课,用心地带好每一个班。”当初我上班第一天就是这样对自己说的。如今,39年过去了,我无愧于这三句话。

今天,我特别想对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老师说——

第一天踏上讲台的时候,我们是那样的纯粹。没有功利心,没计较过收入,没想过如何算“工作量”,也没想过什么“教坛新秀”什么“市优青”什么“省级骨干教师”之类,想的只是怎样把眼前的这一堂课上好,怎样把眼前这群孩子带好。那时候,教育就是教育,而不是“荣誉”,不是“职称”,不是“论文”,不是“课题”……课堂上孩子们一双双亮晶晶的眼睛,下课后孩子们一声声无邪的笑声,就是我们全部的追求。

因为单纯,所以快乐。

这就是初心。

请每一位年轻的教育者以后经常问问自己,现在,“我”依然保持着第一天工作时的初心吗?

8.谈谈其他感兴趣的话题。

答:最近我每天都在重读陶行知,我就简单谈谈我的感受吧!

和年轻时读不同,现在越读越感慨,最近几十年所倡导的素质教育、核心素养等“新理念”,哪一条超过了陶行知的远见?先生百年前就在谈“素质教育”了!其实也不是陶行知有什么“远见”,他也没有专门谈“素质教育”,他不过是谈教育的常识、谈教育本来的样子而已。

而我们现在已经离开教育本来的样子很远了,把教育常识给丢了,而忙着“创新”……所以我想呼吁,教育还是要回到朴素的起点,少一些“特色”“创新”“超越”,不要老想着“新思路”“新格局”“新举措”“新突破”,而多想想:教育本来应该是什么样子?我们的孩子应该有怎样的快乐时光?

尤其是上级主管部门,不要以各种名义去折腾学校,学校为了应付折腾不得不弄虚作假,耗费大量的精力,而把教书育人当成了“副业”;而校长和老师们面对前来视察的领导或验收的专家,还得装作很乐意的样子。这样的教育,让大家都难受啊!

能不能让学校恢复平静,让教师享受安宁?让陶行知当年的“六大解放”成为现实——从容不迫,不急不躁,让教育成为教育本来的样子,让教师和孩子自由自在、自然而然地成长,多好!

           2021年9月4日

————————————————



——————————————————————

   1.本茶馆不定期会有广告文案,我早有说明:《直言不讳答网友:我不会接受任何道德绑架》。请感到不适者自行离去。
    2.请勿在后台给我发消息,我一般不看后台消息,因为每天铺天盖地的“求助”我无法一一回应和满足,请理解!有事在每天的文章后留言即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检查 | 吴沛洋(五年级)2020.11.27【ⒶⒶⒶⒶⒶ】
就夏老师事件谈谈我们这儿的两个教育现象
解读军事风向标
是老师想选择佛系吗?
老师批家长,为何“斯文不再”
教育案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