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中医新在哪里

新中医,“新”在哪?——解密四川德仁堂集团开办的新中医医院

《中医药馆》第七期 2018-06-07 10:54:49

去四川看国医馆或品牌老字号药店,不到成都同仁堂和四川德仁堂集团,那你就等于没有了解四川国医馆特色。到德仁堂国医馆,你一定会注意到与它在同一层楼面的新中医医院。但是,或许您会疑问归属于四川德仁堂集团的新中医医院,是怎样的一个存在。

全国首家新中医院为何来!

新中医医院的开办与林桂兴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几年前,成都同仁堂和四川德仁堂集团控股董事长林桂兴,10多年疾病导致轻度肝硬化,在治疗过程中又发现有较严重的糖尿病,逐步导致肾功能衰竭。在采用常规中西医治疗效果不佳且病情加重的情况下,经人介绍,接受南京新中医学研究院王自平院长治疗,经一次治疗后他就感觉身体好转很多,短短一周,24小时尿蛋白量由4000毫克降为2000毫克!这样的效果使林桂兴董事长特别震撼,由当初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变为坚持配合治疗,最终全身各种疾病都得到基本治愈。这完全颠覆了林桂兴董事长以前对中医和西医的认识。林桂兴董事长通过和王自平院长多次交谈后对新中医进行了全面的了解,并下决心将新中医诊疗体系和创新技术引进到四川成都,并开办了以新中医诊疗体系理念诊治为主的新中医医院。王自平院长也在林桂兴董事长的邀请下,亲自主持并派团队成员在全国第一家新中医医院进行诊疗活动,逐步向全国连锁发展。目前在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台湾都有新中医合作科室。

新中医到底新在哪里?

新中医是基于古代中医体系、现代解剖学、筋膜学,使中西医及各民族医学融于一体的新医学体系。新医学体系是回归两千年前古代中医从人体结构、功能同时干预疾病的诊疗模式,是遵循古代中医“一针、二灸、三用药”、“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的优化治疗原则,揭示了灵活应用不同方法应用中医同时调治同一人体不同疾患的机制和“五体”(皮、肉、筋、骨、脉)组织结构及“脏腑”、“五志”等功能整体治疗相互间关系。新中医体系的原创提出和钱学森院士对中医发展的前瞻性预言不谋而合:“医学的前途是中医现代化,而不在什么其他途径。人体科学的方向是中医,不是西医,西医也要走到中医的道路上来。”

那么新中到底新在哪?通俗地解释有以下几点:

1.新中医诊疗体系对传统中医基础理论的创新

新中医诊疗体系中筋膜学解决了中医基础理论中经络的现代化科学问题。“经络是我们中医理论中基础性的东西,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而经络学不能够被现代科学所解释,导致很多以经络学为基础的理论和临床变得模糊。2001 年,现任南京新中医学研究院副院长、原南方医科大学解剖教研室教授、博士生导师原林在承担国家“863”数字人研究课题的基础上,建立了中国人体数据库,在前人探索中医穴位和经络集中于结缔组织的基础上,参考美国Lanjewen等人用人体切片重建经络走行,用数字人技术通过在结缔组织聚集处进行标记,通过计算机三维重建构建出与经络走行接近的影像学结构,并提出了筋膜学。筋膜学从提出到逐渐形成一个新的学科体系,使人们对中医经络有了全新的生物学认识,从理论和初步的临床实践验证中都得出如下结论。

(1)遍布全身的筋膜支架与人体经络在形态上和功能上均有高度的一致性,附着全身、联系内外、沟通上下,是精、气、血的运动道,具有主生死、治百病的功能。

(2)通过分析和研究将全身的筋膜支架分为三大部分:内脏筋膜(任脉)、运动筋膜(督脉)、皮肤和皮下筋膜(皮部),分别对内脏的代谢疾病(脏腑),骨、关节和肌肉疾病(腠理)及外感病毒性疾病(外邪)的预防和治疗起到指导作用。

现代筋膜学研究可以作为打开中医药宝库的一把钥匙,让中医和西医从研究和治疗的本质上达到高度的统一,立足于现代解剖学从而使中西医达到高度的融合,形成没有中、西医学之别的医学发展新思路,为“看得见、摸得着、听得懂、用得上”的新中医诊疗体系奠定了科学的创新基础理论。

2.重新挖掘已失传了近2000年的各类针刺方法和针具

中医药治疗各种顽固性疾病应首选针刺法,《灵枢》中记载的针刺术及针具多达26 种,但《内经》之后的医籍几无提及,针刺法逐渐落没,针具也以毫针为主,导致疗效下降。王自平院长通过长期对《黄帝内经》的研究发现古代中医应用26种针刺法和工具对人体进行治疗,而在中医逐渐发展和继承工作中,只留下了少数几种针刺方法,如刺骨术和刺骨针、拨针术和拨针等, 其他绝大部分针刺方法及工具均已失传。中医从而被后世医家误以为就是以药治疗的体系,违背了古代中医真正“一针、二灸、三用药”的治疗优化原则。“重药轻针”由此导致中医疗效优势降低的一个因素。

3.重新认识和诠释中医整体诊治理念、治疗机理

新中医诊疗体系中,基于筋膜学提出中西医高度融合理念。新中医打破传统中医的分门分派,提倡“一人而兼十三科”的中医“全科医生”的诊疗模式,即无论对于哪一科疾病,对其诊断方法、辨证程序、施治规律只要遵循中医整体理念,并对机体进行整体干预,都会激发支持与储备系统中具有分化潜能的干细胞。干细胞又可穿过基底膜或类基底膜分化成定向干细胞,然后分化成各种功能细胞,达到恢复组织功能、修复病理结构,最终治疗各类不同疾病。

从治疗方面,根据患者不同情况、疾病的不同程度及发展阶段,选取一种或多种最适合患者的方法治疗,凸显中医特色优势,打破传统诊疗思路局限和方法单一的局面,主张“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的整体(多种方法优选治疗)治疗理念;在对疾病本质的新认识和新治疗理念的指导下,从人体整体出发同时诊治全身不同疾患,打破现代医学按人体功能、结构分科或中医分科分病的诊疗模式(临床上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诊治局面)。

历代医家对《黄帝内经》等所记载的诸多中医治疗方法及理念在传承过程中,主要研究了《素问》,而对中医经络和针刺法治疗具有高度指导作用的《灵枢》却缺乏有效的研究和继承,使中医疗效优势发挥不足。

《黄帝内经》:“今夫五脏之有疾也,譬犹刺也,犹污也,犹结也,犹闭也。刺虽久犹可拔也,污虽久犹可雪也,结虽久犹可解也,闭虽久犹可决也。或言久疾之不可取者,非其说也。夫善用针者,取其疾也,犹拔刺也,犹雪污也,犹解结也,犹决闭也。疾虽久,犹可毕也。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意思是说:五脏有病,像身体扎了刺,身上有了污物、身体打了结节、身体的通道被堵塞,那么刺长在身上,虽然时间长还是可以拔的,身上的污物也是可以洗掉的,结节也是可以松解开的、通道被堵塞也是可以通的。很多疾病虽然时间长,都是可以治疗的,不像别人所说的不能治疗,善于用针刺法治疗久病的患者,就像是拔刺、洗污、解结、疏通那么简单,说是治不好的医生,是没有掌握恰当的针刺方法。《黄帝内经》:“善治者,治皮毛,内务大病,病在皮毛,首选外治,慎言内调。”“用药如用兵,不得已而为之。药能治病,亦能致病。是药都有毒,有利必有弊……”意思是说:真正高明的医生,对待重大疾病,都是先经“皮毛”在中医外治法上找到治疗疾病的突破口的,治疗应该首先利用外治法治疗,吃药内调而已。用药物治病,如无效,多服则伤人身心。这是古代中医所传“一针、二灸、三用药”优化治疗方法原则的由来。可见,中医药治疗各种顽疾重病应首选针刺法。


新中医医院与国医馆有何不同?

在医院科室设置上,现代医院主要基于功能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设置科室,即局部解剖学主要为外科服务,由此根据人体不同部位设置了不同的外科科室,根据人体不同功能设置了不同功能的内科科室,也就是说现代医学是将人体的功能和结构是分开来治疗的。而中医,特别是新中医是将功能和结构同时进行调理治疗的,是不分科的,这与传统同仁堂开设中医治疗也有区别,目前大多中医院或中医馆也已经模仿西医分科治疗了。

新中医诊疗体系是从解剖学入手,解决并应用中医基础理论的现代化研究,全面发展中医,倡导中西医融合。

由于只继承了古代中医的部分理念及方法,使很多极具中医特色和疗效优势的诊疗理念、方法和技术并没有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或者医家只是在已知领域进行研究,要么只是研究方剂学,要么只是研究简单的针刺法、手法等,要么“各承家技”传承祖辈流传的单方验方,甚至只是对某一类疾病进行治疗的局面,所以中医的整体治疗及诸多方法的联合应用被边缘化和埋没,使“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的中医治疗思想淡化。而临床上常规的中医诊疗没有达到患者期望值和满意度,不能满足老百姓日益增加的健康需求。这恰恰是西医出现后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的片段法则和市场规律。

有疗效优势的医学才是有生命力的医学,摒弃中西医学的对垒和中医各流派门户之见,新中医诊疗体系倡导医生要兼容并蓄,求各家之长,容己于一身,在中医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的指导思路下,选取最适合患者的方法和技术,用最小的创伤和代价获取最佳的临床疗效。新的器械和治疗方法,几千年前我们的祖辈就已使用,说明了中华民族祖先的智慧。现代人认为古代中医落后,有些方法已不适用,但经挖掘应用后,每种方法都能解决临床很多棘手问题。在复兴中医的伟大使命中,首先必须重新认识和挖掘古代中医,对古代中医的思想和诊疗模式及众多方法等重新理解和认识,并和现代医学相融合,在互相阐释、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科学的层面上优化治疗方案,达到在中医整体理论指导下治疗各类疾病。同时在医疗水平上要吸收先进的知识,不要固步自封,停滞不前。所以作为“现代中医”还要在全面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融合现代医学研究的各种诊治疗手段,针对某一种疾病或疾病的某一阶段选取最适合患者的方法和技术(包含中西医),用最小的创伤和代价获取最佳的临床疗效。

新中医诊疗体系基于系统论,秉承客观的临床效果及科研理念复兴中医,不断融合、创新,一定会促进它各个方面的高速发展。

新中医的未来

新中医基础理论的融合创新揭示了灵活应用不同方法对中医同时调治同一人体不同疾患的机制和“五体”(皮、肉、筋、骨、脉)组织结构及“脏腑”、“五志”等功能整体治疗相互间关系。通过筋膜学研究我们发现经络即古代中医的解剖学。经络,主要包括十二经脉、十二经别、奇经八脉、十五络脉、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等。其中属于经脉方面的,以十二经脉为主,属于络脉方面的,以十五络脉为主。它们纵横交贯,遍布全身,将人体内外、脏腑、肢节联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灵枢· 经脉》所说;“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 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由此看出,对特定的筋膜即经络组织整体或局部进行干预即可影响整体,所以古代中医能“一人而兼十三科”即对人体局部干预的同时,也能治好我们今天认为是不同系统的病,那么很多用中西医常规办法难以治疗的疾病,用中医整体观、最恰当的方法来治疗就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新中医也继承传统中医的精华,在中医整体观指导下用“一针、二灸、三用药”的古代治疗原则下对各个系统慢性疑难重症的干预或治疗具有西医不可比拟的治疗优势。如骨关节炎、骨坏死、椎管狭窄、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牛皮癣、顽固性头痛、面瘫、耳聋耳鸣、支气管哮喘、糖尿病等疾病。

当然,新中医理论是一种恢复性传承基础上的创新,开办新中医医院更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挑战,需要有面向未来的巨大勇气。我们衷心希望成都同仁堂· 四川德仁堂集团这株中医药大树发新枝,造福于人民群众,解除更多患者的疑难大病,为健康中国出新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针对肌骨疼痛治疗的整体诊疗三大思路!
武汉名老中医 地方志2
东城中医医院针灸科特聘专家马淑然:筋膜炎 一种伤不起的痛
整体诊疗思路
肌筋膜激痛点动态诊疗和针刀无痛治疗技术
健康|中医促会新中医分会会长谈“新中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