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想学好伤寒论?你需要精读这些古代伤寒名著

陈修园

   《长沙方歌括》

   《医学实在易》

《长沙方歌括》由清代著名医家陈修园所著,是对张仲景《伤寒论》中的方剂,以韵文的方式、总结、整理而成,是一本方剂的启蒙读物。本书由陈氏原文、注释和解说三部分组成:注释部分主要是对古今词义不同的字、词加以解释,帮助读者理解原文;解说部分则主要论述方剂的功用、主治及遣方用药之理,以期阐述陈氏之学术思想。全书语言流畅,内容丰富、实用,适合于中医药院校师生、中医临床工作者阅读、研习。

《医学实在易》是一本综合性医书。从理论到临床均有论述。该书理法方药均叙以简要概念 ,议论精当 ,内容丰富 ,切合临床,引导后学知其易学而造诣其难 ,则易者不易 ,而难者不难 ,故名之曰《医学实在易》。本书特点是由博返约,从浅入深,对疾病分类简明扼要,系统辩证施治,理法方药师古而不泥古,探其源通其变,论证阐发微奥,切指实在之处。另外一个突出特点是以诗概要,易记精效。作者在深究经典理论源泉,采撷众家名言精华,并进行透彻简明的理论分析之后,每要荟精粹要,诗文并茂,将临床常见的60余种疾病括之以诗,易记易诵,脍炙人口。本书对普及医学知识,提高医疗技术,示后学以门径,颇有益处。它对后世医家影响很大,被誉为医学门径。

   吴谦

      《医宗金鉴》

《医宗金鉴》是清乾隆四年由太医吴谦负责编修的一部汉医丛书,《医宗金鉴》这个名字也是由乾隆皇帝钦定的。《医宗金鉴》被《四库全书》收入,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对《医宗金鉴》有很高的评价。自成书以来,这部御制钦定的太医院教科书就被一再的翻刻重印。该书全书共分90卷,是中国综合性中医医书中比较完善而又简要的一种。全书采集了上自春秋战国,下至明清时期历代医书的精华。图、说、方、论俱备,并附有歌诀,便于记诵,尤其切合临床实用。流传极为广泛。由于本书的内容切合实际,简明扼要,因此二百多年来,一直作为广大中医初学者的必读书。

   许叔微

      《伤寒九十论》

《伤寒九十论》被誉为我国现存最早的医案专著,该书记载了许氏经治的病案90例,以《内经》《难经》《伤寒论》等医籍为基础,结合作者个人的见解加以剖析,论述精要。作者并于此书中提出“十剂”的方剂理论,对后世影响深远。

   成无己

      《注解伤寒论》

《注解伤寒论》是现存最早的一部全文注释《伤寒论》的著作,其注释的最大特点是以《内经》《难经》之文作为主要依据,并征引《伤寒论》前后条文以及《金匮玉函经》《金匮要略》等仲景之语,旁涉《备急千金要方》《本草经》诸书之论,相互印证、解释《伤寒论》的医理,追溯其学术源流,使《伤寒论》的理法与《内》《难》之理一脉相通,被后世誉为“以经注论”“以论证经”的典范。

   方有执

      《伤寒论条辨》

《伤寒论条辨》的特点在于作者对《伤寒论》第一次作了较大的移整和考订。

作者认为《伤寒论》代远年湮,早已失仲景之旧,即是王叔和所编次的,亦为后人所改易了。他说“窃怪简编务册,颠倒错乱殊甚。盖编始虽系于叔和,而源流已远,中间是易世殊,不无蠹残人弊,今非古,物固然也,而注家则置弗理会,但徒依文顺释。”自己“心仲景之心,志仲景之志,以求合于仲景之道”,便“不惮险途,多方博访,广益见闻,虑积久长,晚忽豁悟,乃出所旧得,重考修辑”,“移整若干条,考订若干字”。不可诸篇,不是仲景原文,而是王叔和“述仲景之言,附己意以为赞经之词”,但原来的篇名也为后人所纷更,《平脉法》《辨脉法》两篇虽有翼于仲景,不能置于卷首,将其置于篇末,删去了于理难通的《伤寒例》。

方氏竭二十余年之力,寻求端绪,排比成篇,一一推求仲景之意为之考订,著成此书,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与研究成就,颇受后世许多伤寒研究者的赞许,“错简重订”治学观点也引发了《伤寒论》研究的学术争鸣。《伤寒论条辨》据“浩然楼”本点校后排印,可供《伤寒论》研究者,中医院校教师和临床医师参考。

   张志聪

      《伤寒论集注》

本书《伤寒论》原文按王叔和编次之序予以诠释。作者选集成无己、方有执、喻昌、郭雍、柯琴等注,阐发个人心得、经验。徐氏以为六经为伤寒之畛域,太阳与阳明为六经之始终。太阳为诸阳主气,涵盖诸经;阳明为后天根本,滋养四旁。故外邪之来,太阳先受之,四旁有病,入胃则不传。书中前5卷为辨六经病脉证并治法,6卷为脉法,7至8卷为辨痉湿暍、霍乱、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法,9卷为辨下之可与不可病脉证并治法,10卷为辨发汗吐下后病形证治。后附《伤寒论集注外篇》4卷,采集《金匮玉函经》、《脉经》、《千金方》、《伤寒总病论》、《活人书》、《伤寒补亡论》、《伤寒论条辨》、《尚论篇》等书中内、妇、儿科杂病之脉证并治,以补徐氏自撰《伤寒论集注》之未备。

   柯琴

      《伤寒来苏集》

《伤寒来苏集》系柯氏将《伤寒论》原文依六经方证,分立篇目,重加编次而成。首列总论一篇,集《伤寒论》总论伤寒之条文,并详加注释,使人开卷便知伤寒脉证得失之大局;其次,依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之序分述各经之脉证。每经之中,亦先立总纲,务使读之便明每经之大略;再以方证分篇目,将《伤寒论》之条文,各以类从,其后又附以各方证之加减变化,并予以注释。

   尤怡

      《伤寒贯珠集》

尤怡于仲景之学钻研甚深。其所著《伤寒贯珠集》,不但对《伤寒论》原文进行了逐条注解,还采用以六经为纲,治法为目,以方类证的方法,对《伤寒论》原文次序做了重新的编排和归类,突出了伤寒治法特色。

该书共八卷,就六经各提其纲,于正治法之外,又列各经之变治法。如太阳原出之病以正治之法,其他则赅以权变法、斡旋法、救逆法及类病法等。阳明腑病多于经病,腑病予正治之法,有宜下、宜清、宜温之异;次为明辨法,以攻下及外导润下等法;又其次为杂治法,或散或下以疗病变发黄、蓄血等证。少阳居表里之间,当肓膜之处,外不及于皮肤,内不及于脏腑,有汗吐下之戒,惟小柴胡汤方和解表里,为少阳正治之法;其次则有少阳权变法,和解而兼汗、下之法;又其次为刺法。太阴中风则以桂枝汤发汗之法;经脏俱病之证,与先里后表之法。少阴为太阳之里,居厥太二阴之间,有邪在太阳而已内及少阴者,有寒中少阴而仍外连太阳者,有邪在少阴而或兼厥阴、或兼太阴者,其治法不外清法、下发、温法、生死法。厥阴病,阴极阳复,故宜先辨厥热进退,以明生死之机,次论生死微甚。厥阴有寒热,治则有清法、温法之别,次又有瘥后劳复等法。

尤氏《伤寒贯珠集》,以治法提挈纲领,条理通达,又不囿于古人,颇有自己的创建,于我们学习《伤寒论》及临床辨证应用是很有参考价值的。

   徐大椿

      《伤寒类方》

徐氏研究《伤寒论》不以六经分类,他认为:“方之治病有定,而病之变迁无定。”遂将《伤寒论》中113方分为桂枝汤、麻黄汤、葛根汤、柴胡汤、栀子汤、承气汤、泻心汤、白虎汤、五苓散、四逆汤、理中汤及杂方共十二类,每类先论主方条文,次以同类方条文附述于后,再次附注文并方药加减。末载六经脉证及别证变证,条理比较清楚。

俞根初

      《通俗伤寒论》

本书融合古今有关论著,结合作者临床经验阐述伤寒证治较详。既能发皇仲景本意,又能融汇历代医家精辟之论。每能给读者以启发。现行的通行本,前后曾经几位医家加工,如何秀山的按语,多系经验之谈;其孙何廉臣等复为增订,综合了张仲景以后直至近代各家的伤寒、温热学说。近人曹炳章又补其缺漏,徐荣斋复予重订,改名为《重订通俗伤寒论》,于1956年由新医书局出版。

文案:李远

编辑:张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苏礼:学习《伤寒论》的方法(中)
(其他)第八篇
读张仲景书
清代前中期医学
冯世纶教授:六经辨证成熟于《伤寒论》
谈谈《伤寒论》中半表半里概念的产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