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不建议普通人研究《道德经》……
userphoto

2023.01.12 北京

关注

我发布了几篇文章,建议普通人不要研究《道德经》。

这里的“普通人”并非贬义,而是“不认识古字”的人。包括一些教授或者名人。

这些问题很多很多,包括历史人物都是如此。

并非说谁智商不够,而往往是智商越高问题越大。

一,比如,老子的“无”指“未知之道、未知事物、未来事物”等。属于六识中只有意识可以捕捉到了存在。(见图)

而因为很多人不认识这个“无”字,不明白它是“元”字变异奇字。想当然把它当成“無”,当成“没有、不存在”。

这样你就是聪明绝顶、大罗金仙也会走入歧途。

正如,再好的电脑,信号采集是错误的,它无论如何运行不出好的结果。正如,再优秀的驾驶员,眼睛是色盲,你无论如何也驾驶不好车,闯红灯在所难免。

当然,很多人会很鄙视:“就你能,就你说的对?”。“道德经,各有各解,你算什么东西不让大家研究。”

非常理解,如若不信我们可以做些推演:

在《道德经》第一章中,作为论述文的结论部分“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文章的意思是:有两个方面是认识世界的关键所在。

既然是论道,必然是道的两个方面。无论如何思虑,除了需要探索发现的“未知之道”,和需要运用实践的“已知之道”,再无其他。

而且这两个“道”也符合“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的语境概念。它们同出于“道”,都称为“道”。

当然,有人会说“这是你自己的猜测,凭啥你说的就对?”

没错,孤证不为证!

我们再看看本章中的论据部分:

“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我们知道,“万物之始”就是事物的萌发状态、酝酿状态。比如,动物受孕,种子萌发但没有出芽之前,大楼建设的酝酿阶段等等。这个时候我们都是“未知”的,看不出明显症状的,属于“未知之道”的酝酿状态。

“名”指体现、呈现、展现等,如,名声、名望、名誉、名堂等。

那么只剩下一个“无”字。我们把“无”当成一个符号“✘”。

我们会得出:✘体现事物的酝酿状态。

而这个“✘”代表着“未知之道”。

再把“✘”换成“无”。

整句就是“未知之道体现事物的酝酿状态”。

可见“无”即是“未知之道”

同理“万物之母”指事物的运行状态。如,印刷用模具、程序复制、母亲复制自己的基因(孩子)、机器重复制作鞋子等等。这一切都是一个“运行过程”。

而这个“运行”过程都是人们看得见摸得着的存在,用“有”表达。

有名万物之母”就是指“已知之道体现事物的运行状态”。

当然,有些人仍然不以为然。会说“这只是一个巧合,不见得都正确”。

我们继续看本章论据内容:

故常无欲以观其眇,常有欲,以观其徼”。

“故常”很容易理解,就是指:平常状况,一般情况下,

“以观其眇”指的:用以观看这个“眇”。

而“眇”:少目为眇,指闭着一只眼睛盯着、瞄着。指观察、洞悉之意。

以观其眇”就是说“用以看我们的观察能力”。

用什么“看我们的观察能力”呢?“无欲”。

而“无欲”中“欲”指思考、思索、琢磨。比如,研究中的探索发现,实践中的指引把控。

同理“无”用“✘”表示。

那么就是“✘的探索看我们的观察能力”。

什么需要探索呢?“未知之道”!

那么“无欲以观其眇”就是:未知之道的探索看我们的观察能力。

“有欲以观其徼”就是:已知之道的运用看我们的动手能力。(徼,是晋秦豫三地捣药用“徼窝”,指动手能力,也是老子的活动范围,俗语入文很正常)

这样不仅仅只是认识了古文字“无”,还矫正了“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的正解。

作为第一章论述文,论点自然要与论证对应。论证说的是“未知之道”和“已知之道”。论据也是如此,论点自然不能例外。

翻译过来就是:(未知)道可以学习掌握,方法多种多样,并非恒定一种;(已知)道可以交流传授,方法多种多样,并非恒定一种。

其中的“名可名”中的“名”,前边已经说过指“名声、名堂”,那么在这里就是“有名堂的道、有内涵的道”,自然是说大家熟悉了然的道,已经知道明白的道,即“已知之道”。

当然,还有很多很多证据:

“无为”指对未知事物的探索发现;

“无为而無不为”指对未知事物的探索,不限于方式方法,只要能够探索清晰就好;

“无私”指对未知事物的私有认知,也就是个人观点;

“无争”指未知事物的讨论争执;

“无心”对未来事物的关心、操心;

……

二,还有很多词语“普通人”不认识。

比如:“不争”指的是“井然有序,不纷争,不凌乱”。而大多数人理解为“不名利”与“无争”同样理解错误。都理解成对名利的追求。

“水利万物而不争”,本意指:水在滋润动植物中,从植物根部“井然有序进行到各个植物组织当中”。非要解释成“水可以变形成任何形状,不与其他物质争夺空间”。这算哪门子“利万物”?

“利万物”就是“礼貌的让着”万物,不与它们争空间?这不扯呢吗。

当然我们可以继续分析: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本意是说:自然之道的运行各个环节相互作用相互关联,不会冲突、阻碍、滞歇;圣人们做事之道井然有序,不会顾此失彼。

比如,植物从种子开始进入其基因裂变状态,从萌芽、小苗、枝干、大树、开化、结果。一步步环环相扣不会停歇或者冲突,直接从萌芽就开化或者树叶直接长在种子上。

比如,科学大家,会一步步把事情做好,而不会一会东一会西乱折腾。

而大多数人翻译成:自然的规律是让万事万物都得到好处,而不伤害它们。圣人的行为准则是,做什么事都不跟别人争夺。

自然规律不伤害其他的自然之物吗?那洪水淹没土地淹没禾苗算什么?

三,再如:“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翻译过来就是:反向思维的人是研究道的推动者,弱一些的人是研究好的道(新技术)的运用者。我们能感知到的所有事物道的运行来源于已知之道的运行,而已知之道来源于未知之道的探索发现。

而大多数翻译成:循环往复的运动变化,是道的运动,道的作用是微妙、柔弱的。天下的万物产生于看得见的有形质,有形质又产生于不可见的无形质。

说了半天大家看懂什么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理解《道德经》第一章“观妙”?
《道德经》最难理解的是哪句,最有争议的是哪句?
“道可道,非常道”到底是什么意思?
小游胡诌《道德经》:第一章 众妙之门
不把《道德经》第一章的内容纠正过来,就别想领悟《老子》的真相
合道生德,有德配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