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道德经: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userphoto

2023.03.01 北京

关注

第八十一章 不积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八十一章 不积: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强调信实的话或信实的行为,并非真正的美;真正的美的话跟行为,不必信实来衬托。古人最信实最美的是直直做去,他也不知道这个叫信字,不知道这个叫美,那已经是最美了


当我们知道这样的作为这样的话是很好、是很美的,这个时候已经失去那个美了。仁义礼智信,是修行人最强调的基础德性,例如孔曰成仁,孟云取义,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而老子他独有菲薄仁义礼智的地方。


例如第十八章,大道废,有仁义,大道废了才有仁义,意思就是说仁义宝不宝贵?仁义跟道来比的话根本就不宝贵。智慧出,有大伪,智慧一出来之后,那个最奸诈狡猾的东西也陪衬着出来了,可见这个所谓的智慧宝不宝贵呢?也不宝贵。


第十九章,绝仁弃义,民复孝慈,要把这个仁跟义丢了,丢了之后才看到那个本来的清真。当你知道什么是仁什么是义的时候,在那边雕饰,反而失去它的本貌。所以从老子的文章来看,他是菲薄仁义的。


第三十八章,失道而后德,降一级,道变成德,失德而后仁,再降一级变成仁,失仁而后义,再降一级,失义而后礼,到了礼,忠信之薄,最没有忠信的地方,而乱之首也,那就是开始乱了,所以乱到不可治了,才来讲礼。所以礼这个东西在我们世俗认为是宝贵的,仁义这个东西在世俗认为是宝贵的,但如果从本源来看呢?根本就足以扰乱视听的。


前面刚刚说这几章都是老子在向我们提出忠告:原来仁义礼智这四个字,只是为了教化众生而暂时权设的一个方便法门。就是要上楼给你一把楼梯,是那一把楼梯而不是那个楼。


然而当教化提升到神话的境界,纯真的本性的境界,他原来根本不知道它们的存在,不知道什么是仁义礼智,自然就吻合超越了这个仁义礼智。原来当我们还需要去信守它的时候,依然还未见到它真正的性天的自在。


然而老子在《道德经》的前段,虽然有菲薄仁义礼智的地方,却没有菲薄信这个字,你有没有发现?刚刚把仁义都卸掉了,把礼智也给卸掉了,单单这个信,他还没有轻易要放弃。


因为这个信字属土,足以厚德载物,并含仁义礼智在内,所以不忍一把把它扫空,一直保留到最后一章,才舍得一举把它扫空,可见这个信字,至为重要。但为性天之自在,为了这个性天的自在,怕有执着,依然不得不扫。


由此可见,古人虽重这个信字,亦不执于信,只是为了度化众生,因材施教。对于失去仁的就开始说怎么样仁;对于失去义的说怎么样是义;对于失去礼的就劝他行这个礼;对于失去智的就说怎么样是明辨是非的智;而对于失去信的、那些常说谎的就跟他说什么是信。而尤其独重这个信字在最后,不可抛,但最后才抛。


例如《论语》里面所提到,我们看它如何注重这个“信”字:与朋友交,而不信乎?是讲一个信;敬事而信,是讲一个信;谨而信,泛爱众,也是讲信;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也是讲信;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也是讲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这一句大家比较熟悉,也是讲一个信。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也是讲信;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那个信;信而好古,也是个信;子以四教,用四个东西教人,文,行,忠,信,也是一个信;正颜色,斯近信矣,把颜色庄重了,这样离信比较近,也是一个信。


悾悾而不信,既无能,又不信,那你还拥有什么?既愚鲁,又不信,那还有什么?你看他这个信多重要啊!笨没有关系,无能无所谓,但要不要有一个信?有一个信就可以生仁义礼智吾不知之矣,如果悾悾而不信,我真不知道他能做什么了。


民无信不立,也是个信;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你看,讲一个信;言忠信,行笃敬,也是一个信;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最后他说这个信才能够集其大成;信而后劳其民,自己要有信才能够指挥百姓;信而后谏,自己要有信,诤谏,人家才会服你;信则民任焉,自己先有信,百姓心甘情愿跟着你走。


刚刚我们这样随便举几个来说说,《论语》讲了多少“信?你一定不曾干过这个事,你不曾去想想《论语》讲多少信,你不曾去输入,然后搜寻《论语》讲多少仁?什么时候出现?《论语》讲多少义?你一定没做过,对不对?各位知道我怎么研究《易经》吗?“有孚”输入,看出现多少次?出现“有孚”的时候都是什么卦象?上卦什么?下卦什么?中互是什么?“”输入,这个字出现几次?为什么在这里出现?那里有?为什么差一个字?


不止《易经》这样读,《春秋》要怎么读?这三个字一样的,在别的地方是四个字,有三个字一样,多了一个字,那你要输入、搜寻!我们生活在现在才有办法读。古人没有办法搜寻,然后竹简一牛车,翻完这一片,那一片也忘了。这个就是求学问,你慢慢去归类,你就会发现它的重点。


为什么他到最后一章才揭出这个信: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准备要把给丢了,但是丢之前他已经彻底让你了解它的重要性,因为他排在第几篇才丢?最后一篇。你就知道它非常非常重要。


然后你去看看《论语》,你去看看《孟子》,到处都是,你就知道信,厚德载物;信可以生仁义礼智,谈仁义礼智根本没什么好谈的,信做的好,自自然然他就要生出来。可见孔子对于信、老子对于信这个字非常重视。然而这个只是阶段性的教化,儒家亦非执着于此。不是谈这么多信就执着于信,当教化更进一步为免执着着相,亦当一并扫除。


好,我们来看一看,看《论语》这一段:子贡问孔子:“何如斯可谓之士矣?”怎么样可以叫做一个读书人、求学问的人?这个“士”有道德、学问的人。


孔子说:“行己有耻,使于四方,自己有品格,有气节,派他到四方去当使节,不辱君命,不会让国君丢脸,国君派这个人去,说“他去就搞定了”,绝对不会担心,不会左顾右盼,说“他行吗?他行吗?” 可谓士矣。”这个人道德学问肯定做的不错。


子贡接着问:“敢问其次?”这样如果做不到,请问下一等怎么样还可以称士?孔子说:“宗族称孝焉,乡党称悌焉。”所有的人、认识他的人都知道这个人是一个好人,又有孝,又有悌。


然后子贡接着问:敢问其次?”。还有其次可以称为士的吗?他说:“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讲话一定守信用,做事情一定跟我讲的是一样的,不可能不守信用的,不可能回头的。“行必果”,做事情既然讲了我一定要做到,执行到结果出来,因为我已经讲了,我必须有信。他说像这种人可以为士,但是他说:“硁硁然,小人哉”,他说这种人顽固的跟石头一样,“硁硁然”,两个石头碰在一起那个声音叫硁硁然,跟石头没两样,这就是小人。意思就是失其大而得其小,叫小人。


抑亦可以为次矣。从这一句来看,孔子虽然重这个信,可是在这里你就看得到他讨厌那个信,有没有?称为执着就会是一个病。


看《论语》这一段,子曰: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信”,他知道信很重要,他知道孔子讲很多信,他彻底执行那个信,可是却不会变通,不好学。“好学”是什么?学而时习之,不然学要做什么?学而时习之,那个时,什么时候该守信,什么时候不能守信,你要这个时变通得来常常去练习。在不同的时常常去练习,百变不离其宗,你就知道:这个人有学问。好信却不好学,好学却不懂时宜,“其蔽也贼”,这跟偷学问是没有两样,跟偷声名是没有两样,这种信令人讨厌。


再看论语》这一段:有子说,孔子的徒弟说,信近于义,言可复也,信,守信,要守那个什么信呢?这个事情是近于义的、可以做的、是好的、对长远有帮助的。“言可复也”,那你答应人家的事就彻底去执行吧。


简单地说,如果信不近于义呢?你答应人家的事可是后来却发现他并不合义理,那你要不要执行?是不能执行的,那个信有意义吗?是没有意义的。这就是,这个时我已经发现他是不能做的,他不能执行,我必须要让人家骂我不守信,但是我不能执行。


孟子说:大人者,大人怎么样呢?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孟子在孔子之后,也在刚刚有子之后,你看他言不必信对刚刚哪一句?言必信;行不必果对哪一句?行必果;惟义所在对哪一句?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其实他这一句话就是综合前面圣人所说的意思,说话不必一定要守信,不必一定要执行。行不必果,即使答应了,已经做了一半了,还不一定要做到底,中间随时可以喊“咔”。人家说你没有信用,没有信用就没有信用,这件事不能再让它错下去,因为越做错越大,伤害越深,就停吧!你们骂我没有信用吧,我可以接受,就这样。


惟义所在,就看这个事情合不合百姓的利益、合不合长远的义理、合不合修身的原则、合不合养生的原则?就以这个来断的。所以世上有什么事情是你说出了口一定要执行的吗?有吗?其实在古代圣贤里面的很多故事是很值得钦佩,也可歌可泣,但是仔细来检验它其实是未必一定要如此的。不过当我们要来弘扬这个的美德,因为阶段性教育的关系,我们就要去弘扬它。


不是有一个人,他跟哪一个人说,说他那个宝剑,已经要送给某人,结果他出去办了什么事回来的时候,那个人已经死掉了,然后他就把他的宝剑挂在那个人的坟前就走了。那我们就说:“啊!这个人真是守信。”其实他也没有答应他,但他当时内心里面是在想说,“等我回来再送他,因为我要去办事。”对这个信,你就知道说,这个故事其实是要告诉我们信是非常重要。


可是如果你仔细给它检验一下,那个宝剑挂在树上能干嘛?当然从事实效用,也是不能干嘛,只有生锈只有淋雨而已,还有就是给一个不孝的人拿去然后不知道干什么事。这是有可能的啊,对吧?


当然我们不必这样苛责,因为在那一篇文章里面,所要诉说的教化阶段就是重不重要?很重要,而且是美德,因为它不是谈实效、实用的,对不对?可是如果你从这一篇写“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来看,其实你内心根本不必不安,因为挂在坟前的树上,根本就毫无作用,对吧?是啊!是如此。


《孔子家语》这一段:孔子适卫,到卫国去,路出于蒲,到蒲这个地方,会公叔氏以蒲叛卫而止之。他要到蒲会公叔氏,“公叔氏以蒲叛卫而止之”,他想要阻止孔子到卫国,就把他给围住了,孔子弟子有公良儒者,公良儒这个人,为人贤长有勇力,也是练武的,练家子,以私车五乘从夫子行,就是孔子周游列国,他心生仰慕,用自己私人的车,也有点勇力有点钱,跟随孔子周游列国讲学问,并且保护他。


喟然曰:他就叹惜:“昔吾从夫子遇难于匡,在匡也是被围起来了,又伐树于宋,那个桓魋想要害这个孔子,他讲学的地方,师徒在树下习礼仪的地方,找不到人把树给砍了。今遇困于此,你看,在这里又碰到一群人要杀孔子。他说这个孔子,我跟随他到哪里都要被杀,我到哪里都得保护他,又遇困于此,命也夫,难道真是命吗?我看已经遇过这么多的苦难了,这么多危机,是不是难免一死啊?拼了吧!


他说:与其见夫子仍遇于难,宁我斗死。与其让孔夫子遇难,干脆我战死算了,挺剑而合众,将与之战。就五车的人马集合起来拿着剑,我们就赴汤蹈火去吧!抛头颅洒热血保护夫子吧!如果我们有一个德性非常高的师父在,我们也是会这样子做。


蒲人惧,看到他要迎战了,反而怕了,曰:“苟无适卫,吾则出子以盟。”其实我们可以不战,我们的目的就是你不要到卫国,如果你可以答应不去卫国,那我就让你们安全离开,但是你要跟我们定个盟约,答应你保证不到卫国。然后孔子说好哇好哇,大家就订约了。


孔子而出之东门,孔子遂适卫。孔子一出东门,就跑去哪里?跑去卫国。子贡说:“盟可负乎?”师父,你不是一生讲求信吗?我们已经答应人家,我们可以毁约吗?孔子曰:“要我以盟,非义也。” “要我以盟”就是他胁迫我立这个盟的,他用武力围着我才立盟的。各位立这个盟义不义?不义的盟可以执行吗?不能执行。


不义的盟可以执行,就是等于赞成不义的事情,对吧?不执行,走走走,往卫国去,我们要让大家知道,不义的事是不能执行的。当然他一走那一些蒲人会不会说:啊!这个人什么读书人,根本就不讲信用,对不对?当然是会的。但是千秋万世的义是比较重要,一时的口水战有什么好坚持的,对吧?


就是为什么说“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非义也!这种人是《孟子》里面的这一段,所谓乡愿这种人,是令人讨厌的。怎么样令人讨厌呢?非之无举也,他是读书人,道德学问的人,很出名、很有礼貌、很谦恭、很好的人缘、很和善、很谦卑,“非之无举也”,你想要说他的不对的地方举不出来,因为他是那么圆满。刺之无刺也,想要刺刺他的痛处找不到,因为他的一整天二十四小时里面是非常检点自己的生活的。


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洁;众皆悦之,自以为是,而不可与入尧舜之道,故曰德之贼也。所以称这种人叫做德之贼。“居之似忠信”,平常的言行看起来都是忠信的,但是那个忠信有时候是不合于义的,当然有时候是合于义的;“行之似廉洁”,他行为看起来是廉洁的,是很坚持的,其实是非常执着的,是很没有变通的。


大家都很喜欢,他也自己以为德性高超,可是难以去维护那个中体——他的目标不在于那一个本性本心的中体上,不在那里;不在护养众生的本心本性上,不在这个长远的目标上,所以“不可与入尧舜之道”,称这个叫做“德之贼”。


所以这边为什么谈说这个信的问题,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它是好的德性,但是千万不可执着。故不当信而信也不美,知其信而信也是不美,叫做“信言不美”。


真正的古人,他的教化到神化阶段,根本不知道这个叫做信。一个人经过他家的门,然后走路走的很疲惫,说:“你怎么走这么疲惫?”他说:“马丢了。”“我家有一匹马你骑走吧。“他就骑走了,他也不客气。


他到家了,然后事情办完就把马牵回来谢恩。他也不知道他做了好事,他也没有说助人最乐,晚上乐得睡不着,没有。然后那个拿走马的人也没有内疚,没有,为什么?因为我会拿回去给他,对不对?然后拿回去也不必说深深拜谢,为什么?因为大家都这样。


这种神化的境界,那个就是信不知道什么是信,这样搞清楚吗?当我们还一直很信、很坚持信的时候,除了本身是个执着以外,还有一个现象,当你碰到不信的人真的是很气,你有没有发现?对吧?牙痒痒的。那个就是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孔子思想体系
身历两朝的老子是末代彭祖老彭(三)
“儒分为八”与早期儒家分化趋势的生成
基于郭店楚简诠释民可使由之:民众可使其得到君王以身作则的引导
2009年10月31日 《论语·述而第七·25》- wangxiuhuan1945的日志 - 网易博客
老子的“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和孔子的礼有没有冲突矛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