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让孩子懂礼貌?这个爸爸只用了三招

在大连讲课时,一位家长问我:“齐教授,我经常叮嘱孩子要懂礼貌,可每次孩子见了客人他都不跟别人打招呼,也不会使用敬语,让我非常难堪。您说这孩子是怎么了?”

我笑着说:“孩子没问题,问题出在您身上。你从来就没有认真教过孩子怎么面对这种情况。”

这位家长很无辜地说:“怎么没教过,经常跟他说,嘴皮子都磨烂了,他就是记不住。”

我说:“那就是您的方法有问题。你应该使用‘三事原则’来引导他。”

如果我们家长懂得家庭教育的ABC原则,做好事前、事中、事后,那么孩子的这些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所谓“三事”原则,就是事前有约定,事中有提醒,事后有总结。运用三事原则来引导孩子,这才是一个完整而又正确的做法!

比如,我们带孩子去走亲访友,出发前就应该和孩子约定好一些规则,交代好一些事情:今天去哪里;主要去见谁;现场还会见到谁;每个人都怎么称呼;该说哪些话;不该说哪些话;在什么环节做什么;打招呼是不是要用眼看着对方;要不要住下来;什么时间回家;全程要注意什么事情;等等。这些都约定好了,就不会出现“不听话的孩子” “不懂礼貌的孩子” “任性的孩子”。这就是事前有约定。

但做约定前,我们需要注意一点,那就是这个约定一定要合情合理,且适合自己的孩子。如果是家长都做不好的事,硬要求孩子去执行,那就不能怪孩子做不好了。

从家里出发,就进入第二个环节。只要提前都做了约定,孩子自然就知道每个环节做什么,怎么做。因为之前约定了见了谁要怎么称呼,跟小朋友玩的时候不能要别人钟爱的玩具,吃饭时不能抢先动筷子,等等。这些问题只要提前有约定,孩子一般都会做得很好。

如果孩子在哪个环节或者哪件事情上做得不好,家长只要递给孩子眼神,孩子就会反应过来。如果孩子还不明白,家长稍微提醒一下,孩子也就立刻能做到最好!看到孩子没按约定来做事,用眼神或者用口语来提示孩子,这叫“事中有提醒”。

走访亲友回家后,大家在一起总结一下本次走访亲友中孩子的表现,看看哪些约定孩子做得好,哪些约定孩子做得不够好。做得好的,好在哪里;做得不好的,应该怎样改进。通过这样的总结,帮孩子总结经验,接受教训。有了这样的总结,下一次再去走亲访友时,孩子就会做得更好。这叫“事后有总结”。

“事前有约定,事中有提醒,事后有总结”,这是一个不断提高做事水平的良性循环。孩子在一件事情上不断有进步,多做几次,孩子就完全能做到最好。这是在一件事情上孩子的学习过程,也是家长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

来源:《爱是一次共同的成长》,齐大辉著,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6年3月版。本文获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授权刊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孩子承担责任,比说“对不起”更重要,不要让孩子急于道歉
做有原则的父母,培养懂规矩的孩子
没有原则的父母,教不出有规矩的孩子
给孩子立10个规矩,少1个都不行,家长要牢记,第10个能救命!
如何培养大方、有礼貌的孩子?
让孩子受益终生的10条家规,简单实用,建议收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