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
概要:说丰子恺在三层楼上,我意是他对生命的那样一种敬畏。读他们这一辈文人的文字,开始我有点不懂,丰子恺在《秋》一文中就如此写道“三十这个概念,仿佛在日历上撕过了立秋的一页。”
他说———我以为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
丰子恺是个有趣之人,这是我以前也是一直以来的认识;现在我则看出了他的认真,他这一代人的那种普遍的认真,而在这种认真的背后,便是有一种精神在支撑着的。我以为这便是丰老对人类生活的三层楼之喻。丰子恺在解释李叔同为何出家时说过一段非常精彩的话,这也能帮助我们理解李叔同的行为。他说———我以为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物质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学术文艺。灵魂生活就是宗教。“人生”就是这样的一个三层楼。懒得(或无力)走楼梯的,就住在第一层,即把物质生活弄得很好,锦衣玉食,尊荣富贵,孝子慈孙,这样就满足了。这也是一种人生观。抱这样的人生观的人,在世间占大多数。其次,高兴(或有力)走楼梯的,就爬上二层楼去玩玩,或者久居在里头。这就是专心学术文艺的人。他们把全力贡献于学问的研究,把全心寄托于文艺的创作和欣赏。这样的人,在世间也很多,即所谓“知识分子”,“学者”,“艺术家”。还有一种人,“人生欲”很强,脚力很大,对二层楼还不满足,就再走楼梯,爬上三层楼去。这就是宗教徒了。
说丰子恺在三层楼上,我意是他对生命的那样一种敬畏。读他们这一辈文人的文字,开始我有点不懂,丰子恺在《秋》一文中就如此写道“三十这个概念,仿佛在日历上撕过了立秋的一页。”怎么一到三十岁就在悲秋了呢,是不是为赋新辞强说愁呢?后来发现还真不是。
因为他们在年过三十之时,有不少已经是三四个孩子的父亲了,生存的压力,让他们提前进入中年之境,何况三十而立的古训已经放在那里了。这从生命的状态上来看也有个好处,即他们很是小心翼翼的,不像我们今天,三十还在漂流,还是月光族和啃老族。
丰子恺在三十岁的问题,我们要到四十甚至五十才会遇到,遇到了也只是轻轻绕过,这里有很重要的一个原因,那是因为当代无大师,当代有很聪明的知道分子,但没有知识分子,没有识,何以给人指路。丰子恺生命中有几位老师,除了夏丏尊和李叔同之外,还有一位马一浮大师。我在相关传记中看到过这么一个记述,说丰子恺在经历了诸多的无常之后去请教,马大师就说,无常就是常,无常容易画,常不容易画———这对丰子恺无疑是当头棒喝,他一下子就领悟了常和无常间的关系,这也是丰子恺和那个时代的一种幸运,然而这世上马一浮又有几个呢?
在日本学者吉川幸次郎眼里,丰子恺就是艺术家中的艺术家,我想这可能更多地是指他对艺术的那样一种态度,或者说就是对生活的态度,文人中能够把艺术的生活和生活的艺术都处理好的,实在不多,而要考量一个人的艺术姿态,只要看他的作品就行了。我们现在能读到的丰子恺在1972年的十多篇随笔,已经达到炉火纯青之地步,跟当时“革命”的腔调完全不一样,特别是他的《暂时脱离尘世》、《塘栖》、《吃酒》等散文,可以说已经如入无人之境,在大家一片歌颂工农兵高大全的潮流当中,丰子恺的散文仍然散发出醇厚的酒香,这就是老艺术家的真和善。我们看了他的这些散文,好像看到他在跟老朋友喝黄酒一样,充满着那种挥之不去的温情,而这种温情在他身上大约已经保持了五十年之久。
也许丰子恺早就参透了生命的禅义,无常就是常,常就是无常,那么好,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谁能够捕捉到这样的艺术感觉呢,只有丰子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文艺大师丰子恺:人生有“三层楼”,世间大部人都住在第一层!
丰子恺论人生
追赶不上的不追,不属于自己的不要,挽留不住的不留,生活哪有那么复杂,简单甚好。
人生三层楼
人生三层楼:物质生活 精神生活 灵魂生活
丰子恺:艺术的最高点与宗教相接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