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修炼自己处变不惊的能力

译文:蜀杨仪已然杀掉魏延,自认为立有大功,应当代替诸葛亮执政。可是,诸葛亮生前另有秘密指令,认为杨仪胸襟狭隘而且性情急躁,意向由蒋琬接任。杨仪到达成都后任中军师,没有统管具体工作,只是悠闲而已。最初,杨仪侍奉昭烈帝刘备担任尚书职务,蒋琬当是只是尚书郞。后来,虽然两人都担任了丞相参军、长史的职务,但杨仪每次随诸葛亮行动,承担的任务比较繁重,自认为资历深于蒋琬,才干也超过蒋琬,于是抱怨愤恨之情显露于声色中,叹息怒斥之声发自心底。当时人们害怕他言谈话语没有约束,不敢和他来往。只有后军师费祎前去安慰问候他,杨仪对费祎发泄心中的怨恨,把前后经过如此如此地说了一遍,又对费袆说:“当初丞相刚刚去世之时,我如果率军投奔魏,为人处世怎会零落失意到这种地步?令人后悔,不可能再追回了!”费祎把他的话秘密上表,汉后主遂把杨仪贬为平民,流放到汉嘉郡。杨仪到达流放地点后,又上书进行诽谤,言辞激烈强硬,于是下令郡府逮捕杨仪,杨仪自杀。

一、对事:不要以自我为中心。我们看到杨仪“自认为应该代替诸葛亮”,“自认为资历深于蒋琬”,“在费祎面前肆意发泄自己的情绪”等等,都是杨仪从自己内心的感受、内心自己所认为的出发,而没有从大环境,从各个相关权力着眼去综合考虑。我们知道,一件事的发展是周围各相关条件综合的结果,而不是受单一因素主导,再者,世界的运转有其自身的规律,不以个人的意志而改变,所以单纯的只从自己所认为的事情应该会有什么样的进展,这完全是错误的方法论。你以以往正确的预判来断定一些事情,可以会预测准确,但不从内心出发,而综合考虑,胜算的可能性更大。

要把自己置身于整体中,自己也是其中的一个棋子,自己如何能获得最大的利益,在于各项条件的妥协与合作。不要自认为世界应该是什么样的,现实中我们有时焦虑担忧,有时又自信满满,其实这些都是虚妄的,我们修练自己的心态,努力做到宠辱不惊即可,世界不会因为我们的担忧而毁灭,也不会因为我们的爱心而变成美好的人间,不偏不倚,存在即合理,看淡一些即可。

二、对人:要以自我为中心。每个人考虑问题只会是从自身出发,诸葛亮之所以不把权力交给杨仪,是因为杨仪自认为应该获得权力,得到权力后不会对诸葛亮感恩,那么对于诸葛亮的一些政策,可能不会继续延续,我们看到诸葛亮死后对于人事的安排是很周全的,如果受到杨仪的干扰,势必会影响稳定,会影响国家的安全。任何一个领导授权,都希望下属会继续听自己指挥(这也是权力的本质所在),而把权力交给本来不抱希望的蒋琬,那么蒋琬会受之若惊,认为权力是丞相给的,一定要继承丞相的遗志,把权力用好。杨仪与蒋琬,两者相比较,交给蒋琬更合适。

每个人做事都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我们研究人性,就是要看对方有什么样的需求,利用对方的喜好或需求,有针对性的说话或做事,就能反过来获得自己的利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假传圣旨,谋取利益,达到目的又不得罪人,这是智谋家常用的手段
蜀汉最后的大将魏延被杀?是诸葛亮的提前安排,还是文官集团的联合绞杀
【三国065】诸葛亮这样算计了魏延,谁能为他平反?
杨仪在除掉魏延后为什么会落得一个自杀身亡的下场
诸葛亮死那年,刘禅杀了三个人之,暴躁的代价
《史说三国》之七十:杨仪争权斩魏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