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原创 | 农村逐渐淡出的词汇,看完后你会有沧桑感吗?

本文

导读

上世纪70年代出生的人,在青少年时代经过的是个大转折时代。城市在变化,农村也在变化,这些变化又必然会带来语言习惯的变化。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终将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社员


搞集体时代的专属名词,公社是颗常青藤,社员就是藤上的瓜。现在社员被村民取代了。

工分


工分在农业生产合作社和农村人民公社中普遍采用。这种方法由于操作上流于形式,致使平均主义和大锅钣普遍存在,按劳分配原则无法体现,干多干少,干好干坏,工分都一样。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农村里评工记分的方法逐渐废止。

大队


公社之下是大队,大队下面是小队。现在大队被“村”取代了,小队被“组”取代了。以前我们是朱湖大队,朱湖大队与黄明大队合并后改叫罗家台村了。

村长


村不是一级行政组织,村的领导人自然能叫“长”了,村长被“村主任”取代了。

民办老师


过去是农村自己办教育,从村民中选择文化出众者担任老师。现在民办老师这个词被“代课老师”取代,成了临时工。其实,民办老师最初都是终身制。我父亲就曾做过18年的民办老师。

农忙假


因为有民办老师,就有了农忙假。民办老师待遇很低,自然无法做到脱产教学,农忙时节要回家干活,学生就要放假。农忙假主要在上半年种早稻的时候,为期一周。

万元户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对农村有钱人家的称呼。家有万金,这是个令城里人的羡慕的数字。1985年我家盖了五间大瓦房,花费不过440元。现在农民增收与通货膨胀交织,万元户早已成了困难户了。

交余粮


本质是实物形式的农业税。记得当年早稻收割上来、晒干后就要送到镇上粮管所去。想想那时候农民真的好淳朴,主动送粮,还要忍受粮管所办事员的百般刁难。当年赶着牛车随父母一起送余粮的情形记忆如昨。九十年代后期交余粮改为了下村收,后又改为交现金了,又十年后农业税取消。

提留


每个村都有部分“公职人员”,村干部、组干部、民办老师都需要发放低廉的报酬,村委会、村小学运作也需要经费,这就需要村里按天亩数收一点经费,俗称提留。现在种地有财政补贴,村里就不用再向村民直接收取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不可忘却——消失了的“民办教师”
乡土丨冯印谱:民办老师,我可望不可及的梦
远去的背影:当生产队会计
童年的回忆
【远方】海南《挣工分的那个年代》 作者•李国英 朗读•君子兰
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丛书《天行者》读书笔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