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记忆上海│“做人家”的上海人








上海的家庭主妇是精于算计的。水,早就充分利用了,淘米水再用来洗菜,洗衣服水再来于拖地板,最后一桶脏水还要用来冲水泥地,随着水汽的蒸发,地面就降温了,过一会在弄堂里纳凉就不会感到暑气难当。上海的弄堂一般都有一两口井,近井楼台先得水,可以镇西瓜啤酒、洗衣服、拖地板,每周一次的大扫除也是用井水。纳凉用的蒲扇,烫了姓氏以防流失,滚了布边至使耐用。


电,也是用得很省的。特别是夏天,户外活动时间增加,家里的灯就开得少,孩子看书打牌吹牛皮都围聚在路灯下。也有从家里拖一根电线出来的,看电视,吃老酒,左邻右舍也来借光。

 

上海石库门房子里的水龙头和电表都是一家一只的,有时水龙头还会罩一只马口铁罐头,以防盗用,此种情景常遭外地人嘲笑。但这些措施到位后,水电资源大大节约了。




上海人在饮食上也是很节约的。过去有一种馄饨面,半碗阳春面加半碗小馄饨,馄饨权作面浇头,不至寒酸。后来这种吃法传到了香港,现在香港还有供应。上海人吃菜泡饭,隔夜冷饭加吃剩冷菜共煮,小菜也不需要了。


上海人居家最经典的菜是咸菜炒肉丝,咸菜入味,劲得起吃,肉丝表示荤腥,以示改善伙食。这道菜的妙处还在于,可以全家分而食之,又不及红烧肉那样大开销,还可以作为面浇头。负笈海外的游子,回国后最解馋的早餐往往就是母亲下厨做的一碗咸菜肉丝面。






上海人对企业福利的享受是坦然的,比如食堂里有馒头供应,买几只回家哄孩子,肉馅、菜馅、豆沙馅的都比点心店里卖的便宜一两分。有一老先生,爱吃王家沙的鲜肉汤团,但他只吃汤团皮,留着鲜肉馅心带回家,中午放几棵菜心一煮,就是一道菜心肉圆汤了。如此用心的算计是老一代上海人的普遍态度。


以前上海人在饭店打牙祭,从来不铺张,吃不完的一定要打包。办酒席吧,客人一定要把走油蹄髈留下,让主人带回。一来已经吃得差不多了,二来上海风俗,新郎新娘应向媒人送十八只蹄髈。十八只当然是个口彩,但全身而退的蹄髈,在婚礼之后确实有很大的用处。这也是上海人的厚道所在。





上海的女人善于持家,上海的男人也不赖。那时候,节能的八芯煤油炉,也是自己用废旧马口铁罐头敲出来的。三角铁可以焊成金鱼缸,旧铅皮敲成台式八瓦小日光灯灯罩灯座。


上世纪七十年代,弄堂里到处可见上海男人在做木工活,刨花随风轻扬。喇叭箱、小菜橱,床边柜、写字台、沙发,就这样做成了。而且这些家具都是用废木料做的,比如造房子的水泥壳子板,旧家具的碎料等,凭户口簿划区限量供应。一度,油漆店和五多店生意奇好,猪血老粉和抽屉锁断档。


那时候,家有一辆自行车,绝对是富足的象征。上海男人有了车后,必定要学会自己保养修理,比如换个胎啊,给轴承上牛油啊。换下来的内胎,留着补胎用,多余的可以做木拖板的鞋帮,也可以切成橡皮筋。外胎呢,可以打鞋掌。当时,家门口停一辆坚固无比的十八型凤凰锰钢牛皮鞍座自行车,真比今天停一辆大奔还来得风光呢。





大人的节约秉性,当然也影响了孩子,在多子女家庭,当老爸的得学会理发,休息天依次给孩子理发,剃成马桶头别哭,头发短了才是硬道理。剪下来的头发,不会像今天那样拿去做酱油,而是镗煤炉。碎头发与泥混合,赛过三合土里插了钢筋。


孩子的课本也用过期的挂历包封皮,草稿纸有专门的纸品店供应。从印刷厂出来的纸边,两三寸宽,三五分能买一大叠,保用一学期呢。课余时间帮大人做煤球,拆开旧信封翻个身再糊成一只新信封,或用旧挂历做成一只只小粽子,串起来就是一幅很好看的门帘啦。






在今天光怪陆离的消费时代,昨夜里上海人过于吝啬的做法可能不利于促进消费,拉动内需,但我们的物质,也没有富足到可以一掷千金的程度。再说,节约是中国人的美德,在打造节约型社会的今天,上海人的生活智慧应该得到肯定,上海人对物质消费的审慎精神更应该发扬。社会越文明,消费越节约。节约有利于个人,更有利于社会——这个道理,“做人家”的上海人早就懂了。


来源:看看新闻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做人家"的上海人:从"假领头"到"咸菜炒肉丝"
在上海,你见过最特别的小吃店是哪家?
上海市区弄堂小馄饨(阿跷馄饨),排队等位络绎不绝究竟有何魅力?
[上海]于夹缝中求生存 弄堂馄饨有点咸 — 梅玺阁之幸福生活
【沪语探源】啥叫“做人家“,啥叫““败家精”,慢慢听过来~
上海老照片——弄堂的孩子才懂的“弄堂游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