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苏州话“一乱弗乱,先浸笋干”说起

不知不觉,今朝已经是腊月廿一了。

老法讲,过了腊月二十,就叫“年夜卅边”了。就像过了三十,就叫“奔四”一样。

 

摆在老早,屋里已经很忙了。买年货备年货啊,要磨要浸要切要弄。

如此千头万绪,到底先做啥呢?喏,一句苏州老话点醒梦中人:“一乱弗乱,先浸笋干”。

因为笋干有得浸了,最好浸三个礼拜,第二个礼拜调水,第三个礼拜切得动了,切好了再浸。这样的水笋,用来烧肉才好吃。

 

好的笋干,一斤可以浸七斤。也就是,一斤笋干可以浸成七斤水笋。关键是要让笋干吃透水呀。

也巧,去年底,我回了一趟江西。别的都没买,就买了一斤笋干回来,现在正浸着呢,只有十天,还切不动。

 

万事不管先浸笋,道理一点不错。只是,这句苏州话“一乱弗乱,先浸笋干”里的“乱”,我是一直有点怀疑的。

备年货,灶下间确实有点乱。不过也用不着直白白讲出来的呀。

 

我总觉得,这个“乱”字哪里不对,似乎“矕”字更讲得通。

苏州人老早讲“覅睬他”,叫做“覅矕伊”。

上海人后来也都是这样讲的。

被人无视,现在叫“侬当我透明人啊”,老早叫“伊矕也不矕我”。

因此,首先在字义上,大家都误以为“矕”就是理睬的意思。

 

更有甚者,“矕”,音乱。

很多人都误听为是另外一个字,是龌龊言话,吓得女子根本不敢跟着说。

传到后来,就更加“豁边”了。许多人在表示轻蔑的时候,把“我矕也不矕伊”一度衍化成“我卵也不朝伊撤水(撒尿)”。要死快了。

 

其实苏州话里的这个“矕”字,下面是个“目”,是看或者瞥的意思。

“不矕”,就是眼乌珠也不转过去的样子。

我能查到的,在明清话本里的最早用法,是“眼光不矕矕”。

后来“眼光”两字不见了,只剩下这个被误听误读的“矕”字了。

 

所以讲,苏州话“一乱弗乱,先浸笋干”,写成“,先浸笋干”更好。它的意思,也更可能是:别的年货,再多,再要弄,眼乌珠也用不着转过去,先拿出笋干来浸好伊。

 

顺便再讲几个与冬天、与吃有关的字。

 

“龜”

 

冬天价因冻伤而致手脚坼裂,学名似为皲裂,吴语叫“龜”,音春。

例:两个小鬼冻得来手脚侪龜开了。

此字不是龟的繁体字。而且此字古已有之,有2000多年历史。

《莊子·逍遥游》:“宋人有善为不龜手之药者。”

清人胡文英曰:吴中以冻坼手为“龜”。

原来专指手坼裂,今通指手脚。

 

“瘃”

 

天冷了,手脚耳朵容易生冻疮。

上海人弗叫冻疮,叫“冻瘃”。

,音作。

生冻瘃老难过嗰,又痛又痒,而且卖相还邪气难看。

记得张爱玲曾经描写过一个生了冻瘃还穿开口拖鞋的人:“前头卖姜,后头卖鸭蛋”。

 

“衁”

 

,音荒,就是上海人平常讲的蟹黄、蛋黄的“黄”。

例:“迭个人雄蟹只吃膏,雌蟹只吃衁。吃蟹钳蟹腿没耐心,肚皮肉也是嚼嚼糊,吐吐忒。外加,伊水潽蛋也要吃流衁个,煎荷包蛋也要流衁个,就是要吃伊嫩呀。”

 

好了,闲话覅多,快点回转去“,先浸笋干”吧。

 

(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脔与矕
【苏式生活】还记得,以前妈妈是这样备年货的……
苏州人家的传统“年货”都囤些什么?
女生不理你了,还要不要坚持?-妄言爱恋
苏州话太牛了,竟把汉字逼疯了?!
冬天手脚冰凉还怕冷,多喝此汤,营养滋补,一碗下肚全身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