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茶盏之中,竟藏着星辰与大海!

青黑的釉色,深邃而静谧。散落着银灰色的油滴斑, 或疏或密,聚散不定。

仿佛是寂寥夜空里闪烁的点点繁星,又好似宁静深海中浮游的荧荧水母。一盏之中,竟蕴藏着浩瀚的星辰与大海!

盏如其人。从匠人卓立旗手中诞生的每一只建盏,尽管色彩梦幻飞动,器型却是拙朴敦厚,沉稳内敛,就像他给我们的第一印象。

1.
卓老的手

雨脚刚驻,墨绿的山色,萦绕着轻烟淡雾,清灵如洗。

在这个坐拥双“世遗”且以出产武夷岩茶而著称的茶乡,茶店茶厂林立,五花八门的店招广告牌,随处可见。不过,卓立旗的窑厂并不好找,若非那匍匐于山的“地标式”龙窑,那个院落几乎跟寻常农家别无二致。

我们一下车,就看到卓老正在龙窑边上的小屋里忙活。他满手是泥,从围兜、袖套、裤腿到鞋,也都是斑斑泥渍,典型的老匠人模样。他抬头望了我们一眼,嘴角露出一丝的微笑,笑容纯净质朴。


这个古稀老人,个子不高,微胖。头发虽已是全白,看起来却是精神矍铄。他的手指粗圆,指缝里塞满了棕红色的泥,而厚厚隆起的手掌,刻满了沧桑,更显得坚实有力。

正是这双手,从稚嫩到粗糙,与陶土共舞了半个多世纪。

1949年,卓立旗出生在屏南县(今属宁德市)一个偏僻小山村里,几代人都以种地为生。

父亲不仅是手把手教他手艺的师傅,也是他的人生导师。卓老坦言,他受父亲的影响很深。“他经常说,读书要认真,做手艺也要认真。不懂就要问,更不能不懂装懂。”这番话,对他很受用,铭记至今。

2.
不苦不成器

如同练武先从扎马步练起,拉坯是学习制陶需要掌握的基本功。无疑,从不会到会再到熟练的过程,是充满艰辛的。在学艺之初,父亲就很严肃地对他说:“如果你老是学不会,那还是回家种田吧!”

他很懂事,深知父亲这句话背后的良苦用心。“他常常要起早贪黑,挑粪上山浇地,又脏又臭,又苦又累,有时都会忍不住哭出声来。即便是胃病开刀,还没好清楚,就要去干活。如果不做,就是没饭吃!后来,有个武夷山的师傅答应教他做陶,他才带着我们搬到了这里。”

父辈曾吃过的苦以及对下一代人的殷切期待,在卓立旗身上化作强大的动力。而且,作为一名手艺人,哪怕目不识丁,也都知道一个简单却十分深刻的道理:勤能补拙,熟能生巧。


小到瓶罐杯壶,大到酒坛水缸,百姓家的日用之器,他都能做得又快又好 

几经寒暑,为学日益,卓立旗的手艺大有进益。小到瓶罐杯壶,大到酒坛水缸,百姓家的日用之器,他都能做得又快又好。娴熟的技艺,也令他在众多陶匠中脱颖而出。

3.
“盏”现人生

陶作家的从艺生涯,从初学技艺开始,到技巧养成,再到日渐完善,最终迈向成熟,正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过程。时光流转了半个多世纪,从青葱少年到古稀老者,卓立旗的人生阶段已是进入“冬季”,成熟厚稳、含蓄浑朴都在他的建盏作品中得到了充分地展现。

尽管卓老做建盏是半路出家,而且也没有任何“非遗”大师的称号或参与任何的评级。然而,艺术从来都是相通的,更何况,建盏从问世之初就是民间日用之茶器。

建盏是为适应宋代饮茶方式——点茶以及盛行的斗茶之风而出现的陶瓷种类,有敞口、撇口、敛口和束口四大器型,釉色则有乌金(绀黑)、兔毫、鹧鸪、油滴、曜变、柿红、茶末之分。

仿古,仿其形易,求其神难。在做建盏之初,卓老去建阳水吉搜集宋代传世的老盏来学。俗话说,内行看门道。跟泥土打了50多年交道的卓老,一边反复观察器型、构造、釉色、土质等特点,一边照模拉坯。在学中做,亦在做中学。很快,他就参悟了宋盏的“气韵”:素净澹泊,精光内蕴。

油滴束口盏是建盏的经典器型,也是卓老仿宋建盏的代表作。之为“束口”,指的是盏的口沿以下约1厘米处有道浅浅的凹槽。这道凹槽,在点茶时具防溅止溢的功能,可谓是建窑独创。因此,在拉坯阶段,就很考验技术。

一气呵成的素坯,厚薄均匀,恰到好处。纵是烧制后隔着釉层,我们依然能真切地感觉到凹凸有致的旋坯痕迹,蕴含着力量、温度与匠心。

4.
技艺传家

一如当年对儿子的殷切期望,卓立旗的父亲也对孙辈充满了期许。

“按照家谱,每一代人都有字辈,我是‘立’字辈。但是,瑶养例外,没有按家谱起名。这个(名字)是他爷爷起的,‘瑶’是‘窑口’的‘窑’的谐音,说明他是窑厂里长大的,也希望他能接好班,把这门家传手艺发扬光大。”

卓立旗卓瑶养父子在探讨建盏的技艺
卓瑶养并没有按家谱起名“瑶”是“窑口”的“窑”的谐音 

和卓立旗当年如出一辙,瑶养16岁就跟着父亲学做陶,并完整地遗传了父辈祖辈们几乎所有的“基因”:不善言谈,吃苦耐劳。“为了学(做陶),瑶养也吃了不少苦,好在他能坚持。”卓立旗望了一眼正在泡茶的儿子,语气里带着点欣慰,又带着点赞许。

“从一块瓷矿到一只美轮美奂的建盏,尽管实质并没有改变,但是要知道,这期间需要经历瓷矿粉碎、淘洗、配料、陈腐、练泥、揉泥、拉坯、素烧、上釉、装窑、焙烧等多道工序。”瑶养说。就像做岩茶,只要一个环节没有做好,后面的工序就会起“连锁反应”,一损俱损。

从小看父亲做,慢慢自己也跟着做,瑶养对陶瓷匠人这一职业的艰辛深有感触。且不说拉坯,即便把每一批盏坯都拉好,也不能算成功。因为,在自然晾晒过程中,有近一半的坯会自然开裂,成为废盏。这意味着这些坯又要退回最初的淘洗工序,一切重新开始。

瑶养记得,父亲曾连续多日开窑,可成品率竟不到30%,能达到收藏级的更是少之又少。然而,建盏的魅力,恰恰正是在于各种“不确定”的组合:多变的釉色、流动的斑纹、难以预期的结果、复杂的心情……

他深情地凝望着爬满岁月瘢痕的石盘,目光很深邃。他希望,泥柱常转,窑火不息,在盏中继续追逐,星辰无数,大海无垠。

▲编排_初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生活一半柴米油盐 一半星辰大海
熬得住孤独万丈便藏得住星辰大海
星辰大海
《星辰大海》亦是过眼云烟
冬日旅行,星辰大海
天尽头的星辰大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