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房颤的射频消融——肺静脉隔离

概述

01

    静脉电隔离术时不太依赖腔内电图确定靶点,更多的是解剖消融。精准建模的基础上,在肺静脉口偏向肺静脉前庭侧进行消融,而不是在肺静脉内消融。有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肺静脉前庭参与房颤维持,所以很多中心在前庭部消融。另外此处消融肺静脉狭窄风险很低。
    通常设置40-50W,温度限制43-45℃,盐水灌注速度17ml/min。目前多采用量化消融,如采用损伤指数(LSI),前壁目标值是4(消融指数[AI] 400),后壁是3.5(AI 350)。我们推荐值比一般的中心低,但我们要求点间距小于4mm。另一种策略是点间距小于5mm,LSI目标数值会高些,前壁4.5(AI 400),后壁4(AI 400)。有研究比较前述两种策略,发现点间距小于4mm术后发生房扑风险会更低。
    肺静脉内电位消失是大多数中心所采用的终点。还有另一种办法,就是在消融线上用消融导管进行高输出的逐点起搏,通常输出用10mA或5V,如果不能夺获也证明达到了透壁损伤。
    国外更多中心会采用全身麻醉。国内更多的是采用局麻加深度镇定镇痛。两种方案各有优缺点全身麻醉病人不会移动,而且呼吸平稳。但是心房比较薄的区域消融病人不会反馈疼痛,并发症的风险增高。左房后壁消融时,食管会自然移动避开消融的位置,这一自我保护机制在全身麻醉时会降低。局麻可规避上述弊端,但局麻的弊端是患者可能会术中身体移动,呼吸深度会变化进而影响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的模型。
    我们中心采用深度镇静镇痛的办法。用的药物是米达唑仑(力月西)和舒芬太尼(或者芬太尼)。有些中心会采用两种药物进行持续的泵注。我们采用单次缓慢静脉注射。米达唑仑用量1-2mg,对于70岁以上或者体重低于60Kg仅给1mg。舒芬太尼用量是体重乘以0.15。例如患者体重是70Kg,舒芬太尼用量是70X0.15=10.5(μg),实际可给10-12μg,通常11μg,消融过程疼痛明显可再追加1-2μg。舒芬太尼持续的时间较长,镇静镇痛的效果能维持一小时左右。芬太尼作用持续时间短些,通常半小时左右。其用量是体重乘以1.5。如患者体重70Kg,用量是70X1.5=105(μg)。实际可给100-120μg,通常给110μg。如果消融过程中疼痛,可再追加10-20μg。给药的时机是为连接好体表心电图穿刺之前给米达唑仑,穿刺房间隔完成后,给舒芬太尼或者芬太尼。
    这种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如发生呼吸抑制,血氧饱和度下降,给予吸氧,唤醒患者就可以了。如果不能被唤醒,给予氟马西尼0.25mg静注,不良反应很快就消失。如发生躁动、瞻望也是给予上述剂量氟马西尼拮抗。导管室常规备米达唑仑、舒芬太尼,还有氟马西尼。
    真正掌握导管操作是要做到以下两点:1)可快速地到达要消融的部位并保持稳定,2)可使导管顺畅的移动即快速调整接触压力。因此不同部位采用不同的导管贴靠方式,且需要熟记于心。心脏的三维立体结构、导管、鞘管与心脏的空间的关系要在心中有清晰构图。与左心房建模操作一样,对肺静脉进行分段、分部位。两侧肺静脉分为前、下、后、上几个区域,每个区域采用不同的导管的构型。在某个区域导管操作不顺畅,非常不好到位。此时,可以到邻近区消融,导管再慢慢的移动回来,多在这个区就容易贴靠了。
    操作导管有几个动作(图1)。第一、鞘管或者导管的旋转、回撤和推送。鞘管和导管的旋转、回撤、推送可以是同步的,也可以仅移动导管,鞘管保持固定。第二、导管打弯和松弯。此外,如导管从鞘管申出的长度较大,其前端活动度会较大,但稳定性会差。一般情况下鞘管尾端皮条的方向和头端弯指向相同,但是下腔静脉迂曲或者股静脉穿刺处较紧张时,有可能两者不同向。

图1 导管的基本操作

    肺静脉口有神经节分布,左侧消融时会出现迷走反应,表现为血压、心率下降、房室阻滞等,需要心室起搏、静注阿托品等处理。如先消融右侧,上述情况很少出现。



导管操作技巧

02

    右侧肺静脉前壁是最容易部位,采用导管平行贴靠的方式。导管进入左心房后指向左侧,顺时针转旋转导管和鞘管到达右侧肺静脉口部。如果导管旋转多些,导管打弯方向会迎着心房壁(图2)。导管打弯、同步顺时针旋转导管和鞘管接触压力增高。我们通常在右上肺静脉前壁开始消融,然后逐渐向下移动,操作是整体的将导管和鞘管回撤或者导管打弯。如导管进入肺静脉太深,鞘管固定,回撤导管,导管会移向心房侧。

    右侧肺静脉底部导管贴靠有几种方式(图3左下)。第一种,适合房间隔穿刺点不是很高时,同步回撤导管和鞘管且打弯就可以贴靠到底部。如房间隔穿刺点高些,且较靠前,可将鞘管撤回到右房,仅用导管打弯、旋转去贴靠。如右下肺静脉较低,且穿刺点较高,可用倒U的方式。同步回撤导管和鞘管,会向下方移动、接触压力增加。前两种贴靠方式,导管打弯接触压力也会增高。同步逆时针旋转,是向后壁方向移动,顺时针旋转向前壁方向移动。如果使导管头端向肺静脉内移动,操作是保持鞘管不动,推送导管。
    如图4所示,在右侧肺静脉后壁区域,导管贴靠方式有几种。第一种,鞘管指向左侧肺静脉,在房间隔穿刺区域高度,导管打弯方向与鞘管头端指向相反,导管多斜向贴靠在心房后壁。第二种,导管和鞘管同轴,导管迎向左房后壁。第三种,导管和鞘管同轴,鞘管头端在房间隔穿刺点处,头端在较高的位置,鞘管回撤到右房,用导管打弯和旋转来达到贴靠,多用在房较小时。如左房较大,最后这种方式导管稳定性会较差。逆时针旋转导管和鞘管接触压力增高,推送导管和鞘管时压力也会增高。这种构型多是导管打弯方向斜着靠向左房后壁,打弯时也会使压力增高。向上移动导管的操作是整体推送。根据穿刺点不同、左大小尝试最适的贴靠方式。导管向肺静脉内移动,可打弯或者顺时针旋转。
    右上肺静脉顶部导管贴靠相对难些,且稳定性会稍差些。如图5所示,第一种,类似在后壁贴靠的方式,也称“反S”构型,鞘管可在右房,适合左房较小者。如左房较大,要把鞘管送到左房内,使得鞘管外段导管长度小些,增加稳定性。第二种,鞘管指向左侧,导管形成“反C”形(图5 F、G)。第三种,鞘管和导管同轴,导管不打弯、出鞘管长度也很短,迎向左房顶部区域。偶尔还有正S形态,就是鞘管指向右侧肺静脉,导管打弯方向和鞘管指向相反(图5 H)。一般不用导管和鞘管同轴的方式、鞘管在右房。此时虽然导管可以到达顶部,但稳定性较差。前三种方式,导管松弯接触压力增高;同步推送也会增高;靠近前壁或后壁侧时,旋转也会使压力增高。如使导管向左房前壁方向移动,操作是同步顺时针旋转。如向肺静脉内移动,操作是打弯或者推送导管,鞘管不动。最后这种贴靠方式时导管打弯时压力增加。

未  完  待  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聚焦房颤,精准消融——FACT房颤导管消融模式
杨延宗:心房颤动环肺静脉消融隔离的导管操作技巧·365医学网
心房颤动的消融治疗——困惑与希望
【心之所向,无所不达】Vizigo双向可调弯可视化鞘管在持续性房颤中应用经验分享
蒋晨阳:Agilis鞘在环肺静脉电隔离中的操作技巧·365医学网
热点文章丨苗成龙:房间隔穿刺技术要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