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边读书,边临证”有感之十四——话说白术与苍术

中药的“术”分白术苍术,素有“北参南术”、“十方九术”之说,可见其重要性。《神农本草经》将术其列为上品,谓其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术在《伤寒论》入方10次,《金匮要略》入方25次。

1.白术苍术的历史沿革

现行版《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的方剂,只用到白术,而未用苍术。据专家考证,在张仲景时代只有“术”这一名称,并无白术苍术之名,现存《伤寒论《金匮要略》版本中的白术是由北宋林亿等校正医书时由“术”校改得来。与《伤寒杂病论》 同时代的医籍中,只有“术”而无白术苍术药名,白术苍术首次出现在梁·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中。

梁·陶弘景撰《本草经集注》,首次从名称和性状上区别白术苍术。其于“术”条下言:“术乃有两种:白术,叶大有毛而作桠,根甜而少膏,可作丸散用;赤术,叶细无桠,根小苦而多膏,可作煎用”。可知南北朝时期,白术、赤术(苍术)已经可以区分。

2.白术苍术的功效

关于白术苍术的功效,清·张志聪本草崇原》有精到论述:“凡欲补脾,则用白术,凡欲运脾,则用苍术,欲补运相兼,则相兼而用,如补多运少,则白术多而苍术少,运多补少,则苍术多而白术少,品虽有二,实则一也”。

白术苍术都可以健脾祛湿。白术苍术的临床应用区别大抵有如下几点:

(1)白术甘苦温,以健脾为主。苍术苦温,以运脾为主。白术健脾,即补土益脾气,脾土充盈,自能制湿燥湿。苍术运脾,即运化水湿,脾恶湿喜燥,湿去则脾安,脾气能醒,脾方能健运,化生气血和升举清阳。

(2)有汗用白术无汗苍术。如玉屏风散中的白术是益气止汗,麻黄加术中的苍术是解表祛湿。

(3)无苔用白术,有苔用苍术。舌淡无苔或少苔多用白术健脾益气,苔白厚腻多用苍术燥湿泄浊。

(4)里证用白术,表证用苍术。大剂量白术可健脾生津,用于脾虚便秘苍术可解表祛湿,用于风水、皮水。如温病学家薛雪惯用苍术苍术皮,其在《湿热论》 开篇第二、第三条就分别论述了“湿在表分”和“湿在肌肉”使用苍术祛表湿的治法。

(5)虚证白术,实证用苍术。太阴夹湿用白术,如理中汤、参苓白术散太阳夹饮用苍术,如麻黄加术汤越婢加术汤

此外,白术还有利尿及安胎之功,常用治脾虚水肿及脾肺气虚,卫气不固,表虚自汗,易感风邪,脾虚胎动不安等证。苍术还有祛风湿及明目作用,常用治风寒夹湿表证,风湿痹证,夜盲症及眼目昏涩等证。

3.《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的术应用白术还是苍术

经方中的术应用白术还是苍术,似不可通论,应根据经方方证来决定取舍。如取益气健脾为主,用于脾虚湿困而偏于虚证者,如苓桂剂、理中汤等方证,应用白术。如取苦温燥湿为主,用于湿邪内阻而偏于实证者,如麻黄加术汤越婢加术汤等方证。

伤寒论》67条:“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经方苓桂术甘汤为治疗中阳不足痰饮内停之代表方,临床应用以胸胁逆满,心悸目眩,舌苔白滑为辨证要点。仲景云:“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故治当温阳化饮,健脾利水。本方重用甘淡之茯苓为君,健脾利水,渗湿化饮,既能消除已聚之痰饮,又善平饮邪之上逆。用白术以健脾燥湿,苓术相须,为健脾祛湿的常用组合。

《金匮要略》:“湿家,身疼烦,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其方后注曰:“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自从林亿等校正医书时将术校改白术后,历代医家对此条解释极多,但大部分医家大多出于对医圣张仲景的尊崇而牵强解释。如,有医家认为白术功在助麻黄缓汗,有医家认为白术功在燥里湿,有医家认为白术功在生津等。麻黄加术汤证为湿邪在表不在里,白术可燥里湿,不可祛表湿。如将麻黄加术汤的术理解为苍术麻黄散表祛寒,苍术走表燥湿,共凑散寒祛湿之功,则甚为合拍。

总之白术苍术,古时统称为“术”,南北朝后逐渐分别入药。二药皆有健脾燥湿功能,均可用治湿阻中焦,脾失健运之证。然白术以健脾益气为主,为补脾要药,适用于脾虚湿困而偏于虚证者;苍术以苦温燥湿为主,为运脾要药,适用于湿浊内阻而偏于实证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苍术
苍术与白术的论治区别
白术和苍术能同时服用吗?
《本草崇原》
白术、苍术泡水,为办公室久坐之人保健妙药
湿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