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无舌苔不尽阴虚

作者/张存悌、卓同年

舌苔由胃气所生,而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因此,舌苔的变化可反映脏腑的寒、热、虚、实,病邪的性质和病位的深浅。正常舌有一层薄白苔,由胃气而生。在疾病过程中,舌苔从有到无,是胃气阴不足、正气渐衰的表现。

但李可认为,临床不少气虚、阳虚甚至亡阳危证中,也会出现这样的舌象。此时无苔舌不主阴虚,而是阳虚气化不利,水津失于敷布所致,“津液不能蒸腾上达,便是病根”。治疗应该舍舌从证,投以附子等回阳破阴之辛热大剂,在主症解除的同时,舌上可以生出薄白苔,而且布满津液,裂纹亦愈合。这一观点确有新意。

《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中指出:

人身气化之根,在下焦肾中命门真火,此火一弱,火不生土,则胃气虚;金水不能相生,水液便不能蒸腾敷布全身,故舌干无苔。

明得此理,则对干红无苔舌的主病,便会了然于胸。

除温热伤阴之外,“在杂病中阳虚气化不及,津液不能蒸腾上达,便是病根”。他引用郑钦安的案例证明这一点:“清末蜀中伤寒大家郑钦安氏曾治一唇焦舌黑、不渴少神之疾,断为真阳衰极,不能熏蒸津液于上。郑氏论曰:'当知阳气缩一分,肌肉即枯一分,此舌黑唇焦所由来也。四逆汤力能回先天之阳,阳气一回,津液升腾,枯焦立润。’治之而愈。此证辨析入微,启人悟机。”

受此启发,李可治疗此种无苔舌倡用附子“附子味辛大热,经云辛以润之,开发腠理,致津液通气也”(《伤寒论类方汇参》),认为“附子致津液”,气能升水之理,实发前人所未发。

李可总结道:

“我一生所遇此类舌证抵牾的病例,不下200例,全数按主证以相应的方药而愈。经长期观察,凡亡阳之格局已成,兼见阴虚舌者,一经投用四逆加人参汤,少则4个小时,多则一昼夜,干红无苔舌其中包括部分绛舌全数生苔、生津。”

这是其十分宝贵的经验,兹举案例如下:

  • 病案1

一友人,45岁,舌中有5分币大之光红无苔区,尿热而频,令服知柏八味丸5日不效,无苔区反扩大,且干裂出血,又见齿衄。

诊脉沉细,不渴,膝以下冰冷,询知近年异常发胖,又见面色发暗,断为上假热,下真寒,予四逆汤1剂,附子用30g,干姜改姜炭,煎成冷服,于子时顿服,次日诸症均退,舌上生出薄白苔

  • 病案2

某女教师,62岁,患干燥综合征8年,先用激素疗法无效。口干无津,饮水愈多,干渴愈甚,终致舌干不能转动,不仅无唾液,亦无涕泪,阴道干皴,大便干结如羊粪球,舌光红如去膜猪腰子,唇干裂,口舌疮频发。曾服省内及洛阳名医中药数百剂,大率皆养阴增液之类,或辛凉甘润,或养胃阴、存津液,历年遍用不效。

诊脉沉细微弱,面色萎黄无华,四肢不温,双膝以下尤冷。遂以大剂参附汤直温命火以蒸动下焦气化之根,令阳生阴长,佐以大剂引火汤大滋真阴以抱阳,小量油桂,米丸吞服,引火归原。10剂后诸症均退,舌上生出薄白苔,津液满口。

版权声明:本文摘自《霹雳大医:李可》,作者/张存悌、卓同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舌与脏腑经络之间的关系+舌诊诀句+舌头看病症大全+观舌识病(舌诊图解)+临症验舌法1,2+罗大伦 舌诊辨健康
舌诊图文详解大全共有[200]篇相关文章
漫谈舌诊(二)
舌诊分享——林氏中医群,续5
舌苔,剥落,“剥落苔”或“剥苔”,舌剥,花剥苔,地图舌。补阴汤,去薪汤
舌头与五脏的关系及其不同的颜色对应的病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