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厥阴消渴案(许白诚)

孔Xx,女,72岁,河北邹县人,1972年4月10日初诊。

患者因口渴,每日饮水量达四热水瓶之多,已罹病三年余。在河北省邹县老家诊治无效,于1972年4月特地来兰州求治。首先在我院内科门诊诊治,由于患者口渴,饮水量多(每日约需7000~8000毫升),但尿量不多,尿次每日2~2次,无明显浮肿,无食欲亢进,也无尿频、尿急、屎痛等现象,疑为糖尿病,待排除尿崩症。经尿常规检查,尿比重1.010,尿蛋白(-),尿糖(-),镜下红细胞0~1,白细胞3~4,脓细胞0~2,空腹血糖在正常范围,肝功能检查除麝香草酚絮状试验弱阳性外,其余均在正常范围,胃肠道钡餐透视结果,胃及十二指肠未见器质性病变,排除了糖尿病及尿崩症。因其病无法确诊,也无法进行治疗,遂介绍来中医科诊治。

经详细询问病史后,发现患者除口渴的主症之外,自感心中烦热,胸闷不舒,面部稍有浮肿现象,无消谷善饥、多尿等情况,精神正常,也无神经官能症症侯群,检查两手脉弦硬有力,不迟不数,舌质紫暗,苔黄,疑属中医厥阴病范畴,采用乌梅丸加减,并改汤剂与服。

乌梅15个、黄连4.5克、黄柏3克、干姜4.5克、制附子3克、细辛3克、花椒2克、当归2克、桂枝3克、沙参9克。二剂,每日一剂,水煎后二次分服。

二诊(4月16日)。药后疗效显著,口渴减轻,每日饮水量减去两水瓶,舌苔仍黄,舌质紫暗,续服原方三剂。

三诊(4月18日):服五剂药后,口渴明显减轻,每日只需饮一瓶水即足,尿次较前增加,每日四次。原有轻度浮肿已全消退,心中热感减轻,但觉鼻干,黄苔未退,舌质紫暗而润,两脉弦硬,说明热象未减,且有上升之趋势,前方去干姜之辛温动热,加滋阴生津之品。

乌梅15个、黄连4.5克、黄柏3克、细辛3克、制附片3克、花椒2克、当归2克、桂枝3克、沙参9克、麦冬10克、葛根10克。三剂,每日一剂,服法同前。

四诊(4月24日);自觉鼻腔干燥好转,口渴基本消除,每日只需一瓶水,续服上方三剂,患者要求带处方返回原籍。

三年后,即1975年夏,随访患者,得知返回老家后,曾续服本方数剂,今痊愈,未见复发征象。

[原按]本例患者在当时条件下,现代医学无法确诊,又无法采用相应治疗措施。笔者根据患者所表现的口渴引饮,心中烦热,喜饮茶水等主要症状,认为酷似《伤寒论》厥阴篇第一条证:“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本病虽系厥阴病范畴,但无消谷善饥、尿多等情况,故与古人所说的消渴病亦不同,暂起名为“厥阴消渴证”,选用乌梅丸改汤剂治疗。因见其舌苔黄,口渴显著,热象居多,故易党参沙参,并加麦冬葛根等,甘寒养胃生津,兼防桂、附、椒等之辛温过燥,终于取得较满意的疗效。对《伤寒论》厥阴篇的第一条证,有人主张用乌梅丸治疗,本例疗效证明是正确的。同时也可看出,现代医学难以确诊,又无法治疗的某些疑难病,祖国医学中却蕴藏着丰富的、宝贵的治疗经验,很值得探索。

[编者按]本案作者许君,是一位高级西医学习中医,善用中西两法治病的医生。他断定本案是“厥阴消渴证”,用乌梅丸取效。然而,“厥阴消渴证”或乌梅丸证,是以寒热错杂为其病机特点。本案虽有消渴、心中烦热、胸中不舒之症,但无饥不欲食,食则吐皖或四肢厥逆之象,脉不沉微而反弦硬,舌苔不白而反黄,脉症均热,似无寒象,一般最易落入白虎、二冬等俗套。仔细分析。本案脉不迟不数,是为缓脉,岂有纯热之证而见缓脉?!且舌质紫暗而伴浮肿,脏虚内寒之象已较明显。许氏判断为寒热错杂之“蹶阴消渴证”,而非饮一溲二、消谷善饥之消渴病,投以乌梅丸加味,辨证准确,用药精当,切中病机,故效如桴鼓。一西医学习中医者,能将中医理法方药运用得如此灵活、精当,难能可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使用五苓散的几个抓手
糖尿病最好的治疗办法 +治疗糖尿病特效方
曲衍海医案(一)
消渴小便淋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耳鸣月余七剂已
腹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