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伤寒论临床实战运用

很多初学仲景之法者,在临床上不知该如何运用仲景学说诊疾断病,总认为不适合杂病,或书中条文与病难以相合。如此者,只学会了仲景的招式,没有修练仲景的内功心法。招式都演练不熟,更不懂要领,如何运用?故只能摆摆花架子,中看不中用。更不用说应用仲景之法如何步步为营,如何思前想后,运用自如。小疾尚如此,况于恶疾?故弃仲景之学不用,遂广通诸家学说为治杂病之法。法虽详而反繁不知其用,法虽细而无本,注重末而临证反乱。如:临床有胃胀、烧心返酸、食甜辣则烧心更重,有以肝郁化火、肝胃不和、胃阴不足等等类型(不挟用西药),用药不效者,为何?临床上应该会经常碰到,经常治此病的便心里明白是什么状况。后世过细化辨证,都可以辨清疾病的重子重孙了,反而忘记了还有两祖宗阴阳,故越细越糊涂,抓不住重点,看不到关键。内经言:察色按脉,先别阴阳。仲景比较老实,非常遵先圣之言,而立三阴三阳统治诸病,今以疾病为例剖析如何用仲景之法、之方治杂症。仍是用自己的话,仲景之法。

临床上,面对任何疾病,如何诊断治疗呢?我们应该分几步完成。完成诊断的前提条件:要审判患者的主诉或你询问的症状,患者回答正确与否,排除误导我们。这一点至关重要,直接影响疾病的性质判断。临床上经常遇到病人来讲:医生,我咽痛;当我问完后,他根本就不痛,只是不适感;又有病人:说他天天头痛;我问患者24小时都痛?患者答是的;当又问,现在疼不,哪里疼?患者才答现在不痛;临床类似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很多患者根本讲不淸症状;更有甚者,一来就说颈椎腰椎,问他怎么不舒服?怎么痛?是酸软痛?胀痛......;病人回一句,反正就是颈椎增生、突出,医生你不懂吗……;医生要晕了。

第一步:辨清症状的性质。不管是寒热虚实的病都可症状相同。比如:打喷嚏、流涕、咽痒、咳嗽,寒热都可出现,腹痛胃痛腰痛腿痛寒热虚实都可以出现。

第二步:辨内外阴阳的多少。辨别病是表,还是里,是阴证还是阳证。故仲景学说治病首辨阴阳(内为阴,外为阳,寒为阴,热为阳.....),其次是分清内外阴阳之间的多少。既简单又实用,辨别疾病一目了然。难道疾病还有没在阴阳之内的?说简单点就一阴阳,说复杂点三阴三阳。

第三步:分经定病,选方选药,衡量药量。是单经独病,还是内外兼挟或两经同病,或阴阳同病等等。

第四步:服药后情况分析审查。或愈,或有效减轻,或未效,或病转变,或症状好一部分,又新增症状......。出现的问题将所用之方、之药再次审查,是方是法不对?还是其中某药之误或差一味佐药等等,按章法分析,必有所得。而不是东治一下,西换一方,到时候自己都治糊涂了,分不清寒热虚实了。如能养成循章分析,长此以往,日后面对疾病,服药后有何反应,见方见药便知其因,明其原。故可改药而治病,改量而愈疾。

面对疾病按上面一步一步走,务必清晰明了,当知用药用方,下面我们以单个病名为题进行实战剖析。待续......

今特举二例咳嗽病,西医诊断的变异性哮喘。以此例,告诉各位,中医治病,不要受西医病名所误导、吓倒,更不能以西医理论左右你用中药。

薛某,女,36岁,长期在广州打工,2年前在广州诊断为变异性哮喘,广州各大医院都治过,疗效不佳。回枝江市听朋友介绍,求诊于我。开始病人老公对我半信半疑,我也很理解,毕竟大医院没治好嘛,我一个乡野之人,有什么能耐呢?故把她吃的药给我看,什么氨茶碱,什么喷喉的......;就一咳嗽,用治哮喘的药?薛某说:医院是说我是什么变异性哮喘。我问她吃了有效不?薛某很烦的说:有个屁效,一样咳,走路几百米就累。遂叫她停所有西药,看她都治疗了两年多,仍是这样,我真不敢大意,详细审查后薛某病证如下:干咳,特别是,走路就容易咳嗽,咳嗽时呼吸急促而气喘。怕冷怕热,(动则觉热出汗,汗后又冷)遇冷又易鼻塞。(西医又诊断一个鼻炎病名)薛某安静时,未觉喘气,咳少。余症不明显,双脉沉滑数,舌红苔少。根据以上情况分析,就一外感经久不愈而已,实仲景血弱气尽,腠理开......虚人外感经久未愈,太阳少阳合病。处方:柴胡20黄芩15半夏15甘草6大枣10党参10桂枝8白芍8厚朴15陈皮15杏仁15桑叶15竹叶15炒葶苈子6云苓10生姜15克上方吃5付,咳略好转,走路活动仍气喘而累,上方改葶苈子8克又服5剂,走路,咳嗽减轻,也不那么累。上方连服一个月,薛某走路几里也未见咳嗽,累,气喘,上方去葶苈子,又调理半月,而停药。后自述可以跳广场舞,也不咳不累。今年3月初诊,至今已停药近半年,未见不适。

唐某,女,45岁,长阳县人,干咳一年多,到市中心医院诊断为变异性哮喘,天天吃西药喷激素仍然咳嗽,经人介绍来求治;来诊时,我见病人未见咳嗽,便问,你不咳啊。唐某说:这时不咳,我这个咳是说咳就咳,没什么规律,咳嗽时非常难受,胸腹部就咳痛,咽喉一痒便咳,有时接连咳10多分钟,气都换不过来,医生,你先把我咳止住就行。我心里想,症我都没分清楚,谁知道能不能止。我详细审查了一遍,不知道是患者自身体会不到表述不清,还是没别的症状。患者除说咳外,什么症状没,连她咳嗽声音我都没听见,寒热无法辨,脉浮滑力弱,舌红苔少。根据她自述咳嗽时胸腹会痛,但热症表现不明显,身材胖,胃腹大,仍以少阳论治,仍以柴胡桂枝汤去参枣加厚朴杏白前云苓调阴阳。此病无把握,故开了三剂,服完后,唐某因有事不能前来,打电话讲仍然咳,觉得还加重了些。我告诉她,要详细观察服药前后的反应,并一一询问其咳嗽时的一些细节问题。上方改了一下药物剂量叫她在当地先吃三付再来。几天后,唐某来说,嫌麻烦煎药,没在那边抓药吃。我又细诊一遍,根据第一次用药无效后,有增重趋向。脉又浮滑无根,显然阳气无根。思考无效可能上方用温了的原因,于是仍以上方,加桑叶15竹叶15射干15知母3,开了5剂回家,5天后,唐某自述好转,仍咳只是不那么费劲,上方又服10剂,未见咳嗽。停药半月后,唐某因受凉,又咳而来,仍按前方略调整服10剂而咳止。半年后,唐某带人来看病方知一直未再咳。

评论:仲景方法,太少合病方治愈变异性哮喘不应觉奇,不单哮喘,或什么病名,只要符合太少合病的特征,符合太少合病的病机,哮喘也好,鼻炎、咽炎什么头痛,什么心脏病等等病名,都可以用。小柴,柴桂,桂加白芍还能治小儿肠系膜淋巴炎,可能很多人都不会信。我数治此种小儿经常腹痛而不再复发者。这种小儿腹痛有个特点,只要前几天感冒了,过几天就会腹痛。其实中医就是受风寒,正气无力入内之证,仲景有: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痛......。什么病名不重要,重要的是,是不是太少阳病症、病机。可悲如今之中医,以西医病名为准,以西医理论指导用中药,安能有效?故奉劝众医,用中药,按中医理论为指导,要用西药,按西医理论指导。否则变得不伦不类,中不中西不西,误人误己仍不自知。

能治小儿咳嗽,则大人更无需说了。小儿缺乏问诊,全靠仔细观察,中医治疗难度非常大。前面我们讲了,对疾病的症状关键是辨清性质,小儿咳嗽到底该如何辨(同样适合大人)?此处所讲无发烧只是咳嗽,发烧与咳嗽并见的已于外感已讲。面对一个咳嗽小儿,首先我们要听咳嗽声音,咳嗽浅的,热轻或无热,咳嗽比较深,一听明显从胸部咳出,非常费力,内部已化热了,无论有不有表,热是肯定了。再次听咳嗽频率,间隔时间越长,才干咳几声而且音浅,热轻或无热;间隔时间短,停几秒、10秒、就咳嗽,声音深沉,连咳不停,内部化热重。然后再观察,小儿一咳嗽,背部就微汗或汗多,说明热重了。或小儿一活动则易汗出,立即咳嗽不停,也说明内有热的一明症。最后了解咳嗽时间,有的是夜晚咳嗽(必须是1--3点)热轻,寒重;有的夜晚不咳,到白天就咳嗽厉害,这是有热;有的白天晚间都咳,但是睡着了就不咳了,这种可以肯定内寒不重。有的只是晨起床后咳嗽一阵,910点过后就不咳嗽了,这种咳一般阴阳不调。这是对咳嗽症状寒热性质的划分;有痰无痰不是关键,因为有的咳嗽有痰反是热,干咳也有属于寒咳的。这个性质划分清楚后,就要了解其它一些症状,比如,鼻塞流涕打喷嚏不?(鼻塞要细问:有气不通的塞,还有一种是鼻腔有大量分泌物,有堵塞感,患者会误认为这是鼻塞,这两种性质是不同的),食欲怎样、大便如何,舌苔(其它症状也问不出来了)。

性质搞清楚了,就分辨内外阴阳的多少, 定病选方选药。还是举例子来说明。如一小孩打喷嚏,流涕,夜晚鼻塞(不是分泌物)干咳,间隔时间长,浅咳几声,舌红苔少,余症无。此症外感风寒,已开始入里,此时如过用大凉药,必然会加重咳嗽。如上症咳嗽频繁,深咳,一阵咳后背部明显润感或汗出,或稍动出汗则连续咳嗽。此外有表,内热已重。或咳嗽急促,连咳后,有气喘之象,不咳后又平静下来,此内热更重。如一小孩只咳嗽,无其它症状,其寒热轻重,依上审查,相对上例,寒轻表轻,内化热的程度据证审查,或有咳嗽急促,咳嗽声音深从内而发,咳嗽有气喘或咳嗽偶有哮喘音,这种孩子背部汗肯定多。此种极易发展成哮喘,或患儿有哮喘病史,又咳嗽,此里热更盛,如乱用温药,必引发哮喘。其实小儿咳嗽纯寒的十中难有一(哮证除外),故纯小青龙汤、纯射干麻黄汤是不行的,绝大部分是寒热错杂,只在于寒热之间求比例,则咳嗽未有不愈者。因小孩问诊无法,全靠观察,故我选方用药谨慎,对于小孩咳嗽,以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合治,一般选用柴胡桂枝汤(去参枣)合半夏厚朴汤加杏仁白前为主方,根据寒热轻重增减药量药味,也有少数改银翘散加杏仁厚朴治的,据多年临床实践证明,疗效肯定。现以举例形式,怎么进行药味药量的加减以适应病情变化的。待续......

头痛病,西医病名多了,什么颈椎、脑梗、血管性、神经性、血管硬化......(肿瘤导致的不在此列,因无此方面的治疗病案,无法明确用中药是否能缓解头痛症状,特申明);

 

面对头痛患者,要详细询问,不然容易被患者误导。很多患者来讲他就头痛,天天痛,问他24小时痛?他回答是。问他现在痛不,他又说不痛。所以有的患者头痛是间断性头痛,好段时间没发,一段时间又头痛一下,容易反复发作而已。这要和疼痛不间断的区别开。

凡治头痛,首先分内外,其次辨寒热。说简单点就分阴阳,复杂点三阴三阳。下面我们来讨论临床上怎么分辨治疗头痛病。先从局部痛的性质、部位辨别。疼痛,是胀痛(外闭也有,内郁热也有),是刺痛(不论有不有外闭,阴血肯定有不通畅的问题了),是一次一次牵扯痛,呈阵发性,此种多见于外寒。头昏痛,外闭也有,内虚也有;头温温痛,痛不剧烈,隐隐作痛,表虚、内虚皆可出现。头痛剧烈,难以忍受,在外则寒闭重,或在内则热郁重,痛越剧烈头部压力就越大;头重痛,湿兼外有之,湿合内也有;部位:后项连后脑勺,太阳为主,或可以兼它经同病;两侧为少阳,但仍有太阳闭塞,用太阳麻桂方,侧头痛愈,故内经言:很多头部少阳穴位说是太阳脉气所发。前额眉棱印堂部,多为阳明,或可以兼太阳之葛根汤,桂枝加葛根,或可以兼少阳,或阳明虚寒、燥热皆有之证。巅顶部,厥阴有之(寒从阴治,实吴萸,虚姜附,热从少阳治,不外清、降,柴龙牡汤等)太阳有之(太阳经脉过巅顶);内虚,阳浮于上有之。此分局部之大概。

凡头痛,怕风,吹风,变天则头痛,不论部位,不论痛是胀、重、温痛......;首先太阳经是有邪了,至于其它经有不有邪气,仔细审查。如一人头痛,怕风,吹风易发,或夏天进空调房觉冷易发,或变天气则发,不管部位在前还是侧面,后面,只要脉浮弦、紧,重按有力有根,汗少,用葛根汤;脉细弦、浮弱等无力之脉,宜桂枝汤加术附;如前额、眉棱,鼻根处痛宜桂枝加葛根术附。如上症虽怕风怕冷,但动则觉热汗多,怕风或不怕风,既怕热又怕冷,此又宜柴胡桂枝汤调理阴阳矣!

待续......

胃病西医分:浅表、糜烂、什么萎缩、溃疡、什么食管炎等等名字,中医治病,首先不要在意这些病名,病名是给病人和取病名的人看的。我们中医看不见这些,就不需要理会这些,只管按中医理论去思考、去治疗,鲜有不愈者。

凡治胃病必须叮嘱患者禁忌一切生冷硬、辣刺激性大的食物、水果;海带、螃蟹、绿豆、鱼腥草根、苦瓜等凉性食物少吃,有度的吃点可以。如不禁,无药可治,服药时好,停药后乱吃,时间一长又会复作。

临床上面对胃病患者,应该如何鉴别辨证治疗呢?首先要明白仲景阳明篇是为燥气立法,燥胜则干,故不更衣,大便难,胃家实。胃家实三字概括了病的性质。内经言:阳明厥阴从中见之气,是说阳明易从太阴湿化,故伤寒篇中有承气汤试探法、胃中虚冷条,虽少出治法,实治法已隐于其中。胃病,不过是太阴阳明少阳燥气湿气相火之间的问题,不外乎虚实寒热之间的变化。胃病辨寒热**:凡胃胀、返酸、烧心、打嗝等症状,症状上寒热性质不明显的,脉弦或弦紧不数的,以寒湿治必效;脉浮、滑等无弦、紧脉象,就算脉不数,或寸关浮滑尺沉,或右浮滑左沉,中上必挟虚热,宜寒热并用;弦数、紧数、滑数,有力等热症脉,宜脉证仔细审查印证;还是以举例子来说明胃病如何辨证治疗。

一人胃脘处胀满(脐以上胀;肚脐以下胀用药不同),食则更甚,它症不明显。内经言:浊气在上,则生䐜胀,淸气在下,则生飱泄。自然现象:地气上升为云(为清气),太阳将海水变为气上升为清气;浊气在上,自然界浊气现象如何在上,一为,冬天上面冷,地下水湿气上冒,雾气腾腾,这为浊气,二为,夏天乌云密布,将下雨未下之时,此为浊气。降浊气则是治疗胃胀的关键,下面我们实际谈谈怎么治。上症如只有胃胀,余症无,无法从症状辨性质,需要用脉佐证,见脉弦或紧的为寒,用半夏厚朴生姜人参甘草汤加陈皮砂仁,如脉滑,滑无力,浮滑虚等无弦紧象,此中上焦挟虚热,胖人腹大,上方加白芍扁豆苡仁清泄湿郁虚热,人不胖,宜上方少佐栀芩或柴芩或芩芍或柴平汤。如胖人腹大,脉滑紧数、弦数,仍可按胖人方治。如一人胃胀,吃一点又胀,不吃又饿(不是饿,实际是心下发慌,总以为是饿,我们自己要是饿了,只觉得想吃东西,不会心下空虚感,要掉气的感觉,有这种症状正说明正气已虚),不按时吃就会心慌气短,甚者出现四肢无力,稍吃一点又胃胀(此种人多数是服用木香顺气、枳实槟榔等攻破过度,众医可临床询问验证),此症状已明虚实,脉弦、弱、滑已不重要。此阳明太阴证用附子理中汤加半夏厚朴陈皮砂仁虚实攻补互用,屡用屡效;如有的人吃饭后,胃就磨人(磨人:就是用手背来回摩擦另一只手背的感觉,胃中有这种感觉,我们当地称胃磨人,实际是一种似痛非痛;),饭后胃磨人,随后可能就会胃脘处灼热感,严重了就火辣辣,俗称烧心。或又有食后则恶心返胃感或厌油感,脉弦紧有力为寒湿,宜半夏厚朴生姜人参甘草汤温中下气化湿则可;脉弱仍宜附子理中汤加减;如一人胃脘及胸前食管灼热感,返酸,食甜辣饮酒则更重,脉浮滑、滑,宜小柴胡加厚朴陈皮云苓;如上症胖人腹大,脉症一样,或脉滑数紧弦,皆宜半夏厚朴生姜人参甘草汤去党参,合栀子厚朴枳壳汤加扁豆苡仁白芍的药量增减。如一人返酸、烧心、打嗝,胃胀,食又胀,一会又饿,心慌气短,只宜附子理中加厚半陈;或服后大便易秘者,上方佐白芍通利即可。

待续……

接上:一儿3岁,鼻塞或夜晚鼻塞(非分泌物影响),打喷嚏,流涕,干咳,偶咳几声,背部无汗,宜柴5克芩4桂芍姜杏半厚苓草白前6或加桔梗射干;如此孩本平素汗多,就算上症如此,温药宜略减,芩加点量,此为3-6岁左右剂量,7岁以上,完全可以上方1.5---2--3倍剂量。如上症咳嗽白天严重,频率高,咳深,背无湿感,柴866桂芍56,加射干桑叶竹叶6;如上症咳则背有汗,或动则汗出而立咳,上方桑叶竹叶射干改为8-10克或再加知母芦根;如上症咳嗽急促而喘或咳嗽时偶有哮鸣音,背有汗,上方桑竹射芦根10炒葶苈子5--8克。如鼻塞,流涕,打喷嚏,晨起床时咳一阵,之后不咳,每天如此,宜桂枝汤加厚杏仁,如上症鼻不塞,只是鼻腔有分泌物,流涕打喷嚏,也是晨起咳一阵,宜柴胡桂枝汤加杏厚以调阴阳;或无鼻塞流涕打喷嚏,只干咳的,背部有汗,如平素喜流汗,汗非常多,舌苔白干的,建议直接用银翘散加杏厚,或小柴加半夏厚朴白前杏竹桑芦根,其咳更急促有喘的加葶苈子。或又有少数小孩每于夜晚1--3点咳嗽,鼻塞,白天不咳的,有表症用桂枝汤加厚杏白前半陈;无表症的,苓甘五味姜辛2夏杏汤或加厚陈皆5克,为寒证立法,此种类型少,一般是前医过用苦寒泻热药后,剩夜半干咳,其它时间,特别是白天不咳,数日不愈如此的用之。现举实例以明进退。

一小儿,5岁,咳嗽气喘一年多,反复住院、或门诊输液,屡治屡发,时年冬天,又咳嗽,来诊时,无鼻塞流涕等症,干咳,不急促,声音浅咳,间隔时间长,诊时无汗;于是我用柴胡10黄芩8桂枝8白芍8生姜8甘草6杏仁8厚朴8白前8射干8云苓6半夏8,取三付,服二次,其孩子妈来说,咳嗽厉害了,问我要不要输液,怕又喘起来了;我言道,先别慌,把孩子带来我看看。下午把孩子带来了。果然,咳嗽急促,声音深,明显从内部发出来,咳嗽一声接一声几乎不停,咳时呼吸急迫,偶有一丝哮鸣音,双肺闻不到干湿啰音,只是音粗。背部出汗,见状便知上方药太温了,我告诉其母亲,没事,加几味药放进去吃了就可以的,不需要输液,于上方加竹叶15桑叶15全瓜娄8知母15,服完咳止。当年冬天,又犯过一次咳,用小柴加桑竹知母芦根而愈;如今三年多,未在咳喘了。

一小儿3岁多,流涕打喷嚏,鼻腔分泌物多而有堵感,咳嗽,睡着不咳,白天夜晚皆咳,干咳,间隔时间约6--10分钟咳几声,稍动有汗,舌红苔少,用柴胡8黄芩6桂枝5白芍5甘草杏仁半夏厚朴生姜白前云苓各5桑竹叶各7,三剂而愈。

一小儿4岁多,近年来反复发作咳嗽哮喘,经常住院,刚出院,不久又病。经人介绍求诊于我,诊时咳嗽气喘,稍活动明显呼吸急促,双肺可闻及湿啰音,舌红苔少,背无汗,先于麻黄5杏仁10厚朴10半夏10石膏10甘草6炒葶苈子10二剂,服后,喘平,偶尔咳嗽,更柴胡桂枝汤加竹芦杏葶苈子三剂而愈;后此子一有感冒症状微咳,就用柴桂加减,未再复作哮喘。近年来,屡治小儿哮喘而不发作者比比皆是,今写此案例,望能有益于天下饱受哮喘之苦的儿童们,也不失功德一件。如学者细细体会,上方平喘之妙,配伍之理,结合我写的浅论哮喘,知哮喘之成因,明轻重而用药之不同,则儿童哮喘已不难矣。凡干咳,服药后,咳立有痰,病已减轻。

附小青龙汤解

仲景治咳嗽每于姜细味,今治咳反不用,为何?先圣治咳用姜细味者,皆治其太阴之本,湿气重,停饮,故温化寒饮治本。小青龙条文伤寒金匮皆有,一派辛温散发,其小青龙证:必背恶寒,或背冷如掌大,或背觉凉则咽痒咳嗽,或微喘(可以有发烧,但恶寒是必然有的)少汗无汗,或咳吐清稀泡沫痰,脉必紧有力,方可与之。内外寒饮的脉、证,证据确凿。若有其证,脉浮缓或细弦或无力等不见其脉,必去麻黄或减量而成桂枝汤加减法又或太阳少阴证而麻黄附子细辛法,金匮上有根本不足误用小青龙发散,出现変症而有救逆之法,示人小青龙汤之禁于虚人。故方后有加减示法。如今小孩,皆喜出汗,稍动则汗出如洗,阳气易散可知(经常吃西药感冒药发汗的原故,一吃就是数天)。外反易受风受寒,外有表,但里却是热而少水饮。故纯小青龙一派辛温发散不太适合现状。当然也有少数小孩是小青龙证,只是机率问题。故小孩咳嗽(特别是有哮喘病史的小孩),小青龙汤要谨慎,误用立发哮喘。即使用也要详细审查无误,或加石膏为佐或选厚朴麻黄汤。哮证喘非常轻的,俗称吼包的不在此列。真正哮喘,必喘重而鼻翼煽动或张口抬肩,不可轻试,余初学之时,屡用而遭败。后来方明白几种情况的鉴别要点。今写出,免初学重蹈覆辙。

下面我们举例说明。如一人咽喉痛,无休止疼痛,吞咽痛更甚;(查:咽峡红肿或咽部滤泡或不红肿或扁桃体大或不大或化脓,这些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不有恶寒且无汗,背部一阵阵如凉水浇,(恶风同)(冬天临床上很多咽喉痛的就有此症状,其它症状反不明显)有此症状,脉浮紧宜葛根汤加石膏;脉无紧象的,宜麻杏石甘汤(石膏不可过重)或银翘散加麻黄。如无恶寒恶风,宜柴桂汤加射干桔梗或加石膏或银翘散,或咽痛无休止,怕热汗出不恶风,小柴重加石膏知母或栀子豉汤加减;如一人咽喉痛,不吞咽、不说话、不咳嗽,不痛,反之则痛。无任何症状,脉浮紧仍可葛根汤加石膏,脉无紧象,有明显恶风恶寒证,仍可麻杏石甘汤(石膏略高于麻黄即可)或葛根汤加石膏;如无恶风恶寒,脉又无紧象,只宜柴桂汤加射干桔梗即可。如一人咽喉痛,无休止痛,查有化脓,又恶寒恶风,此外闭而内郁热重,麻杏石甘汤加减(石膏必重用)或大青龙(用其配伍比例,小其量)。如一人吞咽、说话方觉咽喉部不适感,不痛,有恶风之感,脉浮弦,此外邪,而内未化热,宜先用桂枝汤加半夏桔梗或佐葱,如服后,咽喉明显加重,宜上方再佐射干柴芩清之。如上症直接见脉浮滑,可桂枝汤佐射干柴芩;此种类型不可先用清热,如先清反引邪入里加重病情。如一人只咽喉不适感,其它无明显异常,脉弦则桂枝汤加桔梗,脉滑则可柴桂汤,或有异物感宜合半夏厚朴汤。如有咽喉痛者,数服清**或消炎药,多日不愈,白天痛不明显(只不适),夜晚疼痛,宜麻辛附或阳和汤。或精神差无力嗜睡,则可四逆汤加桔梗或白通汤加桔梗。如一人咽不痛,但咽喉不适,咽喉干燥,无明显恶寒症状,宜小柴或柴桂增减。独上腭疼痛前面已讲用药,此略。

附:很多慢性咽喉炎,只咽部异物感,吞吐不下,或晨起易干呕或偶咳,脉滑宜小柴合半夏厚朴汤最易取效,如脉弦、紧,或咽略干不欲喝水,饮水则胃不舒服,宜半夏厚朴汤或苓甘五味姜夏杏去细辛汤加附子,或真武加半夏桔梗;凡久病慢性咽炎有以上症者,长期服清热养阴化痰不效者,用此有立竿见影之效。

现在很多儿童,长期扁桃体2-3度肿大,又不痛,颜色不红发白或少数略红,使终不消。究其原因,多是一感冒就输液,不发汗解表,而先清里,引外邪深入。迁延难愈,虚实寒热错杂,又经常反复感外邪,旧疾未愈,又感新病,如此则永无正常之时,单发表不行,不发表邪又无去路,病势错综复杂,进退两难。然消此扁桃体肿大,也并非不可,需要时间,而且关键要患者配合,下次感冒不可再乱治,必用中药治疗,按仲景学说,分清表里先后而用。治好新病,再用消扁桃体方。今写此方望能有益于儿童。麻黄3细辛2甘草4生姜7石膏10柴胡8黄芩7党参5桂枝3白芍5葛根7大枣5厚朴6海藻5附片7熟地7杏仁6;此方以麻辛附、葛根汤、小柴合方增减;外发内清,虚实寒热并用,最能提高机体抵抗力,减少感冒,对因外邪误治使邪气留连,身体差,其经常容易外感的人,尤其适合。慢性扁桃体肿大长期不愈者,多服此方可慢慢消减。方解:三方合并,重生姜一是驱外邪,二是温胃散寒防凉药败胃,配附子,则鼓动正气驱留连之邪,又护阳气,恐麻辛过散。一派麻辛桂姜附虽能拔内陷外邪,然留连之邪必郁热,而津液亏损,故加石膏葛根柴芩芍清内防患,以枣草参地滋养阴血,佐厚杏以疏气,取海藻散结。如此则外邪除,正安,阴阴调,表里固,病愈矣。如服后,扁桃体变红明显,易痛,则把石膏柴芩略增3--5克剂量。或使终扁桃体大而色白,汗少,宜葛根汤加附子,其不外上方增减而已。明其形成之因,审病患之现症而进退,病必慢慢而愈。

待续......

罗某,女,62岁,头昏头痛一年,医院诊断脑梗,颈腰椎病,久治不愈。病人自诉头痛,经详细询问后方知,前额巅顶胀痛,特别头昏,先头昏就易额巅部胀痛。而且胀痛不是24小时,呈阵发性。或劳累,或睡眠不好则易加重。每晚失眠,只能睡2-3小时,心慌易饥饿无奈,易呕,双腿无力,腰痛。双脉沉弦滑数,舌红苔薄白,其人瘦。一前医用附片30干姜20甘草10党参15二术15苓半砂陈1515桂芪15丁香10左右出入,服了二月余,无效。我详细审查,仍然是内虚,虚阳易上泛,心慌双腿无力,虚证证据明显,上方太体思路正确,只是阳药太多,虚阳无法归位。处方:半夏20白术15云苓10党参15甘草10干姜15白芍15附片15夜交藤10杜仲20阿胶55剂,睡眠、头昏胀痛心慌皆好转,唯出现大便稀,次数2-3次。上方去夜交藤阿胶白芍,加赤石脂5克桂枝5,服5剂,大便正常,偶尔头昏,及巅顶胀。双脉已不数。舌苔同前,半夏15白术15云苓10甘草10干姜15附片15白芍15杜仲20党参15桂枝5阿胶85剂,已无头昏痛,诸症消失。

杨某,女,63岁,头晕头痛三月,经常易头晕恶心,每以颈椎病治而愈。此发病后,一直不愈,医院CT诊断脑梗。输液活血扩管,又口服一些活血为主的中成药,使终无法缓解症状。现症:头晕,觉天旋地转,走路不稳,特别夜间上厕所更易晕,两太阳穴附近易胀痛,时恶心作呕,双脉滑无力,精神可,其人胖大,舌红苔少。患者又数服活血通络之药,言略比之前好转,仍然头晕头痛。脉又无力,虽用活血药,然正气不足,虚中挟实。肝胆之气飘散不降。上实而下虚。该患者曾胃胀在我处治愈,故求治于我。桂枝15白芍15干姜15附片10甘草6桃仁15红花10土别6厚朴15枳实55剂,患者言晕好转,偶有晕痛,以上方做成丸药一月。后带孙女看病,说晕病还没复发。

评论:以上举一虚一实案,头痛昏晕病虚实内外皆有,辨证用药方可获效。凡头晕与头昏要鉴别,晕是天旋地转,昏是大脑昏沉不清。晕病,寒痰湿饮有小半夏加云苓、泽泻白术汤(半夏白术天麻汤)、真武汤加半夏、属实热有厚朴大黄、大黄芩连汤;调阴阳有小柴胡合苓桂术甘汤或合真武汤或合五苓散;或上证晕的,又有温阳活血法;又有一种虚证眩晕,无任何不适,时眩晕,特别是走路稍快、稍多则晕,劳累后易眩晕,眩晕程度不重,感觉人几秒钟晃动不稳,或动作幅度大后就有晃动不稳。诸药不能见效。唯独参汤神效。

游某,男,49岁,头昏一年多,到中心医院治无效,说检查有脑梗和颈椎;来找我治;除了每天头昏,什么症状都问不出来。问他每天几点睡,他说12--1点之间睡。我听了哈哈大笑。说你这个病好治得很,但是必须按我说的做,病人同意。我说5天之内,你就不会头昏了。他直言不敢相信。第一要求每天最迟10半睡觉就行。因患者说每天晚饭后,89点特别困,昏,非要小睡一会儿才行,不睡整个人就不行的感觉;然后就用了温阳药少佐一点红花活血药(胖腹大)。5天后,他惊喜说,你真神。现在不昏了。

评论:此例病案非全是药之功,实早睡觉之功。药物只是辅助了一下。如果他仍然不正常生活作息,任何药都难治。该患者视我若神,认为我术道高;我告诉他,非我之功,不敢贪天之功,是你自己按时睡觉治好了的。

头痛病机众多,如今以单一局部症状确实难讲,以这种方式论病本身就不符合仲景书,在舍本重末,然为了演示用伤寒法如何辨病的方式,逆行为之。望后学关键在于读懂仲景,领悟仲景精髓。这种方式只能传形,不能传神,唯仲景方可传神。内经乃大道之理,仲景乃具体之用。有理悟用,有用悟理,方明内、伤乃一体,非有它系;它系者,皆自己一厢情愿之念;终不明、不通、不悟圣人之法耳。现举几例常见头痛病类型供大家参考借鉴。

向某,女,51岁,头痛数年久治不愈,检查有颈椎病,脑梗。故每治必按颈椎、脑梗而治,久治而无效。经人介绍求治于我。患者经常反复头痛,每逢变天下雨则必发,头痛、头昏难忍,发病时患者难受有种求死的心。其脉沉无力,舌淡红苔少。患者忧心重重,问我能否治愈,我告诉患者,这个病简单,好治。话刚说完,患者就大惊不信任的语气说:不会吧!我去大医院治了好多年了,没治好,有这么简单吗?我哈哈一笑,他们天天给你活血扩管按颈椎脑梗治,能治好吗?没治严重就不错了。患者一头雾水,说,我这不是脑梗颈椎病?我对患者说:你有颈椎、脑梗病不假,但你这个头痛症状,是不是它导致的难说。有时候人看到的未必是真的,看不见的未必是假的。说太多不起作用,我治了,以后不痛了,你就信了。但治之前有三点你必禁,不然无法保证疗效。一是夏季睡觉任何风不能对人吹,二是冬天不能骑车去吹风,三是尽量少吃寒凉水果。患者一一同意;方见下:桂枝白芍生姜白术云苓15甘草10大枣15附片15葛根20,服5剂期间就下过雨,吃完后患者来讲,这次变天头略有不适,第二天就好了。上药服15剂停药。后未再复发。

案例分析:此病之所以断定头痛不是脑梗导致,其关键点在于患者头痛不是时刻痛,而是经常头痛。而且变天易发,显然是体弱难抗风寒湿外邪而病。故按风寒湿治而愈。临床有很多头痛患者,就有见冷风或受冷则头痛,连夏季呆空调房则易头痛,如此患者只需按太阳经为主而治或兼它经加其药。治了很多例夏季见空调就头痛的患者,无任何其它不适,年龄皆37-45之间,脉多无力或弦紧皆按太阳方加术附或桂枝葛根汤加术附而愈。

陈某,女,32岁,经常偏头痛,发作时疼痛欲裂,疼痛性质剧烈,而且发无定时,或劳累发或熬夜发或心情不好发等等,随时随刻,可以刚才好好的,立马就疼痛发作,发作时不怕风,反喜吹风,有风吹头还舒服些,疼痛严重时干呕或呕吐,治疗多年而不愈。来诊时,头又未痛,诊其脉,双寸浮滑,关尺沉,舌红苔少,据发病时情况应属少阳经有邪,风火上犯,用小柴胡汤重加菊花20半夏20柴胡30克甘草10余15克,少佐桂芍5。服10剂后停药,后随访未再复发;此种类型疼痛治疗多例,皆上方加减而愈。与上案区别,寒热之性已明。

黄某,男,43岁,左边太阳穴处及周围胀痛一周,中心医院诊断为三叉神经痛,同服卡马西平及另一种西药(名字不详),仍不能缓解,24小时疼痛难忍,欲撞墙。余症不明显,双脉沉滑,舌红苔白。因外症不明显,其它证据又不足,但痛势剧烈,终日不停,仍然从少阳阳明论治,柴胡15黄芩15苡仁20扁豆20云苓15甘草10半夏15菊花10芒硝另包5克桃仁5桂枝6石膏10厚朴15生姜10克(患者曾经胃病找我治疗而愈,故佐胃药防苦寒败胃,又胖而腹大),停服西药,服5剂,无效。患者非常信任我故再次来诊。脉症同前,未见丝毫变化。思索良久,见从内治无效,正准备改麻黄附辛汤外发。我又问了一句,这几天骑车没?患者说天天骑摩托车。我恍然大悟,难怪无效,天天吹风能有效?(正值初冬早晚温度可能8-9度)我告诉患者,绝对不能骑车吹风,不然别想治好。治了又会复发的。这次,我先针灸一次,针左风池天柱使针感传至左额部,觉额部发热微汗方可,后针昆仑、悬钟,当时痛止;处方:柴胡15黄芩15桂枝15白芍15甘草10大枣15半夏15白术15云苓20仍然5剂,建议针灸配合三天;第二日来诉,回去后,夜晚痛了一个小时,后没痛,配合三次针,服完药,未再疼痛。叮嘱冬天一定不能骑车吹风,又以上方略调整,5剂。后未再发。

待续……

如一人头痛,像一根筋牵扯样痛,呈阵发性,扯几下,又停一会,这种痛无论部位,明显寒邪为病,多是外受风寒,按太阳治,(此型属少阳热的极少)以脉强弱定虚实之方,其桂枝系列为多,或兼内虚而加术附。如一人头胀痛或昏疼,(无论巅顶、还是两侧、前面)在外,必有怕冷怕风之证,以太阳方治或兼它经用药,或小柴加防风、白芷,或柴桂;如内虚所致,必有心慌气短,无力,精神差,或伴失眠,或伴胃胀,虚阳上泛之证,(寒湿重)用真武加减或术附汤加减;精血亏,脉必芤,半夏枣皮熟地人参之类收纳;或脉阴阳俱沉微、弱,附子理中、附子汤加半夏阿胶。有热,少阳阳明有邪或挟淤,动则易出汗多怕风或不怕风,或易晕眩,恶心,脉滑,滑数,沉滑或寸浮尺沉,小柴加菊花,柴桂加枳桃泻肝胆之气或加阳明之药。如寒饮上逆,必脉弦紧,干呕,吐涎沫之吴茱萸证。如一人头痛,或偏头痛(三叉神经痛),疼痛剧烈欲裂,此种类型不论内外,证肯定比较实,实证性质剧烈(头部压力大),虚证多缓和。可以局部针刺出血减压;在外则寒闭重,其脉紧有力有根按太阳治,如脉无力,审又确为寒闭,则宜麻辛附;在内则郁热重,在阳明则调胃承气汤,在少阳则柴胡剂系列增减;或内外同病,外闭内郁,又须外发内清,大柴,防风通圣之类。又有一种偏头痛,发作时疼痛欲裂,疼痛性质剧烈,或呕吐,而且发无定时,或劳累发或熬夜发或心情不好发等等,随时随刻,可以刚才好好的,立马就疼痛发作,发作时不怕风,反喜吹风。按少阳治,风火上犯,唯风火,方来势急、快,可随时出现。其脉多寸关浮滑尺沉。小柴胡重加菊花或入白蒺藜去恶血。临床上有一种晕昏为主偶兼头痛的或站立、活动无事,躺下床之时晕,天旋地转,无其它症,其脉沉滑或沉涩或沉弱,西医诊断脑梗,此种必须温阳活血破气方效,四逆散入姜桂附桃仁土别白蒺藜之类。与内虚证、寒痰湿、少阳小柴等之晕昏鉴别。也有西医诊断的脑梗,但昏、晕是属虚证。故不可泥于病名,按中医辨清,才能收效,如统按活血,实证可行,虚证则无效耳。

待续......

一女,余某,28岁,患胃溃疡多年,服奥美拉唑无效,改服雷尼替丁;仍胃痛,呕吐。求诊我处;现症:食则易胃痛,烧灼感痛,呕吐,返酸,怕风怕冷,冷了易痛,胃痛易身冷,其人瘦弱,双脉沉细稍弦,舌红苔少;见此证,外有恶风,怕冷,脉弦,以小建汤中二剂,自以为有效,然患者服后来说,无效,反而更容易痛,呕吐了;我诊其脉,双脉已变成沉弱无力了,知道白芍苦泄用之过重,小建中汤实偏于阴,故仲景于虚劳病用之;此病乃中焦虚寒证,误投小建中汤,病重药不能胜,遂改附子理中汤加减;干姜25附片15白人参20炙甘草20白术15半夏20陈皮20;脉弱人瘦,阴已不足,故用姜附半术陈温中降逆,人参甘草补脾阴,阴阳并用,服三剂,症状减轻,又服5剂,已无痛、呕吐等症状;又服15剂,稍食水果,偶有胃隐痛,上方增减又服20剂停药,嘱少吃生冷水果。未再复发,现已三年,随访未有胃疼出现。唯有不足,没有胃镜检查证实是否溃疡存在。:

曾治一人,胃脘胀满,余症不明显,双脉滑略兼弦象,其人中等体型。用半夏25厚朴25生姜25党参8甘草8云苓15陈皮20砂仁15,服5剂,患者来诉,胃脘越来越胀,我闻之而惊,诊其脉已滑略数,无一点弦象,知其寒去,湿未去,上方过温,得热,则反蒸于上,好比天乌云密布,雨下不下来。湿挟热留于中上焦不下。遂改方:柴胡15黄芩15半夏15厚朴15生姜15党参6甘草6陈皮15砂仁10白芍10扁豆155剂,胃已无不适。

举此二例,以证临床如按章循法,审查用方用药,易明所用之错,迅速纠正错误而愈病。

一人,食则胃脘胀满,胃磨人,稍饿又心慌气短,其人不胖,双脉沉弦无力,用半夏15厚朴15陈皮15干姜15党参15甘草15白术15附片8,服三剂,言胀好转,仍心慌气短,易疲劳,上方减陈皮为10克加附片15克;服5剂而安。

一女,50岁,胃胀,食则更甚,从不敢吃晚饭,不然彻夜胃胀难眠,时胃痛,自言心中热,怕热汗多,喝冰水、不吃饭喜吃水果,心慌气短,其人胃脘处大,双脉沉弦无力,舌淡苔白。求治两年未果。白术15云苓15白芍15干姜15附片15扁豆25厚朴15半夏15陈皮10,服5剂,胃胀好转,上方服15剂,诸症消除。

一女,两年前胃胀找我治好,近日又作,胃胀打嗝,双脉寸浮无力,关尺沉。其女自述,每遇急事,吵架易犯。与柴胡8黄芩6半夏20厚朴20陈皮15生姜15旋复花10代赭石3甘草6砂仁15云苓10栀子4枳壳6服三剂,好转,又服5剂而症愈。

一男,体胖,腹大,胃胀,返酸,食管及胃经常烧灼感。饮酒、食辣更甚。双脉沉滑,舌红苔少。经年不愈,屡治不效,遂求治于我处。此水湿大盛,阻碍胃气下降之路,胃逆不降,上化标阳郁热,故吃辣、酒,发散阳气,阳更壅于上,则烧灼等症加重。此症湿挟热郁于上,半夏20厚朴20生姜15扁豆30苡仁15陈皮20白术15云苓15甘草6白芍10栀子35剂,症状缓解,上方增减服15剂,症状消失,并叮嘱患者禁忌做好就不会复发。

接上:胃胀病,医一派喜用枳实、枳壳、佛手、香橼等等破气之品,用于挟肝胆郁热的有效,或胀稍好,而增饥饿快,非饥饿,实心下空虚发慌,总有掉气之感,不知正气受损,反以为胃阴不足而又加诸养阴滋阴之药,而药味杂乱无章,一方集养阴清热行气化食消积等是面面俱到,真不知所治何病,如无西药治胃药同用,疗效立见分晓。临床常治胃病医者必有体会。枳实苦酸寒,泻肝胆之气,如积滞郁热用之正好,反之,徒损正气。胃胀必不能愈,特别是中焦虚寒、寒湿证,或脉无力正气本虚之人;常见胃胀患者久服枳实之类,而后出现吃又胃胀,不吃又心慌气短、胃隐痛虚实挟杂的病人。陈皮,世人俱说性温,此所谓温乃与枳实、枳壳相比较而言,本经言:主胸中瘕热,逆气,利水谷,久服去臭,下气。陈皮实下气降逆,性能缓和,无枳实苦寒而已,岂有一物而老幼不同性能全变乎?故仲景用陈皮皆重用,以其性缓。我每于胃胀不论寒热,皆加陈皮下气,取枳实之性,不要其力。厚朴与枳实性能正好相反,厚朴苦温,一治太阴阳明,枳实苦寒,一泻少阳厥阴,其何时能用,何时不用已明。

现举例说明临床上如何进行药物增减治疗胃病的。

一人胃脘处胀满,食后更胀,余症无,脉弦紧有力,可用半夏厚朴生姜20---30克党参6甘草6克陈皮砂仁15-20;如脉弦细,人不胖,说明寒多,湿相对少,上方半朴姜15--20,参草8-10,余15;如脉浮、沉、滑等无兼弦脉,无紧脉象说明中上焦有郁化热,单独上方服后,必胀满不减会反增,人瘦宜半朴姜15-20参草8余药15克加栀芩10-15或柴芩15或芩芍15;人胖腹大(胃脘处大),宜半朴姜15-20甘草6陈皮15-20加苡仁15扁豆25-30白芍15或佐芩、佐栀3-5克(去参)。此为脉症、形体相互印证而增减。如上症又返酸烧心或打嗝或失眠,这都是胃气长期不降,上逆郁火,根据标热程度酌情加减夺标药物;比如最初上症又有返酸烧心或打嗝,脉仍弦紧有力而无数脉,不用管兼证,仍原方半厚姜参草汤,胃气下行,诸症消失;如脉浮、滑等脉,不兼弦、紧脉,或兼数脉皆据上方佐柴芩等药;如脉滑紧数,弦滑数,人胖胃脘处大,按上胖人方治或少佐栀芩或栀枳壳或陈皮加重;如滑数脉兼口干渴饮,舌苔黄腻而干,审系确为热证,原方合栀子枳实汤或大柴胡,小柴合小陷胸,小柴合栀子枳实汤等用之可也;或有胃胀,大便几日不解,但肚脐以下又不胀,大便虽几日不解,但大便是初硬后软,故不能当燥热,实胃气不降,津液不下之故,本是胃,其它乃幻象,治病必求于本,先治胃,胃病愈仍如此再佐火麻仁白芍通利。

如一人胃脘胀,食则胀,不吃又觉饿,心慌气短,甚者觉饿就四肢无力,或打嗝或返酸或胃脘食管处烧灼感或胃磨人隐痛,无论何脉,皆先宜姜术草参15--20附片6-10厚朴半夏砂仁15陈皮10;如服后心仍慌气短不减或增重或增精神差,上方加附片15--20克;如服后心慌气短觉饿等虚证消失,增腹胀便秘(肚脐以下)上方加白芍15克;如服后虚证无,唯返酸烧心打嗝胃胀上逆症不减,反有增重之势,上方减参草剂量,增厚半陈白芍;或脉仍滑、浮无弦紧象,少佐清上热之品。

待续……

接上:如胃胀打嗝严重的,半夏厚朴生姜人参甘草汤加旋复代赭,就已合旋复花代赭石汤了(赭石宜轻),脉滑无力、浮虚,宜佐柴芩,或遇事急、思则胃胀打嗝宜再少佐枳壳白芍疏泄少阳胆木之逆气。又有两种特殊类型,一为胖人胃脘处大,胃胀不能食,又喜喝冰饮,觉心烦躁,心里热,烧,喝冰水才舒服,怕热汗多,经常心慌气短,要掉气的感觉,一般脉是滑无力,此乃少阴兼阳明,如用清热攻破消食药百治无效,宜真武汤加扁豆厚朴半夏,则心烦、热、烧、喝冰饮等症自愈。另有一种胃胀,诸寒热虚实药方不效,乃水湿挟热,宜扁豆莲米苡仁甘草甘寒利湿可治。

如一人胃脘痛,进食后则更痛,之后疼痛好转,仍疼,或呕吐,脉弦、弱等虚脉,宜附子理中汤增减,脉弦紧宜大建中汤,如兼畏寒、胃喜温喜按更需前二方;或上症脉弦数有力、滑数等实证脉,舌红苔黄腻或舌红苔少,口干喜冷饮,宜栀子枳实厚朴汤(此方乃中上湿热或中焦食积停滞)或大柴胡增减,或小陷胸或合小柴胡,此种热实证临床较少,虚寒证偏多。如一人胃脘痛,饥饿痛明显,进食痛反好。或口干咽燥,或怕风畏寒或烧心返酸或胃胀等,脉弦有力,宜小建中汤增减,或小柴胡增减。既痛又胀的,不外乎以上方增减或相合等攻补兼施而已。

为何半夏、生姜、甘草泻心汤治心下痞而不用?三方上治呕吐下有泄利,内已空无一物,中反有痞硬之感,乃虚痞耳,故用芩连折君相之火下行,干姜参草枣治脾升清,交通上下,痞不治而治,实乃少阳太阴合病之法增减而已;凡食入口则吐(呕吐剧烈),君相之火已明,下又泄利无度,心中痞硬乃是上方,取名泻心,泻心,乱取无意义乎?乃上泻君相之火,下治太阴。而今胃胀,上无吐,下无泄,乃浊气在上,不用半夏厚朴生姜降逆行气温中化湿之药,反以芩连清君相之火,干姜人参草枣补太阴生湿热,更致中焦壅塞不通有是理乎?虽偶治一轻证,便更认准此方治胃胀,实不明阳明虚寒、寒湿之治耳。

待续……

熊某,女,36岁,法院工作;从小鼻炎,后有鼻息肉,做了三次手术,息肉又复发。初来诊不是因鼻炎、息肉。是因为突发性双耳聋,去市中心医院检查耳朵无病,后诊断为鼻炎导致的耳聋,西医没办法,开了一些治鼻炎中成药,吃了半月仍然无效,而来我诊所。两人正常说话,她听不见,要非常大的声音,用吼,才可以听到。她自己觉是什么东西把耳朵塞住了,时又通一下,听力好点。长期怕冷,双脉沉数细,初用针听宫、翳风、天牖、中渚穴二次,患者说针了感觉堵得还很些,听力更差。从病情分析,应是外寒闭阻内有郁热,外有太阳,少阳不是主要病因,我让患者停医院药,我开了麻黄附子细辛汤加柴芩石膏生姜知母,二剂,叮嘱服药出汗了,就停服换方,针灸改风池、天柱,当天针后,她讲这次针完明显通了些。听了这,我更肯定前面的辨证。出汗后改桂枝汤加葛根附子葱白配合针灸天柱、风池,半月而听力彻底恢复。治好耳聋,她说想治鼻炎鼻息肉,我言可以,不过这个就慢,耳朵新病好治,你这一二十年了,时间短不行。她说可以坚持。她在我这治疗太约7个月左右,鼻息肉消失、鼻腔长期脓性分泌物消失,鼻堵塞无。我治疗最严重的一个鼻炎。现将用药情况写下。

初症:长期鼻堵、天气变化则更严重,左边鼻腔口可以看到脓性分泌物,堵满整个鼻腔,不易出汗,夏天怕空调电扇,特别怕冷,双脉沉数,舌红苔少,经过10多天服温药后,怕冷好转。再用桂枝汤加葛根附片白术葱白增减,服到怕热喜欢出汗了就改方,服2个月左右,又时值夏天,熊某言,现在一天到晚热,不怕空调,反而想吹冷风,动则热,出汗,鼻息肉自觉变小。改柴胡桂枝汤加桑叶竹叶白术黄芪又服了1月,自觉堵比以前好,息肉未见,但鼻腔脓性分泌物仍多,比之前少些。我见太慢,给她配了点外用药物消分泌物,(瓜蒂3枯矾1细辛1比例)细末用棉签蘸取放入鼻中,连用一周,每天一次,每次用后嚏泪俱出,流清涕不止。一周后,脓性分泌物减少,只鼻腔深部可见。停用外用药,既服柴桂加麦冬石斛黄芪桑叶等出入调理二月,鼻腔深处已看不见脓性分泌物,自觉通畅,连感冒以后鼻恢复只需2-3天,双脉滑,人素瘦,后改六君加熟地,扶正固本善后2月增强体质。

向某,男,32岁,过敏性鼻炎5年多,到处治疗未果,每天清晨必发,遇冷热都发,发时鼻痒,打喷嚏流水一样的清涕不止,双脉沉无力,舌红苔薄白。我告诉向某,此病需要时日,内气血虚弱,易招外邪,内外同病,常规用发散药,不治内,故久治无效。先吃一段时间温阳固表的药,待不流水一样清涕后,再服治内的药物,如期间再犯,又吃几天温阳固表药。交叉服用一段时间,体质强了自然不发(禁水果凉性食物、酒、节制房事)。用桂枝汤加葛根苓术附黄芪,吃10天,每天仍发,但不厉害,鼻不痒,打喷嚏,流涕减少,一会可自行止住。开二方,一方仍为上方,严重发作时吃;不发吃二方:干姜15党参15甘草10附片10厚朴6陈皮5白术15,服用20天,患者自述,本已有10天一次未发,这两天发作了。我问其细节,原来患者深秋季节,骑摩托车吹风,我告诫绝对不行,体质差的人这样一吹风,立即感冒头痛等病出现。见其脉仍弱,用上方加熟地10克继续服用15天,未见发作,后以上方增熟地减姜附剂量,培固气血1月,始未再作。待续……

伤寒论实战运用之鼻炎

鼻炎西医分,种类多,什么急、慢、过敏性、鼻窦等等(下面统称鼻炎),不管什么病名,按中医辨证即可。本来仲景教人六经统治,今以单病名分析用药,本身有些违备整体观念,有些力不从心。但为了让大家明白中医治病,不要在意西医病名,以此讲述,如何辨证论治而取效。

通常中医临床上治鼻炎,不外乎是辛夷、苍耳加一些疏风清热或黄芪白术之类固表或养血益气等等,我没这样用过,也知道这样用疗效如何,不敢妄评,但相信很多人都这样用过,疗效如何心中会有数。

临床上鼻炎到底该怎么辨别,首先要弄清楚患者的状况,因为很多患者说,他鼻炎,当你了解后,才知道,一年偶尔一、二次感冒出现一些鼻炎症状,之后也没什么不适,其实这种人没必要专门去治疗鼻炎,自己注意少受凉,不外感就行。我所谈的鼻炎,是反复经常出现,或2--3天或5天一发,或长期如此。

还是以举例形式说明。如一人,鼻塞,每天夜晚或天气变冷则鼻塞不通气,遇热则通,经久不愈,脉浮紧有力,汗少,明显为太阳阳明合病葛根汤,如上症长期服过辛夷苍耳细辛之类,仍不解,脉紧有力,而易汗或汗多,此为过服发散,阳气无根,太阳少阴合病,宜桂枝汤合真武汤,如上症脉不浮紧,而脉弦或沉,只宜桂枝汤加苓术附(就是合真武汤);上症症状寒热性质非常明显了,故脉的强弱是定正气虚实,为佐证。仲景书中凡症状表现已经能明确的,脉就为佐证,或有时候还要舍脉从证。如一人,鼻塞、打喷嚏,流鼻涕如自来水一样止不住,发则如此,几乎每天发或几天发,背冷也发,背觉热也发,或刺激性气味也发,鼻痒、眼睛痒或不痒,鼻腔上行印堂至额易疼、酸或一种说不出的一种不舒服,或眉额昏疼或头昏。此太阳阳明少阴合病,凡流鼻涕如自来水一样止不住的,是肾水上泛,肾主五液,这种情形与汗出多同理,精液不固,阳气无根,(西医称过敏性鼻炎)麻黄细辛辛夷苍耳建议不要轻投,如脉浮紧有力,无汗,可斟酌用葛根汤加苓术附;如脉浮、或弦或浮虚弱,则宜桂枝汤加葛根苓术附黄芪,如上症脉沉弦沉细沉无力等沉脉,这种证治疗难度大,内气血太弱,如正在发病的,先吃5天左右,未发时,要服一段时间温补内气血的药物,或不发时吃补内药物,发病时,吃两天治鼻炎药交叉服用一段时间,体质强后自然不再复发。此种证内亏虚所致,必须禁吃生冷凉性食物水果、喝酒,节制房事,(病人常规感冒不要轻易吃西药感冒药中药发汗药,不然必易发病)不然治疗疗效降低。内服补药据情况,太阴阳明脾胃弱宜附子理中加半陈,阴阳两虚用十全大补汤,或金水六君加附子。另有一证与上相似,其人素喜饮酒,饮酒必发,后又经常容易打喷嚏流鼻涕,一时流水一样,一时流又好些,脉浮滑,腹大身胖,这种人水湿内盛,阳气飘散,宜桑菊饮加苡仁扁豆术苓或合四逆散,推阳气回根则愈。

如一人,鼻堵因鼻腔有分泌物,流涕时稀时稠,或不易流出,3-5天则又感冒,感冒则有上症,或咽痛或咳嗽,反复如此,此人必喜出汗、汗多,稍动则汗出如洗,稍变天或遇凉则又感冒,屡治不效,刚好几天,则又病。脉浮弦、浮滑、弦滑等都不重要。因为症状已明。凡平素汗多的,严禁感冒吃西药感冒药、中药纯辛温发汗药(发烧无汗时候例外),上症小孩最多,此为太阳少阳合病,阳气易散,汗多毛孔开泄,疏于固摄防范,反招外邪,故反复外感。仲景言: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其实西医鼻炎

就是中医所说反复受外感之邪。上症宜柴胡桂枝汤加减;或偏于热加桑竹,或舌淡苔白有湿而加苓术。服后必汗出减少,而不再易受邪感冒,鼻炎也不治而治耳。待续……

发布于 2017-11-04来自 iPhone/iPad 客户端

赵某,女,45岁,反复咽喉疼痛一年余,每次都10数日难愈,近时又作,经详细询问得知,上腭处干痛,白天好些,夜晚严重,余症无,脉浮缓,舌红苔少。用柴胡5黄芩5桂枝15白芍15甘草10大枣15生姜15桔梗15三剂,症状消失而停药。半月后,受凉,上腭处干痒不适,余症不明显,立即找我,用桂枝15白芍15甘草10大枣15生姜15二剂,其病如失,愈后以上方加附子,吃三剂,叮嘱少吃寒凉之品清内损伐肝气。今已一年未再复发。

评论:此种受凉后,首先出现上腭干或痒不适,实乃厥阴受邪,如误用淸热,引邪入内,反会出现症状加重,而出现寒热错杂,会经久不愈,故告诫同仁,详细询问,以免误治。我初也不识,数年前,我受风寒后,出现上腭干痒症状,没有其它症状,没吃药想抗好,继而夜晚又干又痛,上腭处有粘稠分泌物,但只要睁眼醒来(半夜),10分钟左右干痛症状慢慢消失,睡后,早上醒来又是如此。初以为有热,用清热之品,不行,用桂枝剂而愈。以后出现上腭干痒,桂枝汤服后,夜晚不再干痛了。一次用桂枝汤,缓解不了症状,审核又没热,明白有内虚,以上方加附子而愈。后治一朋友,上腭干、痒、痛,白天夜晚一样,疏忽大意,不解已化热,用桂枝汤喝一次,反有加重之象,审核之后,觉已有明显化热,改柴胡桂枝汤加桔梗射干而愈。于此,上腭之症,寒热之性辨别已明。

张某,女,38岁,咽喉疼痛三天,疼痛如刀割之感,日夜不休,背心冷有凉水浇之感,无汗,咽喉红肿充血,脉浮滑,舌红苔薄白;此外受寒,邪已入里化热,外有闭阻,内有郁热,恶寒重,不发散,邪无出路,不清已郁之热,恐发汗而变证必出,且脉无紧象,正印证外邪入内之据,唯麻黄配石膏外发内清,处麻黄8杏仁15甘草6石膏15克。一剂减轻,二剂其痛如失。

评论:凡咽喉疼痛剧烈,外有恶寒严重且无汗,必须于清热药中加发散药,如纯清热必拖延数日不愈或变证百出。或麻杏石甘汤或银翘散加麻黄,或柴桂汤加麻黄石膏或葛根汤加石膏皆可审进退而用。如疼痛剧烈,日夜无休,外无明显恶寒症状,易觉热出汗,宜小柴加射桔石膏或柴桂加上药。汗少,宜上方佐荆芥或葱或麻黄而量人之虚实体质强弱。

王某,男,48岁,咽喉不适一周,咽喉干燥,吞咽疼痛明显,余症无,外无明显恶风怕冷之感,脉弦滑,舌无明显异常变化。邪犯少阳明显,以柴胡15黄芩15甘草10党参10半夏15生姜15大枣10射干15桔梗15桂枝5白芍8三剂愈。

冯某,女,51岁,咽喉不适3年,反复发作,稍微觉凉一下则发,近日又作,已数日不愈,咽喉部觉增厚感不适,吞咽比正常时费力,有异物阻的感觉,无明显疼痛感,背冷如掌大,动则发热汗多,双脉滑,舌红苔少;且有双脚干裂脱皮。有支气管炎病史。柴胡15黄芩15桂枝10白芍15半夏15厚朴15陈皮15杏仁15生地15生姜15枳壳8桔梗15射干15葶历子3克,上方服5剂,已无发热汗出,咽部略好转,仍比较怕冷,双脉滑紧,舌红苔白了,见热已清,改方:干姜15半夏15白术15云苓10甘草6杏仁15桔梗15白前15射干6厚朴15白芍15附片15,又服5剂,咽喉无不适,怕冷好转,患者要求继续吃药巩固,其右脉寸沉关滑浮,左脉沉滑,白苔已无,后以桂枝汤加附术苓厚朴射干桔梗五剂调理。

评论:初期因有动则发热汗多,背冷明显,显然外有表证,虽咽喉不疼,但稍动觉热,汗多,汗出又无心慌气短头昏之象,显然有热而里不虚;又脚干裂脱皮,故选柴桂加减入生地;热清,见白苔而脉现紧象,又背心冷明显,上方偏于寒凉,已不适应病情,选用半夏厚朴汤合真武汤温化,咽喉不适症状消失,后用桂枝剂加减温阳固表。随访一年未作。

凡咽部异物感,或咽干不欲饮水,无痛,见脉弦紧,温化必能见功,无弦紧象,切不可纯温;又治一咽喉炎,也是经常咽部异物感,或觉增厚感,咽部有痰,有时咽干不欲饮,稍微受冷必作,还兼轻咳,咽喉以下到胸部一块不适,用寒温药皆可有效缓解,但是好几天,突然又会发作,每次稍冷则有上证,如此数月不愈。余症无,脉沉滑略弦,舌淡红苔少。查血:血红蛋白低;此种是体虚反复发作。以党参15半夏15陈皮10白术15甘草8当归10杏仁10厚朴10黄芪15熟地15生姜5克大枣10紫菀10冬花10而愈,后不再复作。可见同一咽喉不适症状,其治不同。

咽喉痛(包括扁桃体炎)为了简便统称咽喉痛,六经都可为病,有少阴咽痛,有厥阴,有太阴嗌干,有太阳、少阳、阳明咽痛喉痹。而此次讨论的以经常易咽喉痛,反复发作,主要因体弱,外受邪,病人就只咽喉痛的症状,其它症状不明显,或兼一二它症。凡对咽喉痛患者要仔细询问,很多患者说不清楚,说咽痛,实际只是咽部不适感。

为什么现在很多人受外邪后,无其它症状,首先就是咽喉痛或干或咽部有增厚不适感。每次最喜欢出现咽喉部症状。主要是此种人受邪后,正气无法将邪阻挡在最外层,邪气轻车熟路的往内入了。论曰:上焦拂郁,脏气相薰,则口烂食断;现在在临床上,老是有患者说,我就咽喉痛,别的症状没有。我们应该如何分辨治疗呢?

凡咽喉痛,每时每刻痛,内化热严重,外有不有表先不论。凡吞咽,不说话,不咳嗽,不痛,要吞口水、说话、咳嗽,才觉痛,内化热轻。凡吞咽、说话、咳嗽只是觉咽喉有增厚不适感觉,内化热更轻。或只觉咽喉不适,但不痛,病人也说不出什么感觉,此种内化热最轻,有可以辛温略佐清热之法,有可以独辛温咽喉反好,或先清温同用,后再独温;症状无法判定时,结合脉定,凡弦紧不数的,以桂枝系列,不弦紧而滑、缓等,宜佐柴芩射干。或虽然不痛,但咽喉干燥明显,此是少阳经的明证。还有一种咽喉痛,病程时间长,每于夜晚疼痛,白天一点不疼,无感觉。此一般属于太少麻附辛或阳和汤证。或有咽喉总觉干,以少阳治或清润皆不能效时,宜姜附温方可;又有一种咽喉痛,因病人不会表达,实际是舌上顶的地方上鄂部(俗称天花板),这个部位不适,与咽喉痛有本质区别。上鄂部不适一般有一特性,每夜晚就干痛,醒来后30分钟左右,又无不适。或初病时,白天上鄂部干或痒痒的感觉,夜晚会干痛或上鄂分泌物多,醒则痛消失,此属于厥阴受邪,桂枝汤最妙,如体虚脉弱,桂枝加附子。如此症乱用清热药,必拖半月一月难愈。临床上这种病例很多,近年来我每次受凉后,就是上鄂先干痒,不即时用药,夜晚上腭干痛,有分泌物,醒后上鄂疼痛就消失,每次必用桂枝汤或桂枝加附子汤,喝2次左右就好了,数治于此种病患其效如神。或严重的,上鄂部白天夜晚都一样干痛,痒,灼热感,不会白天减轻,此种厥阴受邪后已化热,柴胡桂枝汤最妙。

其次看咽喉,红肿相对于不红的,化热多些;红肿兼化脓,化热更重些。观察咽喉必须要与患者感觉症状结合分析。如,既红肿又痛,化热重;如咽喉红肿充血,但患者自己不痛,只有不适感,此种只是外郁闭,热相对轻。或咽喉颜色不红,但患者反痛,此不能说无热。局部颜色不能绝对定性,必须综合审查。

待续......

胡某,女,12岁,西医诊断为鼻窦炎,经常鼻塞(鼻腔有分泌物非气堵塞)打喷嚏,还易咽痛(扁桃体发炎),三天两头打针吃药,又喷药,数治反复发作;时值秋天,刚鼻炎扁桃体发炎,输液吃药好点,上学没两天,又咽痛鼻堵,无奈之下,其母带孩子来求治,症见:怕冷怕热,汗多,来诊时,双手臂手背都出汗如水,背部更是。还没活动就这样,活动汗就更不用说了,反不口干咽干,有分泌物致鼻堵,脉弦滑,舌淡苔白。我见服用的中药淸热药、西药氨酚黄那敏颗粒,鼻炎喷剂。告诉她母亲,这个孩子汗多,以后千万不能吃西药感冒药,就是长期乱吃这个药导致的,这么多汗,肯定容易反复感冒啊,用药治一段时间,汗少了,自然什么炎都不会这样频繁发作的。用柴桂汤加杏仁云苓白术射干桔梗服三剂,症状减轻,又服六剂,不怎么出汗了,也不怕冷怕热了,后又服三剂,症状消失。随访数月未发。

评论:慢性鼻炎一证,总是体弱反复外感所致,按急治标,缓治本,必不会长期反复发作,如偶尔外感出现鼻部症状,随外感愈而愈,也是正常的。不然这个世界什么病都治不好了,感冒病都治不愈。所以要给患者讲清楚,免得一年半载又出现了,还认为以前没治好断根。患者一讲就是要断根,自己不注意保养,没患病的还要患鼻炎。弄清楚治愈的界线,不然感冒病都无人治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半夏厚朴汤加柴胡桂枝干姜治疗顽固咳嗽
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胃食管反流病验案一则
柴胡桂枝汤加减治疗新冠后遗症
梅核气并非全是半夏厚朴汤,仔细辨证发现蛛丝马迹
半夏厚朴汤加减方有哪些?半夏厚朴汤名医心悟与加减经验
胡派三代经方病案解析思路 冯世纶教授案解析阳明病(里阳证)医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