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温岭李婆桥:一座载入桥史的特殊桥梁

温岭李婆桥:一座载入桥史的特殊桥梁 

2020-03-17 

茅以升先生主编的《中国古桥技术史》,还有唐寰澄先生的《中国科学技术史·桥梁卷》,都不吝笔墨地对李婆桥进行了描述。两书描述基本相同,今取《中国古桥技术史》的记述,录之如下:“桥建于三叉河口,一桥而通三岸,因此桥面布置成Y形。桥的两叉都为双孔,长度为15.3米及15.9米,每孔净跨4.1-5米,桥面为二根石梁,中间嵌以石板。另一叉为单跨,因要通航小火轮,净跨扩至8.5米,用木梁石板面,长约14米。桥面宽均为1.8米。中墩建在河道交叉中央,成六边形,边长约1.6米。在桥道的三边,二层叠涩出檐,使交叉点边宽和路面同。桥面没有栏杆,但在中墩之上正对每一交叉路面的对面尽头处,都有一幅栏杆,以免行人直前坠水,可谓匠心独运。”

李婆桥的建造,是顺应环境的产物。温岭地区水网密布,河道水系遍及乡村市镇,河流交叉纵横。在这样的水文环境下,为了使桥梁的使用功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建桥匠师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按照河道水系的布局,机动灵活地在河道交叉口设址,使一座桥梁可以横贯两条或多条互相交错的河流,宛如现在的立交桥。箬横镇的李婆桥就是这种特殊桥梁的优秀作品。它架在运粮河、木城河的交接点上,呈独特的“Y”形平面布局。

李婆桥的始建年代无从稽考,但在清《嘉庆太平县志·津梁》里,已有记载:“李婆桥,在团浦西。”据传是一位李姓的老婆婆见群众过往不便,捐资建桥以利行人。后人为纪念她,取桥名为李婆桥,又作为地名。

民间传说,箬横镇的西边,有一条河从晋岙里自西向东流去。很早以前,河南面住着几十户人家,河北面也住着几十户人家,两岸很少有人与对岸来往。北岸住着姓李的一户人家,主人李老头贩卖土布生意,生活过得较为殷实。一天李老头与妻子李婆商量,我们何不买几棵大木头在我们的房子边架一座木桥,一来方便河两岸的人来往,二来自家的土布生意也会兴旺起来。老婆子一听,说这是个好主意。他们立即动手买树架桥。简易的木桥架好后,河两岸百姓无不拍手叫好,李家的生意也越来越好。李婆看到左邻右舍有生活困难的,常常用粮食、土布救济,为乡人所称颂。一天李老头父子贩布回来的路上,遇到土匪,儿子不幸被土匪打死。李老头十分悲伤,加上惊吓过度,不久也一命呜呼,只剩下李婆孤单度日。严冬来临,河南岸有个王老头没有冬衣穿,来李婆家买布。李婆见他困难,送了土布给他。谁知王老头回家时,由于过木桥天冷,下过雪后桥又滑,不小心落水身亡。李婆非常痛心,决定倾尽家资,造一座像样的桥。桥建好后,大家为了纪念这位李婆,就将此桥称为李婆桥。李婆变卖家产捐建桥梁,其义举生动地诠释了妇人之仁可以大善,让人感叹。

《中国古桥技术史》记录的李婆桥,是李婆桥较早的形态,属于特殊的石梁桥。但现在的李婆桥,已是水泥拱桥了。李婆桥饱经沧桑、历览春秋,桥身经历了累次的演变。根据传说,李婆桥最早应是一座木桥,后来改为石桥,现在的面貌则是水泥桥。

李婆桥于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倒坍,重修为三角石桥。1966年改建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三角拱桥,无中墩。东北通李婆桥街,西北通亚湖村,南通田东村,长16米,宽2.4米,高4.3米。现李婆桥每个拱券上都有向日葵、忠心等灰塑及“读毛主席的书,听毛主席的话,照毛主席的指示办事”等标语,时代特征非常明显。

李婆桥采取了三接桥的做法,使原来要建三座桥的地方,只要建一座桥就够了。它如此自然地熨贴在环境之中,生动地阐释了什么叫“天人合一”的精神。在温岭桥梁史上,李婆桥以其体物入微的设计思想、自成一格的优美造型、巧妙精湛的营造技艺,写下了精彩的一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罕见三叉桥 一桥通三岸·台州日报
上海散步(组图)三十三
山水画中桥梁的画法
世界绝美桥梁巡礼(下)
中國 ·桥韵
侗乡风雨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