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出土古玉鉴定举要》——006埋藏环境成分之变化

二、成分的变化

侧翻和漂移,非但是埋藏环境中水分变化的反映,更导致了埋藏器物(玉器)周围物质成分的变动。这种因为扰动引起的地层成分的改变,田野考古中司空见惯。

原因很多,有一些是人为因素

南朝砖室墓的宋代宋代盗洞

       (考古小涛——2006年发掘)

1、最耳熟能详的莫过于“盗墓”。如上图,白线所示为晚期盗洞,打破了原先的南朝砖室墓。根据墓葬内出土的宋代陶瓶,亦可推知盗墓的年代。这与今天的盗墓贼将矿泉水瓶留在案发现场,如出一辙。埋藏环境一经打破,便会造成局部或全部坍塌、地层的混淆、以及埋藏物品的错杂……

晚期砖井打破早期砖室墓

(考古小涛——2007年发掘)

2、如上图:是一口晚期的砖砌水井,打破了早期的砖室墓,这种情况属于一次性局部垂打破,是最简单的一种打破形式。可以局部打破,就可以全部打破;可以垂直打破,就可以平行打破、斜向打破、多角度打破;可以一次性打破,就可以多次打破……

有一些与人无关,乃是动植物所为:

穿透明代砖室墓的植物根系

(考古小涛——2007年发掘)

《吕氏春秋》中“葬浅,则狐狸抇之。”一语道破了动物对墓葬的破坏,该书中提及的“蝼蚁蛇虫”之属也常将墓葬作为其穴居之处,考古中常见的“老鼠洞”等即是此类。而上图这种过于发达的植物根系同样会穿透墓葬,从而打破埋藏环境中原有的平衡。

层剖面图中的老鼠洞

(考古小涛——2001年发掘)

还有一种情况,是由于建筑结构本身失衡,从而导致结构性坍塌或局部变形:

六朝砖室墓前室底部变形

(考古小涛——2006年发掘)

上图中,南朝砖室墓墓底的形变十分明显。排除地震和老鼠洞等因素,很可能是墓葬本身结构不完善,或者墓葬地基没夯实,从而在1600年左右的埋藏历程中,无法有效分解重压,最终导致墓葬被挤压变形

常言道:“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埋藏环境的诸多变化,会导致埋藏器物的入土痕迹千差万别。试举两例:

洛阳战国墓出土同形制玉兽一组

1、上图这组玉兽同出自河南洛阳战国墓葬,但外观明显不同,前排2件的透明度和莹润度略高,而其他6件的石性偏重。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埋藏环境发生变动,使得原本在一起的玉器分散了,各自所处的微观环境(术语称作“遗物地层”)不同所致。

2、上图这枚玉璜残件,出土于徐州狮子山楚王陵汉墓,因该墓早期曾遭盗掘。盗墓贼将原本完整的玉璜打破为两块,且又恰好分别处于干坑、湿坑两种不同环境。2000余年后,考古学家重新将两部分拼合,虽形制完好,但两部分的质地已明显不同。


综上,埋藏环境和岁月积淀而导致的自然老化,是所有出土古玉都具备的特征。把握住了埋藏痕迹也就把握住了鉴定出土古玉的关键。埋藏痕迹主要有三个方面:颜色变化、质地变化、形状变化。下面请允许我就这三种变化分节讨论之。

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考古学家宿白(一)
湖南蓝山五里坪汉唐墓葬
鄂钢桥墓葬
龙盘虎踞——南京市博物馆珍藏之南京城市史展(二)
曹操家族墓全让盗墓贼挖了
从考古材料看西汉时期太原手工业发展情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