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仙山圣地昆嵛山之--昆嵛十景
昆嵛山山重水复,气象万千,风光旖旎,古迹众多,千百年来形成了上百处风景名胜,其中久负盛名者有十处:
  1、昆嵛览胜。昆嵛山主峰泰礴顶,气势雄伟,嵯峨耸立,大有触天之势,若风和日丽,登峰造极,半个胶东可一览无余;腑瞰脚下,群峰起伏蜿蜒,沟壑深谷,霞烟缥缈,条条山岭似巨龙在云雾中腾跃;极目远眺,南北两端,天水相连,沧海茫茫,百舸点点;左右两侧,一望无垠,良田、集镇、村庄、河流、公路、树木、花草……色彩斑斓,构成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顿有飘游仙界之感。清代监察御使林钟岱游览昆嵛山时,曾将泰礴顶上观光览胜的所观所感写成诗颂,诗中慨言:“层叠危峦起,巍然匝地横。乱峰迷向背,终日幻阴晴。海曲寒云暗,天空积雪明。麻姑仙洞在,遥望暮霞平。”清代武进士曹贤泰礴览胜之后亦写下诗篇盛赞昆嵛风光:“昆嵛山势削芙蓉,萝蔓崩崖倒挂松。一气灵钟三百里,半天云拥万千峰。仙人已去留余迹,古寺难寻但听钟。安得悠悠谢尘网,轩轩霞里驾苍龙。”
  2、昆嵛叠翠。昆嵛山百草丰茂,古树参天,群峰比连,近观一片葱郁,远望一片黛绿,风光壮丽迷人,世代称之为“昆嵛叠翠”。明代翰林院庶吉士杨维乔,集古诗名句作“昆嵛叠翠”诗一首赞颂道:“灵山多秀色(张九龄),绿翠如芙蓉(李白)。青霭远相接(苏颋),林烟晚更浓(张九龄)。猿岩飞雨雪(高适),瀑水映杉松(王维)。暂策为龙杖(骆宾王),还希物处*(李峤)。”清代进士王一夔亦有诗云:“凌霄山色接空灵,点点晴岚列翠屏。海暗气吞千仞白,峰高影入半天青。悬崖飞瀑吼阴雪,峭壁横林拂曙星。鸟语溪声喧不断,钟鱼风送上方听。”
  3、泰礴云海。昆嵛山浩渺无垠的“泰礴云海”烟波汹涌,“万马”奔腾 ,千峰微露,“舟帆”点点,蔚为壮观,此时泰礴览胜,仿有身临仙界之感。清代工部郎中于熙学有诗云:“搔首青山宿雾残,西风吹彻海涛宽。直从初日苍凉外,独上峰头万里看。”“峰环涧复历纡徐,七十二庵隐者居。见说此山三百里,昆嵛或恐是根余。”
泰礴云海现为昆嵛山的重要自然景观,为众多摄影师和书画家所青睐崇尚。
  4、昆嵛山市。昆嵛山不仅山水秀美,而且气象万千,常有“昆嵛山市”出现。“昆嵛山市”如同“海市蜃楼”一般,亦为雾气折射阳光而出现的一种自然现象。“昆嵛山市”世所罕见,届时万象更叠,山海相宜,“波浪弥漫”,“城郭隐粼”,“舟船往来”,“楼台天杪”,虚幻飘渺,令人迷惘。清代著名学者王渔洋在其《池北偶谈》第二十六卷中记述道:“文登昆嵛山有山市,恒在清晨,遥望之,山化为海,惟露一岛。岛外悉波涛弥漫,舟船往来,山下人但觉在雾气中。”清代举人赵子辕曾亲眼所见昆嵛山市景观,并赋“山市诗”一首,以兹记录。序曰 :“四月望前,携道童既小仆,登清风亭看月,瞥见山市,真奇绝也!夜将半,乃作大雾,归卧枕上赋此。”词曰:“楼台不合起天杪,城郭隐粼雉堞小。昆嵛绝壑无人烟,何事车骑云扰扰。蓬莱高阁梦中登,仰视松顶山月皎。呜呼噫嘻我知之!此事不睹人空老。儿童未谙山市名,吁讶奔走惊栖鸟。东指浮图十三级,层檐铃铎声悄悄。南望大旗树将坛,号令未下闭城堡。他无所识浪批评,强作解事堪绝倒。东临不夜旧城头,烛龙衔珠无昏晓。犬吠鸡鸣何足惊,试看拔地凌缥缈。屈戍朱门银蒜垂,罘罳绿窗金鸭袅。麻姑玉女宴未归,妆阁不开深窈窕。洞门流水白鹤闲,石床落花青童扫。坐而奕者真仙人,可有羊珠饫我饱。我闻沙场覆军阴雨时,青粼鬼马将军旗。又闻埋香葬玉宫人径,月明宝鉴帖蛾眉。此地劫前为朝市,残灰欲动春风吹。层峦复岭难镇压,清风皎月弄态姿。瞿昙说法弹指现,天魔甲杖来游嬉。烟霞七子忆故山,仙境远从壶峤移。海内名山不知数,往往楼台空中垂。每读游记神恍惚,曩也未信今始知。海中老蚌为怪变,小儒啧啧到今疑。   咄哉!山灵真好事,又复出此呈灵奇。西山白云浓如絮,蒙蒙渐隐东山树。寄语市中卖药人,斯须待我乘风去。忆昔道士诧我前,自云一见真仙缘。我来何止迟十年,惭愧不得天公怜。黄粱未熟经桑田,儿童欲睡催人眠。夜半大雾漫峰岚,回望银海天相连。一峰神似大竹岛,千岩微露太白巅。”
  5、石洞烟霞。烟霞洞,位于昆嵛山之西北隅烟霞山际,为一突兀岩石自然造化所成。洞口呈弧状,上刻“烟霞”二字。洞室椭圆形,长约7米,高约2 米,洞壁略经雕凿,壁上镌“烟霞洞”三字,苍劲有力。洞外峰峦环抱,林谷幽深,危岩耸立,石径迂回。每遇阴霾天气,洞口云海泛涨,烟雾缭绕,并时有霞光映射,五彩斑斓,绚丽壮观,宛如烟霞缥渺,游人因地就景名之为“烟霞洞天”,又称“石洞烟霞”,烟霞洞的名称也由此而来。烟霞洞天的奇异景观历来为远近游客所崇赏,素有“昆嵛诸胜之冠”之称。金大定七年(1167),王重阳自钟南山云游东来昆嵛山,率徒在烟霞洞潜心修道,创立了“全真教”,并欣然命名为“烟霞洞”。“烟霞洞”以其独特的风景闻名于世,清代百岁老翁于樵夫赋诗颂曰:“石上晴烟洞口霞,居人知是祖仙家。谁料丹鼎藏铅火,炼出金莲七朵花。”另有古诗赞曰:“青天重迭水潺湲,闻道此中别有天。洞里仙人何处去,烟霞风景自年年。”
  6、龙池喷雪。昆嵛山有九龙池,位于昆嵛山之西北峰之苍山间。苍山,海拔685米,山麓崩崖对峙,有石壁长100多米,石壁上梯列着9个天然的圆形深池,大的直径三四米,小者直径一米多。传说古时有9条神龙触犯了“天条”,被玉帝镇居于此,“九龙池”名称由此而来。九龙池泉水清澈甘冽,自上而下常流不息。春时细流涓涓,碧波涟漪;夏日飞瀑奔湍,风激悬流,如撒珠喷雪,“龙池喷雪”由此得名。“龙池喷雪”属牟平县的一大奇观,列为牟平十景之一。自山下攀登,只能登至第四池,再上则削壁滑苔无法立足,游者只好“望池兴叹”了。明翰林院庶吉士杨维乔目睹龙池喷雪胜景,欣采古诗名句赋诗述怀:“石岸行将尽(袁晖),清溪路不遥(皎然)。春山青后缘(贾岛),瀑布雪难消(皇甫鲁)。珠影舍空澈(杨巨源),龙宫锁寂寥(骆宾王)。登临信为美(张九龄),随兴野火飘(灵一)。”清代学者赵子辕观赏胜景作“龙池放歌”一首,诗中写道:“怀襄之世河海决,孽龙九种脱绊绁。天帝一怒神符驱,锁向空山万年蜇。嶙峋绝壁不计仞,直立如掌何绝嶭。狂性难驯吼且奔,玉匣擘破飞流泻。……鳞张爪厉相搏战,怒流沸涌如鳅穴。飘沫溅珠眩我眸,崩云屑雨咋我舌。此时对语不闻声,仰视奔瀑不寥* 。……”这些诗赋,可谓是对“龙池喷雪”胜景的生动写照。
  7、麻姑仙迹。姑余山,是昆嵛山北部的一个山峰,海拔355米。山上有麻姑大仙殿、麻姑梳妆阁、麻姑冢等古迹。麻姑的神话传说,最早起源于江南,可见于东晋葛洪《神仙传》,书中载道“麻姑为建昌(今江西省)人,曾在姑余山修道,东汉桓帝时,应王方平之召,降于蔡京家,年十八九,能掷米成珠,自言曾见东海三次变为桑田,此次来时,又见蓬莱之水浅于旧时。”又言道:“三月三日为西王母寿辰,麻姑于绛珠河畔,以灵芝酿酒,为王母祝寿。”北宋政和六年(1116),徽宗下诏,敕封麻姑为“虚妙真人”,立碑于昆嵛山中,麻姑一时成为昆嵛山最尊贵的唯一主人。金元两朝,北方全真教兴起,并迅速发展成为与南方正一教相搞衡的大教。麻姑作为南方的神仙,自当难逃劫运。“北七真人”之一邱处机曾有“麻姑不自蔡京传,只是东方后学仙”的诗句,抵毁之余将麻姑相毁掉,改塑泰山女神碧霞元君(即岳姑)神像,“麻姑殿”遂改名为“岳姑殿”,“姑余山”的名称也渐被遗忘,人们随把“姑余山”叫作“岳姑顶”了。莱阳人周正写了一篇《姑余山记》,极言姑余山应祀麻姑,不应祀岳神。朝代迭更,屡经兵燹,岳姑殿也已毁圮无余,但麻姑梳妆阁还远远可见,至今山下居民还有把岳姑顶称为“梳妆楼”的。
  麻姑山是昆嵛山中成名最早的景区,古今游人多有诗词颂扬。清代学者毕尔瑄赋诗“岳姑殿”一首赞云:“胜地灵祗不记年,良臣香火集云巅;层峰浮翠环开嶂,老树含青静悟禅。日映半空花簇锦,风生上界柳摇烟;御杯藉草饶幽兴,冉冉奇芬灿海天。”清代学者吴肇煌作“游姑余山”诗二首赞云:“闻说姑余胜,同游物外身。云中穿径客,天半上山人。路僻犬声急,林深鸟语频。征衣沾雨湿,到此拂清尘。”“四望崎岖路,烟光逼眼迷。桥危人不渡,风急马频嘶。翠色峰千仞,清流水满溪。登临心共适,身与碧云齐。”
  8、玉阳洞天。玉阳洞,位于玉虚观遗址西北30余米处崖壁上,距崖下地面10余米。洞口呈拱形,高2.10米,宽0.85米。洞内略方,深6.23米,高3.26米,正中凿一神台,上下与洞内岩石为一体,四周可通,神台座原有太岁神白玉石像(今无存)。洞内东壁凿五龛,西壁凿三龛,各龛内原皆有造像(今无存)。洞口外上方崖壁镌有“玉阳洞天”石刻,为“铁脚仙人”王玉阳亲书。洞口下方东西两侧各有12级台阶,相传为王玉阳亲凿。此洞为王玉阳及弟子门人修炼之处。
  9、月芽石刻。月芽石刻又称“老子道德经”摩崖石刻,位于昆嵛山南部圣经山上。圣经山原名“月芽石山”,其峰顶有一巨石,石长15.6米,高6米,状如新月,俗称“月芽石”。石之阳,随其自然面,阴刻着《太上老子道德经》上下两卷,近6000字(包括章节等文),字径约10厘米,字体楷书稍带魏风。有人根据资料指出,该石刻系王重阳大弟子马丹阳等金元诸真人依照佛教摩崖石刻所为,也有人根据其书法风格认为可能早于金元时期。其石刻面积之大、刻字之多及其书刻工艺之精,均为全国所罕见。可惜,因其石质较差,又经风雨剥蚀,部分刻字已严重风化。
  在道德经刻石的西面,又有一石屹立,高4米,宽3米,上面横刻着“圣经山”三个大字。字径大约60厘米,风格古朴苍劲。由此可知“圣经山”之名,是因为山上有《老子道德经》刻石而来的。“圣经山”三字的下面,还刻着一片文字,已经风化,不可辨认。
  “老子道德经”摩崖石刻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其周围尚有“混元殿”、“三清之宫”、“三官之殿”、“朝阳洞”、“众仙坟”等道家遗迹,以及“洞天”、“福地”等古代道家石刻。
  10、老子天然石像。圣经山东首面南,褐岩裸露,峰壁叠嶂,仿若一老翁面像。纵观这面巨幅天然石像,面庞丰腴,眉须飘洒,慈目幽邃,额隆鼻方,颇似画面上的老子头像,人们遂称其为“天然老子石像”。老子是道教的始祖尊神,《老子道德经》被道家奉为圣经,因此,圣经山这面老子天然神像就被说得神乎其神。相传,老子游遍天下名山,唯被圣经山那独特的神韵所吸引,于是便把两件宝贝——“神像”和《道德经》留在了仙山之上。既有神像,又有圣经,山奇水美,林深境幽,圣经山自古即被道家视为修真养性的仙山圣地,这也是道教全真派兴盛于此的根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胶东人文探秘之十 海上仙山之祖——昆嵛山
昆嵛山景区
昆嵛山情况介绍
文登:要问龙王哪里来,山东文登县
黑龙江大庆 / 李芙 【散文】/《仙峰道谷昆嵛山》
烟台一大圣景地——烟霞洞,就在这座烟霞山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