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末塞防与海防之争:一场关乎国家命运的选择题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竹映月江
《朝文社》(原《我们爱历史》)为头条号签约群媒体
字数:2214,阅读时间:约6分钟

公元1865年,阿古柏之乱爆发。号称“中亚屠夫”的阿古柏在英国与俄国等列强的支持下,率军入侵中国新疆,妄图裂土封王,成为一个政教合一的新国家。
清廷闻讯,立刻派重臣左宗棠出征新疆,分分钟打得阿古柏抱头鼠窜。1877年,阿古柏兵败身死,新疆之乱宣告平定。然而,左宗棠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因为他知道,躲在阿古柏身后的英俄两国仍然时刻觊觎着新疆的土地,他们甚至在阿古柏后败亡不久,便大摇大摆地跑去喀什开设领事馆,进一步加强对大清的渗透。
其实,早在列强们在新疆地区搞小动作之前,左宗棠便敏锐地意识到防御新疆的重要性。正如左宗棠在写给朝廷的奏章中所说:“若新疆不固,则蒙古不安,匪特陕、甘、山西各边时虞侵秩,防不胜防,即直北关山,亦将无晏眠之日……俄人拓境日广,由西向东万余里,与我北境相连……徙薪宜远,曲突宜先,尤不可不豫为绸缪者也。”
这话的意思是,“新疆实在太重要了。要是新疆有什么问题,必然影响到京畿外围的甘肃、宁夏、陕西和内蒙古等诸多地区,而且俄国与我北境接壤,若新疆有失,列强铁骑就要长驱直入啦。还望朝廷能看在新疆重要性的份上,多派兵马防守新疆,做好未雨绸缪的安排。”

左宗棠的建议刚一上达天听,另一位重臣李鸿章立刻急了。随后,李鸿章针锋相对地提出“新疆再重要,也不过就像人肢体末端的小毛病”,带动着一帮朝臣集体实名反对左宗棠的建议。
那么,左宗棠的建议到底正当与否?李鸿章又为何要高调反对呢?
一、海防还是塞防?
李鸿章带头当起了左宗棠的“反对党”,并非他不认可新疆的安全正在遭受威胁,而是他实在有不得已的苦衷。
自康熙时代开始,清政府就一直实施着“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的国策。雍正上台后,又进一步推出了“摊丁入亩”的新方案,此后清朝历代帝王,纷纷认真执行祖训,直接影响了晚清的赋税收入。
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在晚清朝廷开支处处捉襟见肘之际,两场鸦片战争更是让本就脆弱的清廷财政雪上加霜。随着国家财政恶化,地方财政也陷入困境,而清廷最重要的“钱袋子”江南地区,又因一场太平天国的起义难以给朝廷输血,这无疑让清政府只能看着空荡荡的国库,仰天长叹一声:这年头,大清朝也没有余粮啦。
朝廷手上不富裕,朝臣们不得不为获得有限的资源展开一场争夺资源大战。而作为洋务派代表的李鸿章,长期担任两江总督,几乎没有踏足过西北边疆。因此无论在李鸿章的认知里,还是出于争夺资源考虑,李鸿章都认为朝廷将资源倾斜到海防上,效果远比塞防好得多。

于是,李鸿章当即给朝廷上奏了一份《筹议海防折》,立场鲜明地指出:“新疆不复,于肢体之元气无伤;海防不防,则心腹之大患愈棘。”
从这句话来看,李鸿章觉得新疆就算丢了,也不会让朝廷伤筋动骨,而海疆一旦有失,列强既可以入侵东南赋税重地,又可以从天津登陆直捣京师,甚至有可能再现一次太平天国般的噩梦。
因此,李鸿章极力主张将有限的资源倾斜到海防上,以保大清长治久安。
二、“筹饷”该怎么办?
李鸿章长篇大论求朝廷保海疆的时候,左宗棠也想为保新疆再努力一回。不过,或许是不想激化与“海防派”之间的矛盾,左宗棠很聪明地提出了“海防”与“塞防”并重的主张。
饶是如此,李鸿章依旧不愿分资源给左宗棠。为此李鸿章专门提出:“新疆在乾隆时代才收归版图,现在朝廷为了维持新疆地区的运转,每年支出经费三百多万,却只是收来了数千里不毛之地,实在是太不划算了。”
紧接着,李鸿章又提出:“按左宗棠海防与塞防并重的建议,朝廷既要承担西北万里粮饷经费开支,又要留些钱用于东南万里海防,这简直就是要把朝廷弄破产嘛。要我说,朝廷就应该主动放弃新疆,把全部的资源用在海防上。”

李鸿章的这番言论一出,瞬间获得了无数朝臣支持,就连光绪生父醇亲王也力挺李鸿章,上奏请罢西征。
想来若是清廷当真放弃了新疆,不仅会对当时的时局带来无穷后患,也将极大地削弱中国的地缘影响力。要知道新疆深深嵌入欧亚大陆,与诸多国家接壤,保住新疆,中国的战略纵深能力便可大大增强。
所幸当时清廷的最高决策人慈禧,在考虑种种利弊后毅然支持了左宗棠提出的塞防与海防并重的主张。然而,清廷当时穷得都快揭不开锅了,为了筹备塞防的经费,朝廷不得不咬牙从本就不富裕的国库里拿出几百万两银子,然后一纸号令要求各地督抚协饷了事。
数百万两银子对朝廷来说很多,可对于西征来说不过杯水车薪。无奈之下,左宗棠不得不自行通过大商人胡雪岩(一说沈葆桢)的关系向中外商人借钱,这一借就从同治五年借到光绪七年,先后借款6次,合计白银15950000两,这才勉勉强强凑够了军费。
而海防的钱则由总理衙门和户部每年从海关税与厘金税中拨出400万两银子作为经费,其中南北洋各200万两,总算让塞防海防之争落下了帷幕。

回过头来看,当年大清爆发塞防海防之争,本质还是朝廷没钱了。各方人马都怕朝廷无法承担两线作战的压力,因此想方设法让朝廷将钱用在所谓的“刀刃”上,从而带给清廷一场关乎国家命运的选择题。
好在清廷选对了答案。左宗棠西征圆满成功,李鸿章的海防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清廷的海上作战能力,而晚清政府能够在国库并不充裕的情况下,提前做好两手准备,时刻将两线防御体系同时运转自如,这对于素来重陆轻海的朝廷来说,无疑已是巨大的进步了。



参考资料:《清史稿》、钟婷婷《试论晚清财政危机下的海防塞防之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大神左宗棠怎么做到的,通关地狱级别难度之收复新疆
历史的阴谋与抉择:帝国剧变下的空前博弈
李鸿章左宗棠,皆人臣谋国之忠也
抬棺出征的左宗棠,其故居和李鸿章相比为何过于冷清?
中国能拥有960万国土,最该感谢他,没有他可能连800万都没有
海防与塞防之争:清末局势动荡,身处困境中的清廷是如何自保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