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不幸的钦差|他是中国历史上最无能的外交官,一事无成却官运亨通

刀笔吏按

中国历史上,从来不缺以身许国之人,也不缺牛头蛇身之人。历史的演进更像是一个线性的过程,你来推一把,我来扯一手,历史也就在岁月长河中一路摸爬滚打过来。

1893年,正是“洋务运动”热火朝天的时候,清帝国的臣民沉浸在战舰与枪炮交替上演的“复兴乐曲”之中。

这年的春天,为大清搞了半辈子外交的完颜崇厚大人便“身体抱恙”,先是伤风咳嗽,后是“涕泗横流,发烧不止”,再后来全身无力,只得瘫痪在床上。

二月初九这一天,崇厚像是恢复了往日的精气神,在长满花草的院子里晃了一大圈,竟还洪亮的开口骂了“鬼子六”。

当仆人的都知道,这便是回光返照,老爷离死不远了,但没人敢说,只静悄悄地等待那个时机,时机一到便开始痛哭。

午夜,崇厚感觉大限将至,将妻妾、子女唤至身边,交代完后世,闭上眼睛,趁着最后一口气他开始回忆,回忆这一辈子,回忆这六十八年来遇见的人——中国人、俄国人、英国人、法国人、德国人……

「呵,老爷我这辈子见到的外国人还真是不少。」

▲ 完颜崇厚

显 赫 的 身 世

崇厚出身优越,生逢其时。

家族是高贵的满族八旗之首——镶黄旗旗众。父兄都进士及第,在朝为官。

父亲麟庆任河道总督,正二品官衔;兄长是任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皇帝侍讲。

帝国的羸弱并未影响崇厚的进取之心,他也渴望和父兄一样,光宗耀祖。

对于渴望特权的官僚,这是最好的时代,帝国的体制已经腐朽,其中大有可为。

不幸的是,崇厚付出了努力,却一直没能考中进士,只是获得了举人头衔;幸运的是,崇厚生活的时代还有另外一条为官的路径:捐纳,即买官。

崇厚被任命到甘肃阶州做知州(今甘肃陇南)。对25岁雄心勃勃的政治家崇厚来说,这个地方只能用八个字形容:鸟不拉屎,遍野荒芜。崇厚心里只有一个想法:远离这里,回到北京!

在兄长的帮助下,崇厚成功实现了人生逆袭。1853年二月,崇实面圣,召对后,30岁的崇厚被委任要职——治理京郊的永定河。只不过两年后,因为对洪水处置不当,永定河道一职被罢免。

时值第二次鸦片战争,崇厚很快又得到了一项新的任命,赴天津帮办海防。防谁呢?防英法联军。

英法联军一步步胜利,清政府是一步步败退。最开始是围困广州城,再是加尔各答的救赎,然后是兵败大沽口,再是天津城下和谈。

崇厚不知道,正是这一次“城下和谈”,改变了他的命运,也促使大清的外交向一个新奇的方向纵深演进:边打边谈,谈谈打打,也谈也打。

懦 弱 的 执 事 者

1859年5月, 美国新任驻华公使华若翰“被指示前往北京向皇帝递交一封总统的亲笔信函, 以完成批准条约的相互交换”, 这份所谓的“条约”,便是清廷给美国——因其在中间“调停”的好处。

这年7月,毕若翰由北塘前往北京,崇厚负责伴随照料。自此,往小了说,崇厚与外国人打交道的生活打这儿开始了;往大了说,中国官员与人民,逐渐有了“外交”的模糊概念。

在“谈谈打打”的外交理念下,无数官员前赴后继,桂良、恒福“办理夷务,未能妥协”就换上载垣、穆荫;两人“办理和局不善”又换上恭亲王奕䜣。

外交官员频繁更换,但跟班崇厚却纹丝不动,一直跟随主事官员“协办夷务”,可谓是“铁打的崇厚,流水的外交官”。

咸丰十九年(1860年),中英、中法《北京条约》签订。第二年,为全面处理与外国人的事务,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从此,中国历史上多了一个牛气冲天的官名:三口(五口)通商大臣。

当上了三口通商大臣的崇厚赴天津就任,专管外交事务。

这个刚刚创造出来的官职是个无人敢接的烫手山芋。通晓洋务不是优点,反而会为人诟病,不过,崇厚没有这种烦恼。比如,1861年,一个普鲁士使团前来商讨贸易条款,崇厚以为普鲁士在西方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国,便驳回了他们的请求。

1870年6月,崇厚交出了执掌近十年的三口通商大臣官印,改任“出使大法国钦差大臣”,成为了一个多世纪以来,第一个带领使团出访外国的大清官员。

官衔中加上了“钦差”二字自是升官了,一切变得妙不可言,但崇厚宁肯不要这种“妙不可言”。

之所以出使法国,是由于职责内天津地区“洋务”恶化———一场有损大清国名声、性质恶劣的 “天津教案”。而“天津教案”也几乎使崇厚政治声望扫地。

1870年春,传闻称:法国天主教堂的传教士、神父和修女以育婴堂为幌子,绑架和杀害中国儿童。实际上,是一些人为了领取报酬,绑架患病的儿童送去育婴堂。

对于这种传闻,崇厚先是阻止地方官员调查,然后又说服法国领事不深究此事。但他低估了很多中国人对洋人的仇视情绪,因为后者长期凌驾于法律之上,不乏为非作歹之徒。

对此,崇厚只是和了和稀泥,并没有去安抚愤怒的民众。

法国领事丰大业对着崇厚大喊大叫,在要求不被满足的情况下,甚至拔出手枪,对着崇厚背后的花瓶开了一枪,碎片划伤了崇厚,可是崇厚居然也没有爆发,可见他骨子里是多么的懦弱。

地方县令在和法国领事处理教堂事宜时,法国人在争执中怒而开枪,打伤了县令的仆人。暴民杀死了法国领事,将尸体扔在街上。随后,约20名外国人和几十名中国信徒被杀。

事后,崇厚上书朝廷承认自己没能控制住局面,请求惩处。为了安抚法国当局,避免爆发战争,清政府将涉事的近20人处决。

作为负责洋务的大臣的崇厚,主动请缨,自费出使法国,代表政府向法国“谢罪”。

▲ 河北省图书馆藏《崇厚使法日记》

去法国道歉时,崇厚肯定想过:以后这种丢人现眼的事还是少做的好。回国后,他着实消沉了一段时间,但毕竟其是外交领域的重要人物,加之国难当头,必须有一人能担当重任。

就这样,崇厚进入了刚成立不久的总理衙门。它的气质倒是跟崇厚很合,因为它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无 能 的 外 交 官

重出江湖的崇厚,这一次,他要去做一件更为“丢人现眼”的事。

1871年,沙俄借阿古柏之乱,趁机抢占伊犁。

平定阿古柏之乱后,清政府开始与俄国何谈收回伊犁事项。左宗棠在这时已经带兵收复了除伊犁外的新疆地区,强大的军事压力可以看做是清廷和谈的筹码。终于有一次,清政府在谈判桌上占据了上风。

不愿与俄国持强硬立场,更不愿左宗棠控制伊犁交涉的恭亲王,命令全权钦差大臣、盛京将军完颜崇厚赴俄国谈判。

临行前,恭亲王交代,只要能将伊犁要回来,保住朝廷的体面,其他的细枝末节大可不必较真。崇厚只记住了不必较真…

崇厚又出发了。

按照办理此类国际外交的应有程序,崇厚一行理应先赴伊犁实地考察详情,并听取当地军政要员的意见作为参考,然后由中亚陆路前往圣彼得堡。

但是恭亲王担心走陆路而遭到左宗棠的干涉,所以安排崇厚走海路———先乘船先到欧洲,然后转乘火车。

在巴黎,崇厚与驻英法大臣郭嵩焘见了一面。郭嵩焘问他你这次去俄国,有没有准备好谈判伊犁具体事宜?崇厚只说“伊犁重地,岂能不收回”之类的话,郭嵩焘心里有点担心了,谈判伊犁如此大事,崇厚怕是把问题想的简单了。

左宗棠特地给崇厚递了亲笔信,信中千叮咛万嘱咐,要他在谈判中采取较强硬的态度,千万不要和俄国人讨价还价,必须让其交还“伊犁全境”。这位崇厚大人没把左宗棠的话当回事。

这年底,当崇厚到达圣彼得堡的时候,俄国人在确定了他的全权代表身份以后,立刻为他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邀请他坐在皇家马车上,检阅了俄军仪仗队,然后又为他举办了盛大的皇家舞会,完全按照迎接西方国家使节的标准接待了崇厚。

从外交礼遇的水涨船高可见,左宗棠收复新疆后的1879年,大清国的国际地位有了明显的提高。

反观此时的俄国,在第10次俄土战争中吃了大亏,国库空虚,无力在新疆和左宗棠开战。所以俄国的底牌很简单:可以全部归还伊犁,但是中国人要出血,最低限度是要拿250万卢布,至于其他的好处,能争取就争取,争取不到就算了。

负责与崇厚谈判的俄国代表是外交部代理大臣格尔斯,一番你来我去的谈判后,格尔斯很快发现崇厚对于谈判方案没有认真研究过。

最初的时候,俄国人只是随意的漫天开价,这很正常,因为对方是要还价的。可是很快他们就发现,崇厚不会还价!

这一下把俄国人给惊呆了,于是他们决定要重新规划谈判内容,于是一条一条更加不合理的要求被提了出来,而崇厚几乎全盘笑纳了。

签订条约时,俄国人将地图拿出来,崇厚的脑袋都大了,他完全不知道中国与俄国的边境在哪,也不知道俄国人画出的区域面积到底有多少。这个大清使臣有点痴呆的消息,震惊了俄国。

看到条约上有“归还伊犁”的内容,崇厚放心的提起笔在合约上签了字。这便是《里瓦几亚条约》,又称《交收伊犁条约》。

条约签订的消息就传回了国内,恭亲王奕看了条约的内容后,气的吐出一口老血。

左宗棠更是气得不行,他上书朝廷,要求修改崇厚与俄国签订的条约,把失去的主权收回来,如果不行,就派兵直取伊犁,以武力收回伊犁。

时 局 的 荒 唐

1880年1月,崇厚回到北京,立即被逮捕下狱。

因为《里瓦几亚条约》将伊犁九城11.5万平方公里的大部分都割让给俄国,几乎只剩三面受敌的伊犁城,向俄国赔款五百万卢布,俄国商人到新疆和蒙古等地经商全部免税,允许俄国经新疆到天津、汉口和西安陆路通商。

▲ 《里瓦几亚条约》中关于领土割让的条款。

这表明,大清国虽然从名义上收复了伊犁,但俄国人控制伊犁的局面几乎没有任何改变。

给俄国“送大礼”的这项条约激起当时中国舆论的大爆发。“完颜崇厚”四字成为卖国贼、汉奸的代名词。

士人向朝廷上书,抨击崇厚“愚不可及”“荒谬可笑”的外交,他们要求处死崇厚,并对俄国开战。

因为不好说他手上全权代表中国皇帝的敕书是伪造的,所以崇厚被捕的罪名是擅自返国,判了个斩监侯。

1880年2月19日,清廷任命曾国藩长子、驻英法公使曾纪泽前赴俄国交涉改约。慈禧的意思,如果曾纪泽能推翻《里瓦几亚条约》,重订新约,则轻判崇厚,如交涉不成,与俄国决裂开战,则拿崇厚的项上人头祭旗。

曾纪泽滞留在伦敦,迟迟不去俄国,一方面是和国内各方势力切磋;另外一方面,他想去也去不了,因为俄国要求遵照《万国公约》,清廷若不释放崇厚则坚拒和议。

清廷上下初始极为惊讶,我国逮捕我国臣子,与外国何干?怎么会违反《万国公约》?在遍询英法德美各国使节后,方知是不能将负有全权使命的外交官妄加逮捕甚至处死的,那是对谈判签约另一方的巨大侮辱。

1880年8月12日,清廷下达两道谕旨:

1、召左宗棠至北京,任职军机大臣兼兵部尚书;

2、开释崇厚,但褫夺一切官职,并处罚金30万两。

保留崇厚的性命正是避免战局的基点。不过,到底谁才真正应该对这种局面负责,是完颜崇厚,还是造就他的朝廷?

中国最差外交官的故事中最令人感到诡异之处在于,为什么是崇厚,一个一直以来总是把事办砸的人去执行这项重大使命。

崇厚曾被任命治理河流,接着这条河就发了大水,他被撤职,又被调往天津监管洋务。天津发生了针对法国传教士的屠杀,他又被撤职,并作为钦差大臣赴法国谢罪。不到三年,他又被皇帝提拔至御前,作为皇帝顾问团的一员,与同僚一起在与日本的外交纠纷中吃了大亏。为什么完颜崇厚犯了这么多错,还能官运亨通?

尾声

最终,曾纪泽以强硬的外交风格,让沙俄将已经吞入口中的东西又吐了出来,被称为“虎口夺食第一人”。

蹲在牢里的崇厚没关多久便被放出来,提前办理退休,在北京的大宅子里读读书,种花养草,过起了闲适、富裕的生活。

光绪十九年二月初九,一位早就跪在门前的仆役喊道:

镶黄旗河道总督完颜麟庆次子、刑部尚书完颜崇实之弟、二品衔原任太子少保、三口通商大臣、盛京将军、都察院左都御史、协理夷务全权代表、赴俄公使、赐着黄马褂、头品顶戴双眼花翎完颜崇厚,卒了!

参考资料:《崇厚与晚清外交》《崇厚与洋务运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历史的荒诞与残酷:这一次,大清终于挺直了腰杆
中俄圣彼得堡条约:不惧沙俄武力胁迫,强势收回土地两万平方公里
抬棺出征,熊口夺食,清朝是如何从俄国手中收复伊犁?
<p> 阅渎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p> <p>&...
1855—1858年中俄塔城事件之交涉
中国一领土被收回 藏万亿宝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