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曹参当了三年丞相,胡吃海喝一件事都没办,死后为何还被千古传诵

曹参是继萧何之后汉朝的第二位丞相,但他没办过政务,整日埋首酒坛,结果赢得后世不少赞誉之词,一直被传诵。

萧何、曹参剧照

其实,他的所谓的“千古传诵”着实被夸大了不少,关于他为相三年,后世倒是流传下一个“萧规曹随”的成语。

但如果细品,这个成语能算褒奖吗?恐怕不能,充其量只能算是墨守成规与不做为,再不客气点说,就是没有创造性的模仿跟进,与跟屁虫没什么两样。

当然,这里并没贬低曹参治国才能的意思,只是他为人太过世故圆滑,如一只老狐狸。不过,究其根本,他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在猎人的枪口下,想活命的动物都需要狐狸一样的机警才行,所以“萧规曹随”背后的故事还很多。

曹参是丰沛集团的老班底,西汉王朝的开国功臣。何谓丰沛集团?就是指同刘邦沛县起兵的那帮人,比如萧何、曹参、周勃、樊哙、夏侯婴、雍齿、审食其、灌婴等等。但要论头上的光环,萧何、曹参要比别人耀眼了许多。

沛县起兵之前,曹参是狱掾,萧何是主吏掾,刘邦是亭长,三人实属同一个系统。平日里,他们之间的交情甚好,加上萧何、曹参的政治素养要高于周围的其他人,所以日后刘邦最器重的人就属他俩,委以重任也在意料之中。所以,从刘邦称帝前后对二人的职位安排上,就可以发现出一些端倪。

刘邦在关东与项羽对抗时,便把整个关中(原秦国故地)托付给了萧何打理。要知道,关中可是原来秦国的全部领土,交付一国的刘邦难道就不怕萧何鸠占鹊巢吗?当然怕了,对萧何不停的敲打就是最好的证明,但是比较而言,没有比萧何更让他信任的人了。

萧何、刘邦剧照

至于曹参,刘邦则是派去做了韩信的监军,因为韩信肩负着开辟北方战场的重任,弄不好就会搞出个拥兵自立来,所以不得不防。显然,刘邦认为曹参不会与韩信合伙卖他,所以才将这个重要的任务交给了他。

汉朝立国后,刘邦直接让萧何做了丞相,后升为相国(注:相国、丞相、宰相之间有一定的区别,不能直接划等号)。曹参则去齐国当了相国。这里需要说明一下,萧何恐怕是历史上最有实权的一位丞相了,有两点可以做为佐证:

一是他一直在经营关中,从而树立起了很高的个人威望;二是刘邦一直领兵打仗,匆匆忙忙,来来去去,没有时间理政,于是托管萧何,这样一来,萧何就扮演了一个“职业经理人”的角色。所以,最终萧何的权力及威望大到让刘邦忌惮,平定英布归来后,第一时间就把他投进大牢。

刘邦这一招算作釜底抽薪了,虽最终没有要萧何的老命,却把萧何吓得够呛。但是,从汉朝的实际情况考量,没有丞相还玩不转,所以刘邦在生前预设了一系列的丞相人选,比如曹参、王陵、陈平、周勃等等。正是出于历史渊源的原因,丞相一直占据汉朝中央朝廷重要的位置。后来汉武帝极力想摆脱丞相们的制约与控制,于是设立“内朝”,架空了相权。

这样一来,就很好理解曹参上任丞相后,为什么胡吃海喝不办正事了,因为他看到了萧何的前车之鉴,于是主动放弃“有为”,去选择了“无为”。

要说,曹参为相其实是刘邦刻意的安排。汉朝建立后,曹参被派往齐国当了相国。齐国是刘邦长子刘肥的封国,地大物博,众诸侯国中首屈一指,可见刘邦对曹参的倚重。就在病重期间,刘邦还特意告知吕后,在萧何之后要拜曹参为相,所以曹参就是一个内定的丞相。

刘邦之所以拜曹参为相,一方面是信任的成分占比很大,另一方面有为儿子刘盈安排托孤大臣的意思。刘邦生前最为担心的就是外戚集团专权的问题,因为儿子刘盈太过懦弱,刘盈的生母吕后又太过强势,所以他又与大臣们搞了一个“非刘氏不能称王”的“白马盟誓”。

但现实的情况是,外戚不仅要防,而且还要防以曹参、周勃、灌婴等人为代表的军功集团,因此刘邦希望在他死后出现一个外戚集团与军功集团强强制衡、对抗的局面。可实际的结果是,军功集团很快向外戚集团低头,甚至集体献媚,于是让吕家势力很快掌控了朝政。

为什么会如此呢?原来,刘邦去世后,吕后在第一时间就亮出了必杀技——准备将军功集团一网打尽。虽然最终没有实施,但是军功集团每个成员的脖子上都冒了凉气。再加上对吕后在处置韩信、彭越问题上的杀伐果断,以及对待戚夫人的凶残的记忆,于是乎直接导致了包括曹参在内的所有人都丧失了制衡吕后的胆量。所以曹参上任后,马上就认清了形势,并没有帮助惠帝刘盈施政,或渐次从吕后手里夺权,而是以胡吃海喝混完了余生。

刘盈剧照

惠帝刘盈是历史上比较平庸的一位皇帝,而且还短命,只活了23岁。也许有人说,古人的寿命短,对刘盈的早逝没必要惊讶。其实他的平庸与短命是由许多外部因素造成的,也可以说是与曹参存在不小的关系。

首先,刘盈并不甘于平庸。萧何病重期间,刘盈曾询问他下一任丞相的人选。当时萧何说非曹参莫属。于是在萧何去世后,刘盈第一时间从齐国调回了曹参,任命为丞相。可是曹参上任后,几乎没有上过朝,每天烂醉如泥。但他终归是丞相,许多政务均得由他经手处理,于是一些下级官吏就上门去找他。

曹参对待这些人的态度是:莫谈公务,喝酒。于是这些下级官吏走着进曹府,出来时摇摇晃晃,东倒西歪,连滚带爬。对付下级官吏用酒,对付惠帝刘盈则是一边晾着。刘惠上朝时,总是见不到丞相人影儿,心里那叫一个惆怅,后来实在忍不住了,便旁敲侧击了一下。

一日,刘盈对曹参的儿子曹窋说,令尊大人朝都不上,是不是瞧不起朕呀?曹窋听了,脸马上就挂不住了,回去就跟老爹发起了牢骚。曹参听后,操起鞭子对儿子一顿猛抽,骂他多嘴。第二天一早,曹参就去见惠帝请罪。说是请罪,其实是委婉的教训,因为他把刘邦与萧何两尊大神搬了出来,顿时把惠帝整得哑口无言。曹参的意思说,你我君臣二人的才能与前二位比差距太大,他们二位定好了政策,我们二人遵照执行便是,好比是他们为咱们铺好了路,我们闭上眼睛往前走就对了。

惠帝刘盈本就资质平平,没勇气挑战父辈,也找不到反驳的理由,于是彻底泄气。之后,他干脆破罐子破摔,喝起酒来比曹参还猛,醉了之后便往女人堆里一钻,不出几年就驾鹤西去。

那么,皇帝与丞相都纵情酒色,国家怎么运转?也许有人会说,汉初百废待兴,用清静无为的黄老之术治国,万事大吉,所以他们是顺势而为,什么事情都不用管,百姓自会富足,国家自会安定,边境自会安宁。引申下去,曹参的聪明之处就在于此,所以尽管为相三年胡吃海喝,实则参透了治国理政的天机。

其实这都是一些表面现象,试想,一个家庭日常都有纷纷扰扰的事情一堆,面对偌大的一个国家怎么可能整日无事可做。所以,惠帝、曹参都成了醉汉,有人必须要清醒,这个人就是吕后。吕后是一个非常强势的女人,她同刘邦的组合可称得上是“黑白双煞”,在对待功臣问题上,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所以就连纵横驰骋的韩信,在项羽面前如打不死的小强般的彭越,都死得无比窝囊。

吕后剧照

刘邦去世后,皇帝是刘盈,掌权人是吕后。从吕后的内心来说,她肯定不希望被儿子刘盈与丞相曹参联手驾空。而从刘盈的内心来说,他急切地想成为一个真正意义的皇帝,但是要达到目的,需要借助丞相的力量向母亲夺权。

事实上,惠帝指望不上萧何,因为萧何亲吕,所以他寄希望于曹参。但是,曹参有自己的考虑,他不仅要给自己留路,更要给后辈留路,所以他在不能挑战吕后权威的前提下,才用喝酒去敷衍惠帝的期盼。这样一来,刘盈孤掌难鸣,一个人自舞就是尴尬,自己越发觉得没劲,最终收失望变成自暴自弃,了草地结束生命。

所以说,曹参老先生“顺势而为”,揣着明白装糊涂,保全自己,却坑坏了刘盈。从人性的角度出发,曹参不失睿智,但从历史的角度出发,曹参的行为并不值得传诵。而曹参之所以很少受到后世的谴责,其实是因为他没有发挥丞相的作用,什么事情都没做,这也是他被普通大众传诵的逻辑——拥抱平庸也是一种智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韩信之死(二) ​】刘公明
“文承萧何,武赖韩信”的曹参,怎么就没被刘、吕怀疑过?
西汉有一位喝酒治天下的丞相,是谁?
孔鲤:韩信和卫青背后的家族,司马迁偷偷写了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同与刘邦打天下,萧何为何要献计杀韩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