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诗词也可盘马弯弓?引而不发的手法使文字蓄势更足,向古人学习

韩愈在《雉带箭》诗中对张建封的精湛射技有如此描绘:“将军欲以巧伏人,盘马弯弓惜不发。”骑马盘旋不进,拉弓满弦不发,是谓善于蓄势,不轻易而射。这种神功技巧,诗歌创作中也时常采用。

如李白《早发白帝城》诗:“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前两句写舟行迅捷,则轻舟已过万重山自不待言。中间却用“两岸猿声啼不住”句起“走处仍留,急语仍缓”的蓄势作用,避免了文势的平板单调,犹如把水闸住,让水位提高后再跌落下去,从而使末句的气势显得更奔放有力。故清人桂馥指出:“妙在第三句能使通首精神飞越,若无此句,将不得为才人之作矣。”

作诗一鼓作气,极诸所有,尽情倾泻而出,往往成直率之病,所以古人有“鼓气以势壮为美,势不可以不息,不息则流宕而忘返”之戒。此言“息”者,就是蓄势,方东树解释为“横断不即下,欲说又不直说,所谓盘马弯弓惜不发”。不急急于说破本题,而故意摇曳之,可使主题表现得更为完美,更为有力。

试看杜甫《江南逢李龟年》诗: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前两句追忆开元全盛日的交往,一个是当时负有盛名的歌唱家,一个是当时崭露头角的诗人。后两句写相逢时的情景,恩遇极隆的歌唱家如今飘零异地,满怀抱负的诗人也正流离失所。

“又逢君”是此诗所表现的主题。在写法上,作者没有让“又逢君”立即说出,而是左盘右旋,引而不发,通过“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的渟蓄,牢笼住更多的感情后才说破,故全诗虽无一字明言,而世运之治乱、年华之盛衰、彼此之凄凉俱在其中。因此《唐宋诗醇》称赞说:“悄然数语,可抵白氏一篇《琵琶行》矣。”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诗也是妙在蓄势。诗如下: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第一次罢相后,退居江宁钟山。熙宁八年(1075年)二月,他第二次拜相,在奉诏进京途中,于瓜洲泊船时作此诗。

首句写已从京口渡江,抵达瓜洲。“一水间”形容舟行之迅疾。次句说欲再越过京口南望钟山,已为重山所遮。“只隔”二字极言钟山之近在咫尺,表达了诗人对钟山的依恋。读诗至此,可知“钟山”乃是全诗的焦点,前连“瓜洲”,后接“照我还”。“照我还”者,照我还钟山也。

诗人在写到“钟山只隔数重山”时,一个“还”字便已呼之欲出,但诗人并没有立即说“还”,而是以“春风又绿江南岸”蓄势作意后,再一发破的,从而使欲“还”钟山的渴望表达得更为强烈。

蓄势手法的运用最早可以追溯到《诗经》,如《鄘风·蝃炼》:

蝃蛛在东,莫之敢指。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

朝济于西,崇朝其雨。女子有行,远兄弟父母。

乃如之人也,怀昏姻也。大无信也,不知命也。

这是一首对某个私奔女子的讽刺诗。李贤注引《韩诗序》云:“《蝃炼》,刺奔女也。”作诗者的意图很明白,是想通过反面说教,以规范当时的礼仪制度。

开端“蝃炼在东,莫之敢指”是起兴。蝃蛛,即彩虹,又称美人虹,其形如带,半圆,有七种颜色,是雨气被太阳返照而成。古人因缺乏自然知识,以为虹的产生是由于阴阳不和,婚姻错乱,因而将它视作淫邪之气,如刘熙云:“淫风流行,男美于女,女美于男,互相奔随之时,则此气盛。”

彩虹在东边出现,自然是一件忌讳的事,所以大家都“莫之敢指”。接下引出正文:“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有行,即出嫁。单这两句似乎看不出诗人的褒贬之意,然联系前面的起兴,诗人无疑是将淫邪的美人虹来象征这个出嫁的女子。

所以前两句虽是兴,但兴中兼比,比兴的合一,诗的讽意在不言中也就显露了出来。

次章是首章的复叠。济,亦指虹。陈启源云:“啜炼在东,暮虹也。朝齐于西,朝虹也。暮虹截雨,朝虹行雨。”所以“朝齐于西”接下便有“崇朝其雨”之句。说了暮虹,又说朝虹,这样反反复复,诗人就是旨在强调这个出嫁女子婚姻的错乱。

第三章点明本题。“乃如之人也,怀昏姻也”,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像这样的女人啊,破坏婚姻礼仪啊”。如此刻薄斥骂的语气,表明了诗人对私奔行为的愤愤不平。这种愤愤不平基于两点,一是“大无信也”,即私奔者只知思男女之欲,而不能自守贞信之节;二是“不知命也”,即私奔者背人道、逆天理,不知婚姻当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从全诗结构看,前两章是蓄势,本章为跌出,即戴君恩所谓“一二为三章立案也”。一二章的横断不即下,欲说又不直说,为本章蓄足了力量,故一经跌出,语意自然强烈。诗中蓄势可以有不同的变化,正如前面所引用诗例,或以前句垫后句,或以前章垫后章,或多方盘旋乎其左右。但万变不离其宗,总以意脉连贯为要。不然的话,就会弄巧成拙。

试看李白的《南陵别儿童入京》诗: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这首诗是李白于天宝元年闻玄宗下诏征己入京而作。其时诗人已四十二岁,他为自己终于有机会实现政治理想而兴奋异常。

诗中的烹鸡酌酒、高歌起舞、著鞭跨马、仰天笑等描写,全是围绕即将仕宦京都的狂喜之情而展开。诗的最后,诗人得意地向世人宣告:“我辈岂是蓬蒿人。”“蓬蒿人”,生活在草野之间的人。为让那些平日嘲笑他的人明白他们视野的短浅,他还在前面垫上一联“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据《汉书·朱买臣传》记载,朱买臣早年家贫,靠卖柴度日,妻子嫌其贫贱而离去。晚年得武帝重用,做了会稽太守。朱买臣的妻子将买臣视作“蓬蒿人”而离开了他,可李白的妻子在他失意的时候并没如此势利啊,我们从李白作于稍后的《别内赴征三首》可知,他们可是伉俪之情颇深。

诗人原想让“我辈岂是蓬蒿人”呼声更具有冲击力,却不料用错了事,不仅无助于末句的势张力举,而且中断了前后诗意,变成了对妻子的讽刺。

#诗词##唐诗宋词##原创诗词##诗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绝句结尾的结法】(七)
如果你也不甘心,读读黄庭坚这首诗吧,所有的不快都是过眼云烟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丨每日一诗
中考诗歌赏析教案--星光永远灿烂
【诗词微塾】绝句结尾技法(下)
关于饮酒的诗词,一起对酒当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