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真正的牛人,都懂得“凭感觉”找方向

《认知觉醒》中有这么一句话:

人有两次生命,一次是出生,一次是觉醒。

而这种觉醒就是“凭感觉”。

理性是与世界的相处模式,然后结合现实的问题,给出最合理的答案。

感性是与自己的相处方式,遵从自己内心的喜好,给出最接近自己理想的答案。

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从“我想要”开始,而不是“我应该”。

想要,会驱动你去得到,而应该,会让你渐渐模糊方向。

所以,作者在书中才会说:一个人最顶级的成长,就是“凭感觉”。

01

你的理性思维,会让你钻进死胡同

14世纪的一位法国哲学家布里丹,他曾提出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思想实验,大家也可以想象一下:

有一头完全理性的驴,非常饿,而它又恰好处于两堆等质等量的干草中间。

它必须要选择一垛干草,不然就会饿死。

可即便在这种特别强烈的生理渴望之下,驴还是饿死了。

因为两边的干草都一样,导致它无法理性分析出,自己到底应该选择哪一垛干草。

其实,这时候只要有人过来随机地推它一把,帮它做出这个选择。

无论朝左朝右,只要能打破这个均衡,它就可以很轻松地跑向干草,然后大快朵颐。

这个思想实验,就是叫布里丹之驴。

我们一直倡导要有理性思维,对待事物要理性分析。

而在《罗辑思维》中,罗振宇谈“理性决策”的问题时,他说:“要坚持逻辑—惯性的话,理性思维走到最后几乎守不住任何边界。”

这恰好说明了,过度追求理性思维,往往会让你无路可走,最后连自己的边界都受不住。

理性只是一种思考方式,人才是万物的尺度。

比如前曼联主教弗格森就在《领导力》一书中提到了关于理性的看法。

他对于运动员的数据是不信任的,他认为数据只能衡量一个运动员的指标是否稳定,测试球员的素质。

但是,这不能成为赛前选拔队员的准则。有的球员在训练时懒洋洋的,但是到了赛场上却能将自己的潜力发挥到极致。

有的人,就是表演型人格,人越多,他能发挥得越好。

所以,这就需要数据就不成立了,教练必须针对自己对球员的了解来判断选谁上赛场。

这种经验是无法用数据来验证了,说不出为什么,但就是知道的安排这样是对的。

罗马诗人马歇尔有一首诗也正是描写了这个情况:

我不爱你凡尔博士,却说不出为什么;但我清楚地知道,我不爱你凡尔博士。

所以说,你如果越是用理性来寻找生活中的答案,那就越是难以跳出理性的框架。

就像在用一套思维假设模型,去寻找三维真实世界的答案,那得到的,总会是错误答案。

而这个错误答案,则会让你陷入困境,让你觉得自己的人生挫败,甚至找不到出路。

02

用感性选择,听从你的第一感觉

有一名叫卡塞尔的犹太小伙,他是个巧克力商人,并且喜欢看拳击比赛。

在1998年,美国拳击比赛发生了一件爆炸性的新闻:拳王泰森在比赛中,将对手霍利菲尔德的耳朵咬住,并撕了下来。

当场惊住了现场所有观众,然后在媒体的宣传下迅速传遍了整个美国,炒得沸沸扬扬,成了当时美国民众最喜欢讨论的一件事。

但是,也观看了这场比赛的卡塞尔,他的第一反应并不是与别人讨论,而是觉得:这个被咬下来的耳朵,怎么这么像巧克力!

他赶紧抓住了这个突然冒出来的意识,决定设计一款耳朵形状的巧克力,让所有美国人也尝一尝撕掉别人耳朵的感觉。

而这款巧克力耳朵,被取名为“霍氏耳朵”。

一经面世,这款巧克力耳朵就受到了美国人民的追捧,整整几年销售异常火爆,也让他赚得盆满钵满。

在面对选择时,究竟要不要做,要听从内心,而如何做,才要用脑思考。

正如洪兰教授所说:小事听从你的脑,大事听从你的心。

潜意识冒出来的想法,往往不会骗人,因为它正代表了内心的真正诉求。

洪兰教授在2015年的TED演讲《脑科学揭露男女思考的秘密》中讲过这样一个案例:

有一个年轻的助理教授在自动取款机取钱,结果钱刚取出来,就被抢劫了。但因为当时情况紧急,她没有记住犯罪者的样子,报警后也没有结果。

但不知为何,她开始莫名其妙地讨厌实验室里的一名长得胖胖、头发到肩膀、喜欢穿破洞裤的研究生。

她给出的解释是那个研究生喜欢吃汉堡加洋葱,身上臭臭的。但是后来,警察抓到了几名抢劫犯让她去指认时,却发现她最后指认的罪犯,与那名研究生的外貌十分相似。

也是胖胖的,长发到肩,穿着破洞裤。

这件事就说明了,其实助理教授在潜意识中已经记住了罪犯的样子,所以在看到与罪犯相似的人时,她的内心会产生讨厌的感觉。

但是,她却觉得这种讨厌的感觉,来得莫名其妙,所以又给自己想了一堆理由来解释。

荣格曾说:当你的潜意识没有进入到你的意识的时候,那就是你的命运。

也就是说,你的所有莫名其妙,都是因为你的意识没有接收到潜意识的信号。

而我们要学会的,就是在每一次莫名其妙的情绪中,去向内探索。

比如在向孩子发火的时候,问自己为什么要发火?其实孩子只是犯了一个同龄人都会出现的错误而已。

和别人吵架时,问自己为什么要生气?其实那不过是一件小事而已。

当你能抓住那一瞬间出现的感觉,明白这种莫名其妙的情绪发泄,就如同拿到了掌控自我的钥匙。

这把钥匙,就是你与别人拉开差距的命运之钥。

03

消除自我纠结,学会凭感觉

《坚毅》一书的作者卡洛琳·亚当斯·米勒提出了3个问题:

设想你即将离开世界,回首一生会为什么事后悔?

想一想你最喜欢的人物是谁?

你年轻的时候是怎么度过闲暇时光的?

其实这三个问题,都是从感觉出发,并非理性思考。

而我们的生活中,如何凭感觉呢?分享三个方面,帮你找到感觉。

(1)凭感觉学习

在心理学有一个三圈理论,分别为舒适区、学习区与恐慌区。

在舒适区,大家面对熟悉的人和环境,做事游刃有余、异常轻松,好像闭着眼睛就能过好这一生。

在学习区,就需要面对不熟悉的变化和挑战,因此会感到些许不适应。

而恐慌区域里面,大家会感受到严重的忧虑与恐惧,而这个区域所带来的压力,已经远远超过自己的承受能力。

那么面对这三个区域,大家应该如何寻找呢?

很简单,就是凭感觉。

比如做题,那些你闭着眼睛都能做的题,你可以放在一边;那些你抓破脑袋也想不出来的题,也可以放在一边。

你真正要做的是那些对你有点难度,但是你又有思路的题,那才是属于你自己的学习区。

(2)凭感觉去爱

樊登老师曾说:我们过去对情绪有一个误解,我们总想抑制自己的情绪,所以就导致我们经常让自己变得喜怒不形于色。

但是,当你不断控制自己的情绪时,你对于爱的感觉也会不断减少。

其实,人最大的幸福,就是感受到别人的爱,还有凭着感觉去爱别人。

因为你会感受到,那样的爱里,皆是美好与善意。

就如已经53岁的许晴,她一生都在追求感觉,追求爱。

她可以很洒脱,在爱时不顾一切,但也可以很果断,在感觉不对时,及时收手。

这样的爱,才是纯粹与美好,不带有一丝功利。

(3)凭感觉做事

我们以前总觉得:做事之前,要先想清楚,不想清楚怎么做呢?

但也就是这句话,导致很多人每天重复自己的生活。

如果当初马云创建阿里巴巴之前,他说他要想清楚再做,然后继续一边做着老师,一边在脑海中设想如何创建阿里巴巴。

那就可能没有现在的马云存在。

真正的觉醒者,他们懂得运用自己的感觉,而不是理性思考。

因为感觉会告诉他,到底想做什么,应该做什么,如果这件事不马上去做的话,会让你有多难受,多废寝忘食。

当你感觉来了的时候,不要扼杀这个感觉,去接受它,然后去执行。

最后

真正的高手,他们的学习方法是先用感性能力帮助自己选择,再用理性能力帮助自己思考。

而大部分人寻找人生目标,会先费尽心思地分析什么事值得做,最后分析出来的答案往往是“变有钱”或“受人崇拜”。

这样的目标,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难以长久坚持,因为它的动机只在于“自我索取和外界评价”,没有形成自我驱动。

但如果你懂得凭感觉去寻找目标时,那个目标必定是你真正想做的,且能坚持下去的。

所以,当你陷入思维怪圈的时候,不要着急分析,去感受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

其实每件事情的答案,都早已在你自己的意识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生关键时刻如何做决定?
小从脑大从心
人生的15项缺失: 与感觉在一起
为什么孩子做事拖拉?怎么杜绝“狮子吼”呢?
你被感受绑架了吗?
素描的第六感觉和潜意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