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他17岁上清华,29岁辞职创业,疫情期间日赚1亿,现今身家1291亿

近两年来,受疫情影响,不少行业遭到了极大冲击。

唯有医药及医疗器械相关的医疗健康产品需求量大幅度提升。

这些助力全球抗疫的企业和企业家们提供了医疗设备,为重症病患带来了希望,他们自身也收获颇丰,赚了个盆满钵满。

迈瑞医疗的创始人之一徐航便是如此。

在疫情蔓延全球的今天,其他企业家不得不靠着节衣缩食紧张度日,徐航的身价却一增再增。

徐航

2020年8月,徐航身价突破百亿,增至163亿美元,名列福布斯中国医疗健康富豪第4位。

到了2021年4月,徐航的身价飙升到了195亿美元,位列“2021福布斯全球富豪榜”第92名。

疫情蔓延全球,医疗设备持续紧缺的日子里,徐航每天差不多都能净赚一个亿,实现一个“小目标”。

徐航是怎样建立起迈瑞医疗的呢?身价百亿的他又究竟有哪些传奇经历呢?

艰难创业路

徐航,1962年出生于广东省广州市,一出生便自带光环。

徐航的父亲是华南师范大学的教授,母亲也是书香世家的大家闺秀。

像徐航这样,在父母的文化熏陶下,从小就受耳濡目染,应该自带一种“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气质。

可少年时期的徐航却颇为叛逆,对读书一丁点兴趣都没有。

徐航

徐航当时是学校体育班的学生,每次参加越野赛,都能拿到不俗的成绩。

但对文化课,那个阶段的徐航一直不太在意,用他的话来说:“那时候不会过分要求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在意学生是否有其他特长或者才艺。”

初二那年,徐航的玩性越来越大,徐航的父亲再也忍受不了徐航吊儿郎当的样子。

玉不雕不成器,徐航父亲不愿再继续放任徐航任性下去,严厉地教育地徐航一顿。

并下达了最后通牒:“必须考上清华、北大、中科院这三所高校的其中之一,三个里一个都上不了,就想办法自力更生吧!”

父亲自带威严,天生能克制住自家孩子。

徐航的中二期就这样被父亲压制了,自此之后,徐航收敛了贪玩的脾性,静下心来用功读书。

徐航

天赋加上努力,又坚决抵制了电视的诱惑,徐航快速成长起来,在1979年参加高考,一战成功,以全省重点中学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万千学子梦寐以求的清华大学。

有位教授曾说过:“考上清华,可能是在座大多数人一生唯一的高峰。”

可考上清华,对徐航来说,只是一个开始。

17岁那年,徐航踏入清华大学,开始了自己的求学之路。

从本科起,他就“卷”了起来,同时进修了计算机和生物科学两个专业的课程。

1984年,徐航顺利毕业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拿到了学士学位。

因为对生物科学很感兴趣,他又攻读了生物医学工程。

在1987年,顺利拿下了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硕士学位。

徐航毕业那年,赶上了深圳安科高技术有限公司广纳生源的时期。

徐航

深圳安科高技术有限公司是于1986年,由中科院与美国一上市公司联合成立的,主营医疗器械的公司,是当时国内科技化水平最高的公司之一。

徐航有计算机和生物工程两个专业的学位,是可遇不可求的人才,都不等徐航去找工作,安科就主动邀请了徐航。

徐航在安科大展拳脚,很快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赏识,被派到美国进修,学成归来后,被公司安排到超声部,成为超声部的副总经理。

在超声部,徐航拿到了人生第一个项目。

为了做项目,徐航带领团队泡在实验室没日没夜地研究,花费了大约三年时间。

终于成功制造出了中国第一台彩超诊断仪,还拿到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牛刀小试初有成果,徐航对未来充满憧憬,希望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改变当时中国医疗器械落后的局面。

李西廷

徐航有抱负有想法,可公司毕竟是在美国技术支持下发展的,大多数时候都是跟随总公司的脚步发展,并不需要太多的技术创新。

徐航没少和领导沟通,期望拿到更多的项目,可领导并不买徐航的账。

公司领导总能以各种理由驳回徐航的想法和建议,不是年轻还需要多历练几年,就是现在还不是最好的时机,是风险太大。

徐航满腔热血完全没有用武之地,只能每天像个等待退休的老干部一样,在办公室喝茶看报。

在当时,安科每年的利润高达4000万元,正是鼎盛时期,身居公司高位的徐航也能拿到不菲的报酬。

对于追求安逸的人来说,这种岁月静好的工作可遇不可求,但徐航有抱负有想法,他追求的并不是高薪和稳定,而是想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徐航

大概度过将近一年的闲散时光,徐航再也忍受不了这种散漫的,与虚耗光阴相差无几的清闲状态。

1991年,29岁的徐航递交辞职信,主动丢掉了安科的“金饭碗”,与同为公司骨干的李西延成立了迈瑞,开始了新的征程。

早在安科工作时,徐航就经常与李西延交流心得,探讨医疗器械领域上的各种问题。

两人都有丰富的学科背景,也都想大展拳脚,只是苦于公司没给他们施展才华的机会。

夹缝中求生

与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徐航不同,李西延出生在安徽省砀山县的一个农村家庭。

李西廷从小成绩就十分优异,轻松考上省重点中学,成为全村的骄傲。

可李西廷好巧不巧,高中时期正好赶上“上山下乡运动”。

徐航

李西廷被迫停止了求学生涯,在1966年参军入伍,成为了援建湖北神农架山区的一位工程兵。

虽然人在部队,但李西廷心里仍然对大学充满渴望,白天完成部队的训练项目,晚上挑灯夜读,一刻都不曾放松过。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1973年,李西廷抓住了那一时期唯一的一次高考机会,以第二名的好成绩考入中科大物理系。

毕业后,他就职于中科院武汉物理研究所,研究超导磁体。

李西廷很受上级重视,被派到法国巴黎留学。

1986年,中科院与美国合作成立安科,李西廷刚好回国,就被调入了安科。

徐航

李西廷留学期间见识到了国外先进的医疗器械,如今回国进入了堪称医学界“黄埔军校”的安科,自然志得意满想要有一番作为。

李西廷对未来充满信心,可现实却狠狠打了他的脸。

领导并没有像想象中对他委以重任,他想要申请的项目也一个都批不下来。

李西廷很苦恼,直到他遇见和他有相同烦恼的徐航。

这对难兄难弟惺惺相惜、一拍即合,商议一番后就一起提交了辞职信。

离开安科前,徐航和李西廷两人还成功说服了另一个同事成明和一起离开了公司。

徐航三人自立门户创建迈瑞,想法其实并不复杂:“安科的机制不够灵活,当时的中国又极度缺乏属于自己国家的医疗设备,总归不想一辈子白白荒废,就出来创业了。”

成明和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

迈瑞刚出生时,中国医疗器械行业还是进口设备的天下,生存环境极为残酷。

还没出新手村就遭遇强敌,迈瑞只能苟在GE、飞利浦等大公司中间求一线生机。

对手强劲又难缠,迈瑞并不能与之正面硬刚,只能采取迂回战术,做国外医疗器械的代理商。

虽然暂时做了“洋代理”,但徐航等人对迈瑞的未来有着清晰的定位,那就是必须掌握属于自己的核心技术。

只不过创业初期,还需要筹备更多的资金以备后用。

依靠做代理,短短一年时间,迈瑞就赚到了100万。

到了1995年,迈瑞在国内打开了属于自己的销售渠道,达到了每年数千万元收入的规模。

徐航

徐航的理想是开发销售中国人自己的医疗器械,可当时的市场被国外医疗器械垄断,占到了九成的比例,高端医疗器械更是清一色的外国仪器。

进口器械长期霸占中国市场,北上广这样的大城市有购买能力,花高价购入外国医疗器械。

医疗器械昂贵,最终买单的还是需要看病的老百姓。

老百姓看病只能缴纳高额的检测费用,可小一点的城市根本购置不起昂贵的医疗器械,三四线城市的居民甚至连看病的机会都没有。

消费者处境艰难,代理商也沆瀣一气,串通起来故意抬高价格,从中牟取暴利。

在恶劣的环境下,徐航和李西廷始终没有忘记初心,努力让迈瑞走上自主研发之路。

迈瑞出品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徐航的团队的核心成员主攻超声诊断仪器这一项目,可此类仪器的研发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金钱和精力。

是一项投资风险大,回报周期又长的科研项目,并不适合公司在运营初期投入过大。

可不做最擅长的领域,迈瑞又该如何推出中国医疗仪器,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呢?

徐航和伙伴们做了不少调研和分析,终于在一次专家演讲中的得到灵感。

在讲座中,专家提到:“除了'心电、血压、体温’三项常用的生命体征指标之外,血氧饱和度也是发达国家应用的相当成熟的一项参数,用来测量更为灵敏并且准确度更高。”

受到启发,迈瑞推出了中国第一台单参数血氧饱和度监护仪器,之后,又在1993年推出中国第一台多参数检测仪。

迈瑞医疗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研发投入巨大,早期的迈瑞资金始终处于短缺状态,就连到参加展会,也租不起九平方米的一个展台,只能租用一半场地。

乘风而飞的“迈瑞”

迈瑞的员工每个人都身兼数职,即使是创始人徐航,也得既当技术员又做业务员。

当时的国内企业当中,只有迈瑞一家做监护仪器,市场究竟是一片蓝海还是一片泥潭,谁都没有底。

小心摸索的徐航不敢托大,生怕败光家底。

可零部件供应商却没有给徐航留迟疑的机会,要求每单至少做100台仪器。

徐航左右为难,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只能咬牙签下制作一百台血氧饱和度监护仪器的订单。

仪器制作完成,可销售又出现了问题。

一线城市的大医院只认国际打牌产品,不卖迈瑞的账,迈瑞想跟国际打牌硬碰硬暂时还不到时候。

成明和

在成明和的建议下,徐航成立了一只销售队伍,到三线城市去试水。

销售员口若灿莲,说的客户心花怒放,心甘情愿就掏了钱包。

但迈瑞也不仅仅只有嘴上功夫,迈瑞的产品质量有保证,售后也做的十分出色,打下来良好的客户基础。

时间一长买家和卖家形成信赖关系,迈瑞自主研发的监护仪器越卖越火。

迈瑞自主研发的监护仪市场销量持续上升,取得了可人的成绩。

1997年,麦瑞销售额已经拿到了一亿元的好成绩,自主研发的产品的销售量与代理产品平分秋色,各占了一半。

徐航加大新产品的研发投资,可效果却没有想象中良好。

自主研发陷入了瓶颈期,代理医疗器械的生意也因过渡饱和,越来越难挣钱。

竞争压力巨大,自主研发方面资金投入过大,迈瑞陷入了财政危机。

徐航

外忧之下,内患也让徐航焦头烂额。

一部分公司的元老见公司每况愈下,越来越没有信心,纷纷提出了离职。

一时之间人心惶惶,高层开始质疑公司做自主研发这一方向是否符合实际,开始建议放弃做自主研发,主攻代理谋求生路。

可公司建立之初,为的就是做自主研发产品,只做代理不就违背了公司成立的初衷了吗?

李西廷和徐航站出来力排众议,坚决反对只做洋代理这条平庸之路,坚持走自主研发的路线。

公司内部陷入混乱,眼看就要面临倒闭,这时,李西廷现身救场,拉回了华登投资集团的200万赞助。

其实徐航呈上的商业计划书并不算精细,也不是投资最好的选择。

但华登慧眼识英雄,看出了迈瑞的潜力,大胆下注200万美元。

迈瑞医疗标识

拿到投资,几个先前决定退出的创业伙伴带着“遣散费”离开了公司,其中有人还创立了新公司,成为了迈瑞的竞争对手。

但徐航和李西廷始终坚定最初那份梦想——做中国人自己的医疗器械。

徐航顶着压力继续自主研发,一开始他瞄准彩超,但投入和风险实在太大,徐航就做出了战略调整,转战数字化高端黑白超来暂时应急。

短短十年,迈瑞成功完成转型和蜕变,从代理商转变成开发商,创造了十多个中国第一,还拿下了多项产品的自主知识产权。

麦瑞推出了监护仪、B超等产品,让国内此类医疗设备在近十年内降价六成以上。

网络图片

最早,进口的监护仪一台售价达到七八万,迈瑞研发出监护仪后,将销售价定位五万,直接拉低了市场价。

迈瑞的产品经济又实惠,可价格低也会遭遇不明真相人士的非议和同行的打压。

不少人以“便宜没好货”为理由,诋毁迈瑞的产品质量不过关。

面对流言蜚语,徐航毫不畏惧,以事实和成绩说话。

“迈瑞有50%的产品出口外国,其中又有35%以上销往欧洲的,如果产品质量没有保障,如何打开欧洲这样关注产品性能的成熟市场,达到如此的市场占有率。”

徐航以向全球提供最优性价比的医疗设备和服务为使命,努力增强迈瑞自主研发实力,提升产品的性价比。

网络图片

2005年,在徐航的领导下,迈瑞在技术研发上的投入资金超过一亿元,发展到后来,迈瑞的研发投入已达到了公司销售额的10%以上。

时至今日,迈瑞的研发投资还在逐年上升,为了充实研发队伍,迈瑞每年会招收上千名应届硕士。

早在2005年年底,迈瑞的研发人员就达到800余人。

“斜杠”企业家

为了让员工们能安心做科研,迈瑞为员工提供了许多福利,还坚持为员工购房提供了无息贷款。

直到后来在美国上市,迈瑞才停止了这一做法。

迈瑞对自主研发投入巨大,收到的回报也十分丰厚。

根据深圳海关的统计,目前国内出口海外的高端医疗设备中,每100台监护仪中,有61台都是迈瑞出品,每100台B超中,有32台迈瑞的产品。

迈瑞医疗出海抗疫

迈瑞的出现打破了跨国公司的垄断,实现了将二流跨国企业赶出了中国的梦想。

并且,迈瑞也改变了整个医疗器械行情,让国际品牌的价格下跌50%,使普通的消费者直接受益。

麦瑞完美平衡了产品性能和价格两个方面,兑现了向全球提供最优性价比的医疗设备和服务的承诺。

或许,迈瑞所做的技术创新并不是最高端的,但他却是最有效、最解决目前问题的。

麦瑞不是靠设备赚钱,而是靠知识赚钱。

实现将“二流企业赶出中国”的梦想后,迈瑞开始进军海外市场。

中国进入21世纪后,国内医疗服务市场向国际全面开放,正是中国医疗器械行业迈向国际的机会,迈瑞也没有放过这次机会。

早些年,为了公司的发展,李西廷参加了不少医疗器械展览会。

李西廷

看到别国的展台前围满了人,李西廷羡慕极了,心想:“要是有一天迈瑞也能设立国际展台展示产品,吸引无数的外国人,就算是成功了。”

从此,进军海外市场成为了李西廷的梦想,更成为了迈瑞医疗的目标。

为了拓展国际市场,加速迈瑞的国际化进程,迈瑞积极谋划,在2006年,正式在纽交所上市。

迈瑞踏上崭新的起点,在全球范围内销售起了医疗设备。

目前,迈瑞已经将生意扩展到140多个国家和地区,还在海外的美国、加拿大、英国、土耳其、印度等多个国家成立了分支机构,建立了强大的分销和服务网络。

2020年疫情肆虐全球,迈瑞出品的呼吸机供不应求,获得巨大收益,它的创始人徐航的身价也一路水涨船高。

救命的呼吸机

多年来,徐航不仅打破了外资垄断国内高端医疗器械的局面,将中国医疗设备远销海外,在其他的领域也颇有建树。

2001年,徐航创办了深圳鹏瑞集团,该集团公司涉猎甚广,包括新能源、高科技、环保产业、城市开发建设和生态旅游项目开发等多个项目。

趁着国内房地产行业形势大好,徐航也蠢蠢欲动,创立了鹏瑞地产。

徐航涉足建设领域,拿下了深圳湾一块地皮。

亲自参与了全案设计,完全不计成本,任性地将深圳湾一号打造成深圳顶级的滨海地标综合体

深圳湾一号是徐航在城市开发建设领域历时十年精心打造的作品,一经问世就拿到了多项国际权威奖项。

还广受富豪圈喜爱,成了房地产行业中的一匹黑马,更为徐航带来了38亿的收益。

“全球抗疫迈锐同行”

到了2018年,徐航又成立了深圳市鹏瑞公益基金会,在扶贫、助学、助医等多个领域发光发热。

在疫情期间,徐航带领深圳市鹏瑞公益基金会积极响应了深圳市民政府的号召,为辖区的居民及辖区区内的低保家庭配送了不少抗疫物资,帮助不少有困难的家庭度过了疫情的难关。

时至今日,鹏瑞公益基金会依然保持秉持着创新、务实、征程、分享的公益理念,为社会、为国家做着贡献。

创立自主研发机械设备的医疗公司,跨行打造出堪称地标级建筑的深圳湾一号,功成名就后也不忘回馈社会,成立基金会。

徐航的经历精彩又不可复制,他勤奋又执着,始终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坚定不移地前进,没有被金钱蒙蔽双眼,也没有因利而屈。

李西廷

他的坚持造就了迈瑞,促成了监护仪国产第一世界第三的水平。

如你我一般的平凡人或许拼尽全力也达不到徐航的高度,但只要坚持梦想不忘初心,终有一天也必能有所收获。

观众朋友们如何看待徐航呢?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观点,您的认可是我们继续创作的不竭动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移居新加坡后成首富,李西廷为中国母校豪捐10亿!网友:这才是先富带动后富~
中国合伙人:迈瑞三剑客创业史
新加坡首富:生于安徽,靠医疗器械发家,如今身家230亿美元
打破外资垄断!一名安徽工程兵,干出3900亿医疗帝国
广州新首富:靠医疗器械一天狂赚3亿,身家1150亿打造深圳湾1号
迈瑞医疗:后来者如何分享全球高端医疗器械市场这块蛋糕?| 跨越山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