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万红军被十万国军紧逼,一战士想出渡江之计,毛主席:军中神人

前言

红军长征路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走荒地、翻雪山,上铁索桥……然而你知道发生在乌江上的“奇迹”吗?

乌江是贵州第一大河,河流湍急,多明礁暗石,两岸是悬崖峭壁,素有“天险”之称。面对这样的乌江,红军想要渡过去并非易事。然而我们都知道历史上红军强渡乌江的胜利,为后来遵义会议的召开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那么红军是如何成功渡过乌江的呢?

其实,在渡乌江时,正是这样一个人的出现,才有了红军渡乌江的胜利。正是因为他的妙招,才让几万红军顺顺利利渡过“天险”乌江。就连毛主席对此都感到不可思议,称赞他为“军中神人”

那么这位“军中神人”到底是谁呢?他提出的妙招是什么呢?

渡乌江之难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之后,红军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绝境。为打破险境,红军便开始了漫漫长征之路。在一路长征途中蒋介石布下天罗地网,让红军损失惨重。在悲壮的湘江战役之后,红军兵力已经锐减至3万余人。

此时红军指挥重权还在博古,李德手中。湘江之战后,二人又提出与红2、6方面军会合的主张。然而此前由于二人的错误指挥导致红军伤亡惨重,红军队伍中早已有许多人对二人生不满,并且对此次二人的主张也丧失信心。

针对此,毛泽东提出与博古二人不一样的意见,认为红军可以向贵州北部挺进,朱德总司令也认为这个意见可行。

1934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紧急会议。会议中,两方主张争辩不断,各执己见,会议氛围紧张不已。

朱德说“我们唯有突破乌江天险,冲出敌人的封锁才能保全,否则将会被一举歼灭,荡然无存。”

毛主席也对博古道:天险可渡,强敌难缠,兵家权谋,应当避实就虚!我们没必要以三万兵力去硬扛蒋介石的10万兵力,这无疑是让三万红军去送死。只有渡过乌江,突破封锁,才能化险为夷,夺取生机。”

经过两方争辩后,会议得出结果,决定放弃博古,李德前去的原计划,而采纳毛泽东“避实就虚”的建议,改向贵州北部挺进。

12月末,红军队伍到达乌江边上。看着面前江水湍急,江岸陡峭的乌江,大家纷纷有些怀疑渡乌江的计划。

乌江地势险要,一直被当地人称作“天险。”一般人游玩,也不敢靠近江水边,因为稍有不慎,乌江可能就吞没了你的性命。

因为蒋介石的提前命令,乌江上的船只早已全部被烧毁。此时江面空荡荡的,一条停留的小船都没有。江水波涛汹涌,人一进去,可能立马就会被水冲走,又或者被江水淹没丢掉性命。如此情况,红军又该如何渡江呢?

在湘江突围后,蒋介石咬住不放,不给红军一点喘息的机会,派各路队伍蜂拥而至,摆出一副要在乌江岸围歼红军的架势。前有天险,后有蒋介石派来的追兵。面对这样的乌江,红军真的能成功渡过乌江从而摆脱蒋介石的派兵围击吗?

此前由于湘江一战红军损失严重,部队里早已怨声一片,整个红军队伍都弥漫着一股对未来茫然的气氛。显然,现在的红军早已陷入了严重的疲惫和失控状态如果此时和国民党军队一战,后果恐怕难以想象。

面临如此险境,红军只能想出一个办法渡过凶险的乌江,从而避免与国民党军队正面冲突,留存好兵力。

夜晚,红军驻扎在乌江附近修整。毛主席在看过乌江之后,皱起的眉头一直没平下来过,他心中忧虑万千。如果乌江不能过,只怕红军危矣,唯有快速想出个好办法,才能拯救红军。

可是没有船只,没有桥,红军到底该怎么样才能顺利渡过乌江呢?

乌江上的“奇迹”

蒋介石为了在此地歼灭红军,可谓是煞费了一番苦心。他命令麾下部队赶往乌江,将所有附近河流的船只全部烧毁,并对渡口,关口部署重兵防护。

为表示歼灭红军的决心,蒋介石麾下侯之担还强拆房屋,驱赶百姓,没收所有能架桥的材料,妄图凭借天险阻挡红军被堵。

这种情况下,所有红军都明白此次突破乌江只能成功,不能失败。一旦失败,红军就会陷入敌人包围的境况,甚至可能会遭遇全军覆没的危险。

在这历史的紧要关头,工兵营营长王耀南被委以重任。王耀南在深夜接到命令“迅速前往乌江便的江河界渡口,不得有误!”

在到达渡口之前,王耀南完全不知道自己的任务是什么,但听负责传达命令的战士说这是事关三万红军性命的大事。王耀南心头一颤,也知道了事情的严重性,连夜快速奔赴乌江边渡口。

整个工兵营的战士在半夜跟随王耀南前往渡口,此时夜半三更,夜寒露重,但是没有一名战士发出发出抱怨。所有人都明白,这是攸关红军命运的大事。

到达乌江之后,王耀南才知道自己的任务是什么:两天之内,必须架好浮桥,配合主力部队强渡乌江。

王耀南是工兵队队长,在此之前也多次接到过工兵任务,无论是爆破工作,还是修路架桥,他基本都顺利的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然而,在看到波涛汹涌,两岸悬崖峭壁的乌江时,他还是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

“就是要在这玩意儿上架桥?”王耀南怀疑的问。

“是的,这事关全军的生死,望你务必完成。”下命令的红军也知道此事困难,拍了拍王耀南的肩膀,鼓励他。

虽然知道很难完成,可是如此重要时刻,自己又怎么能不尽全力呢。王耀南大声回答:“收到,保证完成任务!”

可是乌江非一般河流能比,要在这种条件下架桥,又谈何容易。在答应一定会完成任务之后,王耀南就开始了紧急的准备工作。

修桥是一项大工程,所耗费的架桥材料巨大,尤其是在乌江上修桥,需要的更是只多不少。而红军一向贫穷,一路走来,各种东西都抛下不少,一时之间又能上哪儿去找到这么多要用的材料。

去找附近的村民要材料这个计划显然不行。此前蒋介石早已有所准备,将所有能建造桥的材料一并烧毁,居民房屋里也是空荡荡的。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种情况下, 王耀南又怎么能在两天之内顺顺利利的建好桥,让红军顺利渡过乌江呢?

面对这个地狱难度级别的任务,王耀南没有说自己退缩,而是快速的理清思路,寻找方法。他先带着工兵专家何涤宙去乌江边勘察地形。

何涤宙在看过江水之后,直言想要完成任务是根本不可能的事。以他所学的知识和经验来讲,乌江水流速度已经超过四米每秒,然而架桥只能在流速四米每秒以下的河面上进行。

屋漏偏逢连夜雨,水流速度这个问题还尚未解决,王耀南就又发现了其他问题:红军根本没有相关设备!

眼看着国民党就要包围封锁红军,看着眼前滔滔乌江水,王耀南急得头都大了。就在王耀南一筹莫展之际,工兵营的一个战士来到他身边,说自己有个主意。这名战士就是石长阶,看起来年龄非常小,十分青涩的样子。

王耀南有些迟疑:“你确定你小子有主意?”

见王耀南怀疑,石长阶就道:“报告,您可以先听了我的主意再做定夺。”

王耀南心想:反正现在自己也没有很好的办法,听了就听了,万一这名小战士就有办法呢

结果石长阶还真给他出了个妙招。这个石长阶从小在江边长大,对于制作竹筏颇有经验。他说猴场镇附近有个村旁边有一片竹林,可以用竹子做竹筏。用薄竹皮做篾绳,再找粗大的竹子作竹排,编在一起就可以做成竹筏渡江了。

石长阶的的话让王耀南茅塞顿开,接着他又完善了这个想法,如果能利用竹子制作竹筏,再用篾绳铺设竹筏,完全可以制作一座浮桥。

说做就做,王耀南立马召集人手去砍竹子。石长阶也跟随着王耀南进山伐竹,他还告诉大家说:“挑竹子要看清楚,不要找小竹子,那些要留着他们繁衍长大,多挑公竹……”

红军战士们也明白当地百姓生活不易,不能坎光所有竹子,要给当地百姓留一些,听到竹子的区分,就认真地找能用的公竹子。然而时间紧急,光靠这几名红军砍竹子,只怕是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

于是王耀南带人又去找当地百姓帮忙,听闻红军需要帮助,纷纷表示愿意帮助。就这样,在大家齐心协力之下, 一天时间内,红军凑齐了需要用的材料,接下来开始了做竹筏的工作。

庆幸的是乌江虽然水流急,但是河面并不宽,这就意味着架的桥长度不需要太长,所耗费的时间相对少点。王耀南指挥战士们完成一道道做竹筏的工序,期间有石长阶的从旁指导,少走了许多弯路。

然而,就在大家都以为胜利就在前方的时候,意外发生了。敌军看到工营兵制作竹筏的动静,立马决定破坏他们的行动。

敌人大开火力,上百名士兵拿着机关枪对着岸边和水里做竹筏的红军扫射,几乎没有停过。

红军的原则就是无论前方有多大的困难,都要全力以赴的执行。即便是一颗颗的子弹从耳边穿过,所有战士们也没有停下手中的工作。

子弹打进了战士的身体里,血液流了出来,鲜红的颜色浸染了岸边,流进了乌江水。即便倒下了,伤得不重的士兵继续起来做竹筏,就这样倒下了又继续,倒下了又继续。

据后来参与修桥的红军战士回忆:当时修桥时正是寒冬时节,江水特别凉,我们一进水,牙齿被激的咬紧,冷得浑身颤抖。很多同志刚一入水,就冻僵了,但大家却都没有抱怨,在水里缓一缓后,就开始架桥了……”

在工兵营的战士们修桥的时候,红十三、红四、红一三个军团作为攻击主力帮忙掩护。敌人来袭时,他们拼命发动攻击,吸引敌人的注意,好让工兵营的兄弟们能顺利的修桥。

就这样,在敌我交战的枪林弹雨中,在我军主力的掩护之下,工兵营战士们坚持不懈,终于将这座桥建立了起来。

桥虽然修成了,但这次出主意的小英雄石长阶却命丧在乌江修桥途中。但是,他的名字会永远留在我当的光荣史册中,他的事迹永远被后人歌颂和赞扬。

“架桥王”

王耀南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的创始人之一,被战士们亲切地称为“架桥王”、“爆破王”、“地雷战王”。毛主席也曾在信中称赞王耀南为“民族英雄”。

红军长征时四渡赤水,期间王耀南指挥工兵营先后架起十余座桥,获得全军嘉奖,被毛主席誉为“工兵专家。”红一方面军在长征路上经过22条河,基本上都是由王耀南担任渡河现场总指挥。

1934年,王耀南率红军总部工兵营在江西于都执行架桥任务,当时时间紧迫,需要在4天时间内就架好五座横跨六百米的浮桥。为了防止敌军发现,架桥任务不得不在夜晚执行。

夜晚天黑,士兵们看不清指挥员的命令,也看不清架桥的轴线,加上河面太宽,任务十分困难。于是为工兵营撑船的水手就给部队出了个点子:在每条船中间挂一盏灯,如果船都在的轴线上,各个船上的灯就能连成一条线。

王耀南听后认为这是个好主意,试用了水手的这个主意,之后修桥速度果然大大加快,成功完成架桥任务。

王耀南不仅在修桥方面十分擅长,他也被誉为“地雷战王”。1941年,王耀南接到彭德怀的命令构筑黄崖洞兵工厂防御工事,王耀南主动提出了在厂区布地雷阵打击兵工厂敌军。

这个方案最后成功利用黄崖洞兵工厂的防御工事,抵抗了日军6000余人,创造了抗日战争史上我军与敌军伤亡8:1的奇迹。

1955年首次授衔仪式上,他被授以少将的军衔,也获得多了多项荣誉勋章。尤其是二等红星奖章,凭借这个勋章可以终身免除死刑。这代表着组织对他的最高评价,也是对工程兵这个兵种的肯定。

结语

强渡乌江是红军长征史上一个重要的环节,它的的战斗胜利为红军赢得了宝贵的休整时间,也为其后中央政治局会议的召开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红军长征途中强渡乌江的故事,让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个人的奇思妙想,也看到了团结的力量。只有大家集思广益,齐心协力,才能把不可能变为可能,开辟一条全新的道路,创造出令人惊叹的奇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红军突破乌江天险,开创了用竹筏子过江、搭浮桥的先例
3万红军被10万敌军追击,19岁战士献一计,毛主席感叹:军中有神人!
3万红军在乌江遭遇30万国军,一位19岁战士献策,毛主席赞叹不已
《突破乌江》红军不怕远征难,强渡天险过乌江
3万红军被10万国军追击,一小战士献妙计,毛主席:红军中有神人
乌江天险重“飞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