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955年授衔时,一位参加飞夺泸定桥的战士写信给毛主席:请求降衔

1955年9月,盛大的授勋仪式在怀仁堂举行,全国军区也陆续对有功之臣进行表彰,校级和尉级军官的授予仪式也逐步进行,这段时间对于军人来说是无比快乐的。

可是有这样一位战士却十分不安,他曾经参加过飞夺泸定桥的战斗,后续多次立功受奖,在本次评定中可以获得大校军衔,然而他感觉不能接受这么高的奖赏,想让组织收回成命。

于是这位战士给毛主席写信,请求降衔,只要上校军衔即可。毛主席同意了他的请求吗?这位革命前辈又为什么希望降衔呢?

不一般的事迹

1935年5月29日,中央红军为了躲开敌人的层层追捕,派红4团担任先锋,急行数百里攻下泸定桥,为后续部队的快速转移争取了时间和空间,立下大功。

在这次英雄的战斗中,涌现出许多优秀个人,更是有4位战士英勇牺牲。活下来的英雄们获得了党组织的表彰和茶缸,列宁服,钢笔等奖励,还有专属的“英模”称号。

红军内部的报纸还特意报道了飞夺泸定桥的事迹,发表在《战士》一八五期,可是后来转移匆忙,这期报纸遗憾丢失,英雄们的名字和职务大多无人知晓,掩埋在历史深处。

建国之后经过多方考据,有5位英雄的名字和职务被找到,他们大多是党员干部,因此可以顺着党员干部来寻迹,剩余的普通战士则因为缺乏足够明确的信息而找不到痕迹。

这些英雄之中比较特殊的一位是刘金山,负责突击任务的是2营2连,抽调的队员也都是从这里抽调,刘金山则是3连的党支部书记,他在战斗开始前主动申请加入突击队。

为了加强战斗力,组织上同意了刘金山的申请,于是原本21人的突击队伍又增加了一个。在活下来的勇士之中,刘金山后来的成就是最高的,也是最具代表性的。

刘金山是江西赣州人,1930年土地战争期间加入红军队伍,因为敢打敢拼,擅长使用大刀,很快积累功劳升迁,还顺利入党,并且在红4团3连担任党支部书记的职位。

成为基层军官后,刘金山依然没有改变过去勇猛作战的作风,每次战斗激烈的时候都会 带队冲锋,身体上有多处弹片伤痕,飞夺泸定桥之前他也主动请缨,希望可以加入突击队伍。

战斗过程中刘金山发挥的作用也很大,他是党员干部,在冲锋时候一直站在最前面,后来敌人放火烧铁索的时候,也是他带头迈步向前,勇敢的穿越火舌,闯过了最后一段路。

等到战斗结束后,刘金山才发现自己身上许多地方烧伤了,头发眉毛全都没了,手上因为要扶着铁索,起了一个大水泡,和手枪粘连在一起,治疗的时候带下来一大块皮。

即便这样的伤势,刘金山也没有休养太长时间,他等到手指可以握枪之后,马上回归一线战斗,在后来夺取腊子口的战斗中继续担任先锋,给军功章上又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22位勇士

蒋介石事先并没有想到红军会从大渡河一带渡河,他将重兵调集在了宁雅正道附近,还是刘文辉发现安顺场附近有红军沿河北上,这才紧急调集一个团的士兵支援泸定桥。

红4团在行军路上还碰到了一批前去支援的川军士兵,两伙人沿着河岸互相打着火把行军,相隔一个晚上的时间,分别抵达泸定桥西岸和东岸,隔着100多米的铁索桥相望。

敌人没有料到红军的速度会这么快,所以对桥面的破坏工作还没有彻底完成,他们只拆除了泸定桥东边的木板,还没来得及对铁索桥进行下一步的处理,红4团就赶到了。

泸定桥是康熙年间兴建的,由9根粗大的铁链连接东西,两边还各有2根铁索作为护手,桥面铺设木板,行人就在这条晃晃悠悠的铁索桥上互相来往,成为川藏沟通的重要渠道。

红4团眼前看到的就是孤零零的铁索桥以及河对岸敌人修建的机枪工事,而本来应该夹击泸定桥的右路纵队被刘文辉的支援拦在了路上,无法及时赶到,他们需要独立应对。

杨成武将军当时是红4团的政委,他将全团的干部召集在一起开会,商量如何进攻。在会议上大家决定仿照强渡大渡河的作战形式,抽调精锐组成夺桥突击队,后续部队及时跟进。

突击任务交到了2营2连的手上,杨成武从党员,团员以及作战勇猛的入党积极分子中间挑选队员,还将3连支部书记刘金山加强进来,组成了一支22人的精锐队伍。

队伍中所有人持短枪,腰挎手榴弹和马刀,在全团炮火的加持下,一鼓作气冲过敌人的火力封锁,在桥头位置取得支点,后续部队迅速铺设桥板,引导剩余战士前去支援。

1935年5月29日下午4点,战斗正式打响,下午的阳光直射到东岸敌人脸上,有利于我军的进攻,集结了全团的机枪和迫击炮后,22位勇士登上泸定桥西桥头,在炮火中冲锋。

担任突击的战士们双腿夹着铁索,挪步前进,或者手扶作为支撑的链条,弯腰向前,对岸的敌人被我方炮火覆盖吓得不敢开枪,眼见突击队就要成功登陆泸定桥东岸。

丧心病狂的敌人使出了最后手段,他们点火烧起了铁索桥,滚滚火焰席卷而来,处在桥上的突击队员进退两难,杨成武将军在后面给大家鼓劲:“冲过去就是胜利!”

战士们听完抛弃其他念头,勇敢的跳跃而起,向河对岸发动最后的冲锋,赶跑了驻守桥头的敌军,后方负责支援的战士很快跟进,顺势攻占泸定城,奠定最终优势。

飞夺泸定桥没有浪费太多时间,急行军一昼夜之后休整了半天,然后马上投入战斗拿下桥头,负责夹击泸定桥的右路纵队打退敌人增援,赶到泸定桥的时候已经是深夜了。

夜晚不利于战斗开展,如果继续拖到第二天的话,就会给国民党军增加反应时间,中央红军的转移就不会那么从容,飞夺泸定桥的功劳在整个长征阶段都是数一数二的。

大渡桥横铁索寒

红军当时为什么要从大渡河一带过河呢?这和他们面临的危急形势有关,必须要从国民党军队的缺口中打出去。

强渡大渡河和飞夺泸定桥是前后脚发生的,先是5月25日红1师击溃川军把守在大渡河的兵力,占领安顺场,顺利找到一艘小船。

就靠这艘破了一个洞的木船,红军战士突破对岸敌人的火力封锁,顺利渡河,登岸后占领桥头据点,等到了后续部队的支援,将川军彻底打跑,拿下了关键的大渡河渡口。

可是国民党军队在撤离之前销毁了几乎所有船只,红军后续搜集不到足够的渡河器具,大批红军堵塞在河对岸,而敌人的追兵还有几天时间就要追上来了,情况十分危急。

为了尽快打开局面,5月26日中革军委定下了分兵两路,夺取泸定桥的策略。红1师和陈赓的干部团已经渡过大渡河,他们将由刘伯承和聂荣臻带领,向北急行然后进攻泸定桥。

左路部队则由林总带领,沿着安顺场在大渡河西岸行军,和右路部队形成配合,夹击泸定桥的敌人,拿下这个致命的交通要道。由于时间紧任务重,他们只有三天的时间。

右路纵队在路上受到川军一个旅的堵截,但是这些杂牌军没能给我们造成太多的阻碍,红军战士一边行军,一边战斗,将川军赶跑的同时,还获得许多枪支弹药的补充。

不过5月28日傍晚突然下起了大雨,山路湿滑,无法行军,右路纵队只能耽误一个晚上,也是因为这个晚上的差距,右路纵队没能和左路同时抵达泸定桥,任务更加严峻了。

左路纵队在行军途中也遇到敌人的阻拦,无法从河边小道过去,只能跑远一点绕道,在今石棉县的菩萨岗遇到川军的隘口,没有时间继续绕路了,只能想办法攻过去。

在当地百姓的指导下,红军战士找到了一条小路绕到隘口后方,和正面进攻的主力部队前后夹击,将这支由新兵组成的川军队伍冲垮了,打通了去往泸定桥的关键道路。

第一天左路纵队行军80里,他们在未来两天时间里需要继续行军240里地,可是没想到5月28日凌晨,担任先锋的红4团接到总部命令,让他们提前一天夺取泸定桥。

这是因为川军刘文辉被蒋介石督促加派了兵力,分别往泸定桥两岸增援一个团,一旦让这股增援到位,夺桥任务就会变得更加艰巨,为了抢时间,红4团必须拼命赶路。

蜿蜒的240里山路需要在1天时间走完,这对任何队伍来说都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中途还要应对敌人的阻拦,这看起来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红4团坚持了下来。

战士们在大雾天气的掩盖下,打退了敌人试探性的进攻,干部深入队伍做思想建设,饿了就吃生米,渴了喝生水,所有人不眠不休,路上甚至还和增援的川军打了照面。

团首长索性让队伍打起火把,按照敌人的联络信号谎报番号,迷惑对面,争取到一定时间。

经过近一昼夜的跋涉,红4团终于在29日黎明时分抵达泸定桥附近,占领了西桥头,然后休整半天之后,立刻选派突击队员组织战斗,一番苦战后拿下了这个关键节点。

英雄作风

参加过飞夺泸定桥的刘金山是我军的宝贵财富,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不止一次受过重伤,在生死线上挣扎,靠着极强的生命力迎来了新中国的解放。

刘金山

可是当初和刘金山一起参与夺取泸定桥战斗的老兵们大多凋零,在长期且艰苦的战争生涯中或者牺牲,或者失踪,能够与他分享胜利喜悦的人已经没有多少了,这让他无比伤心。

1955年授勋的时候,党组织仔细评定了刘金山的功绩,最后决定授予他大校的军衔。可是刘金山十分谦逊,他表示:“这不是我自己的功劳,还有许多其他战斗的支持。”

大校军衔让刘金山很不安,因为他就是一个普通士兵,没有读过什么书,更没有指挥大规模战斗的经历,就这样被授予超出自己能力的军衔,他深感无法承受这份殊荣。

在仔细思考一番后,刘金山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希望组织上可以考虑降衔。这封信最终被呈送到毛主席书桌上,主席看后十分感动,赞赏了他高风亮节的行动,并批准同意。

当年的泸定桥22勇士到1955年授勋的时候,除了刘金山之外只剩下一位,对方获得了开国上校军衔,没有在军队系统中待太长时间,1958年就转业到地方。

也就是说刘金山是唯一一个仍然在军队中的泸定桥勇士,他在山东军区发光发热,一直到退休年纪才以校级军衔退役,转入二线,为国家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全部贡献。

晚年的刘金山在苏州颐养天年,他始终告诫子女亲人,不要因为他的身份而自傲,始终保持艰苦朴素作风,从不搞特殊待遇,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不给党和组织添麻烦。

刘金山最大的心愿就是将当年同生共死的战友们找到,可是时间太过久远,很多资料都没有保存下来,只能依靠一些将领的回忆录中了解情况,这种寻找是十分缓慢的。

经过刘金山和其他工作人员坚持不懈的努力,除了5名党员干部之外,还有7位战友的名字被找到了,其中4位在当年的夺桥战斗中牺牲,另外3人也大多飘零于战争年代。

到目前为止,泸定桥纪念馆前面的石碑上现在依然只有12位勇士的名字,其他无名先烈的碑文则是空空一片,亟待补充完全。

飞夺泸定桥的故事作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源泉,数十年来不断给予人们精神鼓励,英雄们的奋不顾身永远值得我们学习铭记,希望降衔的高风亮节也是我们进步的榜样。

让我们不要忘记革命先烈的牺牲和贡献,正是有了他们的流血,我们才能享受现在的美好生活,拥有建设社会主义美好新时代的动力,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断努力。

最后,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955年授衔时,一名参加飞夺泸定桥的勇士写信给毛主席:请求降衔
红军飞夺泸定桥时,敌人为何不把13根铁索直接炸断?历史给出答案
1955年,毛主席给一位参加飞夺泸定桥的战士写信,让他到北京参加
65年彭老总重游大渡河,惊奇发现:即便炸了泸定桥,红军也能渡河
刘伯承比林彪晚到泸定桥是因为遵守苏军条例多睡了八个小时吗?
1935年,刘文辉如果将泸定桥炸毁,红军可能全军覆没,他为何没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