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粟裕为什么被称为“中国的战略家”?

刘伯承元帅称“粟裕同志智深勇沉、百战百胜,是我军最优秀的将领。有古名将风,有古大将风,是中国的战略家。”

粟裕何以担此“战略家”称号?

山民认为是粟裕向中央多次提出战略建议并被从善如流的中央领导人采纳,并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凭借卓越的指挥才能和战争实践,奠定了其“中国的战略家”的地位。

粟裕著名的子养电、卯巧电、齐辰电就是其中的代表。

壹 | 子养电和卯巧电

1948年,粟裕向中央斗胆直陈,写了两封电报,分别是1月22日的“子养电”和4月18日的“卯巧电”。

“子养电”提出了“三军忽集忽分,在中原打大仗”的设想,而“卯巧电”更是提出了“三个纵队暂不过江,在江北打大仗”的战略建议。

粟裕“子养电”

粟裕“卯巧电”

粟裕子养电和卯巧电的建议,通过粟裕在1948年4月底、5月初的中央城南庄会议上向5大书记当面直陈,被中央采纳。

城南庄决策是对重大战略决策所作的关键性的变动。它对此后南线作战的整个进程,包括豫东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第一线高级指挥员的粟裕,在经过深思熟虑后,敢于实事求是地大胆地对中央重大战略行动部署提出不同意见,是难能可贵的。

作为最高统帅的主席,能实事求是地重视并采纳部属的不同意见,根据实际情况果断地调整重大战略部署,也表现了高度的智慧和勇气。对需要高度集中的军事指挥来说,这可以说是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的典范。

城南庄决策后的豫东战役,彻底改变了整个中原的战略形势,豫东战役的胜利,是我军中原部队从战略防御转向战略进攻的关键转折点

粟裕用行动证明了自己“子养电”和“卯巧电”建议的正确性:中原部队已经不需要再等东野入关、以拖时间为战略目标,集合华野和中野的力量,我军已经有能力直接歼灭中原的国军精锐。

豫东战役更是加速了解放战争进程,即中央原定的“5年左右打倒国民党”加速到“只要一年左右就能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

贰 | 齐辰电

1948年9月,在济南战役行将结束时,粟裕及时向军委建议举行淮海战役,攻占两淮和海州,歼灭援敌。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小淮海战役”计划。

军委于次日迅速批准了这个建议。在战役进行的过程中,粟裕和张震又及时向军委和中原野战军提出截断徐蚌线,抑留敌人于徐州地区,力争把国民党军队主力就地逐步歼灭的建议,向西柏坡发出了军史上著名的“齐辰电”。

这封电文的伟大意义在于,粟张首次提出在歼灭黄百韬兵团12万人之后,华野主力暂不南下两淮,而是向西寻求与国军徐蚌重兵集团决战,从而把长江以北的国军主力全部歼灭,进而有利于未来的渡江战役。电文中关于“未来长江以南不致有大的战斗”、“严重战斗要在华南才有的打”等预测,历史证明惊人的准确。

主席的回电意味着,伟人将淮海战役的设想由原定的歼灭黄百韬兵团、收复两淮的“小淮海战役”战略目标,升华到“应极力争取在徐州附近歼灭敌人主力”进行战略决战即后来的“大淮海战役”高度。

淮海战役遂逐步扩大、演变发展成为一次大规模的以徐州为中心的战略决战,成为解放战争时期三个具有决定意义的战役之一。

许多年以后,粟裕仍然回忆到:“这封电报虽短,但是字字千钧”。

粟裕将军能够创造性地贯彻军委和主席的战略决策,并且能够从实际情况出发,敢于和善于提出不同意见,这是他求实精神和高度责任感的表现,也是与他长期处在战斗第一线,熟悉实际情况,积累了丰富的领导经验和作战经验分不开的。

而中央和主席,也总是纵观全局,虚心听取各战区指挥员的意见,及时作出正确的决策,并随时修正已经作出的决策。这就把高度的集中统一和充分发挥各战区指挥员的主观能动性最好地结合起来,这是我军得以克敌制胜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本质的生动体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经典战役品读:为什么说豫东战役是淮海战役的“预演”?
淮海战役的真正灵魂人物
粟裕大将是如何上位战略家和无冕元帅的?
再驳“淮海战役中粟裕在总前委授权下才能调动西兵团以外的部队”
蒋军连丢3城,粟裕察觉有诈,改变部署急追140里后果然应验
毛主席不顾粟裕挽留,坚持调陈毅到中野履职,其中究竟有何考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