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与诗圣杜甫并称为“二杜”的晚唐著名诗人——杜牧外传
userphoto

2023.05.20 湖南

关注

西安碑林

杜牧(公元803-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为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他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擅长咏史抒怀,其诗英发俊爽,卓尔不凡,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是中晚唐时期不可多得的大文豪。人们将诗圣杜甫称为“大杜”,将杜牧称为“小杜”,故将他们并称为“二杜”,还与中晚唐“情诗王子”李商隐并称为'小李杜'。晚年居住在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之'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造像

一、出身名门,进士入仕

杜牧出生在京兆杜氏一门。杜氏自魏晋时期便是显赫无比的仕宦之家,子孙代代饱读诗书、出仕拜相。到了唐代,杜家更是权贵荣耀。杜牧的祖父杜佑官至宰相、父亲杜从郁官至驾部员外郎。杜牧在家族中排行十三,按唐人习惯,被称为'杜十三'。在这等荣耀的家庭背景下,少年杜牧幼承家学、聪颖机敏,十三岁便潜心研究《孙子兵法》,并写下了13篇注解心得,精辟绝伦,言简意赅,名列历代《十一家注孙子》前列。在其十几岁时,有感于唐宪宗讨伐藩镇之举,他便上书策论咨文,献计平虏,为时任宰相李德裕采用,并大获成功。23岁那年,杜牧写就了“古来之赋此为第一”的《阿房宫赋》,一时洛阳纸贵,名动京城。

古长安(西安)——安远门

25岁时,杜牧又写下了长篇五言古诗《感怀诗》,全诗一百零六句,鞭挞了藩镇的跋扈,揭露了朝廷的无能,绘出了唐王朝的一幅西山落日图,表达了作者空有雄心而报国无门的苦闷。唐文宗大和二年二月,杜牧参加进士考试。唐代进士考试与后世颇有不同。其最显著的特点一是录取名额少,每科录取多不过数十人;二是不糊名,考官所阅皆为明卷。这两个特点,决定了唐代的进士考试几乎非名士不得染指,也决定了一时颇为盛行的行卷与请托之风。当年,礼部侍郎崔郾奉命到东都洛阳主持进士科考试。临考之前,杜牧向时任太学博士吴武陵投递了“行卷”,请他提携推荐。吴武陵是当时大名士,德高望重,其与崔郾都是柳宗元的老朋友。

唐文宗画像

他读了杜牧的诗文后,对其才学极为赏识,特地骑着毛驴,赶往洛阳拜见崔郾。他说:你担负此任,乃是众望所归。我老了,不能再为朝廷排忧解难,现为你推荐一个贤士,就是这次要参加进士考试的杜牧。这个人太有才了,文章写得真好,拜托您评他为状元吧”!说完,他将杜牧所写的《阿房宫赋》呈给崔郾。崔郾面露难色地说:“听说过杜牧这人,才气是有,只是品行不太好,特别喜欢烟花风月,经常出入青楼柳巷。况且状元已被他人预定了”。吴老大声说道:“如果当不了状元,就让杜牧以第五名进士及第,好吗”?崔郾还在踌躇犹豫,吴老倚老卖老地说:“如果还不行的话,就把这篇赋还给我,看看谁能比他写出更好的文章”!崔郾只好答应。吴老回京后,崔郾兑现诺言。当年,26岁的杜牧以第五名进士及第。

国画大师李耕绘画——《骑驴荐贤图》

二、入幕洪州,暗恋好好

大和二年(827年)十月,进士及第后的杜牧奔赴洪州,即王勃写《滕王阁序》的那个地方,开始了他的幕府生涯。其时沈传师为江西观察使,辟召杜牧为江西团练巡官。沈家与杜家为世交,沈氏兄弟均爱好诗赋文章,对当时的知名文人很是眷顾,与杜牧的关系也颇为密切。杜牧曾应沈传师之弟沈述师所请,撰写了《李贺集序》。沈府经常宴客,必请杜牧作陪。唐朝很多有权有势的达官贵人喜欢蓄养家伎,一些家伎白天以色示客、歌舞吟唱,夜晚则往往化身为主人无名分的侍妾。她们寄人篱下,人格微贱,无名无份。大和三年,杜牧在沈府与歌姬张好好相识。

洪州(今南昌)——滕王阁

当时的杜牧尚未成家,风流倜傥,才情横溢,而张好好美貌聪慧,能歌善舞。在沈府的宴会上,两人经常见面。张好好倾慕杜牧的满腹才情,杜牧留恋张姬的色艺双绝。他们经常湖中泛舟,执手相伴。才子佳人,自是无限惬意。这本应该留下一段佳话,但让人没想到的是,沈传师弟弟沈述师也看上了张好好,很快纳她为妾。张好好作为沈府歌姬,根本无力掌控自己的命运,而杜牧官位低微,只好落花流水空余恨。张好好出嫁时留下一诗:“孤灯残月伴闲愁,几度凄然几度秋。哪得哀情酬旧约,从今而后谢风流”。杜牧看到此诗,心中凄楚,连夜赶到沈府求见,而张好好自知他嫁侯门而心生愧疚,不愿相见。

落花流水空余恨

杜牧流连数日,只好空有羡渔之情,伤心而归。同年,杜牧离开洪都回京,考中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被授弘文馆校书郎、试左武卫兵曹参军。不久,杜牧娶了朗州刺史裴偃之女裴氏为发妻。美丽高贵的裴氏与杜牧情意相和,还为杜牧诞育了3个孩子,只可惜天妒红颜,裴氏因产后抑郁而匆匆辞世。其后,杜牧又在一次宴会上邂逅了出身于南陵名士之家的崔氏。崔氏貌美多姿且才情卓著,很快就将杜牧的心牢牢地吸引住了。不久,崔氏通过明媒正娶,成为了杜牧的继室夫人。成婚后,崔氏与杜牧十分恩爱,崔氏还相继为丈夫生下了两子一女。可见,大才子杜牧的婚姻生活还是比较幸福完美的。

鸳鸯戏水

三、偎红倚翠,浪迹扬州

唐朝文人雅士素来喜欢狎妓与花酒,对歌姬和舞女、名妓和才女往往趋之若鹜。即便上天给了杜牧堪称幸福和美的婚姻生活,可杜牧却依然喜欢与知己好友、逸士同僚们共赴秦楼楚馆去寻欢作乐。他们时不时地诗酒共聚,身边从来不缺温柔娇媚的女人。他们或携妓出游,泛舟赏景;或闺阁品茶,谈史论道。他们将这种纵情声色的喜好当成了一种人生雅趣。往往酒饱情足之后,还会诗兴大发,将所感所想顺化成意境贴合的文字。杜牧的多篇流传千载的名诗便是在这种环境中产生的。

游湖泛舟,海阔天空

大和七年(833年),三十一岁的杜牧被淮南节度使牛僧孺聘为推官。淮南节度使治所在扬州。春天,他沿水路东下,经过润州(今镇江)时,专程采访了杜秋娘。杜秋娘出生于润州,历经中晚唐宪穆敬文四朝。正值藩镇割据、宦官专权之时,社会动荡,人命危浅。她15岁时,被镇海节度使李錡纳为侍妾,因美貌善舞,很受宠爱。她的那首名传千古的《金缕衣》:“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需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曾经醉倒了历代多少痴情的男人。后来李錡叛乱被诛,杜秋娘籍没入宫,又受到宪宗宠爱。穆宗即位后,敬重杜秋娘,聘她为小儿李凑傅姆,负责教导与养育皇子。李凑渐长后封为漳王。

镇江金山寺

当时,朝廷宦官当权,奸佞郑注诬告丞相宋申锡排除异己,指控漳王是他的后台。于是漳王李凑获罪,被废黜王号,削去封地,杜秋娘也被遣返故里。杜牧怎么也没有想到,眼前这位孤苦困穷的老媪,竟是自己仰慕已久的女神杜秋娘!她曾经是一位美丽的少女、风流的宠妾、华贵的皇妃、皇子的保姆。历时三十年,几经周折,却一切都化为乌有。如今剩下的只是一个无依无靠、孤苦伶仃的困穷老媪。世事沧桑,命运无常,令人感叹。一时间,杜牧思绪万千,心潮难平,于是,奋笔疾书,通宵未眠,写出了伤世叹己的诗篇《杜秋娘诗》:京江水清滑,生女白如脂。其间杜秋者,不劳朱粉施。——

古画佚名——《张好好像》

杜牧到任淮南节度使推官不久,转为掌书记,负责节度使府的公文往来。扬州自古繁华地。青楼酒寮不计其数,每到夜晚,红灯高挂,光芒如同白昼;声乐骈阗,歌舞通宵达旦。即使洞府仙境,其乐也莫过于此了。彼时杜牧年仅二、三十岁,精力充沛,狂放不羁。他生性风流,如今置身珠翠填咽之地,自然不肯辜负青春韶华。公务之余,杜牧几乎把所有时间,都花在追逐声色、偎红倚翠的风流生涯上,几乎没有哪个晚上,杜牧不是在青楼柳巷度过。杜牧的行为,牛僧孺全都看在眼里。牛杜两家皆为名门,多年至交,且他又惜才爱才。牛僧孺尊重杜牧的天性,只是吩咐了三十名士卒,每天便装跟随在杜牧身后,暗中保护他的安全。而杜牧对此却一无所知,还以为自己的风流形迹无人知晓,私下里颇有些得意。

扬州瘦西湖——五亭桥

时间一晃就是两年。杜牧转任长安监察御史,牛僧孺设宴为他饯行。席上,他告诫杜牧说:“凭着你的才华气概,自然能平步青云,我没有什么好说的。我所担心的是,阁下追逐声色太过,恐怕对身体不利,还应有所节制才是”。杜牧不知道自己这些年的行为都在牛僧孺的掌握之中,于是抵赖说:“我一向洁身自爱,哪里有这样的事情!您未免忧虑太过了吧!”牛僧孺没有正面回答,只是笑着让侍从拿过一个小匣子,当着杜牧的面打开。里面满满的都是被派去保护杜牧的士卒写来的密报,上面尽是“某年月日,杜书记在某某家过夜,平安无事”“某年月日,杜牧在某某家宴会,平安无事”之类的记载,总数大概不下数百封。

蝶恋花

杜牧看过后惭愧万分。他对牛僧孺待自己的宽容和关爱,充满着由衷的感激。若干年后,牛僧孺病逝,杜牧更是竭尽才华,为他撰写了一篇充满赞美与深情的墓志铭,以此报答他对自己的知遇之恩。终其杜牧一生,其始终尊崇牛僧孺,被人以为是“牛党”。数年的扬州生涯,给杜牧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在离开扬州之时,他留下了《遗怀》一诗: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觥船一棹百分空,十载青春不负公。今日鬓丝禅榻伴,茶烟轻飚落花风。诗中回忆起那些细腰楚楚的舞姬和散发着诗酒香气的青楼,流露出深深地留恋与惆怅之心情。

扬州名园——个园

四、邂逅旧爱,湖州留情

大和九年(835年),三十三岁的杜牧由扬州赴长安就任监察御史,分司东都。八月抵东都洛阳上任。因此逃过了当年十一月的甘露之变。当时27岁的唐文宗不甘为宦官控制,与李训郑注等策划诛杀宦官。被大宦官仇士良发觉,结果李训等朝廷重要官员被宦官杀死,受株连被杀的有一千多人。而分司东都的杜牧不仅躲过一劫,还在洛阳与旧爱张好好不期而遇。此时的张好好已沦落为他乡之客,以当垆卖酒为生。原来沈述师对张好好并非出自真情。几年之后,沈述师厌倦张好好年老色衰,将其抛弃。张好好恢复自由身不久,便依从了父母之命,再度嫁给商人为妇。

君泪盈,妾泪盈

离别八年了,此时他们是罗敷有夫、使君有妇。纵然旧情仍在,却仍无法相爱相守,可悲可叹!天各一方,蓦然聚首,怎能不“君泪盈,妾泪盈”呢?杜牧感慨万分,写了一首著名的五言长篇《张好好诗》。由于情绪饱满,不仅文笔清秀,而且书法更为飘逸,为杜牧赢得了著名书法家的美名。杜牧亲笔《张好好诗》书卷至今仍存,辗转有序,曾为宋徽宗、清乾隆等皇家收藏,更被历代艺术家、收藏家奉为圭臬。在洛阳期间,由于职务清闲,杜牧四处凭吊古迹,写下了不少诗篇。公元836年,杜牧该任宣州幕下书记,写下了著名的七绝《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手书——《张好好诗》局部

杜牧久闻不远处的湖州美女如云,便择日前往湖州游玩。时任湖州刺史崔君仰慕其才华,外加杜家的背景,投其所好,盛情款待。他将本州的名妓歌女招来任凭杜牧挑选,然而杜牧并不满意,“美则美矣,然未尽之”。次日,恰逢端午佳节,湖州举行龙舟竞渡活动,沿岸红男绿女,人山人海,观者无数。杜牧与刺史崔君乘坐官船。顺流而下,浏览沿岸风光,窥视艳妇美女,力图选到中意之人。然而,纵是满心希冀却是终将成空。眼看官船将要靠岸,仍不见心仪的窈窕淑女。杜牧心中不免失落。就在此时,他却“众里寻芳千百度”,蓦然见到岸边人群中一个约莫十几岁的女子,其国色天香的容颜顿时吸引住了他的目光。很快,他便将这个女孩与她的母亲接上官船。

美则美矣,然未尽之

母女但见这官人打扮自是害怕。杜牧对老妇直言要娶这女子。老妇答道:孩子年未及笄。杜牧便与老妇人约定了十年之期。他直白地说:“不到十年,我必为郡守!而彼时女孩年龄已长,便可迎娶了”。老妇又问若十年之内官人未来呢?自负的杜牧朗声说道:若十年未来,那就嫁给别人。老妇人欣然应允,杜牧给了重金,立下盟约,相约十年后到此成婚。对于自身的抱负和才华,杜牧是自信满满的。但是,此时的大唐,已在藩镇割据、牛李党争之中显现出糜烂之势。杜牧的命运又岂是他自己能够左右的呢?开成四年(839年)年底,杜牧离开宣州,去长安任左补阙、史馆修撰。开成五年,杜牧官升为膳部员外郎。会昌元年(841年),杜牧调任比部员外郎。

西安孔庙

五、再见湖州,人生暮年

其时,李德裕回任宰相。李杜两家原为世交,但牛李党争,势不两立。李德裕是李党的领军人物,而杜牧与牛党领袖牛僧孺私交甚好,被其忌讳。次年,杜牧被外放为黄州刺史,他到黄州赤壁怀古,写了一首《赤壁》诗:“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会昌四年(844年)九月,杜牧迁池州刺史。位于池州城西数里,曾经有一个驰名的“天下第一诗村”———“杏花村”。杜牧写下了《清明》一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不久,他又到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浦写了一首《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黄州赤壁

不久,杜牧又迁睦州刺史,留下《睦州四韵》:“州在钓台边,溪山实可怜。有家皆掩映,无处不潺湲。好树鸣幽鸟,晴楼入野烟。残春杜陵客,中酒落花前”。在黄州、池州、睦州任职期间,杜牧颇能兴利除弊,关心人民,政绩显著。会昌五年(845年),七月,武宗下诏禁毁佛教,杜牧很是赞同。后来他在宣宗大中年间作《杭州新造南亭子记》,详细叙述武宗禁毁佛教事。宣宗大中二年(848年),得到宰相周墀的提携,杜牧入为司勋员外郎、史馆修撰。大中四年(850年),他又升为吏部员外郎。杜牧一直想念着湖州,想念着与那个“窈窕淑女”的十年之约。然而之前他的仕途却是一路坎坷。官职低微,升迁无望,使他与湖州、与女孩难续前缘。现在机会来了,杜牧连上三启,请求外放湖州为刺史,终于得以应允。

浙江湖州——南浔古镇

同年秋天,杜牧就任湖州刺史。此时与湖州女孩当初之约已过了十四年。十四年的光阴,女孩早已长大,并嫁为他人妇,育有三个孩子。杜牧获知后心中满是愤懑。他招来老妇“诘问”,而老妇却带着外孙拜见了刺史大人,她给杜牧的回复是:十年之期已过,你没有来,她便出嫁了。杜牧取出盟约,心中惆怅,却自知理亏,也不再强求。在送给老妇许多礼物之后,杜牧写下了《叹花》一诗:自恨寻芳到已迟,往年曾见未开时。如今风摆花狼籍,绿叶成阴子满枝。全诗从“叹”着笔,前面两句说的便已是主人公的自怨自艾。寻访春色之时却已经太晚,曾见过的含苞欲放的花儿也早已不见,如今见到的是鲜花凋零,绿叶繁茂、果实累累。诗中以寻芳比喻寻访美人,以花喻人,可再好的诗恐怕也写不尽世事难料吧!

自恨寻芳到已迟,往年曾见未开时

杜牧在湖州凭吊前贤,结识诗友,作了不少诗。李商隐曾这样评价他的好友杜牧:高楼风雨感斯文,短翼差池不及群。刻意伤春复伤别,人间惟有杜司勋。一年后,杜牧升为考功郎中、知制诰。到长安的第二年,迁中书舍人。这段时期,杜牧重新整修了祖上的樊川别墅,并且闲暇之时经常在这里以文会友。宣宗大中六年(852年),倍受朝野党争折磨的杜牧,因仕途长期不得志而抑郁寡欢,渐渐抱病卧床,并在次年初冬病殁于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内,去世时年仅50岁。令人费解的是,作为一代文豪,杜牧辞世之前为自己撰写的墓志铭,文笔却平实无奇,全然不见昔日风采。

落日余晖——西安小雁塔

写完自己的墓志铭之后,杜牧便窝居樊川,闭门不出,将自己的大部分文稿付之一炬,仅保留下十之二三。杜牧的死讯传遍了大江南北,张好好闻讯后,悲不自胜,痛哭不止。翌日,遍身缟素的张好好带着一篮清酒小菜,瞒着夫家到杜牧的坟茔前祭拜。张好好一边哭一边回忆往日与杜牧纯真快乐的时光,她恨造化弄人、哀叹命运不公,最终竟在杜牧的坟前自戕,甘愿化为一缕香魂,追随杜牧而去了。在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背景之下,张好好和杜牧之间的爱情终究成空,纵使才子风流多情、纵使佳人色艺双绝,他们的爱情依然只能以悲剧收场,令人唏嘘感叹。

杜牧之墓旧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风流才子杜紫薇
才华光耀晚唐 风流名传千古
风流天下---杜牧
杜牧介绍
风流才子杜牧,看上十几岁小姑娘,结局却悲催了
风流恰如杜牧,赢得青楼还有超多绯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