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全球化的演进历程、发展动因和主要影响分别是什么?

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对全球化进行的相关分析中,主要包括全球化历史演进、发展动因和主要影响等内容。

(一)全球化演进历程

全球化早已有之,诸多学者对全球化概念的理解总体上是一致的,但对于全球化的起源和发展进程,学术界并未形成统一认识。不同学者从不同研究视角出发进行研究,得出了不同的结论。实际上,全球化自15世纪末开始至今,共经历了以下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指的是15世纪末到18世纪初,即全球化初步形成阶段。追根溯源,15世纪末的地理大发现可以认为是全球化的起源。在此之前,世界各个国家和各个地区基本都是小农经济,自给自足、孤立闭塞,经济文化很少往来。1492年8月,意大利著名航海家哥伦布从西班牙巴罗斯港出发,寻找黄金遍地、富庶一方的东方世界,结果发现了美洲新大陆。

短短几年之后,达·伽马于1498年绕过好望角到达了印度。紧随其后,麦哲伦于1519—1522年又完成了环球航行,世界各国相互隔绝的状态逐渐被打破,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创造了必要条件,东方和西方进入一体化的新纪元,揭开了全球化的序幕。

第二阶段指的是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即全球化缓慢发展阶段。自18世纪中叶开始,随着工业革命在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爆发,工业生产从手工生产逐渐向机器生产转变,生产能力得到很大程度提高。同时,世界范围内交通运输业也得到了较快发展,这为不同地区人们和商品交流创造了重要条件。

资本主义列强变本加厉对殖民国家进行殖民扩张、财富掠夺,商品原材料采购、商品生产和消费等都突破了本地区范围的限制,世界性市场得以形成。于是世界范围内的全球产业链也随之出现,世界市场联系更加紧密,形成了统一的整体。

第三阶段指的是19世纪后半期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即全球化加速发展阶段。这一阶段除了商品输出程度更深以外,资本输出的表现也极为突出,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展开了更为激烈的海外市场的掠夺。

伴随着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逐步形成,国际贸易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呈现繁荣态势。但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诸多欧美国家展开了势力范围争夺,企图控制更大的原材料来源地和国际市场,给全球化带来了巨大破坏,基本中断了全球化的进程。

第四阶段指的是二战结束后至今,即全球化快速发展阶段。二战结束后,尤其是随着冷战的结束,和平和发展逐渐成为时代主题,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经济、政治和文化等不同层面交流更加频繁。

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WB)和世界贸易组织(WTO)等国际机构不断设立,进一步清除了国际经贸交流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障碍,世界经济联系更加紧密。

随着跨国公司规模和数量的不断增加,跨国公司根据各国不同资源禀赋优势,将商品生产不同环节布局到不同国家和地区,全球产业分工更加深化,为全球化提供了可靠载体和组织保障。

再加上20世纪70—8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推行的自由主义政策,更是延伸了全球化的广度和深度,并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特别是随着东西方冷战结束,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全球化进程明显加快,世界各国经济呈现更为深刻的联动性和互补性。

(二)全球化原因探究

自15世纪末全球化现象出现以来,在各种因素的联合推动下,有了飞跃式的发展,其内涵不断深化,外延不断扩展。全球化已经成为各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绕不开的话题,其国内经济与世界经济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国际产业分工不断深化和细化,各种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配置效率不断提高,整个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在世界百年未有大变局之中,纵观全球化的产生与演变,造成当前全球化趋势的原因可概括如下。

一是历次产业革命的推动。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前半叶,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机器大工业代替工场手工业,不仅使生产效率和生产能力大大提高,而且工业生产更加全球化,从世界各地采购和搜集原材料,把产品向世界各地销售,也因此被称为“世界工厂”。

英国之所以能够成为第一个爆发工业革命的国家,是因为英国特有的劳动力工资水平和生产要素价格结构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工业革命正是在两者的合力驱动下应运而生。

此后,法国、德国和美国等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完成工业革命,在亚非拉等地争相展开市场势力的争夺,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把原本分散而又孤立的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促使全球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接下来爆发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工业革命,以及愈演愈烈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更是使生产力呈现爆发式发展态势,不断使生产超出国界,全球产业分工更加细化、分工体系更加健全,特别是信息技术和交通工具的不断涌现和更新,从时空上缩短了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距离,从而形成一个村落——“地球村”,不同国家和地区间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日益凸显,把全球化推向一次又一次高潮。

二是跨国公司的不断扩张。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重要载体,一方面,跨国公司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为其对外扩张提供了物质基础;另一方面,跨国公司本国国内市场相对狭小、竞争激烈,对利润最大化的追求又迫使其对外扩张。

跨国公司使生产、服务和资本等诸多要素在全球范围不断流动,使经济全球化如虎添翼,不断呈现新的增长态势。跨国公司最初起源于16世纪末17世纪初,当时较为有代表性的公司是英国东印度公司。

这是一家特权贸易公司,后来该公司又由一个贸易公司演变为印度实际主宰者,由于其从事掠夺性经营,遭到普遍反对,于19世纪后半叶被取消,共持续两个多世纪。尽管英国东印度公司有种种弊端,但不可否认其在推动全球贸易方面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其资本组织形式和经营模式等对今天的跨国公司仍具有十分宝贵的借鉴价值。

现代意义上的跨国公司主要在19世纪欧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诞生,跨国公司凭借其资本、技术、人才等垄断优势,选择最佳投资地点,制定具有竞争力的全球战略,从而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最大化利润,推动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内涵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

三是全球性和区域性经济组织不断涌现。然而现实中却存在部分国家或地区种种不公平竞争或恶性竞争等不合理现象,因此,为了避免不正当全球贸易现象的出现,确保全球经济活动秩序稳定运转,各种国际和区域性机构或经济组织应运而生,制定有关各方共同遵守的国际规则和国际惯例,从而保证国际贸易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世界贸易组织等,都制定了有关贸易和活动规则,对成员国具有全球性普遍约束力。这些组织对经济全球化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尤其是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标志着经济全球化进入了一个有制度和组织保障的崭新阶段。

这些组织尤其关注推动和实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改革,甚至关注全人类共同面临和急需解决的种种问题,从而把世界各国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有机统一的整体。发展中国家积极发展对外贸易,主动利用外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更大程度融入世界经济。

就如今我国而言,其倡导设立的上海合作组织、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一带一路”倡议等,在推动经济全球化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尽管有些组织属于区域性的,但在一定程度上区域性的组织更有利于推动全球性的经贸交流,为全球化深入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

(三)全球化深远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尤其是进入20世纪70-80年代以来,全球化获得了迅猛发展,深刻影响着世界经济格局和运行方式。一方面,全球化给部分国家和地区带来了福音,刺激了经济活力;另一方面,全球化也给另外一部分国家和地区带来了隐忧和灾难,使当地经济发展陷入困境之中。

正如世界银行资深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所说,亚洲金融危机再次表明,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在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会带来风险。

不管是20世纪末的亚洲金融危机,还是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亦或是2010年的欧洲债务危机,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经济全球化或者全球化的双面性,既有有利的一面,同时也有不利的一面,存在较大的弊端。因此,深刻认识全球化,就必须客观看待其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全球化的积极影响。早在两百多年前,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就生产力发展水平、专业化分工程度和市场范围关系曾经指岀,市场范围大小可以影响到专业化分工程度的高低,而专业化分工程度高低又进一步会影响到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高低。

在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的进程中,资本、技术和劳动力等各项生产要素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市场上自由流动,实现了资源和信息共享,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同时,相互开放本地区市场,更加彰显岀较强的互补性。发达国家有充裕的资本和先进技术,短缺的是市场和资源;发展中国家有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市场,短缺的是资本和先进技术。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的大环境中,不断获得自身亟需的生产要素和宝贵资源,进而实现共赢的良好局面。这可以促进世界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增强经济活力,进而提升世界经济效益。

全球化的消极影响。在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以前,全球化的积极影响一直是主流,人们一直在讨论其在促进世界经济中的作用。认为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我国家,只要开放市场,积极融入全球化,就可以带来本国更好更快地经济发展。这一幻想一直持续到东南亚金融危机才破灭,随着危机的爆发和蔓延,对有关国家和地区经济带来了较大的破坏和冲击。

人们开始意识到全球化在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会带来巨大挑战。随着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各个经济体之间表现出更大的对外依存度,这就为经济风险在全球市场上的传递提供了充分条件,进而引起全球经济动荡甚至经济危机。

尽管有各种贸易规则和机制框架,但仍有个别国家和地区视而不见,制定不公平的贸易条件,进行不正当竞争,侵犯别国利益。不合理的经济秩序使弱小国家明显处于劣势,难以抵御全球化和开放市场带来的种种风险。跨国公司在产业外移过程中,存在对当地自然资源疯狂掠夺和开采,加速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同时,由于各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基础不同,现实条件和社会制度各异,因此,全球化也会带来发达国家和发展我国家的贫富差距扩大,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不同国家的人们难以分享全球化带来的种种便利和收益。

因此,应该客观而全面的看待全球化,既要看到全球化的积极作用,又要看到全球化的消极影响。全球化的作用既不能被夸大,也不能被忽视,更不能被否认。

实践已经充分证明,伴随全球化出现的一些问题并不是全球化本身带来的,不能因噎废食,全盘否定全球化。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我国家,都可能得益或受损于全球化。

面对全球化这一不断深化和不可逆转的潮流,既不能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也不能过于悲观,关键是在全球化过程中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在全球化面前,任何国家和地区既不能逃避,也无法反对,只能顺应这一历史潮流,善于把握机遇,积极迎接挑战,才能促进本国经济发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态势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九年级下历史教案第16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为什么说人口粮食能源水资源生态环境等问题是全球性经济问题
公平正义渐成为国际社会新思潮
【纪念专栏】杜厚文: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几个重要趋势
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官网:长沙物流公司|湖南物流公司|长沙货运公司|湖南领速物流有限公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