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刻不容缓!

作者

胡建芳

“基层医生会看病、能看病吗?”是居民心里最多的疑虑和担心,也是基层医疗机构人才队伍的客观现实存在。

基层医疗机构由于薪资待遇低、个人职业发展前景受限等多种因素影响,导致高层次人才招不进、留不住的现象日益严重。受客观因素限制,基层医疗机构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结构不合理、专业技能人员短缺、整体素质不高等问题。

拿本中心来说,现有编制48人,其中本科学历15人,全日制本科仅2人,其余均为在职教育学历;职工队伍整体年龄偏大,90后1人、80后3人,其余均为60、70后,存在人才断层风险。

如何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思路,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现有人才的综合素质,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实现基层医疗机构人才队伍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基层医疗机构亟待解决的问题。

2016年8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会议指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要坚持预防为主,推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营造绿色安全的健康环境,减少疾病发生。要调整优化健康服务体系,强化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

层医疗机构作为强基层的“基石”,承担着国家14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重要任务,是国家“预防为主”防控战略的前沿力量,但基层医务人员待遇低、个人职业发展前景有限。

招不来人、留不住人,一直以来困扰着基层医疗机构,严重制约着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也影响国家预防为主战略的落地生根,尽快解决这一难题,才能切实发挥基层医疗机构健康守门人的重要作用,为建设健康中国夯实基础。

国家层面显然看到了这一问题的症结所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扎实稳步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逐渐被民众认可接受,到2020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正式施行,为解决基层医疗机构用人提供法律支撑,让基层医务人员看到了曙光。

基层医疗机构人才队伍不足原因

1.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薪资待遇低、个人职业发展前景有限、社会地位认可度不高,都在无形当中影响高层次人才留在基层。

2.规范化医师培训工作无法落实,影响基层医院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

3.大医院的急剧扩张也吸收了许多基层医疗机构的优秀人才。大医院办院规模不断扩大,吸收大量优秀人才,由于大医院工作环境、学术发展前景、工资待遇明显优于基层医疗单位,导致大量各地基层医疗单位的优秀人才及应届本科毕业生被吸收到省市级大医院,基层医疗单位成了省市医院的人才培训“基地”和“跳板”,也进一步加剧了基层医疗卫生单位人才短缺。

4.基本药物目录品种少、价格贵、配送不及时,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基层医疗机构基本医疗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开展,也限制了医务人员专业技术能力的发挥。

5.基层医疗机构医疗设备少、设备落后,诊疗病种单一,限制医生医疗水平的提升和发挥。长此以往,医生安于现状,失去自我提升意志,无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6.基层医疗机构人才引进及培养机制欠缺,导致基层医护人员缺少业务钻研度及开创精神,习惯于满足当前的现状。

随着当代医疗改革体制不断深入、不断推进,不少职工对当前个人的发展和医院的前景感到迷茫,处于被动局面。

强基层的重点在于加强人才队伍培养和建设

1. 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基层医务人员诊疗水平。

从思想上转变“重公卫轻医疗”观念,基层医疗机构人才队伍整体能力不足,应进一步强化突出医疗服务能力提升。

依托紧密型医联体、医共体体系,选派精英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通过培训提高充实基层医务人员诊疗水平,完善内科、外科、妇科等临床专业科室和医技科室设置,提高门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康复、护理等服务;鼓励社区医院根据原有的专科基础、区域医疗资源、服务人群的特点及医疗服务需求设立特色专科;加强住院病房建设,根据区域医疗资源合理设置床位,并提高病床使用效率。

2.从发展高度多渠道引进人才。

按照卫生部标准配备基层医院的床位和人员,市级要制定基层人才引进的优惠政策,对优秀大学生直接入编,要设立人才引进专项基金,鼓励医学院校的毕业生到基层、到农村工作。

3.全方位多渠道培养人才。

市级医院有指导、培养基层卫生人才的义务,要主动接受基层医院人才的进修培训,把对定点扶持医院人才培养成效纳入市级医院绩效考核指标。

要建立基层医院人才与市级医院人才轮转培训机制,缩小基层人才与市级人才的水平差距。

4.稳定人才队伍。

政府要加大投入,制定基层人才优惠待遇政策,在工资待遇、职称晋升、岗位聘任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制定稳定基层人才的干预措施,防止在合同期内人才单方违约,流动到省市大医院。

5.加强上级医院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扶持力度。

​制定扶持基层医疗卫生工作计划,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不应付了事,市级卫生主管部门要加大监督、考核、评估力度,为有效合理的分级诊疗奠定技术基础。

为加快解决基层医疗机构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短板问题,2019年12月28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从法律层面提升促进基层医疗机构人才队伍建设,其中第五十六条指出:

国家建立医疗卫生人员定期到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从事医疗卫生工作制度;国家采取定向免费培养、对口支援、退休返聘等措施,加强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医疗卫生队伍建设;执业医师晋升为副高级技术职称的,应当有累计一年以上在县级以下或者对口支援的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经历;对在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医疗卫生人员,在薪酬津贴、职称评定、职业发展、教育培训和表彰奖励等方面实行优惠待遇;国家加强乡村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建立县乡村上下贯通的职业发展机制,完善对乡村医疗卫生人员的服务收入多渠道补助机制和养老政策。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只有保障到位,才能解决人才痛点、难点,基层医疗机构留不住人的难题才会迎刃而解,基层医疗机构人才队伍建设才能迎来更美好的明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关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
最新改革:加强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提高薪酬待遇!
为基层医院培养并留住“好医生”
基层医疗面临三个改变
身份证当病历?
国家卫健委: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仍面临3大挑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