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每日一味中药——五味子

五味子为木兰科多年生落叶木质藤本植物五味子和南五味子(华中五味子)的成熟果实。五味子主产于东北、内蒙古、河北、山西等地。南五味子主产于西南及长江流域以南地区。以北五味子为传统使用正品,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果枝,晒干,生用或经醋、蜜拌蒸,晒干用。

【处方用名】

五味子、北五味子,炒五味。

【性味归经】

酸,温。归肺、肾经。

【功效主治】

本品酸温而质润,上能敛肺而止咳,下能滋肾而涩精,外能收敛止汗,内能益气而生津。故为固精气、益肺气之要药。

1、敛肺止咳:用于肺虚及肺肾不足之喘咳。治肺虚久咳,配罂粟壳同用。治肾虚喘促,配熟地、山药、山茱萸等。本品亦可用于肺寒咳喘,常配细辛、干姜同用。

2、滋肾涩精:用于阴虚精滑不固及五更泄泻等证。单用本品治梦遗欲脱,亦可配桑螵蛸、龙骨等,治精滑不固。治脾肾虚寒之五更泄泻,配补骨脂、肉豆蔻、吴茱萸同用。

3、生津敛汗:用于气阴两伤所致津伤口渴及自汗、盗汗。治热伤气阴之心悸脉虚,口渴多汗,配人参、麦冬同用。治阴虚盗汗,常配柏子仁、人参、麻黄根、牡蛎等同用。亦可用于消渴症,常配黄芪同用。

4、宁心安神:用于心悸、失眠、多梦等证。治心肾阴血亏损所致的虚烦、心悸、多梦,常配生地、麦冬、丹参、酸枣仁等同用。

【用量用法】

3~10克,煎服。

【使用注意】

本品酸涩收敛,凡表邪未解,内有实热,咳嗽初起,麻疹初发均不宜用。

【参考资料】

《神农本草经》:“主益气,咳逆上气,劳伤羸瘦,补不足,强阴,益男子精。”

《本草备要》:“性温,五味俱备,酸咸为多,故专收敛肺气而滋肾水,益气生津,补虚明目,强阴涩精,退热敛汗,止呕住泻,宁嗽定喘,除烦渴。”

《本草汇言》:“五味子,敛气生津药也。……凡脾虚喘急,咳逆劳损,精神不足,脉势空虚或劳伤阳气,肢体赢瘦,或虚气上乘自汗频来,或精之耗竭,阴虚火炎,或亡阴亡阳,神散脉脱,以五味子治之,咸用其酸敛酸敛生津,保固元气而无遗泄也。然在上入肺,在下入肾,入肺有生津济源之益,入肾有固精养随之功。故孙真人用生脉散以五味子配人参、麦门冬,夏月调理元虚不足之人,意在其中矣。”

药物成分:果实种子内含挥发油、五味子素、去羟基五味子素、五味子醇、苹果酸、柠檬酸、酒石酸、糖类、树脂、脂肪油、维生素C。

药理: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兴奋作用,同时能直接兴奋呼吸中枢,当呼吸中枢被抑制时,兴奋作用更加明显。还直接作用于脊髓的运动细胞,增强脊髓反射,缩短反射潜伏期。煎剂可增强心脏的收缩力,并能调节心血管系统而改善血液循环。能兴奋子宫,使子宫节律性收缩加强。其提取物有明显止咳、祛痰作用。实验证明,五味子乙素等四种成分能明显降低四氯化碳引起的动物谷丙转氨酶升高,并对肝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此外,能增强视觉,听觉及皮肤感受器的感受能力,对绿脓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伤寒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抗菌作用。

(内容摘自杨永良主编的《中药学》教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紫菀的配伍应用与禁忌
五味子
五味子的配伍应用与禁忌
秋来暑未消,这味本草既生津消暑,又补肾宁心
五味子及南五味子鉴别
五味子,敛肺滋肾、生津敛汗、涩精止泻,并对转氨酶有降低作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