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岳阳历史上唯一的状元六百岁了

状元本是天生定

——纪念黎淳诞辰600周年

江良发

黎淳(1423-1492),字太仆,号朴庵,华容县龙秀村人。黎淳是明代唯一的湘籍状元,也是岳阳市历史上唯一的状元。

黎淳蟾宫折桂后,历官翰林院修撰,经筵讲官,左春坊左谕德、左庶子,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讲学士,吏部侍郎,南京工部尚书、礼部尚书。弘治辛亥年以疾致仕,诏进一品阶荣禄大夫。弘治壬子年四月十八日因病去世,享年70岁。朝廷遣官谕祭,赐谥文僖。

黎淳的一生,既有平凡的经历,也有传奇的色彩,更有辉煌的成就。其门生、文坛茶陵诗派领袖李东阳评价黎淳:“先生清德重望,登甲科,跻台鼎,保身完名……诚可谓一代伟人矣!”

家世渊源 出身寒微

黎淳于明永乐二十一年十月廿九日出生于华容县一个小官吏家庭。祖上本姓杨,是东汉名臣杨震的后裔。其三世祖杨绍祥有女嫁本县黎季二郎,未生育,杨绍祥便命其次子杨受孙代姊主黎家,杨受孙将其二子元铭、元勋过继给姑氏从黎姓,黎淳是黎元勋的曾孙。到黎淳的祖父黎有常(字仕祯)时,即洪武二十一年,家里突遭变故,黎有常被卷入一场官司去世,家资破败殆尽,家徒四壁,以致黎淳的父亲黎斌年仅8岁,不得不出家为僧,以图生存。

黎淳

黎斌自幼天资聪慧,自学成才。还俗后入县衙为吏员。永乐初年,明成祖朱棣编修《永乐大典》,在全国招收楷书字写得好的人,从事誊抄工作。当时华容县选送了几名生员,由黎斌护送到南京参加遴选,不期途中一名生员开小差逃走了。于是,黎斌只好向礼部说明情由,由自己顶替那名生员参加考试,结果试为高等而被录用。

历时两年,《永乐大典》誊抄完成后,黎斌被吏部任命为八品官宁县丞,从此入仕,实现了由布衣向冠裳的逆袭。这也为黎淳的仕宦人生奠定了基础。

勤奋好学 成才榜样

黎淳自幼聪明颖异,勤奋好学,胸怀大志。少年时个头不大,常为同年学友取笑。黎淳作《咏爆竹》诗解嘲:

自怜结束小身材,一点芳心未肯灰。

时节到来寒焰发,万人头上一声雷。

诗中表露出黎淳的勃发雄心,恢宏气势,令人刮目相看。

《咏爆竹》诗意图,刘传贵画

黎淳过目成诵,十多岁时,随父亲在其为官地修水县生活学习,更是“苦志问学”“肆力诸经史”。黎淳承袭了父亲善书法的特长,一手小楷馆阁体毛笔字,写得精妙出神,遒整端方。这也为他日后高中状元增添了分量。父亲致仕后,黎淳回到家乡华容,参加过两次乡试,均名落孙山。遂在龙秀山圆觉寺设龙峰书院,一边研读学习,一边教授生徒。决心置身举业,考取功名。

明景泰七年秋,黎淳参加湖广乡试中举。天顺元年,黎淳以一篇《帝王治天下,必以求贤安民为首务》的策论文章,打动了明英宗皇帝的宸虑芳心,被钦点为状元。一时间,黎淳文冠朝野,名震天下,恩荣至极。“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成为莘莘学子仰慕的榜样。

秉德无私 清廉典范

黎淳进入仕途后,有很长一段时间担任吏部侍郎。这是一个管官的官。黎淳对官员的选拔任用,陟黜升降,始终出以公心,秉公办事,毫无私念。且不受私馈,不搞权钱交易。有一次,一个在华亭县任知县的门生,将一疋红云布送给黎淳,黎淳当即退还,并在其封识上题写“昔之县令,栽桑种麻,今之县令,锦上添花。吾不用此妖服也”。“却布黎淳”成了为官清廉的典故,载入各种文献。

黎淳画像,录自《黎氏族谱》

有一次,一位在广东当官的乡人,送给黎淳一本书和一套银酒盏,黎淳在礼单的“书”下写“收”,在“银酒盏”下写“奉还养廉”,将银酒盏退回。还有一次,一个在福建任职的地方官员,将一把制作精美的闽扇送给黎淳的小儿子民安。黎淳立即责令这位地方官员将闽扇领回。

黎淳时时处处清廉自守,也不为子孙营产业,堪称典范。还教育子孙清正廉洁,不贪黩济私。其子孙有为官者,均秉承黎淳家教传统,清廉为官,清白做人,世称“清白吏家”。

谆谆教诲 人才伯乐

黎淳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曾担任过明宪宗、明孝宗为太子时的老师。这为他们日后当皇帝,提高管理国家能力,打下了基础。特别是明孝宗朱祐樘,登上皇帝宝座后,励精图治,实现弘治中兴,这与黎淳的教育不无关系。

黎淳在翰林院时,教育培养了一大批杰出人才,“门下士仕外散于四方者甚众”,多成为辅佐皇帝的股肱之臣。特别是楚地三杰刘大夏、李东阳、杨一清,就是在黎淳的教育培养下成长起来的栋梁之材。三人均官至尚书,其中两人成为内阁首辅。这三个人受教于黎淳,铭记恩师“形迹不可以不慎,富贵不可以力图”的理念,为官清正,名垂青史。

黎淳考进士时资料,录自《天顺元年进士登科录》

黎淳既重视人才的教育培养,也重视人才的发现和选拔。成化甲午年,黎淳主持顺天府乡试,发现考生中有一个优秀人才,但考试时,被誊录生截卷作弊,黎淳立即组织稽核,把这个优秀人才定为解首,结果乃名士马中锡。次年,马中锡高中进士,黎淳作诗赠马中锡曰“鉴衡赖有同袍益,愿得其儒献御前”,表达了对这一事件的感慨。黎淳担任吏部侍郎时,凡学问高、能力强、表现好的官员,不管认不认识,必记录在案,予以提拔重用。官至南京刑部尚书的何乔新,就是黎淳一手选拔的自己原本不认识的官员。何乔新在给黎淳的信中说:“生以菲材荐历藩臬,凡百猷为无可取者,阁下不以为愚,曲赐甄拔。”黎淳选拔任用的官员,大多清正廉洁,官声卓著。

黎淳还十分关注普通人的学习进步。凡有志于学者,即予以鼓励,并“亲为考课”。“后举乡试者四人,举进士者一人”。黎淳家学严谨,对子孙的教育十分严厉,子孙多成为有用之才。

文坛耆宿 著述大家

黎淳本文坛奇才,著作甚多。只是受历史的局限,保存流传下来的不多。《明代状元奇谈·明代状元谱》称黎淳著有《狷介集》《龙峰集》,《明史·艺文志》和明末清初藏书家黄虞稷《千顷堂书目》载“黎淳《龙峰集》十三卷”,均已逸失。黎淳编纂的《明诸试录》640卷,现在也杳无踪迹。现在能看到的黎淳著作,只有明嘉靖三十五年陈甘雨刻本《黎文僖公集》。李东阳在《黎文僖公集序》中说:“公每用短素扎方格正书,不复属草,运思命笔,不废答问,而词整意足,动数十百言。”黎淳的文章之所以在生时就“逸失过半”,主要是黎淳认为 “文多酬应,非敢自拟立言,故其著作多不存稿”。

“忽闻花底唤黎淳”,录自明顾鼎臣《状元图考》

黎淳“诗文闳博,为时所称”。对于诗文的写作,有其独特见解。如刘大夏所言,黎淳认为“文者心之声,若能正心诚意,富读古人之书,则发而为文为诗,自平正畅达,蔚然成章。不然,虽雕削奇功,不足贵也。”李东阳说,黎淳认为文章“以丰蔚充赡为尚,以雕饰刻削为病”。杨一清说,黎淳的文章“文主于气,气存乎养”“意到属辞,不烦思虑,亦不求合古人绳尺,而宏伟辩博,成一家言。”

黎淳在翰林院时,参与了《大明一统志》《明实录·英宗实录》《续资治通鉴纲目》的编修工作,每次编修完成,都受到皇帝的褒奖与赏赐。黎淳还编辑撰写了岳州文史相关诗文。黎淳曾与时任知府吴节一同登览岳阳楼,夜游洞庭湖,写下了《吴太守新修岳阳楼成暇日同登》和《夜泛洞庭》诗;在华容县,黎淳与华容文人李寯、董廷圭、程万里等“出游县境,寻奇揽胜”后,撰写了《华容十景诗》及序言。在湘阴县,黎淳写有《湘阴县学乡贡题名记》《湘阴文庙记》。在平江县,黎淳撰写了《古泉八景图序》。这些都是岳阳市珍贵的文史资料。

正直节俭 品格高尚

黎淳 “性耿介端毅,重伦纪,尚节俭”,忠诚正直,“尤好直言除弊”。在京城会试时,黎淳告诉一同赴考学友,自己不事游冶。学友们便设计戏弄黎淳。一次,学友们相邀路过青楼小巷,见一女子以手招之:“黎淳,黎淳!”学友们起哄嘲笑。黎淳并不辩解,口占一诗云:

十里红楼五里程,忽闻花底唤黎淳,

状元本是天生定,故遣嫦娥报姓名。

诗中体现了黎淳对于考取功名、考上状元的信心和壮志,也反映了黎淳不随流俗、特立独行的品格。

华容县状元湖公园

在朝堂上,黎淳上疏陈奏,悉遵旧典,以江山社稷为重,经常提出“正风俗、革奸弊”的建议,被皇帝采纳施行。黎淳官居要职,“居官俭朴,不受私馈”。同僚、下属如有过错,则当面批评指出,“有过必面责,不少恕”。在家乡华容,乡人每遇婚丧喜庆,必大操大办,黎淳坚决反对,“患乡俗奢侈,躬自裁损,婚葬饮宴,稍示节度,人视以为则。”黎淳不仅自己生活节俭,“日食不设兼味,泊如也”,自己的家人也非常俭朴节约,布衣蔬食,“不异寒士”。

黎淳去世后,其同榜进士、官至工部尚书的浙江淳安人徐贯撰《挽黎尚书淳》诗,反映了其同时代人对黎淳一生的概括和总结:“三朝资佐理,四海承休光。状元试三场,滥饩非所望。经筵多启沃,铨选多恢张。两京树嘉绩,如彼持典璋。屹屹中流柱,铮铮百炼钢”。

今年是黎淳诞辰600周年。黎淳勤奋好学、勇于夺魁的精神;秉德无私、居官清廉的品质;忠诚正直、敢于批评的风格;节俭朴素、乐于助人的作风,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仍然具有学习和借鉴价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万历野获编 > 卷十五
上海户籍的明朝内阁首辅徐阶(上)
华容历史上的状元和解元
黎文僖公集序
徐启华|沱江书院与千年学府岳麓书院之间有何关联?
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状元——汪应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