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邓铿:他创建的部队一分为四,其中的一支打出了红彤彤的新中国

邓铿:地幸埋忠骨,天不容好人

1932年,国民政府发行了编号为民普13的北平版烈士像邮票,全套12枚,共印有6位辛亥革命先烈像,分别有廖仲恺、陈其美、宋教仁、朱执信和黄兴;其中0.5分和2.5分的英烈则是邓铿。

相比较其他几位英烈,邓铿和朱执信的知名度要低一些,但是,广州毕竟有个名校叫作执信中学,所以,知道朱执信的人相对要多一些。

而广州和惠州虽然也有仲元图书馆、仲元路、仲元中学、仲元厅等纪念地,用的却是人们不太熟悉的“仲元”,所以,未必有几个人能知道这是为纪念邓铿设立的。

其实,邓铿只是他的别名,而邓仲元才是他的本名,可人们都称呼他叫邓铿,即使邮票说明上也是叫做邓铿,这肯定是官方所认可的习惯名称,所以,如果你要叫他邓仲元,大概率不知道你在叫谁。

惠州西湖仲元亭

他出生在广东梅县的一个商人家庭,后随父亲行商广东惠阳淡水,1905年考入广东将弁学校,深得学堂总办周善培的赏识,次年转为将弁学堂步兵科助教,后又成为公立陆政学堂教习。

1909年,他秘密加入同盟会, 并担任黄埔陆军小学堂学长,将在这里就读的一众人统统介绍加入了同盟会,其中包括陈铭枢、陈济棠、邓演达、张发奎、薛岳、叶挺、张云逸等等,皆是后来威震天下的名将。

1911年,他积极筹备组织广州起义。利用父亲在广州开设的米店,作为革命党起义的秘密据点,为掩护革命党毁家在所不惜,写好遗书后参加黄花岗起义,可惜的是,经过惨烈的搏杀,最终起义以失败告终,邓铿也不得不隐居香港。

起义失败后,他不气馁,又组织指挥了惠州的战斗,同陈炯明一起,光复惠州,继而他任广东陆军第一混成协协统,后改任都督府参谋长,以陆军中将的身份出任琼崖镇守使。

清末民初的海口府城路上的三里亭

琼崖即今天的海南,邓铿一到海南,便对当时贩卖人口活动进行严厉的打击,这将人口贩卖到南洋的恶行俗称为“卖猪仔”,在当地非常猖獗,邓铿的到来才彻底遏制。

此外,他还大力兴办实业,引进人才,对这个历来便是边远疆域的“不毛之地”厉行开发之举,欲大举宏图,振兴海南。

无奈时局动荡,战事又起,为响应孙中山的二次革命,邓铿不得不离开海南,踏上了讨伐袁世凯的征程中。

及宋教仁遇刺,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邓铿坚决响应,但是,北洋军实在过于强大,加上粤军内部矛盾重重,很快便失败。

邓铿对孙中山是无比的忠诚,二次革命失败后,他追随孙中山在日本加入中华革命党,被委任为军务部副部长,辅佐许崇智策划中华革命军军事,他与朱执信和廖仲恺一起,成为孙中山的左膀右臂,特别是在军事上,邓铿则是掌握军权的重量级人物。

众所周知,孙中山在军事上的班底是粤军,尤其是粤军第一师,被视为全军模范,这是邓铿在援闽粤军回师后,以粤军参谋长之身,兼任粤军第一师师长之职时,一手打造出来的粤军精锐,从这里走出了众多声名显赫的战将,如李济深、叶挺、蔡廷锴、薛岳等等,而邓铿在粤军第一师中有着无比崇高的威望。

对这支队伍的建设中,邓铿的功勋是被革命党人广泛认可的,胡汉民对邓铿是极为欣赏,称他为“武人之中,高节远瞩,惟公为能”,甚至还想将妹妹嫁给他,只是邓铿不想给人落下攀高枝的口实,而婉言谢绝了胡汉民的美意。

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邓铿虽是军人出身,但他极喜读书,深受爱国主义思想浸润,特别是《新青年》及《建设杂志》等进步书刊,而且,他还同当时在广州任广东省教育委员会委员长的陈独秀常有交往,这些都促成了他倾向革命思想的形成。

与陈炯明一样,邓铿的私德也是极好的,他廉洁自律,一心为公,不贪不腐,品格高尚,甚至他的政敌亦感叹不已,“月受俸仅百二十金,即平日轻慢公者,亦为赞叹而敬服。”在那个时代,邓铿是代表革命党人中最清澈的一股清流。

但是,陈炯明虽然私德很好,却对部下疏于管束,被世人列为叛军炮轰总统府事件,便是他的部下叶举所为,虽然陈炯明事前知道,但已是失去了控制,导致其终身背负着恶名。

邓铿像

同陈炯明的宽松不同,邓铿治军严格,针对部下为非作歹,特别是贩卖和吸食鸦片,严惩不贷,他将收缴的大批鸦片公开销毁,被当时民众称为“林则徐第二”;为此也得罪了不少人。

1922年3月21日傍晚,邓铿从香港返回广州,在广九车站下车后,被杀手连开两枪,送往医院后不治身亡,年仅36岁。

是谁杀了邓铿,一直以来也没有定论,当邓铿中枪后曾言:“我知参谋长地位危险,何必自己人杀自己人。”当问及凶手究竟是谁时,邓铿挣扎着说,“我认得,真不料他杀我。”

可是,直到去世也未说出是谁下此狠手。只是他临终前的一声长叹,引发了后来人的无限猜想,邓铿生前最后一句话是:“好人难做!”

陈炯明

作为主流说法,是陈炯明杀了邓铿,这也没办法,陈炯明因“六一六炮轰总统府事件”,成为革命党人的对立面,啥坏事堆到他头上都是可行的,所以,至今学界也是此种观点。

其实,这个是经不起推敲的,邓铿作为粤军参谋长,是当时陈炯明已决定下野,在陈炯明的提议下,招邓铿从香港赶来广州主持工作,如果要杀邓铿,哪里不能下手,何必非要将邓铿招到自己的管辖之地,才弄出这惊天之事,这从逻辑上是说不通的。

另一种说法是以陈炯明的弟弟陈炯光为首的一帮军人所为,因为邓铿大规模查禁鸦片,断了这些人的财路,故而痛下杀手以泄私愤。

还有一个比较小众的说法,邓铿之死是孙中山和陈炯明争斗的牺牲品,作为粤军的总参谋长,邓铿一直被视为陈炯明的心腹,二人长期合作,以至于有邓铿与陈炯明是'生死之交',邓铿是“只知服从陈司令”的“第一大将”。

孙中山和陈炯明矛盾的爆发点是北伐,陈炯明是反对北伐的,他只想“联省自治”,而湖南的赵恒惕是支持陈炯明的,当然就不肯“借道”,使得北伐迟迟不能实施。

所以,此时的邓铿,“犹如夹在两碾之间,苦于调和,不意惹火烧身。”最终成为杀鸡儆猴的“好人”;这是在派系纷杂,且分合多变的动荡年代中常见的现象,一如后来被暗杀的宋教仁一样,他们是个人的悲剧,也是时代的遗憾。

邓铿塑像

听闻邓铿死讯的孙中山大为震惊,痛哭失声,他在唁电上说:“仲元遽以创伤,伤哉!平日忠于国事,勇于奋斗,前途之望,正复无量。壮年遽殒,不止粤中惜此人材也。”

并且,孙中山还打破了黄花岗起义烈士陵园不得附葬之规定,特准将邓铿葬于陵园中,并亲自为之题写了墓碑以寄托哀思,,他主祭了安葬仪式;幕前的塑像为邓铿手握军刀的英姿,远远便能感觉到一股英武之气扑面而来。

邓铿墓

邓铿死后极尽哀荣,不仅被追授为陆军上将,在他去世的那一天,也就是3月23日,被定义为民国政府的“殉国纪念日”,每年的这一天,邓铿的名字都会被人们记起;然而,时至今日,大概没几人还知道这个纪念日了。

铁骨铮铮昭日月,战功赫赫震河山,一位不世出的军事人才匆匆离世,未能一展其雄才大略,甚为可惜,所以,现在邓铿的知名度并不高,同他境遇差不多的,还有朱执信。

而由邓铿一手打造的粤军第一师自他去后,凝聚力大减,再无人能掌控全局,部队不断分裂又各自不断地壮大,在中国历史舞台上,沿着各自的发展轨迹,左右着中国历史的走向。

首先,队伍是一分为二,分别跟随孙中山和陈炯明,跟随陈炯明部队占有绝大部分,但是,随着陈炯明的落败,最后作了鸟兽散;而追随孙中山继续革命的部队,在转战南北后,最后发展为北伐战争中的第四军。

而随着全国形势的发展,第四军又继续分裂为四部分,正是这四部分军队,在中国民主革命的征途上相互合作又互相拼杀,占据着这一时间段的舞台中央。

第四军第十师在师长陈铭枢的率领下,发展为第十九路军,在淞沪抗战中大放异彩,后发动震惊中外的“福建事变”与蒋介石决裂,被蒋介石镇压而失败。

而南天王陈济棠的第十一师,后来发展为第八路军,因为在中原大战中支持蒋介石而受到重用,又因在宁粤之争反对蒋介石而受到排挤,曾在围剿中央红军时同共产党人暗中合作,最后因同李宗仁一起发动“两广事变”失败而下野,部队包括当时最先进的空军一起,被蒋介石收编。

张发奎的第十二师则继承了第四军的番号,他同蒋介石多次反复,在抗战中表现卓越, 张发奎同共产党人有着密切的关系,叶剑英、贺龙等五位开国元帅是他的部下,许光达、粟裕等六位大将在他的编制下服役,可以说,他是国民党军队中的一个异数。

八一南昌起义

最后就是以叶挺独立团在北伐后扩编为五个团,成为南昌起义的主力,也是成为解放军的创建者,先驱们浴血奋战,前赴后继,最终打出了一个红彤彤的新中国。

这四部分军队无论后来是向哪个方向发展,都是从邓铿的粤军第一师走出来的部队,他们为了自己的信仰,多次合作又多次自相残杀,要是他们的老师长邓铿在,中国的历史进程,想必会产生很大的变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国民党十大杂牌军之粤军
从割据到瓦解——抗战前统治广东近十年的粤军第八路军陈济棠集团
新四军历任首长——叶挺军长(3)
北洋人物志:邓宝珊
廖仲恺与黄埔军校
民国军阀将领传奇—少林寺出身、城头骂蒋被炸死的河南军阀樊钟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