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同样是以115师为核心,晋察冀和山东根据地,为何发展成果不同?

在抗日战争时期,115师是八路军发展得最快的一支主力,其先后进行过几次分兵,征战的脚步跨越了大半个中国、开辟出众多抗日根据地。

在这些根据地里,最重要的当属晋察冀、山东两个,包括解放战争,它们都仍然是核心解放区。只是,在后续的发展过程中,山东(华东)的实力却明显胜过晋察冀(华北)。

在1949年渡江战役前,由晋察冀改编而来的华北军区,下辖了3个兵团、9个军,共计24万人。

而由山东军区改编而来的华东军区,则下辖4个兵团、15个军、1个炮纵、1个特纵,共计58万人。明明是一脉同源,为何却有如此大的差别呢?

关于这个问题,有四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是地理环境的差异,晋察冀根据地除了冀中大平原以外,其他很多区域都是山岳地带。

抗战时期,日本的机械化部队在平原地区杀伤力太大,而山岳地带又太过贫瘠,相对来说不好发展。

而山东根据地地处华北平原,西边连接津浦路、冀鲁豫根据地,北临冀东,南至陇海路跟苏北地区毗邻。

交通发达、土地肥沃,经济状况比较好,也更利于打开局面。

其次是群众基础不相同。晋察冀根据地最初是115师一部在山西五台山一带建立,属于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

山西在抗战爆发之前都是阎锡山的“独立王国”,他一直视共产思想为洪水猛兽,麾下部队几乎铁板一块,所以我党的生存土壤并不肥沃。

再往长远一点看,中国近代的革命史,北方也远不如南方活跃,辛亥革命时,南方各省几乎都有响应,北方却只有山西一省。

我党在1927年的三大起义,也全部都是在北方。以管窥豹,北方那时思想还是没有那么宽松。

山东虽然也同属北方,但却有很多沿海城市,交通的便利往往会带来思想的碰撞。

西方打开中国国门时,山东也是较早被侵略的省份,引发五四运动的源头就是山东青岛的归属问题。

有被欺凌之苦,就会有救亡图存的义士,众多山东爱国青年遭遇切肤之痛后,开始走上革命的道路。

中共一大召开时,山东就有两位代表王尽美、邓恩铭。后来几十年里,虽然山东省委屡次遭到破坏,但没多久就重建了。

全面抗战爆发后,山东省委组织了徂徕山等多次起义,陆续开辟胶东、鲁中、鲁西、清河、湖西、鲁南等小范围抗日根据地。

要注意的是,这一切成果都是中央未派遣主力支援的背景下创造的,可见山东的革命气息有多浓郁。

1938年4月,时任山东省委书记的黎玉去往延安汇报工作,中央这才得知,山东省委独自发展出的人民抗日游击支队,已拥有25个团、2万余人的正规军事力量,另外还有1万多民兵。

毛主席大喜过望,决心让115师代师长陈光、政委罗荣桓率部入鲁。可以说,我党在山东的工作是持续性的。至少很多民众都听说过马克思主义,接受度比较高。

换句话说,早在115师到达山东前,我党在这里已有一定规模的武装力量了,此优势是晋察冀“白手起家”不能比的。

还有战将数量的差别。晋察冀包括聂帅在内,其实大部分都是善于建设的干部,他们能让根据地从无到有、打开局面,但相对来说军事方面就没那么擅长。

聂帅最信任的杨成武也是政工出身,他所率领的三纵和后来郑维山率领的三纵,战绩截然不同。

郭天民算能打,但张家口保卫战后脾气太暴躁,被调到刘邓大军去了。其他的出名的晋察冀(华北)名将,大部分都是解放战争才加入的。

19兵团司令员杨得志抗战时在晋冀鲁豫,本来要支援东北,但出关的路被封锁,他才被聂帅留了下来。

华北军区副司令员徐向前军事能力毋庸置疑,但也是在解放战争中后期才有机会领兵作战。

相比之下,山东那是名将辈出,抗战时期陈光、许世友、张仁初、王建安、聂凤智等,解放战争时期还有华中并过来的粟裕、叶飞、陶勇、王必成等。

军事将领在作战期间重要性太大了,解放战争初期,晋察冀跟山东正规部队数量其实差不多,也都面临着多面的敌人,自身都吃过几次败仗。

晋察冀在大同集宁、张家口之战皆败,山东最初陈老总坐镇时六战五败。

但山东后来有粟裕带领华中并入,粟裕获得指挥权后,开始取得胜机,晋察冀这边却没人能挑起大梁,还是朱老总、刘少奇1947年前来整训,局势才得到稳定。

紧接着杨得志、郑维山都承担一线指挥职务后,晋察冀终于通过清风店、石家庄战役重新夺回主动权。

从两大根据地的变化就能看出战将的重要,山东(华东)战将多,自然发展得会比晋察冀(华北)好。

最后就是执行命令的方式。抗战刚结束时,其实晋察冀跟山东实力相差并不大。

1945年8月,山东军区进行了一次整编,将各军区的主力与基干部队组编成山东解放军野战兵团(罗帅这时已提出将部队番号改为解放军)。

麾下共有八个主力师,还有16个警备旅、独立旅,共约27万武装人员。晋察冀则是有9个纵队、32万武装人员。

按照这个基数,晋察冀的发展速度会非常快,但后来在两党合作裁军时,聂帅却太过实诚了。

那时国共签订《关于军队整编及统编中共军队为国军之基本方案》,要求国军部队缩编为90个师,共军部队缩编为18个师,其余武装力量一律复员。

只不过,协议签归签,双方心里都明白,战争是迟早的事,因此在执行裁军方案时都取了巧。

国民政府撤裁的基本都是地方的“杂牌军”,中央军嫡系则是将“军”这个番号改为“整编师”,把部队里的老弱剔除,重新补充青壮,整体实力并未削弱。

反正只规定了多少个师,没规定多少人,玩了一个混淆的概念,国民党就算裁军完成了。

而我党这边大多数根据地也是用了办法,刘伯承就用一段话概括:

此次整军是减去冗员,紧缩机关,充实战斗部队,以打造适合练兵的组织......经过练兵,部队人数微略减少,不过战斗力更强。

山东虽然大多数被抽调去了东北,但随后就将地方武装合并升级,填补主力。只有晋察冀,那是相当实诚。

1946年3月,中央向各根据地下达指示:第一期于三个月内精简三分之一,第二期再精简三分之一,除东北及热河外,其他地区如数复员。

三个月后,晋察冀真的精简了三分之一,只剩20万左右武装人员,被撤去的不仅仅是老弱伤病,许多青壮也被一并复员了,这对根据地的实力是极大的损伤。

还没等“第二期再精简三分之一”,国民党就向解放区发起全面进攻了。

这时的晋察冀完全无法适应战争节奏,裁军的危害被迅速放大,因此就吃下几次大败,首府张家口都丢了。

在这样的局势下,晋察冀(华北)的发展自然难以比得上山东(华东)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朱德强在哪?蒋介石:他最大的本领就是让你永远摸不透他的本领
聂荣臻在解放战争时期的表现如何
十大元帅:罗荣桓曾是聂荣臻的下属,为何元帅排名高于聂帅?
四大野战军的老底子,分别是哪个“山头”?细读抗战史才恍然大悟
解放战争第三讲 十万大军闯东北
细数聂荣臻各个历史时期的最高职位,就明白他为何必须封帅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