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辜鸿铭:拖着辫子走过民国的国学大师

辜鸿铭像

辜鸿铭:荷尽擎雨盖,残菊傲霜枝

很长时期以来,我一直是不喜欢这辜鸿铭的,原因与其他人肯定不一样,并不是他狂妄,古板,而是因为我喜欢胡适,这辜老夫子偏偏同胡大师是死对头,故而不喜欢他。

辜、胡都是大师,是民国初年响当当的国学大师,但是,二人却是一生中最大的冤家,辜鸿铭全方位地坚守国粹,胡适则推崇西学,辜鸿铭笑胡适说的英语,是英国乡下人说的土话,胡适则讽刺他是留着辫子的老怪物,二人相互攻击,差点还弄上法庭去。

辜鸿铭的英语说得正宗,这个肯定是可信的,他长期同英国上层接触,能说一口流利的“伦敦音”也是很自然的,并且,他这外语水平还受到过北大蔡元培校长的当众赞扬,原话为:“厦门辜汤生性尤怪癖,然英文程度不浅。”

他号称“清末怪杰”,精通九种语言,还不可思议地获得过13个博士学位,他是满清时代“学贯中西”的中国第一人;也被印度圣雄甘地称为“最尊贵的中国人”。

辜鸿铭,字汤生,号立诚,自称慵人或东西南北人,别署冬烘先生,生于南洋马来西亚,毕业于英国爱丁堡大学,28岁回国,入湖广总督张之洞幕府,宣统即位后,任外交部侍郎;58岁开始,在北大教授英国文学八年,后在北京逝世,年72岁。

从他的简历看,他似乎不应该算是中国人,他祖籍是福建惠安,不知多少辈以前,整个家族就去了南洋,他父亲是英属马来人,母亲是金发碧眼的西洋人,义父布朗是英国人,他接受的是全盘的西方文化,所以,他又自称是“东西南北人”。

“不论你走到哪里,不论你身边是英国人,德国人还是法国人,都不要忘了,你是中国人”。

这是父亲在辜鸿铭10岁时,在即将把他带去英国前,于祖宗灵位前告诫他的话,正是因为这一教诲,让他无论是在世界任何国家,无论是在天涯海角,都至始至终认为自己是中国人!

林语堂曾描述过他的形象是:“生得一副深眼睛高鼻子的洋人相貌,头上一撮黄头毛,却编成了一条小辫子,冬天穿枣红宁绸的大袖方马褂,上戴瓜皮小帽。”

不仅如此,他那车夫也拖着一根大辫子,“或者是徐州辫子兵的余留亦未可知?”哈哈,林大师的幽默也是华夏一绝了。

辜鸿铭实在是个聪明绝顶之人,能入他法眼,古往今来称得上聪明的仅有三人,周公、纪晓岚和沈增植;其他人不是学识浅薄,欺世盗名,就是假洋鬼子,俗不可耐;所以,他树敌太多,在北大那一大帮的大师中,实在是个不招人待见之人。

在学生中就不一样了,对于那些激进的青年,当然也是看不惯他目空一切的作派,视他为顽固守旧的代名词;但是,对于来此认真学知识的多数人来说,对他的学识那是钦佩得五体投地,毕竟,他曾与泰戈尔一起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在北大绝大部分都是西装革履的新派教授之时,若按资历论,他是名副其实的“老资格”,要说他的资格有多老,可以这么说吧,他当时的校长蔡元培去莱比锡大学求学时,他就是声名显赫的人物,而四十年后,而林语堂来此学习时,他的著作早就是该校的必读书目了。

当年,他在六国饭店用英语讲演《春秋大义》,票价两元还一票难求,而听一场梅兰芳的京戏,不过一元二角,从这也可以看出辜鸿铭受欢迎的程度。

拄着拐杖,拖着一根辫子,行走在北大的未名湖畔,在五四运动后的中国大学校园中,实在是一道难见的景致,同四周的一切,都显得是那般地不搭。

但是,就是这样一位被时人称为“老怪物”的人,让北大校长蔡元培难以割舍,顶着压力将其招于麾下,因为,他的学问实在是太大太好了,而且,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名气要远高于北大的任何一位大师。

你读过的书,他看过,你没有读过的,他也看过,这世界上似乎就没有他没看过的书,他是如“两脚书橱”一般的人物,古今中外的典籍,他都能随手拈来。

所以,在学识上,他有足以蔑视那些和他共事同仁的资本,对于如胡适这样年轻的“小毛头”,自然属于他讽刺打压的对象。

他青年时期接受的全部是西方教育,当然,除了父亲在他幼年时的耳提面命,据说他是把西方典籍读到“读无可读”的程度,才开始接触中华文化,这引起了他强烈的共鸣,认定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博大精深的文化,从此,他成为不遗余力的维护和推广者。

自严复将《天演论》翻译和介绍到国内后,众多的学者步其后尘,纷纷将国外典籍翻译成中文,使得国人接触到国外最先进的思想和意识形态的经典论述。

而辜鸿铭则反其道而行之,他是将大量中国的典籍,翻译成外文,介绍给外国人,让他们认识到中国古典文化的灿烂和辉煌;于是,在当时的西方人中就有了这样一个比喻,“到中国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鸿铭。”

当大家都在鼓吹“全盘西化”之时,辜鸿铭却将《论语》《中庸》和《大学》这些典籍翻译成外文,将其传播到海外;而对胡适领导的新文化运动,他直接判定为“全盘胡说”。

“你们那些算什么?且看我家宝贝”,这是我揣摩和杜撰的辜鸿铭心理,他并不是盲目排外,顽固地拒绝西方文化,而是在精研了那些外国精华后,还是觉得只有中华文明才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文明!

在五四运动掀起砸烂“孔家店”的狂潮后,能一如既往认定和维护中国传统文化之人实在是不多,公开站在主流对立面与之抗衡的新派教授中,在我的印象中似乎只有我很敬重的吴宓,而相对于吴宓来说,这自称“冬烘先生”的辜鸿铭,更是不遗余力的对那些认为“国学误国”之人进行挞伐。

限于不同时期,不同时代思潮的影响,很多在现代看来很荒谬的论点是层出不穷,这其中包括很多正能量的人物,只是后世因为维护他们形象上的需要,而将这类负面的内容,轻轻地翻了过去。

比如谭嗣同就提出,要将新疆卖给俄国,换来银子搞维新;比如鲁迅认为,“汉字不灭,中国必亡”,而其他主流学者,包括钱玄同、陈独秀、赵元任等等,都有现在看来很奇葩的言论,其论点的中心就是,只有全盘西化,才是中国最根本的出路,才能立足于世界强国之林。

正是在这样一种思潮下,辜鸿铭坚守着自己心中的理想,以自己的言行向全世界布道,在所有的场合中,告诉全世界所有的人,只有中国的,才是最好的。

从表面上看,拖着一根搞笑辫子的辜鸿铭似乎是一位对满清念念不忘的遗老,其实这个有些误解他了,他并不反对民国或是想要复辟满清,这逆潮流而动之事他是不做的,他的辫子同张勋拖着的那根是有着本质区别的。

对此,他自己也曾有过一个解释:“许多人笑我痴心忠于清室,但我之忠于清室,非仅忠于吾家世受皇恩之王室,乃忠于中国之政教”,说穿了,他不是忠于清廷,而是忠于以儒教意识形态下的政治主张。

荷尽已无擎雨盖;

残菊犹有傲霜枝。

这是在张勋过生日时,他送的一幅借苏轼诗句而成的贺联,“擎雨盖”是代指清官员戴的红顶子,而这“傲霜枝”,则指的是自己头上的这条辫子。

北大女生

辜鸿铭并不是如人们所说,一直就是拖着一条象征大清朝的辫子,他早在英国留学时就已剪掉了辫子,西装革履地洋派;而等大家都剪了去时,他却又开始留起了辫子,“立异以为高”。

在他看来,这是一种象征,是对中国文化的尊重,类似于仪式的神圣感;不过,他这辫子同张勋那根对清室 “死忠”的辫子,完全是两码事。

正如他对那些嘲笑他的人说过的一句名言,“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

的确如辜鸿铭所说,大清虽然被推翻了,但那些高呼革命万岁之人的心中,其实还是同阿Q一样,享受的是那能够姓赵的成果,是能够随意摸那小尼姑头的兴奋,而他们心中残存的,却还是习惯于被人统治的留念,一个时代结束的标志,不是剪去一条辫子就能完成的。

昔年人人留辫,独他剪辫;今天人人无辫,独他留辫,这辫子是文化,是坚守,与忠于清廷没有一毛钱的关系,辜鸿铭只是以这样独特的方式,标新立异,特立独行,在自诩清高的的背后,其实隐藏着的,是一颗孤独的心。

现在,由于对国学的热衷,辜鸿铭的声名遂带有正面的影响,对他也是赞多于贬;而在很长的期间内,他其实是很负面的,他那些爱屋及乌的言论,是遭到世人指责,或是被当作小丑一般的人物而饱受嘲弄。

除那根辫子外,最让人诟病的是他反对一夫一妻制,他公开提倡一夫多妻,这便是著名的“茶壶理论”,即“一个茶壶必须要配几个茶杯”。

而对欧美贵妇大肆包养男宠的现象,他就认为,这是一个茶杯配几个茶壶,这才是世界上最不合理的,完全弄反了嘛。

而他在怼美国女士时用的,“一驾马车四个轮子,一个打气筒就够用”的诡辩,也是证明中国以前多妻制的合理性。

他嘴上这样的狡辩,事实上他并不是一个实践者,他同那高调提倡一夫一妻,自己却口是心非,娶了一堆小老婆的康有为相比,连小巫都算不上。

辜鸿铭的妻子叫淑姑,温柔贤淑,是个典型的中国旧式女人,更因有着一双标准的小脚,而备受辜鸿铭疼爱,二人感情很好,特别是淑姑的那双小脚,更是辜鸿铭写作时的兴奋剂,以至于康有为专门写了“知足常乐”的横幅送他。

他也有个小妾,不过,说来他纳这个小妾还是有些偶然,她叫吉田贞子,日本人,父母在中国做生意,她来此找寻未果,流落街头,被人卖到了青楼。

辜鸿铭认识她后很是同情,遂为其赎身,并给了一笔钱让她去继续寻找父母,结果还是没有找到,万般无奈之下,只好又投靠辜鸿铭,最后,在夫人的坚持下,成了他的小妾。

我不敢肯定,如果没有同这日本女子的相遇,辜鸿铭是否会纳妾,是否只有一位妻子,但是,这同他嘴上大加赞誉的多妻之美好,还是有很大差距的,他也就是过过口瘾罢了。

在他看来,大清缠足;欧洲束腰,大家文化不同,彼此彼此,有啥可以指责的;对质疑他的外国人,他自有一套理论,大清养妾,好歹还有个名分,总得收在家中养着;而欧洲贵族们玩弄情人,用完就扔,哪里能比我们高尚?

辜鸿铭的“嘴功”是一流的,他讽刺挖苦人是整套,网传他几乎骂遍了北大的那些教授们,这听着应该有夸大之嫌,但他口无遮拦,无所顾忌的习性,想来挨他骂的人当是不少。

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娶在东洋,教在北洋,一个正宗的“东西南北”人,身上有太多的故事,“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别人看不穿”,最后,他无奈地离开了北大,世人都说,这是胡适串通蔡元培将其逐出,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他真是一位带着悲剧色泽的人物了。

作为一名“千年难一遇之人才”,辜鸿铭身上有着太多的传奇,换不同的角度,便可看见不同的他,如果再加以放大,便出现或怪诞、或腐朽、或崇高、或睿智等光怪陆离的形象,所以,他被人称作“晚清怪杰,一代狂儒”便是可以理解的了。

我对辜鸿铭实在是说不上喜欢,但却敬佩他“逆流而上”的勇气,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不象“儒”,而更象“侠”,一位同风车大战三百合的中国式唐吉珂德。

不同的是,他身上更带有一种“邪气”,就如那刚从桃花岛上杀将出来的黄药师一般,孤高冷傲又桀骜不驯,你完全不懂他的套路,他也从不按常理出牌,那带着寒气的剑光闪处,直将对手杀得几无招架之功。

从被人视为“怪物”到“中华文化坚定的守护者”,辜鸿铭的一生沉浮不定,然而,不管是顺时还是逆境,他始终强调的是民族文化的自信,固执地认为,世界上,“风景这边狠好”,这就是他的底气,也是他一生为之奋斗的方向!

要了解他,最好是看他的代表作《中国人的精神》;因为,在他身上所体现的,是对宣扬和维护中华文化所作的努力,而他的精神,则正是对他鼓吹《春秋大义》最好的诠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剪断历史的辫子
民国文坛风流谱——国学大师辜鸿铭外传
辫子与老婆
他精通9种外语,获过13个博士学位,还能用英语演讲《春秋大义》
《觉醒年代》|到中国可以不看三大殿,但不可以不看辜鸿铭
“狗屁不通”我们常用,但什么是狗屁不通?怪人辜鸿铭给出了答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