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临床病例讨论】心肌酶持续升高

病历摘要


     患者,男性,60岁,因“反复胸闷2月余”入院。


     患者2个月前开始出现无明显诱因的胸闷不适,呈持续性,无明显胸痛症状。同时伴颜面部轻度水肿,四肢乏力。在当地医院就诊,多次实验室检查心肌酶谱均升高,尤其是肌酸激酶(CK)显著升高达1980 IU/L,同时心脏彩超提示“左室收缩功能轻度下降,左室射血分数(EF)为45%”,心电图未见明显ST-T段动态变化,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给予扩张冠脉,营养心肌等治疗后效果不佳,故转入我院拟行进一步诊治。


     患者既往有肾结石及脂肪肝史,否认心脏病、高血压病、糖尿病史,无烟酒等不良嗜好。


     体格检查


     T 36.3℃,P 80次/分,R 19次/分,BP 130/80 mmHg,神志清,颜面轻微水肿,查体合作,对答切题。皮肤巩膜无黄染,双侧甲状腺无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明显干湿啰音。心界不大,心率80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早搏及病理性杂音。腹部检查未见异常,双下肢无水肿,右跟腱反射未引出。


     实验室检查


     心肌酶谱:乳酸脱氢酶(LDH)348 IU/L(正常值91~180 IU/L),CK 3660 IU/L(正常值22~269 IU/L),CK同工酶(CK-MB)92 IU/L(正常值0~25 IU/L)。血脂:总胆固醇5.66 mmol/L,甘油三酯3.06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3 mmol/L。血尿常规正常。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GPT)131 IU/L(正常值10~64 I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164 IU/L(正常值10~42 IU/L)。肾功能:肌酐139 μmol/L↑,尿素氮7.6 mmol/L↑。


     辅助检查


     心电图:Ⅰ度房室传导阻滞(AVB),Ⅲ、avF导联呈QRS波型。心脏彩超:左心室肥厚,顺应性降低,EF为66%(正常值56%~81%)。


    


    诊治经过


     根据以上检查结果,初步诊断:1. 冠心病、心绞痛;2. 心律失常(Ⅰ度AVB);3. 左室肥厚。在入院后第4天即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CAG)以明确诊断,但CAG提示冠状动脉未见异常。结合患者有颜面水肿的体征,但查尿蛋白(-),因此考虑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可能。甲状腺功能指标检查结果如下: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0.9 nmol/L(正常值1.06~3.31 nmol/L)、甲状腺素(T4)24 nmol/ L(正常值54~163 nmol/L)、游离T3(FT3)1.6 pmol/ml(正常值1.04~8.43 pmol/ml),游离T4(FT4)2.5 pmol/dl(正常值9.3~22.1 pmol/dl),促甲状腺激素(S-TSH)50.0 μIU/ml(正常值0.3~6.3 μIU/ml)。


     在左三角肌行肌肉活检冰冻切片提示:肌肉呈继发性改变(甲状腺功能减退所致)。遂确诊为“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脏病”,并转入我院内分泌科继续治疗。给予左旋甲状腺片(优甲乐25 μg,每日1次口服)替代治疗,并逐渐增加剂量至维持剂量(分别为早75 μg,晚50 μg各一次口服),并辅以非诺贝特(力平之)、长效异乐定等药物降血脂、抗心绞痛治疗,4周后患者胸闷、乏力症状明显缓解,颜面水肿消退,实验室检查提示,显著升高的心肌酶谱已逐渐下降,甲状腺功能检验结果逐渐趋于正常,患者出院并门诊随访。


     临床诊断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脏病;心律失常(Ⅰ度房室传导阻滞);左室肥厚;高甘油三酯血症


    


    讨 论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是一种全身性内分泌疾病,全身各器官均可累及,尤以心血管系统受累最突出。长期甲减可引起机体的基础代谢率低下,组织器官代谢需要降低及血液供应减少,心脏能量供应及耗氧量减少,患者易出现劳累后胸闷、气急、乏力等酷似冠心病或其他器质性心脏病的的临床表现,由于多同时伴有心肌酶谱增高,临床上容易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等原发性心脏疾患。因此当出现心肌酶谱持续增高但缺乏心电图的ST-T段动态演变,要充分考虑为甲减性心脏病的可能。


     甲减引起心脏的损害最早是由Zondex于1918年报告,目前认为70%~80%的甲减伴有心血管病变,其中以心动过缓、心脏增大多见。严重者可出现心包积液、心力衰竭等改变,心电图可表现为低电压、窦性心动过缓、ST-T段变化等非特异性改变。


     血清中的CK主要存在于骨骼肌、心肌和脑组织中,如果血清中的CK升高,说明组织中有细胞坏死。CK在血浆中存在3种同工酶:CK-BB、CK-MM和CK-MB,其中CK-MB主要存在于心肌组织中,Saha等人报告的114例甲减患者中,约59%出现血清心肌酶升高,其中CK升高占37%,并在补充甲状腺激素治疗后3周即明显下降。


     甲减性心脏病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动物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甲减对心脏的代谢、结构和功能可能产生直接影响。其可能机制包括:(1)影响血脂代谢,促进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2)加速心肌重构,诱导心肌细胞凋亡和细胞间质变性;(3)降低心肌内血管床密度,减少了心肌的血液供应;(4)诱导心肌细胞肥大基因的表达。病理学上表现为心肌细胞萎缩、空泡样变性及心脏内膜软骨化,心肌纤维间质粘蛋白及酸性粘多糖堆积,心肌张力减退,心肌假性肥大,细胞间黏液性水肿以及细胞变性坏死,致使心肌酶释放增多。另外,甲减时血胆固醇分解代谢速度减慢,致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


     甲减的治疗以甲状腺素替代治疗为主,应用左旋甲状腺素替代治疗一段时间后,实验室检查心肌酶谱及血脂等指标可显著下降并恢复正常,临床症状逐渐好转,表明甲减引起的心脏损害及酶谱改变是可逆的。


     本例患者无典型甲减的临床表现,以血清心肌酶明显升高为主要临床特征,同时伴有高甘油三酯血症。行CAG术排除了冠心病的诊断,行肌肉活检排除了原发性肌病可能。经甲状腺素替代治疗后心肌酶明显下降,T4、FT4 及S-TSH逐步改善并趋于正常,胸闷、乏力症状减轻,颜面水肿消退。由于甲减性心脏病早期并无特异性,极易误诊为冠心病及其他器质性心脏病,因此当临床上见到不明原因的胸闷、气短、心包积液、全身乏力以及心肌酶持续升高时应及早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测,以期早期诊断和治疗,避免误诊的发生。


    


    点 评


     对于心肌酶明显升高为主要临床特征,同时伴有高甘油三酯血症的患者,在行心脏疾病检查的同时,应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测,早期作出正确的诊断及有效治疗,避免误诊发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孩子体检,这项指标刚过正常值,复诊却查出心肌损伤?
重新认识心肌酶谱和肌酸激酶活性的临床意义
高肌酸激酶的临床意义
免疫化学发光全套检查项目及临床意义
致命的甲状腺功能减退:这个杀手有点“冷”!
早读 | 心脏病越治越重,想想这四种“病不在心”的心脏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