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抗过敏用药受重视,“斯汀类”正崛起





近年来,受大气环境污染、冬春季节沙尘暴、雾霾的影响,以及花粉过敏症居高不下等因素的催化,我国过敏性疾病发病率不断上升。国内外医药产品及治疗检查手段的逐渐接轨,推动了抗过敏性药物市场的变局。


每年四月份的第2个周末是全国爱鼻日,旨在唤起公众对上呼吸道系统健康和鼻部疾病的进一步关注。2013年我国卫生部最新发布的《国民健康调查报告》显示,我国慢性鼻炎患者已经达到了3.50亿人。过敏性鼻炎、敏感性哮喘和荨麻疹是过敏中的典型征兆;尤其是过敏性鼻炎在我国不同地区的发病率高达15%~28%,从而使抗过敏类药物逐渐倍受瞩目。


在全球抗组胺药物更新换代的形势下,国内抗组胺新药市场快速发展。在国外部分专利药物相继到期后,仿制药渐渐地主导了市场,表现突出的是非处方(OTC)药品上市、销售量上涨,而销售金额增长缓慢且有下滑的态势。尤其是先灵葆雅的氯雷他定(Clarityne)、赛诺菲安万特公司的非索非那定(Allegra)获得美国FDA批准成为OTC产品后,更进一步加快了全球抗组胺药产品市场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多年来,由于国内医院从事过敏性疾病专科门诊较少,导致很多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备感纠结。不过,2013年以后,很多三甲医院陆续成立了变态反应科,同时也推动了抗过敏性药品市场的发展。


| 国内抗过敏市场格局生变


近年来,受大气环境污染、冬春季节沙尘暴、雾霾的影响,以及花粉过敏症居高不下等因素的催化,我国过敏性疾病发病率不断上升。国内外医药产品及治疗检查手段的逐渐接轨,推动了抗过敏性药物市场的变局。


目前CFDA已批准的抗过敏药物超过了30多个品种。烷基胺代表性药物氯苯那敏、单乙醇胺类代表性药物苯海拉明、吩噻嗪类代表性药物异丙嗪属于临床使用多年的老品种;而哌嗪类中的西替利嗪和左西替利嗪、哌啶类中的氯雷他定系列和“斯汀类”则逐渐成为市场主导。


国内重点城市公立医院数据显示,2015年抗过敏用药市场总金额已达到4.95亿元,比上一年同期增长了11.99%。医院用药市场主要是氯雷他定系列、“斯汀类”药物、西替利嗪类和其它药物,其中氯雷他定系列占据了46%、斯汀类药物占据了20.98%、西替利嗪系列占据了13.24%。


  • 2015年国内重点城市公立医院抗过敏药物市场格局





| “斯汀类”药物后起之秀


“斯汀类”药物的数量现已占上风,CFDA批准生产和进口注册药物有依巴斯汀(Ebastine)、咪唑斯汀(Mizolastine)、依匹斯汀(Epinastine)、氮卓斯汀(Azelastine)、司他斯汀(Setastine)、贝他斯汀(Bepotastine)、氯马斯汀(Clemastine)、阿伐斯汀(Acrivastine)、依美斯汀(Emedastine)和左卡巴斯汀(Levocabastine)等10个品种。这10个“斯汀类”药物中的前8个药物已入国内医院统计系统,形成了一定的销售业绩。


“斯汀类”药物属于一种强效、长效、高选择性的组胺H1受体阻断剂,并且对中枢神经系统的胆碱能受没有抑制作用,无镇静和嗜睡作用,多用于过敏性鼻炎、抗过敏感性哮喘、荨麻疹、湿疹、皮炎和皮肤瘙痒症。近年来,“斯汀类”药物在局部给药日益受到重视,已开发出鼻用、眼科外用药,从而成为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一类非激素类药物。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国内重点城市公立医院“斯汀类”药物已过亿元,用药金额10273万元,同比上一年的9160万元增长了12.15%。


“斯汀类”的领头羊是依巴斯汀,2015年国内重点城市公立医院依巴斯汀已上5000万元台阶,同比上一年的增长了26.59%。国内依巴斯汀片剂市场由3家公司垄断经营,2015年国内重点城市公立医院竞争格局表明,西班牙Almirall的依巴斯汀片剂“开思亭”(Kestine)占据57.82%,其生产厂家是西班牙Industrias  Farmaceuticas  Almirall;杭州澳医保灵药业的“思金”占据23.29%;江苏联环药业股份的“苏迪”占据18.89%,由此来看,国内仿制依巴斯汀其它剂型仍是不错的选题。





| “斯汀类”药物市场前瞻


“斯汀类”的另一特征是10个药物仅30家获得制剂批文,本土企业仅20家。而且,有几个药物属于国内生产的独家品种,如回音必集团抚州制药的司他斯汀“齐齐”、重庆华邦的阿伐斯汀、华润三九医药的咪唑斯汀“奥尼捷”。


田边三菱制药株式会社的苯磺贝他斯汀片是近两年CFDA批准在中国上市的抗过敏药物,商品名坦亮(Talion)。苯磺贝他斯汀是一高度强效和长效的组胺H1受体拮抗剂,具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拮抗剂样作用;苯磺贝他斯汀抗过敏作用与白介素-5的介导有关,因此能抑制嗜酸粒细胞浸润至外周组织,因此苯磺贝托斯汀对缓解鼻粘膜的炎症反应较现有的药物有效,可快速、有效地抑制过敏性鼻炎。


苯磺贝他斯汀是美国FDA批准上市滴眼液,2014年ISTA制药的苯磺贝他斯汀滴眼液品牌名Bepreve为销售额约为3435.9万美元。2014年国内重点城市公立医院苯磺贝他斯汀片剂同比上一年增长了57.97%,2015仍然呈现出高速增长,是个前景可期的品种。目前成都盛迪医药、成都新越医药、江苏恒瑞医药、重庆华邦胜凯制药、南京华威医药、宇部兴产株式会社等多家开发注册申报苯磺贝他斯汀原料药,恒瑞医药、杭州和泽医药科技、广东众生药业和合肥信风科技等提交苯磺贝他斯汀滴眼液,有可能今年上市。


| 药品需求是市场永动力


据《世界变态反应组织》报告披露,全球有30%~40%的普通人被过敏症状所困惑。尤其是生活在沿海或高寒地区的人群,有数亿人患过敏性鼻炎或过敏性哮喘,且该病的发病率呈现出迅猛上升的趋势,WHO已把过敏性疾病列为21世纪需要重点研究和防治的3大疾病之一。近年来,随着中国大气环境的恶化及春天花粉的干扰,过敏性疾病日益凸显,常见的皮肤红肿、瘙痒、斑疹及呼吸系统多种过敏性炎症疾病多有发生。目前中国还没有一个全国普通人群过敏性疾病的流行病数据,但总的发展趋势和国际上基本一致。


数据显示,2014年全球七大药市500强畅销品种中,抗过敏药物市场为42.49亿美元,同比上一年下滑了21.22%。近年来,在没有新药上市的态势下,专利药到期和OTC药的上市,导致了专利药和总体市场下滑。但是抗组胺药物市场仍为20.37亿美元,也是同比上一年下滑了26.75%。尽管如此,抗组胺药物仍旧占据了抗过敏药物市场的半壁江山。


近年来,全球跨国药业及药物研究机构沉浸在抗肿瘤、抗病毒、罕见药物、靶向药物的研发热潮中,对于抗变态反应新药的开发兴趣普遍低落。而日本研制的抗柳杉花粉过敏注射用药、异位性皮炎瘙痒外用药也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导致了全球抗过敏新药的上市和更新换代遭遇滑铁卢。抗组胺药物是抗过敏药中的分支,部分抗组胺专利期满的品种已作为通用名仿制药品生产销售,从而使抗组胺药物销售市场的跌宕下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苯海拉明、酮替芬、氯雷他定、依美斯汀……用法有什么区别?
治疗过敏性鼻炎的药物有哪些
苯海拉明、氯雷他定…同为抗组胺药,用法有什么区别?
海鲜过敏,如何处理?
鼻炎外用药
“过敏性鼻炎”反复发作,只是因为你做错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